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互聯網金融App年度成績單出爐:2017,我們的錢都去哪兒了?

本文作者:獵豹全球智庫 管慕飛

前言

2017, 互聯網金融領域熱鬧非凡。 最美暴富神話, 最嚴監管令, 都誕生於這一年。

移動支付迎來大爆發,

觸角開始伸向電商未觸及的領域;網貸行業上演“過山車”式表演, 伴隨風光無限的IPO而來的, 是監管重拳下的股價暴跌、用戶腰斬;手機銀行低調崛起, 或將侵蝕互聯網金融其他領域的市場份額……

劇變的背後, 哪些機會正在招手, 又有哪些危機仍在潛伏?獵豹大資料獨家互聯網金融及細分類別榜單, 為你解讀。

第一部分 2017互聯網金融三大關鍵字

從獵豹全球智庫(ID:CheetahGlobalLab)整理的2017互聯網金融App排行榜來看, 除了支付寶毫無懸念奪得第一以外, 手機銀行App的繼續保持強勢, 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分別包攬榜單第2-6名。 此外, 在移動支付領域, 中國電信旗下的翼支付、銀聯旗下雲閃付也都有不錯的表現。 而其它互聯網背景的App在金融App領域的優勢似乎並不明顯。

關鍵字一:增長

2017年度, 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繼續蓬勃發展, 互聯網金融App總體周活滲透率漲幅為33.31%(根據金融財務類App TOP20周活滲透率估算, 由於一個用戶可能使用多款App, 此為未去重資料)。 其中, 最大的增長點來自移動支付,

移動支付2017年度周活滲透率漲幅為172.89%, 為互金各細分類別中最高。 手機銀行類App次之, 漲幅也達到了47.28%。 證券交易是唯一出現下降的細分類別, 跌幅達到12.21%。

關鍵字二:監管

有人說, 2017是“史上最嚴”的金融監管年。 屢次引發悲劇的校園貸被取締, ICO遭遇大清退, 支付迎來限額時代,

P2P也在監管趨嚴的形勢下走入了正常發展軌道……監管層不斷出重拳打擊擾亂市場的行為。 獵豹全球智庫整理了2017以來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一系列監管政策, 不難發現, 網貸和支付是去年重點規範的領域。 2018, “合規”仍將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旋律。

關鍵字三: 上市

2017年, 互聯網金融尤其是網路小貸和P2P企業上市迎來一波熱潮, 截至目前, 已經成功赴美上市的有:信而富、趣店、和信貸、拍拍貸、融360、樂信, 除此以外, 包括玖富集團、陸金所等在內的國內金融科技企業也紛紛展開上市計畫。

互聯網金融企業紮堆上市, 一是近兩年的迅速發展給大量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帶來了大量的收入與資金基礎, 為上市提供了準備;二是上市可以為現金貸企業帶來品牌背書, 特別是在目前負面報導比比皆是的環境下, 通過上市可以提高信譽度, 以進一步開掘潛在存量市場。

第二部分:互聯網金融細分類別分析

1、 支付:支付寶微信仍是雙寡頭,但蛋糕遠未分完

2017,移動支付進一步深入普及,並成為2017互聯網金融領域上升最快的一個細分類別。支付寶與微信依然是支付領域的雙寡頭,尤其是進入去年12月以來,支付寶活躍滲透率呈現爆發式增長,獵豹全球智庫(ID:CheetahGlobalLab)認為,這當然和支付寶最近一個季度在商業與金融領域的深耕密不可分,當然年底一系列的推廣活動或許也起到了更直接的作用,例如年底帳單、天天領紅包等等。

不過,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其功能都已經遠遠不止支付,因此這波增長很難說清有多少是來自於支付,這也是為什麼此次的移動支付榜單及互金各細分類別漲幅均未將兩者納入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在撇除了支付寶和微信以後,移動支付分類的整體漲幅依然達到了173.89%,可見移動支付依然是一塊很大的蛋糕,而新興的支付類App,也正在把目光瞄準支付寶未觸及的群體。

通過對比支付寶和移動支付榜單TOP1中國電信旗下的翼支付可以發現,兩者的用戶畫像存在較大差別;並且在支付寶周活滲透率接近20%的情況下,翼支付對支付寶的重合度為51.42%。也就是說,儘管每5人中就有1人是支付寶用戶,但在翼支付的用戶中,仍有一半不用支付寶。

獵豹全球智庫(ID:CheetahGlobalLab)分析,這部分支付寶未觸及的用戶,很可能來自移動支付與各垂直領域與公共服務的結合點,過去一年,我們也的確看到了諸如運營商、保險公司、銀行利用自身業務與用戶日常生活開支的聯繫發掘移動支付市場,這也是除電商以外,移動支付當前主要的增長點之一。

