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真相」流感來了,孩子發燒要不要吃藥?要不要用抗生素?

流感季, 讓爸媽們慌了手腳。 孩子感冒了、發燒了、燒抽了……伴隨著流感, 一大波問題接踵而至。 該不該給孩子吃藥?吃什麼藥?是否需要預防性吃藥?爸媽們關心的問題, 或許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兒童發燒就必須吃藥嗎?

不一定。 藥物不是治病的唯一手段。 如:孩子發燒, 只要精神很好, 有食欲, 就不必太擔心, 可加強護理, 適當物理降溫, 多喝水, 密切觀察;如受涼、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 不用馬上吃藥, 熱敷腹部, 減少進食量或暫不進食, 多喝水, 也會很快恢復;如接觸過敏原後出現腹瀉, 少量蕁麻疹、皮炎等, 則只需脫離過敏原, 多飲水, 症狀也會很快緩解;即使用藥, 也需要在醫師指導下合理用藥。

儘量不給孩子吃藥對嗎?

不對。 雖然不主張一生病就用藥, 更不能亂用藥, 但因此完全不給吃藥也過於偏激。

小孩一般有起病急、病情變化快的特點, 稍有疏忽就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常見的病毒性感冒, 絕大多數預後(預測疾病發展)良好, 也可以自愈;但也有部分發展為支氣管炎、肺炎, 極少數孩子還可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腦炎, 如果家長一味採用不治療不用藥的態度, 病毒性感冒也可能產生嚴重的危害。

孩子生病了是輸液好還是吃藥好?

安全用藥的基本原則是安全、有效、經濟、適用;口服藥相對安全, 而且價格便宜、使用方便, 靜脈輸液是藥物直接進入血管, 容易產生不良反應, 如快速過敏反應、增加心臟負擔等。

一般來說, 以下情況才主張輸液:①重症疾病時;②患兒吞咽困難、嚴重嘔吐、腹瀉或胃腸道疾病時;③對於胃腸不吸收的藥物;④有的寶寶不能保證按時按量吃藥時。

病毒感染是不是要用抗生素?

單純病毒感染不需要用抗生素, 只有合併細菌感染時才考慮應用抗生素。 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90%是病毒, 秋冬季的腹瀉80%因為病毒。

抗生素的濫用不僅容易發生過敏等不良反應, 也容易導致耐藥細菌的產生, 而且可以導致小孩腸道菌群失調, 出現腹瀉、消化不良、抵抗力下降等;當患兒有膿痰、扁桃體化膿、口腔發炎或發燒寒戰等症狀, 經檢查確定為細菌感染時, 才考慮使用抗生素。

把大人的藥給孩子吃可以嗎?

不合適, 兒童儘量選擇兒童專用藥物:①很多成人能用的藥, 即使在減小劑量的情況下小兒也不宜使用;②成人很多外用藥對小兒來說也不是絕對安全的;③劑量不準確。 ④成人藥物的劑型、口味等孩子很難接受。

平常給孩子預防吃藥對嗎?

在某種疾病流行的時候短期服用一些預防藥物是可以的, 但切忌因為家長認為孩子平素身體差, 害怕小孩生病就長期給孩子預防性吃藥, 比如沒事就喝鋪地藍、板藍根, 隨時清熱解毒等, 這些做法都是欠妥當的。

一發熱就一定要吃退熱藥嗎?

發熱時孩子生病的信號, 雖然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 但卻可以幫我們診斷疾病。 如果體溫一上來就用退熱藥把它壓下去, 有時會掩蓋了病情, 給診斷造成困難。 事實上, 如果體溫不超過38.5℃, 不主張應用退熱藥, 可以選用物理降溫, 並密切觀察、監測體溫、多喝水、吃清淡食物、保持室內通風、注意散熱、多睡覺、保證休息。

當體溫超過38.5℃時會增加孩子的不適感,

且有可能會發生驚厥, 尤其大於41℃的超高熱對人體的危害性很大, 這種情況下, 首要的是馬上使用速效的退熱藥, 並結合物理降溫的方法退熱, 如溫水擦浴、冰袋枕頭、冰毯降溫等, 同時要積極治療原發病。

要吃哪種退熱藥才好?

退熱藥亂用也容易產生不良反應, 尤其3個月以內的嬰兒, 要特別慎用退熱藥, 尤其要避免退熱藥過量, 主要採取解開包被散熱、冰毯、冰枕、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為主。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給兒童的兩種退熱藥為:對乙醯氨基酚(泰諾、百服寧等)和布洛芬(美林、臣功再欣等)。 對一些不宜用退熱藥的患兒, 可考慮應用一些中成藥退熱, 如柴桂、小兒豉翹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