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悼亡妻,古稀老人種桃花百株,蘇軾植松三萬,古今一樣癡情!

前段時間, 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熱播, 素素和夜華的愛情打動了很多觀眾, 畫面裡的桃花也美得入情入景。 在河南洛陽, 一位71歲的老人, 為懷念亡妻, 獨守荒山11年種下百株桃樹, 他說妻子生前喜歡桃花, 等漫山花開, 九泉之下的妻子一定也看得到。

這幕現實版《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一經媒體報導, 網友們瞬間淚目, 甚至有人直接唱出了那首丁香花“那墳前開滿鮮花, 是你多麼渴望的美啊”!西元1075年, 大文學家蘇軾夢見亡妻王弗的墳塋, 想起十年生死相隔, 寫出了傳唱千古的《江城子》。


十年之前, 西元1065年的五月二十八, 蘇軾的第一位妻子王弗因病在當時北宋的都城開封去世, 享年僅有27歲。

蘇王都是四川眉山人, 關於他們的結合, 當地仍流傳著不少傳說。 今天四川青神縣有一處勝景叫“喚魚池”, 據民間傳說, 蘇軾曾在當地一書院求學, 他的老師王方(王弗父親)想為女擇婿, 於是就以魚池取名的機會來試驗眾才俊, 才華出色的蘇軾大筆一揮, 寫出了“喚魚池”三個字, 正當王方稱妙的時候, 王弗讓丫鬟把她題寫的名字拿了出來, 眾人開卷大驚, 居然也是“喚魚池”。 王方很高興, “此乃天緣之合, 韻成雙璧。

蘇軾後來給王弗寫墓誌銘,稱她“敏而靜”。前面提到的王方也是進士出身,估計王弗也是自幼飽讀詩書的,這一點在《亡妻王氏墓誌銘》中也有印證,“軾有所忘,君輒能記之。問其他書,則皆略知之”。

王弗的聰明不只是在讀書上,更見於她作為妻子對蘇軾的扶助。

和大多數天才的秉性一樣,蘇軾性情狂放,又加上對佛教普世價值的認同,他在與人交往時心計不多,常常吃虧。蘇軾有一句經典的“交友論”,“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蘇軾在陝西做官,當時有不少上府套近乎辦事的,蘇軾都視之為友。但王弗總會提醒丈夫,對這種人不能交心,見面熟的朋友不能長久。事實證明,“其(王弗)言多可聽”,蘇軾後來多少次宦海受難,與他混亂的“朋友圈”是有關係的。蘇軾晚年反思自己年輕時候的言行,也說“我被聰明誤一生”。

蘇軾畫像

王弗死後,蘇軾把她安葬在母親的旁邊,可見至親之情!他在墓誌銘裡說失去王弗後“永無所依怙”,用現在的話說,失去你我就等於失去了所有。為吊念亡妻,蘇軾於墓地所在山坡種植松樹,“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1086年,蘇軾調回開封,正好趕上好友赴任眉山通判,年近半百的蘇軾在送別友人的詩文中極為感慨,“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 與家鄉遠隔千里,只有托別人替自己去看一看老家的墳園。

蘇軾後來給王弗寫墓誌銘,稱她“敏而靜”。前面提到的王方也是進士出身,估計王弗也是自幼飽讀詩書的,這一點在《亡妻王氏墓誌銘》中也有印證,“軾有所忘,君輒能記之。問其他書,則皆略知之”。

王弗的聰明不只是在讀書上,更見於她作為妻子對蘇軾的扶助。

和大多數天才的秉性一樣,蘇軾性情狂放,又加上對佛教普世價值的認同,他在與人交往時心計不多,常常吃虧。蘇軾有一句經典的“交友論”,“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蘇軾在陝西做官,當時有不少上府套近乎辦事的,蘇軾都視之為友。但王弗總會提醒丈夫,對這種人不能交心,見面熟的朋友不能長久。事實證明,“其(王弗)言多可聽”,蘇軾後來多少次宦海受難,與他混亂的“朋友圈”是有關係的。蘇軾晚年反思自己年輕時候的言行,也說“我被聰明誤一生”。

蘇軾畫像

王弗死後,蘇軾把她安葬在母親的旁邊,可見至親之情!他在墓誌銘裡說失去王弗後“永無所依怙”,用現在的話說,失去你我就等於失去了所有。為吊念亡妻,蘇軾於墓地所在山坡種植松樹,“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1086年,蘇軾調回開封,正好趕上好友赴任眉山通判,年近半百的蘇軾在送別友人的詩文中極為感慨,“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 與家鄉遠隔千里,只有托別人替自己去看一看老家的墳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