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查理 · 芒格:成功——從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開始(上)

我們最大的錯誤是該做的沒做、該買的沒買。

——查理·芒格

如果說投資圈有神話, 那無疑是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 前者是大名鼎鼎的“股神”, 後者則是“股神”幕後的“超級智囊”。 如何才能成為像查理·芒格這樣的“超級智囊”呢?

查理·芒格曾說過:“如果你們真的想要在某個領域做得很出色, 那麼你們必須對它有強烈的興趣。 還有就是, 你們一定要非常勤奮才行。 ”, 今天, 我們來看一下查理·芒格數十年人生智慧的總結。

1.

大部分人都太浮躁、擔心得太多。 成功需要非常平靜耐心, 但是機會來臨的時候也要足夠進取。

2.

根據股票的波動性來判斷風險是很傻的。 我們認為只有兩種風險:一, 血本無歸;二, 回報不足。 有些很好的生意也是波動性很大的, 比如See's糖果通常一年有兩個季度都是虧錢的。 反倒是有些爛透了的公司生意業績很穩定。

3.

所謂的“息稅折攤前利潤”就是狗屎。

4.

巴菲特有時會提到“折現現金流”, 但是我從來沒見過他算這個。 (巴菲特答曰“沒錯, 如果還要算才能得出的價值那就太不足恃了”)

5.

如果你買了一個價值低估的股票, 你就要等到價格達到你算出來的內在價值時賣掉, 這是很難算的。 但是如果你買了一個偉大的公司, 你就坐那兒待著就行了。

6.

我們買過一個紡織廠(伯克希爾哈撒韋)和一個加州的存貸行(Wesco), 這倆後來都帶來了災難。

但是我們買的時候, 價格都比清算價值打折還低。

7.

互聯網對於社會是極為美好的, 但是對於資本家來說純屬禍害。 互聯網能提高效率, 但是有很多東西都是提高效率卻降低利潤的。 互聯網會讓美國的企業少賺錢而不是多賺錢。

8.

市面上對每個投資專家的評價都是高於平均的, 不管有多少證據證明其實根本不是那回事兒。

9.

同第5條。 如果你買了一個偉大的公司, 你就坐那兒待著就行了。

10.

巴菲特每個禮拜有70個小時花在思考投資上。

11.

人們算得太多、想得太少。

12.

無論何時, 如果你覺得有東西在摧毀你的生活, 那個東西就是你自己。 老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是最削弱自己的利器。

13.

稅法決定了, 還是買個偉大公司傻等它飛起來最划算。

14.

如果你買的股票每年複利回報15%, 持續30年, 而你最後一次性賣掉的時候交35%的稅, 那你的年回報還有13.3%。 反之, 對於同一支股票, 如果你每年都賣一次交一次稅, 那你的年回報就只有9.75%。 這個3.5%的差距放大到30年是讓人大開眼界的(博主注:30年後前者回報42.35倍, 後者只有16.3倍, 相差26.05倍)。

15.

最重要的, 是要把股票看作對於企業的一小片所有權, 以企業的競爭優勢來判斷內在的價值。 要尋找未來折現的現金利潤比你支付的股價高的機會。 這是很基礎的, 你得明白概率, 只有當你贏的概率更大的時候才去下賭注。

16.

人們破產的常見原因是不能控制心理上的糾結。 你花了這麼多心血、這麼多金錢, 花的越多, 就越容易這麼想:“估計快成了,

再多花一點兒, 就能成了……” 人們就是這麼破產的——因為他們不肯停下來想想:“之前投入的就算沒了唄, 我承受得起, 我還可以重新振作。 我不需要為這件事情沉迷不誤, 這可能會毀了我的。 ”

17.

說到我這輩子在生意中見過的錯誤, 過度追求避稅是一個常見的讓人做傻事兒的原因。 我看到有人為了避稅幹很大的錯事。 巴菲特和我雖然不是挖石油的, 但是我們該交的稅都交, 我們現在也過得挺好的。 要是有人向你兜售避稅套餐, 別買。

18.

