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8時光印記(58):認准的方向,不要輕易改變

【20180120】2018年倒數第58篇投資筆記。

本周是比較煎熬的一周, 當然, 這樣的情況在我的投資生涯並非是第一次遇到, 有的時候甚至比現在還糟糕。

這個煎熬並非來自個股走勢及帳面盈虧的數字變化, 而是來自對整個市場風格的壓制以及個股未來邏輯的判斷。

首先, 除了地產抽血, 本周又出現了證券抽血。 其實從去年開始, 市場風格就開始轉移, 上證50為首的大市值風格佔據主導, 一日的成交額甚至佔據整個市場的30%以上, 50只個股的成交額占了3400只個股的成交額的30%以上, 這是多麼極端的一個市場啊。 抽血效應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大部分個股的下跌, 雖然我去年依靠集中對優勢行業的持股取得了較高的收益, 今年年初以來, 這種優勢蕩然無存, 甚至變成劣勢。 券商股算是金融裡面最後的窪地, 本周證券行情起來後, 對手裡個股的壓制更加明顯。 這是第一個煎熬:地產證券有沒有持續性行情?地產仍舊算是最低估大盤藍籌,

證券又是最後要啟動的板塊, 面對這種風格的壓制, 有沒有切換的必要?

其次, 手裡個股有明顯的利好不漲, 稍有利空快速回落, 估值失效。 如果僅僅有證券地產的誘惑也就罷了, 偏偏自己持有的個股不漲反跌, 鈷價格連續上漲, 股價卻一落千丈, 鋰價格稍微回檔, 股價更是快速回落, 估值成長算了一遍又一遍, 業績誘人, 成長性十足, 估值偏低, 又有什麼理由放棄呢?

兩種情況放在一起對比, 內心的落差可想而知, 埋怨之聲也不絕於耳。 但是, 仍舊要保持冷靜。 證券市場沒有新鮮事, 固執己見確實讓我錯過很多當前的機會, 但是固執己見, 過去幾年, 也確實抓到了很多優秀的個股,

我們看到的當前的大藍籌的行情, 前幾年不也是被唾棄的一文不值嗎?現在能在大藍籌裡面賺到錢的, 有一大部分是固執己見的結果吧?很多人在裡面堅持了下來, 吃到了肉。 朋友講了個段子, 前些年投資圈裡罵人, 都是“你全家都是買的銀行股”, 才兩年而已, 劇情就反轉了。 說到底, 股還是那個股, 變了的是人心和人心引導的市場風格。

那有人講, 為何不在藍籌股起來去做藍籌, 成長股起來再回頭做成長。 這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而已, 大部分人做不到, 固化下來的一種盈利模式, 還是不要左右搖擺的好, 因為最後可能會變成狗熊掰玉米, 什麼也得不到。

我認為當前市場的本質仍舊是圍繞估值和業績這個核心,

其實看2017年延續到現在的, 鋼鐵、煤炭、地產等, 其實全部是業績快速增長拉動的低估值的向上回歸, 從這個角度講, 其實你手裡的股只要是低估值和高成長, 沒必要過度擔憂, 只是還沒到你家而已。 對於一些確實低估的個股, 最需要的只是時間。 這些個股, 其實去談切換和止損, 我感覺意義都不大。 周中有幸和原東方證券研究所所長梁宇峰進行了一次對話, 其中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價值投資要不要止損和交易的一致性原則, 發現觀點驚人的相似。 價值投資, 本身不存在止損一說, 只有止錯, 就是你支撐你買入的邏輯是不是錯了, 是不是出現了較大的變化, 這個才是離場的依據。 同時, 這個又涉及到交易的一致性原則,
就是你買入的邏輯, 一定是你賣出的邏輯, 入口和出口要保持一致, 千萬不要因為低估和成長買入, 而又因為出現破位死叉賣出, 本身就是很大的悖論。 這裡有意思的是, 證券市場中, 錯誤的實踐有可能偶爾帶給你成功, 即使你用的其實是有缺陷的方法。 即便你不保持交易的一致性原則, 也能偶爾止損正確, 也能偶爾抓住難得買賣點, 這個偶爾的成功偏偏成了理由不斷去強化自己。 但是, 如果不能靠這種方式一直獲得穩定的回報, 最終還是會失敗。

投資真的很複雜嗎?只是我們自己太複雜了, 太關注短期的回報和漲跌, 太容易被市場牽著鼻子走了。 堅持低估+業績(高成長)+耐心, 終究會有好的回報。 現在的地產、資源等,哪個不是符合這個條件下的結果?如果說有不同,其實就是新監管引導下的對流動性的重視以及對機構化的抱團取暖而已。

整體梳理一遍,自我懷疑根本沒有必要,因為早就走在了正確的路上,早就遠離了概念投機,早就堅持以業績和估值為最根本的邏輯。風口不在,那就等風來。

邏輯變化和應對,仍舊是最重要的。近期鋰價格回落,從最高點回檔了大約8%,如果說近期該反思的地方,就是產品價格是第一信號,尤其是對於漲價概念的股,只要出現價格回落,就第一時間先退出觀望,近期的方大碳素、碳酸鋰、去年的鈷,都是這樣,哪怕是股價不大幅回落,短期機會也不明顯。以漲價為邏輯入口,那麼跌價就是邏輯出口,就要及時作出應對,這是需要反思的地方。鈷仍舊是確定性機會,這點上半年比較確定。週邊的鈷已經連續上漲,股價萎靡那就等待邏輯兌現,因此,倉位本周進一步向鈷平移,鈷已經占比較大。

