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高平陵政變——士族的勝利?

隨著《虎嘯龍吟》的熱播, 三國後期司馬氏篡權的歷史問題再度登上話題榜。

有的歷史愛好者對曹魏政權的旁落得出這樣的論斷——跟隨曹操起兵的譙沛庶族軍功集團逐漸沒落, 以司馬氏為代表的士族政治集團興起並取而代之;更有人對司馬氏的篡權表示不恥, 並對司馬懿進行黑化。

歷史並不任人隨意打扮。 其實, 拋開這些當代意見, 我們從高平陵政變的事件本身出發, 抽絲剝繭, 還原司馬家族篡權的本來面目。 高平陵政變真的如今人所說是士族門閥政治的勝利?司馬懿被黑化, 冤不冤?

司馬氏的掌權執政, 是否預示著士族門閥政治的勝利本就是個偽命題。 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政變在當時是受到廣泛支持的, 曹爽之敗, 敗於自身的腐敗無能;高平陵政變成功的果實被司馬家族所獨佔, 司馬懿政治上的屢次失信、殘酷迫害政敵才是他被黑化的根本原因。

一、士族?曹氏就是最大士族!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四處征伐, 統一北方, 政治上主要走法家路線, 終其一生都在抑制士族豪強。 這對於平定亂世, 是必不可少的。 曹丕建國後, 接受陳群的建議, 選拔官員採用九品中正制, 不僅緩解曹操時期與世家大族緊張的關係, 更加贏得士族的廣泛支持, 進一步鞏固了新建立的曹魏政權的根基。 曹叡登基後, 執政初期雖然效法其祖父曹操的施政策略, 改易正朔、嚴刑峻法、禁絕浮華風, 也只是為了鞏固其皇權。

如果說曹操草創基業主要譙沛軍功集團, 其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和寒門庶族的利益, 那也是亂世平天下、治天下所必要的。 畢竟與四世三公、名門望族出身的袁紹相比,

曹操祖上出身不好。 但其兒子曹丕的上臺是受到世家大族如穎川士族、范陽盧氏、弘農楊氏、清河崔氏等士族的廣泛支持。 曹叡縱使抑制過世家大族的擴張, 也並沒有損害從曹丕時期建立的與士族的政治互信和相互支持。 因此從曹丕開始, 曹魏政權的性質已然發生變化, 士族的普遍支持取代曹魏第一代武人軍功集團的地位, 成為國家穩定的柱石。

況且, 我們有三代養成一個貴族的說法, 曹魏政權傳至第三代曹叡, 早已脫離其祖上, 成為最大的權貴階層。 我們也不能忽略開啟建安文學風骨的曹操、曹丕、曹植在當時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三曹身邊聚集了一批文學名士, 直接開啟一代文化先河。 就是曹叡, 其文學素養也很高, 能作詩文、尤善樂府。 論地位、論貢獻、論文學素養, 曹魏皇室比起穎川陳氏、范陽盧氏有過之而無不及, 與司馬家族比起, 更是天壤之別。

如果說士族, 曹魏宗室才是當時最大的士族階層。 所謂的譙沛武人軍功集團隨著夏侯淵、夏侯惇、曹仁、曹洪、曹休、五子良將等先後故去,

早已在高平陵政變前不復存在;所謂的以司馬懿為首的士族門閥政變的觀點, 更因曹魏皇室性質的根本性轉變、曹魏獲得世家大族的支持而站不住腳。

二、政變:曹爽的倒行逆施與司馬懿的超級威望

西元249年, 趁曹爽兄弟攜親信帶著魏帝曹芳拜謁曹叡之墓, 司馬懿取得郭太后召令, 火速率兵佔據武庫, 同時派兵出城據守洛水浮橋並關閉城門。 隨後命令司徒高柔持節代理大將軍職事, 佔據曹爽營地;太僕王觀代理中領軍職事, 佔據曹羲營地。 在太尉蔣濟的協助下, 最終取得政變成功。