2、 網貸:監管重拳下,小貸公司12月遭遇滑鐵盧

網貸App整體滲透率去年依然保持上升態勢,其中,剛剛赴美上市成功的融360超越來分期,成為網貸類App的冠軍,周活滲透率接近第二名的2倍。但接下去這一年,對於網貸行業,尤其是網路小貸公司來說,或許會很艱難。

去年年末,網貸行業迎來監管重拳,監管重點主要在於:收緊放貸資質,限制資金來源,以及限制貸款用途。受此影響,頭部平臺在進入12月以來都經歷了雪崩式的下跌,融360、拍拍貸等App周活滲透率更是跌至半年前水準。

除了監管帶來的影響外,目標使用者和業務類型同質化,也是網貸行業面臨的一個問題。獵豹全球智庫(ID:CheetahGlobalLab)也曾在《趣店深陷漩渦,但他們依然前赴後繼……》中分析指出,對於新進入者來說,在沒有強厚背景或者品牌知名度的情況下,要想與目前已有的公司進行競爭,難度非常大。

在此獵豹全球智庫也要提醒各位讀者,本排行榜僅代表App的資料表現,不能代表App品質,不作為選擇投資理財的參考。

5、證券:投資者畫像變遷,精細化運營成趨勢

2017年滬深兩市股票基金交易總額較2016年下滑13.1%,與之相伴的是證券交易類App總體滲透率的下跌,證券經紀的發展已經越來越能夠直接地反映到App的活躍度上。

對比獵豹大資料統計的證券交易類App榜單與2017券商交易金額排名,可以發現,交易金額領先的華泰、國泰君安、海通以及銀河,其對應的App漲樂通財富、國泰君安君弘、海通e海通財、銀河玖樂在App排行榜上同樣名列前茅,券商的市場份額與App的競爭力已經基本掛鉤。

製圖:券商中國

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習慣通過手機APP開戶、交易,移動端的使用者體驗對於券商將變得至關重要。海通e海通財今年在排名上反超國泰君安君弘,在券商系App中排名第三,目前海通業務線上受理占比達99%,交易客戶數量占比超過75%。

過去一年中,移動端證券投資者的畫像也在發生變化:女性投資者比例由2016年的47.06%上升至2017年的52.94%;投資者年齡構成也趨向成熟化,40歲以上投資者由2016年的18.64%上升至2017年的39.64%。

面對這些變化,許多券商也開始通過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對App進行更加精細化的運營。 例如海通證券借助大資料及人工智慧技術,上線了智慧選股、智慧資訊、智慧盯盤、智慧輿情、智慧客服以及智慧帳單6大智慧化產品矩陣,解決不同層級客戶投資過程中的需求痛點;對不同用戶群體進行精細化、數位化的運營;以智慧客服代替人工諮詢工作,實現開戶、業務辦理、產品銷售、客戶服務等線下服務向線上的全面轉移。

6、保險:平安獨大,但重複建設仍是行業弊病

去年,保險類App滲透率上漲為20.86%,總體較為平穩。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上市成為熱點,由於有騰訊、阿裡巴巴及中國平安的共同背書,業界普遍看好。眾安App目前在保險類App榜單中排名第6,打開次數為最高,不過進入12月以來,周活滲透率略有下降。

與證券交易App相比,保險類別中協力廠商App並沒有那麼強勢。在證券交易類App中,協力廠商App同花順一家獨大,許多券商思考的是如何“去同花順化”。而在保險類榜單中,平安旗下的兩款App包攬前兩名,而作為協力廠商保險類App的大象保險僅位列第10。

資料上雖然強勢,但保險公司自身的App也並非沒有問題,低效、重複的App建設是目前保險類App的最大痛點。例如:中國平安旗下涉及保險業務的App就有平安金管家、平安保險商城、平安好車主、平安健康、中國平安保險人壽意外險等;中國人壽旗下App有國壽e寶、國壽e店、掌上國壽、國壽i購、國壽i車等。如何做好減法,把分散的流量集中起來,或許是保險類App接下來的挑戰。

7、 手機銀行:保持強勢,滲透率遠超互金其他領域

手機銀行App去年表現較為強勢,整體周活滲透率漲幅為47.28%。如今,手機銀行都在逐步轉變為綜合理財平臺,這對互聯網背景的理財平臺,以及支付、借貸、證券等垂直類別的App都會形成一定壓力。當然,銀行類App在用戶體驗方面普遍處在比較初級的階段,但由於在移動端進行各類金融活動已經成為剛需,用戶放棄這類App的成本要高於其他App,銀行類App需要認清自己使用者的痛點,把被動需求變為主動需求。