我認為我們(美國)正處於或者接近我們文明的頂點……如果50或者100年後, 我們(美國)只比得上亞洲某國家的的三分之一, 我一點兒也不會覺得奇怪。 如果要賭, 這世界上將來幹得最棒的應該是亞洲。

19.

某些程度上, 股票就像是倫勃朗的畫。 它們的價格基於過去成交的價格。 債券要理性得多。 沒有人會認為債券的價格會高到天上去。 想像一下如果美國的所有退休基金都去買倫勃朗的油畫, 它們都會升值並且引來一幫追隨者。

20.

有人認為阿根廷和日本發生的事情在咱們這裡(美國)絕對不會發生, 這種想法是很瘋狂的。

21.

比起機構投資者, 房產投資信託(REIT)更適合個人投資者。 巴菲特還留著一些煙頭性格(意指其早期偏重格雷厄姆式的投資價值低估企業的風格), 這讓他願意在人們不喜歡房產投資信託並且市價跌出八折以內的時候, 用自己的私房錢買點兒REIT。 這種行為能讓他回憶起當年撿煙頭的快樂, 所以他自己有點兒閒錢鼓搗這事兒也挺好的。

22.

聰明人也不免遭受過度自信帶來的災難。他們認為自己有更強的能力和更好的方法,所以往往他們就在更艱難的道路上疲於奔命。

23.

“莊家優勢”是個在現代理財學裡很有意思的概念。那些機構的基金經理看上去很像是賭場裡的總管,只是規模更大。

24.

三人行必有我師,要成為領導者之前必須先做跟隨者。

25.

我們總是在學習、修正、甚至顛覆各種主意。在恰當時機下快速顛覆你的想法是一項很重要的品質。你要強迫自己去考慮對立的觀點。如果你不能比你的對手更好地說服對方,那說明你的理解還不夠。

26.

我以前那個年代,漢堡包5美分一個、最低時薪是40美分,所以我算是見證了巨大的通脹了。但它摧毀了投資環境嗎?我不這麼認為。

27.大部分生活和事業上的成功來自于有意避免了一些東西:早死、錯誤的婚姻、等等。

28.

有兩種錯誤:一,什麼都不做(看到了機會卻束之高閣),巴菲特說這個叫做“吮指之錯”;二,本來該一堆一堆地買的東西,我們卻只買了一眼藥水瓶的量。

29.

經常對照一下清單可以避免錯誤。你們應該掌握這些基礎的智慧。對照清單之前還要過一遍心理清單(意指平常心),這個方法是無可替代的。

30.

打官司是出了名的費時、費力、低效、以及難料結果。

31.

連續40年每年回報20%的投資只存在于夢想之國。現實世界中,你得尋找機會,然後和其他機會對比,最後只找最吸引人的機會投資進去。這就是你的機會成本,這是你大一經濟課上就學到的。遊戲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所以所謂的“現代投資組合”理論非常愚蠢。

32.

最好是從別人的悲慘經歷中學到深刻教訓,而不是自己的。我們有些成功是早就預言的,有些是意外獲得的。

33.

一般認為,最好的情形就是你坐在辦公室裡,然後美好的投資機會一個接一個地被送到你的面前——直到幾年之前,風投界的人們就是這樣享受的。但是我們完全不是這樣——我們就跟要飯的似的到處尋找好公司來買。20年來,我們每年最多投資一到兩個公司……說我們已經挖地三尺了都不誇張。(好機會)是沒有專業推銷員的。如果你坐在那裡等待好機會來臨,那你的座兒很危險。

34.

我們最大的錯誤是該做的沒做、該買的沒買。

35.

你只有學會怎麼學習你才會進步。

36.

我們長期努力保持不做傻事,所以我們的收穫比那些努力做聰明事的人要多得多。

37.