我們回顧整個事變經過, 無不驚歎于司馬懿行動的迅速, 行事穩、准、狠、快, 其善於權變的風格與當初斬孟達和後來平定王淩叛亂如出一轍。 進展如此順利的軍事政變,除了事先周密的部署,還在於事變當時參與人執行的到位。部署得當、執行到位,對事變領導者的素質要求極高,這主要得益于司馬懿平日累積的超高人望。我們單看事變的主要參與者:司徒高柔、太僕王觀、太尉蔣濟、中護軍司馬師,後來勸降曹爽的有尚書陳泰、侍中許允等,三公九卿佔據多數,事變更是得到郭太后的鼎力支持。可見,當時司馬懿奪回手中輔政權力是人心所望。

司馬懿的超級威望從哪裡來?來自司馬家族的威望?不!人稱“司馬八達”的司馬家諸子個個賢能,不只有司馬懿一人。為何擔任曹魏重要職位的司馬孚或司馬通沒有這般威望?

不得不說司馬懿的超級威望建立在對曹魏政權的巨大貢獻之上。曹丕時代,司馬懿多次在曹丕親征伐吳時坐鎮許昌,內理政事、撫慰百姓、外供軍資、安定百官。如果說曹操南征北戰,收服張繡、斬殺呂布、剿滅袁術、擊敗袁紹、肅清烏桓、平定雍涼……奠定曹魏基業,那麼司馬懿兩次受命輔政,南拒孫吳偷襲、神速斬殺孟達、西禦強蜀征伐、摧枯拉朽平定遼東……鞏固了曹魏政權。在一系列成功的軍事行動歷練中,司馬懿深受將士和百官擁護。他的威望不是來自於家族的蔭蔽、更不是靠權位而得來的,是實打實靠多年軍事政治生涯積攢得來的。

司馬懿當朝輔政時,選賢任能、注重發展生產,內政清明,一改曹丕、曹叡兩父子多次征伐、竭用民力的弊政。做為世家大族出身,他卻能拔擢鄧艾、州泰、王基、石苞、胡遵等寒門子弟,反觀窮奢極欲、任人唯親的曹爽卻重用何晏、鄧颺、丁謐等儒學名士,歷史的諷刺意味十足。

同時代的吳國人張悌總結曹魏失權與司馬懿掌權的教訓,可謂一語中的:“曹操雖功蓋中夏,威震四海,崇詐杖術,征伐無已,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也。丕、叡承之,系以慘虐,內興宮室,外懼雄豪,東西馳驅,無歲獲安,彼之失民,為日久矣。司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民心歸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擾,曹髦之死,四方不動,摧堅敵如折枯,蕩異同如反掌,任賢使能,各盡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曹操平天下用霸道,民畏其威,曹丕、曹叡當國後,連年爭戰,又大興土木,百姓更受其苦。曹丕刻薄寡恩、大肆打壓宗室,曹叡善於玩弄權謀詐計,曹爽又亂擅朝政、肆意妄為。總之,用現在的話說,曹魏執政者意識形態的高地失手、不注重精神文明建設,給了懂得經營人脈、善得人心的司馬氏機會。

曹爽上臺後急於為自己正名,窮兵黷武、專意伐蜀,導致慘敗。內政方面,又亂改法度、任用私人、貪財納賄、多僭越不法之事。其一系列的倒行逆施,必然引起上至曹氏宗親、三公九卿,下至軍隊士卒、黎民百姓的強烈不滿。本是曹魏皇族旁支(曹爽祖上本姓秦,其父曹真僅為曹操養子)的曹爽既得不到宗室的支持,又因多樹黨羽而招致元老貴戚忌恨,其敗亡早有跡象,即使沒有司馬懿,朝中如蔣濟、滿寵、高柔等元老重臣也會合力發動政變。

所以,高平陵政變無需陰謀,要的只是密謀,是備受曹爽擅權壓制的曹魏重臣的集體反擊,他們共同擁戴“帶頭大哥”司馬懿,掀翻了曹爽集團,與士族、庶族的爭鬥無關。至於司馬師陰養三千死士,如果不在太尉蔣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默許的情況下,如何長時間不被發現?在曹爽、曹羲兄弟掌管禁軍的形勢下,也只有通過私募死士才能確保奪權成功,從古至今政變奪權路徑皆是如此。

