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傳統名吃四川冷串串,附帶獨家詳細配方!

冷串串是一種四川及重慶的地方傳統名小吃, 葷素菜品用竹簽穿成串用特製的湯汁浸泡著, 隨吃隨取。 由於是燙熟的菜品冷吃,

區別於火鍋熱串串故取名冷串串。 冷串串在重慶最為知名。 很多人以為冷串串就是四川洪雅或樂山的巴適館藤椒缽缽雞, 其實這個見解並不確切。 缽缽雞可以認為是冷串串的一種, 但是冷串串並非就是完全意義上的缽缽雞。

底料、油料的製作:

油料:牛油2.5幹克, 菜子油、沙拉油各10千克, 煉好的雞油5千克。

調料:郫縣豆瓣醬(剁碎)1幹克, 永川豆豉(剁碎)300克, 冰糖100克, 小香蔥、薑(拍碎)、高度白酒、圓蔥、醪糟汁、拍蒜各500克, 幹辣椒600克, 紫草200克, 漢源幹花椒400克。

香料:小茴香、肉桂、肉豆蔻、草果各125克, 甘草、孜然、蓽撥、砂仁、木香、甘松、香葉25克, 丁香、山奈、香果、八角各50克, 白豆蔻150克, 香茅草10克。

制法:1、幹辣椒用清水浸泡回軟, 取出放入絞肉機內絞成蓉。 香料拍碎, 倒入高度白酒100克。

2、取一口大鍋, 放入牛油, 小火熬至八成熱, 放入菜子油, 下入圓蔥塊、小蔥段、拍松的薑塊各500克, 小火慢慢炸至小料變成金黃色撈出, 放入紫草、沙拉油、泡好的香料、辣椒蓉、雞油, 小火熬制1小時, 再放入郫縣豆瓣醬、蒜、豆豉, 繼續熬制1小時, 放入剩餘的調料(白酒除外),

小火慢慢熬制, 直至油色紅亮時, 倒入剩餘的高度白酒降溫, 關火, 倒入不銹鋼大桶內, 燜制1夜, 第二天將油和料分離。 油脂即紅油, 料渣為鍋底料。

湯料的熬制:

1、初加工---雞3幹克、豬大骨7.5千克、牛大骨5千克分別用清水沖漂去掉血水, 撈出後分別焯水。

2、吊湯---鍋內放入沙拉油500克, 燒至五成熱時, 放入拍松的老薑、蔥各500克, 當歸50克, 黨參100克, 小火炒香, 出鍋倒入不銹鋼桶內, 倒入清水40千克, 下入初加工的原料, 大火燒開, 改小火熬制5小時, 待湯汁比較濃稠時過濾即成湯料。

調湯:燙爐內放入熬好的湯料5幹克, 下入炒好的料渣500克, 大火燒開, 改小火熬制約30分鐘, 此時湯汁變成紅色, 用密漏撈出料渣, 即可開檔燙制各類葷素菜品。

注意:在這個過程中, 大家需要注意一點:一是湯汁表面附著了少量的油脂, 加熱過程中, 湯汁會產生浮沫, 此時必須用手勺背部輕輕沾取, 將浮沫去掉, 但不要將表面的油分撇掉。 二是每個地區食客的嗜辣程度不同, 如果感覺調好的湯辣味太重, 可以加入少許冰糖來中和口味, 或者再加入少許高湯。

原料燙制:

冷鍋串串常用的原料分為葷料和素料兩類。 常見的葷料有淨毛肚、鱔魚段、半成品丸子(包括魚肉丸、牛肉丸、蝦丸)、火腿腸、雞心、雞胗、水發肉皮、翅尖、蟹柳棒等。

常見的素料有藕片、萵筍、冬瓜、平菇、豆腐乾、豆皮、凍豆腐、白菜、木耳、土豆、金針菇、香菇、海帶、西蘭花等。 它們的處理方法非常簡單, 改刀成小片或者小塊, 用小竹簽穿起來即可。

素料的初加工方法相對簡單, 葷料的初加工方法相對複雜一點, 比如有些原料, 比如雞心、雞胗、雞翅尖, 都需要加入鹽、雞粉略微醃制, 使其提前入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