BRK的過去業績簡直輝煌得離譜。如果我們也用杠杆,哪怕比默多克用的少一半,也會比現在的規模大五倍。

38.

買可口可樂股票的時候我們花了幾個月才攢了10億美元的股票——是可口可樂總市值的7%。要攢成主要股東是很難的。

39.

所有的大資本最終都會發現很難擴大,於是去尋找一些回報率更低的途徑。

40.

如果今天你的資本較少並且年輕,你的機會比我們那時候要少。我們年輕的時候剛走出大蕭條,資本主義那時候是一個貶義詞,在20年代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更是肆虐。那時候流行一個笑話:有個人說“我買股票是為老了的時候考慮,沒想到六個月就用上了!我現在已經覺得自己是老人了。”你們的環境更加艱難,但並不意味著你們做不好—— 只是要多花些時間。但是去他娘的,你們還可能活的更長呢。

41.

關於所謂“嬰兒潮(美國5、60年代出生)”的人口學現象,其影響相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來說小很多。過去的一個世紀,美國的GNP(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7倍。這不是嬰兒潮導致的,而是由美國資本主義的成功和技術的發展帶來的。這兩樣東西的影響太利好,嬰兒潮問題相比之下就是一個小波動。只要美國的GNP每年增長3%,就能保持社會和平——足以覆蓋政客們的花銷。如果美國的發展停滯了,我敢保證,你們將會見證真切的代溝,不同代的人之間關係會很緊張。嬰兒潮是這種緊張的催化劑,但是根本原因還是經濟不增長。

42.

實際上,每個人都會把可以量化的東西看得過重,因為他們想“發揚”自己在學校裡面學的統計技巧,於是忽略了那些雖然無法量化但是更加重要的東西。我一生都致力於避免這種錯誤,我覺得我這麼幹挺不錯的。

43.

你應該對各種學科的各種思維都有所理解,並且經常使用它們——它們的全部,而不是某幾個。大部分人都熟練於使用某一個單一的模型,比如經濟學模型,去解決所有的問題。應了一句老話:“拿錘子的木匠,看書上的字兒就覺著像釘子。” 這是一種很白癡的做事方法。

44.

對於我而言,把股票分成“價值股”和“成長股”就是瞎搞。這種分法可以讓基金經理們藉以誇誇其談、也可以讓分析師們給自己貼個標籤,但是在我眼中,所有靠譜的投資都是價值投資。

45.

我這一輩子認識的所有智者,沒有不愛看書的。我和巴菲特看書之多都能嚇著你。我的孩子取笑我說我就是一本伸出兩條腿的書。

22.

聰明人也不免遭受過度自信帶來的災難。他們認為自己有更強的能力和更好的方法,所以往往他們就在更艱難的道路上疲於奔命。

23.

“莊家優勢”是個在現代理財學裡很有意思的概念。那些機構的基金經理看上去很像是賭場裡的總管,只是規模更大。

24.

三人行必有我師,要成為領導者之前必須先做跟隨者。

25.

我們總是在學習、修正、甚至顛覆各種主意。在恰當時機下快速顛覆你的想法是一項很重要的品質。你要強迫自己去考慮對立的觀點。如果你不能比你的對手更好地說服對方,那說明你的理解還不夠。

26.

我以前那個年代,漢堡包5美分一個、最低時薪是40美分,所以我算是見證了巨大的通脹了。但它摧毀了投資環境嗎?我不這麼認為。

27.大部分生活和事業上的成功來自于有意避免了一些東西:早死、錯誤的婚姻、等等。

28.

有兩種錯誤:一,什麼都不做(看到了機會卻束之高閣),巴菲特說這個叫做“吮指之錯”;二,本來該一堆一堆地買的東西,我們卻只買了一眼藥水瓶的量。

29.

經常對照一下清單可以避免錯誤。你們應該掌握這些基礎的智慧。對照清單之前還要過一遍心理清單(意指平常心),這個方法是無可替代的。

30.