三、獨吞勝利果實——打壓宗室、意識形態領域鉗制

高平陵政變成功後,“帶頭大哥”司馬懿重新掌權,不過這一次與前兩次受命輔政不同,重新上臺的司馬懿是一人牢牢握住曹魏的政權,不似第一次與陳群、曹真、曹休共同輔政,也不似第二次輔政被曹爽狠狠壓制。

其實,高平陵政變的勝利果實,也只能為司馬氏所獨佔。其一,司馬懿父子長期深耕關中軍隊,多次東征西討,戰功卓著,有軍權;其二,司馬懿兩次擔任輔政大臣,施政得當,朝中資格最老、功績最大、人望最厚,當世無可匹敵;其三,曹魏宗室人才凋零,沒有人能夠制衡司馬家族的勢力。騎在最高權力這只老虎背上的司馬懿,根本就無法脫身,因為功成身退不是任何人能輕易做到的,有可能還會因失去最高權力而導致整個家族陷入敗亡的境地。

司馬懿出身世家大族,人們便以為他的掌權代表了士族利益,而曹魏代表寒門庶族,且不說魏文帝曹丕實行的九品中正制早已實現曹魏政權的轉型,也不說司馬氏拔擢許多優秀寒門人才、曹爽擅權專門吸納名門望族。以司馬氏出身世家大族的身份地位就主觀臆斷其代表整個士族門閥,未免有失偏頗。正如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出身富貴家庭,就一定代表地主階級的利益?我們不可陷入訴諸身份的謬誤之中。

後世對司馬懿奪權的行為感到不恥,認為他是十足的權謀家,狼子野心、為人不正。其實多是後世附會之詞,對司馬懿進行黑化也有失公允。畢竟,他輔佐兩代帝王、為鞏固曹魏政權立下汗馬功勞。但失信于曹爽、王淩,對待政敵動輒夷滅三族,剪除曹魏宗室,殺戮異己,為兒孫開闢篡權道路才是他為後世詬病的根本原因。

司馬師廢曹芳,司馬昭間接殺曹髦並鉗制意識形態領域(參考竹林七賢中嵇康等人的遭遇),八王之亂、晉室南渡導致的中國社會長期分裂動亂是後世詬病司馬氏篡魏的主要原因。

進展如此順利的軍事政變,除了事先周密的部署,還在於事變當時參與人執行的到位。部署得當、執行到位,對事變領導者的素質要求極高,這主要得益于司馬懿平日累積的超高人望。我們單看事變的主要參與者:司徒高柔、太僕王觀、太尉蔣濟、中護軍司馬師,後來勸降曹爽的有尚書陳泰、侍中許允等,三公九卿佔據多數,事變更是得到郭太后的鼎力支持。可見,當時司馬懿奪回手中輔政權力是人心所望。

司馬懿的超級威望從哪裡來?來自司馬家族的威望?不!人稱“司馬八達”的司馬家諸子個個賢能,不只有司馬懿一人。為何擔任曹魏重要職位的司馬孚或司馬通沒有這般威望?

不得不說司馬懿的超級威望建立在對曹魏政權的巨大貢獻之上。曹丕時代,司馬懿多次在曹丕親征伐吳時坐鎮許昌,內理政事、撫慰百姓、外供軍資、安定百官。如果說曹操南征北戰,收服張繡、斬殺呂布、剿滅袁術、擊敗袁紹、肅清烏桓、平定雍涼……奠定曹魏基業,那麼司馬懿兩次受命輔政,南拒孫吳偷襲、神速斬殺孟達、西禦強蜀征伐、摧枯拉朽平定遼東……鞏固了曹魏政權。在一系列成功的軍事行動歷練中,司馬懿深受將士和百官擁護。他的威望不是來自於家族的蔭蔽、更不是靠權位而得來的,是實打實靠多年軍事政治生涯積攢得來的。

司馬懿當朝輔政時,選賢任能、注重發展生產,內政清明,一改曹丕、曹叡兩父子多次征伐、竭用民力的弊政。做為世家大族出身,他卻能拔擢鄧艾、州泰、王基、石苞、胡遵等寒門子弟,反觀窮奢極欲、任人唯親的曹爽卻重用何晏、鄧颺、丁謐等儒學名士,歷史的諷刺意味十足。

