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戶部巷,是全武漢人的搭訕(下篇)

二十萬吃貨的精神故鄉

我想起在京都的日子, 去二年阪三年阪閒逛, 風吹在夏日店門口的風鈴, 熙熙攘攘的人群裡, 本地人多過遊客。

當我們把目光拉回到國內, 一條條古風尚存的商業街卻是殘忍的在被沖刷。 昨晚粉絲shall we如此總結戶部巷:外地人坑外地人的地方。 想來真是有些許悲哀。

今晚我們還在戶部巷, 聽一聽沈塵怎麼想。

——深夜君

- 正文 -

店子的生意, 在浪潮一樣的遊人沖擠之下自然是不會差的, 但卻總沒有一種“齊家樂兮”的感覺。 這些店面的模式和裝置明明都像極了我舊家社區外的一家桂林米粉,

它們都充滿著黑煙灰痕的牆壁和昏暗暗的單盞燈, 讓整家店永遠籠罩在濛濛的灰霧裡, 好似一切都沾滿廚房的油膩和鍋黑。

我小時在那樣的店裡吃粉, 碰上人多, 一張高凳加一張矮凳的臨時“桌椅”都顯得奢侈, 比較現實的求盼便是捧著粉有個站住腳的地方就著吃了。

而在那裡吃粉的人, 無論美的醜的、窮的富的, 無一不是髒兮兮、汗淋淋, 偶爾把眼看上了另一個人, 四目交接後, 總憨憨一笑, 似都理解彼此的憨態和窘況。

但是, 在這裡, 在這“全新”了的戶部巷, 不過是一個相同的佈景和錯落有致的冷臉, 多的是拿了就走的遊客。

白牆灰瓦、古燈青石, 戶部巷的一切在茫茫熱熱的白煙或朦朦朧朧的夜色裡還是以前的模樣, 但當煙霧散去、夜色消弭, 牆到底是粉刷的、瓦到底是仿造的, 古燈裡點的還是白熾燈、青石板不過是堆起來的水泥路。 百年風雨、商煙迷離, 戶部巷早便不是原來的樣子。

讓我最是期待的蔡林記熱乾麵, 吃起來口味平平、用料不足, 竟還不足以與我在武漢就讀的大學的食堂大媽手藝做一對比;面窩看似厚實好吃, 其實味道略顯不足, 叫人懷疑師傅是否因為年老腦弱而“偷工減料”;打出“武漢第一”招牌的某燒麥其實滋味單一, 唯有軟糯嗆口可以圈點而已;魚糊粉雖然獨特, 但到底吃得我最後胃部泛腥。

戶部巷的確已非往昔。 當年百裡挑一的材料和絕不縮減的執著、當年豪爽叫賣的快活和任君品評的氣勢、當年銳意創新的剛勁和自立門戶的快感、當年唯我獨尊來則必爭的霸氣, 全都在粉刷的白牆偽造的灰瓦中消失得一乾二淨, 只是留有一張復古的臉孔畫著當年流行的妝容給不明就裡的外地遊客做中看不中用的花瓶。

武漢人說現在的戶部巷是拿來蒙外地人的, 原因就在於此吧?

就在於此吧。 沒有了老武漢的熱情、沒有了武漢人的蠻氣、沒有了中年人的生氣、沒有了舊吃客和新對手的“鬥臉”, 今日的戶部巷, 的確只是一副皮囊。

但,它到底還是戶部巷。爺爺奶奶輩爸爸媽媽輩的老武漢人們,都或多或少地在這個曾經榮華過的地方度過他們人生中的快樂時光。

那些年,完全不相識的武漢大媽們可以隨意一坐便拉起家常,完全是因為恰好都在蔡林記過了個早;那些年,巷子裡沒有舶來品,什麼炒年糕什麼印度飛餅什麼烤翅什麼拔絲牛奶香蕉完全不存在;那些年,買面窩和歡喜坨的老大爺老大媽完全可以當街吵嘴,只是因為太多排隊的人而讓他們鬧不清到底是誰插了誰的隊……