從單個App來看,第一名的建設銀行周活滲透率為1.3128%,已經超越京東金融、小米金融等互聯網背景的競品。且銀行類App榜單前四名滲透率高於所有其他類別的TOP 1,上榜的其他幾款App活躍滲透率也都在0.1%以上,手機銀行App整體的競爭力不可小覷。

總結

回顧2017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機構的潛力正在逐漸爆發。移動支付領域,在支付寶、微信雙寡頭夾擊下,傳統機構依然找到了自身的突破點;手機銀行的優勢愈加明顯,在優化用戶體驗的基礎上,未來或許會對其他領域的市場份額有所侵蝕。

但與此同時,手機銀行的用戶體驗有待提升,證券類平臺經歷用戶變遷,保險App重複建設問題突出,傳統機構在如何繼續借助互聯網觸及普惠的課題上也仍然需要花費很多精力。2018將繼續考驗互聯網金融的行業智慧。

資料說明:

1.除特別說明外,資料來源於“獵豹大資料”(cn.data.cmcm.com)移動資料分析平臺,獵豹全球智庫將在此基礎上為大家提供更權威、詳實的移動互聯網行業報告;

2.排行榜的排名依據為周活躍用戶滲透率;只適用于安卓平臺;

3.資料為獵豹產品日常功能收集,符合相關法律法規;

4.資料受到獵豹產品的使用者規模、分佈影響。

【相關閱讀】

2017年度中國app報告:流量向下走,邊界在消失,下一次巨變近在眼前了嗎?

2017年度中國App TOP500榜單即將揭曉,敬請關注!

第二部分:互聯網金融細分類別分析

1、 支付:支付寶微信仍是雙寡頭,但蛋糕遠未分完

2017,移動支付進一步深入普及,並成為2017互聯網金融領域上升最快的一個細分類別。支付寶與微信依然是支付領域的雙寡頭,尤其是進入去年12月以來,支付寶活躍滲透率呈現爆發式增長,獵豹全球智庫(ID:CheetahGlobalLab)認為,這當然和支付寶最近一個季度在商業與金融領域的深耕密不可分,當然年底一系列的推廣活動或許也起到了更直接的作用,例如年底帳單、天天領紅包等等。

不過,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其功能都已經遠遠不止支付,因此這波增長很難說清有多少是來自於支付,這也是為什麼此次的移動支付榜單及互金各細分類別漲幅均未將兩者納入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在撇除了支付寶和微信以後,移動支付分類的整體漲幅依然達到了173.89%,可見移動支付依然是一塊很大的蛋糕,而新興的支付類App,也正在把目光瞄準支付寶未觸及的群體。

通過對比支付寶和移動支付榜單TOP1中國電信旗下的翼支付可以發現,兩者的用戶畫像存在較大差別;並且在支付寶周活滲透率接近20%的情況下,翼支付對支付寶的重合度為51.42%。也就是說,儘管每5人中就有1人是支付寶用戶,但在翼支付的用戶中,仍有一半不用支付寶。

獵豹全球智庫(ID:CheetahGlobalLab)分析,這部分支付寶未觸及的用戶,很可能來自移動支付與各垂直領域與公共服務的結合點,過去一年,我們也的確看到了諸如運營商、保險公司、銀行利用自身業務與用戶日常生活開支的聯繫發掘移動支付市場,這也是除電商以外,移動支付當前主要的增長點之一。

2、 網貸:監管重拳下,小貸公司12月遭遇滑鐵盧

網貸App整體滲透率去年依然保持上升態勢,其中,剛剛赴美上市成功的融360超越來分期,成為網貸類App的冠軍,周活滲透率接近第二名的2倍。但接下去這一年,對於網貸行業,尤其是網路小貸公司來說,或許會很艱難。

去年年末,網貸行業迎來監管重拳,監管重點主要在於:收緊放貸資質,限制資金來源,以及限制貸款用途。受此影響,頭部平臺在進入12月以來都經歷了雪崩式的下跌,融360、拍拍貸等App周活滲透率更是跌至半年前水準。

除了監管帶來的影響外,目標使用者和業務類型同質化,也是網貸行業面臨的一個問題。獵豹全球智庫(ID:CheetahGlobalLab)也曾在《趣店深陷漩渦,但他們依然前赴後繼……》中分析指出,對於新進入者來說,在沒有強厚背景或者品牌知名度的情況下,要想與目前已有的公司進行競爭,難度非常大。

在此獵豹全球智庫也要提醒各位讀者,本排行榜僅代表App的資料表現,不能代表App品質,不作為選擇投資理財的參考。

5、證券:投資者畫像變遷,精細化運營成趨勢

2017年滬深兩市股票基金交易總額較2016年下滑13.1%,與之相伴的是證券交易類App總體滲透率的下跌,證券經紀的發展已經越來越能夠直接地反映到App的活躍度上。