另一個問題,就是到底持股集中應不應該。近期的行情十分的極端,持股集中的劣勢凸顯無疑。然而,持股集中也曾經讓我快速在2-3個月內翻倍,所謂盈虧同源吧。這個不是重點,重要的邏輯,是低估和成長,這個才是最底層的邏輯,脫離這個去談個股,沒有任何意義。

投資的流派有很多,如果用產業發展的角度去做投資,其實短期的波動並非那麼重要,前提是依然有巨大前景,個股低估,成長性十足。這種朝陽產業,肯定會誕生一大批牛股,但是這個牛股誕生的過程中,並非是一直向上,會有很多的坎坷,甚至個股在大部分時間是盤整甚至回落,純粹的上漲可能只有20%左右的時間。有時候想躲避調整,就無法享受那20%的上漲時間,這就是盈虧同源。近期一直在思考A股的定價機制,其實從去年就發生較大變化,現在的定價機制估值、成長好像都不那麼起作用,那是不是永遠不起作用?顯然不是,市場終究還會回到正常的價值區間中來。持股的過程是折磨的,但是這個時候放棄自己多年穩定的盈利體系,去追逐所謂的熱點和大藍籌,顯然也是本末倒置。固執己見會讓我錯過當前的機會,但是固執己見也會讓我抓到那個20%的快速拉升。話又說回來了,當前大藍籌持續幾個月的持續性性行情,不也是固執己見的結果嗎,只是這些人抓住機會的人,前幾年挨打,我們沒看到而已。

橋歸橋,路歸路,長線投資對比短線投資最痛苦的是,正確性不會馬上被驗證,而短線投資是不是正確馬上就能給你答案,對於長線價值投資來說,這個過程是相當的煎熬。

所以吧,認准的方向,就不要輕易改變,因為每次都是這樣,都會在不久的將來被驗證。旅途中終究會有人不斷的下車和上車,感謝能在這條路上一直陪我走下去的夥伴。

現在的地產、資源等,哪個不是符合這個條件下的結果?如果說有不同,其實就是新監管引導下的對流動性的重視以及對機構化的抱團取暖而已。

整體梳理一遍,自我懷疑根本沒有必要,因為早就走在了正確的路上,早就遠離了概念投機,早就堅持以業績和估值為最根本的邏輯。風口不在,那就等風來。

邏輯變化和應對,仍舊是最重要的。近期鋰價格回落,從最高點回檔了大約8%,如果說近期該反思的地方,就是產品價格是第一信號,尤其是對於漲價概念的股,只要出現價格回落,就第一時間先退出觀望,近期的方大碳素、碳酸鋰、去年的鈷,都是這樣,哪怕是股價不大幅回落,短期機會也不明顯。以漲價為邏輯入口,那麼跌價就是邏輯出口,就要及時作出應對,這是需要反思的地方。鈷仍舊是確定性機會,這點上半年比較確定。週邊的鈷已經連續上漲,股價萎靡那就等待邏輯兌現,因此,倉位本周進一步向鈷平移,鈷已經占比較大。

另一個問題,就是到底持股集中應不應該。近期的行情十分的極端,持股集中的劣勢凸顯無疑。然而,持股集中也曾經讓我快速在2-3個月內翻倍,所謂盈虧同源吧。這個不是重點,重要的邏輯,是低估和成長,這個才是最底層的邏輯,脫離這個去談個股,沒有任何意義。

投資的流派有很多,如果用產業發展的角度去做投資,其實短期的波動並非那麼重要,前提是依然有巨大前景,個股低估,成長性十足。這種朝陽產業,肯定會誕生一大批牛股,但是這個牛股誕生的過程中,並非是一直向上,會有很多的坎坷,甚至個股在大部分時間是盤整甚至回落,純粹的上漲可能只有20%左右的時間。有時候想躲避調整,就無法享受那20%的上漲時間,這就是盈虧同源。近期一直在思考A股的定價機制,其實從去年就發生較大變化,現在的定價機制估值、成長好像都不那麼起作用,那是不是永遠不起作用?顯然不是,市場終究還會回到正常的價值區間中來。持股的過程是折磨的,但是這個時候放棄自己多年穩定的盈利體系,去追逐所謂的熱點和大藍籌,顯然也是本末倒置。固執己見會讓我錯過當前的機會,但是固執己見也會讓我抓到那個20%的快速拉升。話又說回來了,當前大藍籌持續幾個月的持續性性行情,不也是固執己見的結果嗎,只是這些人抓住機會的人,前幾年挨打,我們沒看到而已。

橋歸橋,路歸路,長線投資對比短線投資最痛苦的是,正確性不會馬上被驗證,而短線投資是不是正確馬上就能給你答案,對於長線價值投資來說,這個過程是相當的煎熬。

所以吧,認准的方向,就不要輕易改變,因為每次都是這樣,都會在不久的將來被驗證。旅途中終究會有人不斷的下車和上車,感謝能在這條路上一直陪我走下去的夥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