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資治通鑒解析:造反和創業的人一樣,都是這三類,找不對,不成功

造反和創業一樣, 都是主動拉出來單幹, 壓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去搏一個概率很低的未來, 什麼樣的人, 會冒這樣的風險?其實歷朝歷代, 古今中外, 都是這三類人:

【《資治通鑒》第104卷 晉紀26】前秦大司農東海公苻陽、員外散騎侍郎王皮、尚書郎周圖謀反叛, 事情被發覺, 被捕後送交廷尉治罪。 苻陽是苻法的兒子;王皮是王猛的兒子。 前秦王苻堅問他們謀反的情況及原因, 苻陽說:“我的父親哀公苻法無罪而死, 我是為父親復仇。 ”王皮說:“我的父親身為丞相, 有輔佐天命的功勳, 而我卻不免於貧賤, 所以我想圖謀富貴。

”周說:“我世代承受晉朝的恩惠。 生為晉臣, 死為晉鬼, 還有什麼可問的呢!”此前, 周虓多次圖謀反叛。

【解析】

1、復仇

“臣父哀公死不以罪, 臣為父復仇耳”。 可以說復仇一直都是政治最大的推動力量。 也是很多政治小說, 官場影視劇的核心主題之一。 前期熱播的權謀劇《琅琊榜》就是赤焰軍復仇為核心主線的。 復仇的人, 是能夠忍辱負重, 不在乎個人安危的。

現代職場也是如此, 被人欺負壓榨, 就有強烈的報復衝動, 這時候如果有人拉起出來創業, 能夠和原有的公司對這幹, 這類人, 是第一時間會呼應的。 把原有看不起自己的人踩在腳下, 是很多人最大的精神動力。 這種動力遠遠比物質刺激來的猛烈。

2、富貴

“而臣不免貧賤, 故欲圖富貴耳”。

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說過“王侯將相甯有種乎, 逃亡亦死, 大計亦死, 死國可乎?”赤貧的人創業的動力也最強, 因為現在已經是人生的最低點了, 創業, 造反失敗了, 大不了回歸原位而已, 但是成功了, 就徹底翻身了。

和很多企業家老闆聊天, 他們都說, 招聘做業務的人, 必須是沒有後路的, 學歷低擇業機會少的, 欠債想快速翻身的。 這樣的人, 做業務才最有動力, 最能吃苦。 豈不見, 那些陷入傳銷不能自拔的人, 那個不是睡著大通鋪, 吃著水煮白菜, 出身最底層卻幻想著一夜暴富?

3、志向

“生為晉臣, 死為晉鬼”。 我們通常說, 像周虓這類人, 是有反骨的, 是天生的造反派, 這樣的人, 生來就是要創業, 要造反的, 野心是隨著能力逐步做大的。

我們可以說, 這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或是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斷奮鬥的人。 創業就是他們來到世界的意義。

有些人天生是要做老大的, 不能夠屈居人下, 夢想擁有人上人的地位和權力, 為了這些能夠忍受非人的折磨和激勵自己持久的努力, 一次次的失敗, 一次次的再來。 周虓也是一次次的謀反, 一次次的失敗, 但是並沒有阻止他的野心。 為什麼公司都不招聘有創業經歷的人, 原因也是如此。

這一段資治通鑒的材料, 完美的展現了這三類人。 很多人會說, 司馬光說了這三類人, 權謀網也就分析了三類人, 其他的人你不說而已, 其實, 這不僅僅是司馬光的意見, 而且最古老的兵書《六韜》在《犬韜》的《練士》一節也指出了這三大“死士”。

“有王臣失勢欲複見功者, 聚為一卒, 名曰死鬥之士;有死將之人子弟欲與其將報仇者, 聚為一卒, 名曰敢死之士;有貧窮憤怒欲快其志者, 聚為一卒, 名曰必死之士。 ”這死鬥之士, 就是有志向謀求權勢的人群。 敢死之士, 就復仇的人群。 貧窮欲快速致富的, 是必死之士。 所以, 這對我們的現實指導意義, 就是想創業就要找到這三類人。 想穩定, 就要剔除這三類人。

更多職場潛規則, 辦公室政治, 權謀智慧, 權術手腕, 厚黑學, 權術管理學原創文章

訂閱官方微信公眾號quanmouzhihui(權謀智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