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清虛道人:由人至仙,道教的仙道信仰是真實可行的

道祖在五千文中提到:“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 動之死地亦十有三。 ”, 正是因為帶著對“人之生”的尊重和對“動之死地”的不甘, 所以道教才提出由人至仙的長生不死之信仰。

由人至仙, 或可以說是複歸本然的過程

論及證道, 從玄理上來講是在尋求對當下生命的超越, 從宗教信仰上來說便是期盼能夠實現長生不死乃至於得道成仙的終極訴求。 信仰道教, 脫離不開對具有超越屬性的神仙的信仰。 不同於其他宗教中的有神論和與學界無神思想的爭辯, 在仙道信仰中, 有神與無神的思想恰恰是合一的。 有神, 本應該是一個宗教存在的前提條件, 道教對上至三清、玉帝等先天大神, 下至土地、灶神等職能神的信仰, 自然也符合了宗教之所以為宗教的前提。 而道教的“無神”, 並非是不承認神仙的實有, 而是更加強調“我命在我”, 強調每個人應該通過自己的實踐去求證仙道。

有神, 側重於信仰上的方向性;無神, 側重於信仰中的實踐性。 因為各人所具有的“自然”不同, 即每人的道性是有差別的, 所以才需要親身證道, 而祖師的成道、成仙方式又是後人學道的最佳指導。 所以這就構成了道教玄理中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區分, 同時二者又是不能剝離而單獨存在的。 所謂“孤陰不生, 孤陽不長”, 只有把對仙道的崇敬與自我的修煉結合起來, 才能稱之為完整意義上的道教信仰。

把對仙道的崇敬與自我的修煉結合起來, 才能稱之為完整意義上的道教信仰

在精神信仰和具體功行基礎上, 道教又發展出醫藥、方術、丹功、導引等多方面的可行性技術, 從而完成了從精神信仰到具體實踐的跨越, 使道教不僅是一門思想學說, 更是一門技術學科。 而這兩方面的發展, 歸根結底離不開人之根本, 只有立足于對人充分尊重的基礎上, 才能使信仰者從精神和肉體上實現雙重的昇華, 證明由人至仙的修行是真實可行的。

能否這一超越, 道教最終把鑰匙交還到了每一個修持者自己手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