我便在想,今天,在已經遊歷了祖國各處河山、吃卻萬千美味之後的此刻,依然選擇再走戶部巷,到底是為的什麼。

而這答案很快便出現:我捨不得。

我的基因編碼裡記錄了老武漢人對這裡的濃郁的感情,它們粘連飽滿得就像剛出鍋的魚糊粉,註定了在我的血液裡注入一種獨特的粘液質,讓我在這個現今已經面目全非了的戶部巷裡走過走過再走過,就像被它牢牢黏緊,即使知道裡面的東西不再“正宗”。我捨不得,捨不得。

是的。誰也無法辯駁,今日的戶部巷已不同與過去。前是被現代商業氣息衝擊後的堤壩風情街,後是原汁原味兒的漢城的宅與民街與道——都府堤、中華路、武昌紅巷、青石橋……前後儼然是不同的兩個世界,但的的確確,它們是一個世界。

而戶部巷,也許就是貫通前後兩個天地的,一個不上不下的小小的橋樑。尷尬嗎?詭異嗎?畸形嗎?卻並不知該如何形容它,或許白眼繚繞下的它自己,都一臉懵逼不知所措。

也許有一天,前後的世界被徹底打通,過去與未來可和平對談,這橋樑會消失、會形變,會去到另一個角落繼續它的生存,也許——哈,多麼小林一茶的說法啊。也許,也許。

文 / 沈塵

圖片 / 百度圖片

BGM / 浮生 - 劉萊斯

你想與20萬吃貨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嗎?歡迎給我們投稿~投稿郵箱等待著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點擊原文獲得更多資訊)

深夜談吃

你與吃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長按掃碼關注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深夜談吃是覆蓋千萬受眾的WeMedia自媒體聯盟成員

但,它到底還是戶部巷。爺爺奶奶輩爸爸媽媽輩的老武漢人們,都或多或少地在這個曾經榮華過的地方度過他們人生中的快樂時光。

那些年,完全不相識的武漢大媽們可以隨意一坐便拉起家常,完全是因為恰好都在蔡林記過了個早;那些年,巷子裡沒有舶來品,什麼炒年糕什麼印度飛餅什麼烤翅什麼拔絲牛奶香蕉完全不存在;那些年,買面窩和歡喜坨的老大爺老大媽完全可以當街吵嘴,只是因為太多排隊的人而讓他們鬧不清到底是誰插了誰的隊……

我便在想,今天,在已經遊歷了祖國各處河山、吃卻萬千美味之後的此刻,依然選擇再走戶部巷,到底是為的什麼。

而這答案很快便出現:我捨不得。

我的基因編碼裡記錄了老武漢人對這裡的濃郁的感情,它們粘連飽滿得就像剛出鍋的魚糊粉,註定了在我的血液裡注入一種獨特的粘液質,讓我在這個現今已經面目全非了的戶部巷裡走過走過再走過,就像被它牢牢黏緊,即使知道裡面的東西不再“正宗”。我捨不得,捨不得。

是的。誰也無法辯駁,今日的戶部巷已不同與過去。前是被現代商業氣息衝擊後的堤壩風情街,後是原汁原味兒的漢城的宅與民街與道——都府堤、中華路、武昌紅巷、青石橋……前後儼然是不同的兩個世界,但的的確確,它們是一個世界。

而戶部巷,也許就是貫通前後兩個天地的,一個不上不下的小小的橋樑。尷尬嗎?詭異嗎?畸形嗎?卻並不知該如何形容它,或許白眼繚繞下的它自己,都一臉懵逼不知所措。

也許有一天,前後的世界被徹底打通,過去與未來可和平對談,這橋樑會消失、會形變,會去到另一個角落繼續它的生存,也許——哈,多麼小林一茶的說法啊。也許,也許。

文 / 沈塵

圖片 / 百度圖片

BGM / 浮生 - 劉萊斯

你想與20萬吃貨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嗎?歡迎給我們投稿~投稿郵箱等待著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點擊原文獲得更多資訊)

深夜談吃

你與吃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長按掃碼關注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深夜談吃是覆蓋千萬受眾的WeMedia自媒體聯盟成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