對比獵豹大資料統計的證券交易類App榜單與2017券商交易金額排名,可以發現,交易金額領先的華泰、國泰君安、海通以及銀河,其對應的App漲樂通財富、國泰君安君弘、海通e海通財、銀河玖樂在App排行榜上同樣名列前茅,券商的市場份額與App的競爭力已經基本掛鉤。

製圖:券商中國

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習慣通過手機APP開戶、交易,移動端的使用者體驗對於券商將變得至關重要。海通e海通財今年在排名上反超國泰君安君弘,在券商系App中排名第三,目前海通業務線上受理占比達99%,交易客戶數量占比超過75%。

過去一年中,移動端證券投資者的畫像也在發生變化:女性投資者比例由2016年的47.06%上升至2017年的52.94%;投資者年齡構成也趨向成熟化,40歲以上投資者由2016年的18.64%上升至2017年的39.64%。

面對這些變化,許多券商也開始通過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對App進行更加精細化的運營。 例如海通證券借助大資料及人工智慧技術,上線了智慧選股、智慧資訊、智慧盯盤、智慧輿情、智慧客服以及智慧帳單6大智慧化產品矩陣,解決不同層級客戶投資過程中的需求痛點;對不同用戶群體進行精細化、數位化的運營;以智慧客服代替人工諮詢工作,實現開戶、業務辦理、產品銷售、客戶服務等線下服務向線上的全面轉移。

6、保險:平安獨大,但重複建設仍是行業弊病

去年,保險類App滲透率上漲為20.86%,總體較為平穩。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上市成為熱點,由於有騰訊、阿裡巴巴及中國平安的共同背書,業界普遍看好。眾安App目前在保險類App榜單中排名第6,打開次數為最高,不過進入12月以來,周活滲透率略有下降。

與證券交易App相比,保險類別中協力廠商App並沒有那麼強勢。在證券交易類App中,協力廠商App同花順一家獨大,許多券商思考的是如何“去同花順化”。而在保險類榜單中,平安旗下的兩款App包攬前兩名,而作為協力廠商保險類App的大象保險僅位列第10。

資料上雖然強勢,但保險公司自身的App也並非沒有問題,低效、重複的App建設是目前保險類App的最大痛點。例如:中國平安旗下涉及保險業務的App就有平安金管家、平安保險商城、平安好車主、平安健康、中國平安保險人壽意外險等;中國人壽旗下App有國壽e寶、國壽e店、掌上國壽、國壽i購、國壽i車等。如何做好減法,把分散的流量集中起來,或許是保險類App接下來的挑戰。

7、 手機銀行:保持強勢,滲透率遠超互金其他領域

手機銀行App去年表現較為強勢,整體周活滲透率漲幅為47.28%。如今,手機銀行都在逐步轉變為綜合理財平臺,這對互聯網背景的理財平臺,以及支付、借貸、證券等垂直類別的App都會形成一定壓力。當然,銀行類App在用戶體驗方面普遍處在比較初級的階段,但由於在移動端進行各類金融活動已經成為剛需,用戶放棄這類App的成本要高於其他App,銀行類App需要認清自己使用者的痛點,把被動需求變為主動需求。

從單個App來看,第一名的建設銀行周活滲透率為1.3128%,已經超越京東金融、小米金融等互聯網背景的競品。且銀行類App榜單前四名滲透率高於所有其他類別的TOP 1,上榜的其他幾款App活躍滲透率也都在0.1%以上,手機銀行App整體的競爭力不可小覷。

總結

回顧2017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機構的潛力正在逐漸爆發。移動支付領域,在支付寶、微信雙寡頭夾擊下,傳統機構依然找到了自身的突破點;手機銀行的優勢愈加明顯,在優化用戶體驗的基礎上,未來或許會對其他領域的市場份額有所侵蝕。

但與此同時,手機銀行的用戶體驗有待提升,證券類平臺經歷用戶變遷,保險App重複建設問題突出,傳統機構在如何繼續借助互聯網觸及普惠的課題上也仍然需要花費很多精力。2018將繼續考驗互聯網金融的行業智慧。

資料說明:

1.除特別說明外,資料來源於“獵豹大資料”(cn.data.cmcm.com)移動資料分析平臺,獵豹全球智庫將在此基礎上為大家提供更權威、詳實的移動互聯網行業報告;

2.排行榜的排名依據為周活躍用戶滲透率;只適用于安卓平臺;

3.資料為獵豹產品日常功能收集,符合相關法律法規;

4.資料受到獵豹產品的使用者規模、分佈影響。

【相關閱讀】

2017年度中國app報告:流量向下走,邊界在消失,下一次巨變近在眼前了嗎?

2017年度中國App TOP500榜單即將揭曉,敬請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