同時代的吳國人張悌總結曹魏失權與司馬懿掌權的教訓,可謂一語中的:“曹操雖功蓋中夏,威震四海,崇詐杖術,征伐無已,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也。丕、叡承之,系以慘虐,內興宮室,外懼雄豪,東西馳驅,無歲獲安,彼之失民,為日久矣。司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民心歸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擾,曹髦之死,四方不動,摧堅敵如折枯,蕩異同如反掌,任賢使能,各盡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曹操平天下用霸道,民畏其威,曹丕、曹叡當國後,連年爭戰,又大興土木,百姓更受其苦。曹丕刻薄寡恩、大肆打壓宗室,曹叡善於玩弄權謀詐計,曹爽又亂擅朝政、肆意妄為。總之,用現在的話說,曹魏執政者意識形態的高地失手、不注重精神文明建設,給了懂得經營人脈、善得人心的司馬氏機會。

曹爽上臺後急於為自己正名,窮兵黷武、專意伐蜀,導致慘敗。內政方面,又亂改法度、任用私人、貪財納賄、多僭越不法之事。其一系列的倒行逆施,必然引起上至曹氏宗親、三公九卿,下至軍隊士卒、黎民百姓的強烈不滿。本是曹魏皇族旁支(曹爽祖上本姓秦,其父曹真僅為曹操養子)的曹爽既得不到宗室的支持,又因多樹黨羽而招致元老貴戚忌恨,其敗亡早有跡象,即使沒有司馬懿,朝中如蔣濟、滿寵、高柔等元老重臣也會合力發動政變。

所以,高平陵政變無需陰謀,要的只是密謀,是備受曹爽擅權壓制的曹魏重臣的集體反擊,他們共同擁戴“帶頭大哥”司馬懿,掀翻了曹爽集團,與士族、庶族的爭鬥無關。至於司馬師陰養三千死士,如果不在太尉蔣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默許的情況下,如何長時間不被發現?在曹爽、曹羲兄弟掌管禁軍的形勢下,也只有通過私募死士才能確保奪權成功,從古至今政變奪權路徑皆是如此。

三、獨吞勝利果實——打壓宗室、意識形態領域鉗制

高平陵政變成功後,“帶頭大哥”司馬懿重新掌權,不過這一次與前兩次受命輔政不同,重新上臺的司馬懿是一人牢牢握住曹魏的政權,不似第一次與陳群、曹真、曹休共同輔政,也不似第二次輔政被曹爽狠狠壓制。

其實,高平陵政變的勝利果實,也只能為司馬氏所獨佔。其一,司馬懿父子長期深耕關中軍隊,多次東征西討,戰功卓著,有軍權;其二,司馬懿兩次擔任輔政大臣,施政得當,朝中資格最老、功績最大、人望最厚,當世無可匹敵;其三,曹魏宗室人才凋零,沒有人能夠制衡司馬家族的勢力。騎在最高權力這只老虎背上的司馬懿,根本就無法脫身,因為功成身退不是任何人能輕易做到的,有可能還會因失去最高權力而導致整個家族陷入敗亡的境地。

司馬懿出身世家大族,人們便以為他的掌權代表了士族利益,而曹魏代表寒門庶族,且不說魏文帝曹丕實行的九品中正制早已實現曹魏政權的轉型,也不說司馬氏拔擢許多優秀寒門人才、曹爽擅權專門吸納名門望族。以司馬氏出身世家大族的身份地位就主觀臆斷其代表整個士族門閥,未免有失偏頗。正如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出身富貴家庭,就一定代表地主階級的利益?我們不可陷入訴諸身份的謬誤之中。

後世對司馬懿奪權的行為感到不恥,認為他是十足的權謀家,狼子野心、為人不正。其實多是後世附會之詞,對司馬懿進行黑化也有失公允。畢竟,他輔佐兩代帝王、為鞏固曹魏政權立下汗馬功勞。但失信于曹爽、王淩,對待政敵動輒夷滅三族,剪除曹魏宗室,殺戮異己,為兒孫開闢篡權道路才是他為後世詬病的根本原因。

司馬師廢曹芳,司馬昭間接殺曹髦並鉗制意識形態領域(參考竹林七賢中嵇康等人的遭遇),八王之亂、晉室南渡導致的中國社會長期分裂動亂是後世詬病司馬氏篡魏的主要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