打官司是出了名的費時、費力、低效、以及難料結果。

31.

連續40年每年回報20%的投資只存在于夢想之國。現實世界中,你得尋找機會,然後和其他機會對比,最後只找最吸引人的機會投資進去。這就是你的機會成本,這是你大一經濟課上就學到的。遊戲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所以所謂的“現代投資組合”理論非常愚蠢。

32.

最好是從別人的悲慘經歷中學到深刻教訓,而不是自己的。我們有些成功是早就預言的,有些是意外獲得的。

33.

一般認為,最好的情形就是你坐在辦公室裡,然後美好的投資機會一個接一個地被送到你的面前——直到幾年之前,風投界的人們就是這樣享受的。但是我們完全不是這樣——我們就跟要飯的似的到處尋找好公司來買。20年來,我們每年最多投資一到兩個公司……說我們已經挖地三尺了都不誇張。(好機會)是沒有專業推銷員的。如果你坐在那裡等待好機會來臨,那你的座兒很危險。

34.

我們最大的錯誤是該做的沒做、該買的沒買。

35.

你只有學會怎麼學習你才會進步。

36.

我們長期努力保持不做傻事,所以我們的收穫比那些努力做聰明事的人要多得多。

37.

BRK的過去業績簡直輝煌得離譜。如果我們也用杠杆,哪怕比默多克用的少一半,也會比現在的規模大五倍。

38.

買可口可樂股票的時候我們花了幾個月才攢了10億美元的股票——是可口可樂總市值的7%。要攢成主要股東是很難的。

39.

所有的大資本最終都會發現很難擴大,於是去尋找一些回報率更低的途徑。

40.

如果今天你的資本較少並且年輕,你的機會比我們那時候要少。我們年輕的時候剛走出大蕭條,資本主義那時候是一個貶義詞,在20年代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更是肆虐。那時候流行一個笑話:有個人說“我買股票是為老了的時候考慮,沒想到六個月就用上了!我現在已經覺得自己是老人了。”你們的環境更加艱難,但並不意味著你們做不好—— 只是要多花些時間。但是去他娘的,你們還可能活的更長呢。

41.

關於所謂“嬰兒潮(美國5、60年代出生)”的人口學現象,其影響相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來說小很多。過去的一個世紀,美國的GNP(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7倍。這不是嬰兒潮導致的,而是由美國資本主義的成功和技術的發展帶來的。這兩樣東西的影響太利好,嬰兒潮問題相比之下就是一個小波動。只要美國的GNP每年增長3%,就能保持社會和平——足以覆蓋政客們的花銷。如果美國的發展停滯了,我敢保證,你們將會見證真切的代溝,不同代的人之間關係會很緊張。嬰兒潮是這種緊張的催化劑,但是根本原因還是經濟不增長。

42.

實際上,每個人都會把可以量化的東西看得過重,因為他們想“發揚”自己在學校裡面學的統計技巧,於是忽略了那些雖然無法量化但是更加重要的東西。我一生都致力於避免這種錯誤,我覺得我這麼幹挺不錯的。

43.

你應該對各種學科的各種思維都有所理解,並且經常使用它們——它們的全部,而不是某幾個。大部分人都熟練於使用某一個單一的模型,比如經濟學模型,去解決所有的問題。應了一句老話:“拿錘子的木匠,看書上的字兒就覺著像釘子。” 這是一種很白癡的做事方法。

44.

對於我而言,把股票分成“價值股”和“成長股”就是瞎搞。這種分法可以讓基金經理們藉以誇誇其談、也可以讓分析師們給自己貼個標籤,但是在我眼中,所有靠譜的投資都是價值投資。

45.

我這一輩子認識的所有智者,沒有不愛看書的。我和巴菲特看書之多都能嚇著你。我的孩子取笑我說我就是一本伸出兩條腿的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