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政府不再壟斷住房用地 那土地財政怎麼辦?用房產稅來抵?經濟+

央視網消息:1月15日,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表示, 中國將研究制定權屬不變、符合規劃條件下, 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作為住宅用地的辦法。

政府將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

政府不再壟斷, 不再是居住用地的唯一提供者, 意味著地價接受市場競爭, 可能出現下降。 而一直以來, 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比較強。 被撼動的土地財政將何去何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土地財政是歷史性的產物, 如今, 要落實財稅體制改革, 建立現代財稅體制, 必然要改革的。 過去, 土地財政在中國經濟中起著重要角色, 比如基建推動了城鎮化、工業化, 但是過度依賴造成了房價過高、非正常的政商關係、腐敗現象等。

轉型的直接衝擊, 就是會影響到政府的收入, 因此, 未來要落實地方稅務體制的建設, 比如與之相配套的房產稅的徵收也已開始破題,

未來還會有其他的消費稅等, 要找到政府的主體稅種是什麼。

因此, 未來政府的稅收來源會發生深刻的變化。 同時, 職能的變化這是最主要的。 也就是說政府將不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而是作為裁判員的角色。 這將更有利於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同時政府擺正自己的位置, 也會更遊刃有餘。

經濟學家曹遠征:中國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新時代的一個標誌就是, 中國政府, 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責任從建設型政府轉為公共服務政府。 十九大中提出,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奮鬥目標。 未來, 公平、正義、民主、法治、環境、安全等是一些新的供應, 而不是說一定要去搞基礎設施,

搞房地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