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逐夢新時代•縣市區掃描】崇耕尚讀,“富厚地”雙峰葵花朵朵向陽開

【逐夢新時代·縣市區掃描】今日推出雙峰縣篇。 雙峰縣隸屬于湖南省婁底市, 成立於1951年, 以縣境內有兩座山峰相對聳立而得名。

雙峰歷史悠久, 名人輩出, 享有“國藩故里, 湘軍搖籃, 女傑之鄉”之譽。

閱讀雙峰, 如同閱讀一部人物列傳。 一張張鮮活面容, 飛揚雙峰歷史時空:曾國藩、秋瑾、唐群英、葛健豪、蔡和森、蔡暢……歲月帶不走這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湖湘文化濡染, 傳統農業大縣、“湖南糧食生產標兵縣”雙峰, 崇耕尚讀“傳家久、濟世長”, 鑄“耕讀文化”地域精魂, 化作“強縣富民”綿綿內驅動能。

曾國藩耕讀傳家, 富厚堂前荷花“清芬世守”。

荷花映日, 崇耕尚讀清芬世守

雙峰縣荷葉鎮, 曾國藩故里。 因地形宛若一片荷葉, 荷葉鎮鎮如其名。 2000畝荷池簇擁, “荷葉何田田”成荷葉鎮地理標識。 曾國藩“鄉間侯府”富厚堂前, 也荷塘環抱, 映日荷花別樣紅,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湘軍搖籃、耕讀之鄉、女傑之鄉……如果雙峰是部人物列傳, 荷葉鎮必居封面。

湖湘文化代表人物、“耕讀文化”名家曾國藩, 哪怕戎馬倥傯, “日記功課”天天做, 一日三省、克己唯嚴, 不斷改過、不斷求知, 滿腔“血誠”胸頭養春色, 畢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曾國藩“耕讀傳家”理念,

凝結千封家書見字如面。 家書教授做人道理、傳授謀事技能, 瑣事裡寓見識、樸實中見真情, 指引子孫“宜耕宜讀”兩條路徑。 曾國藩最富厚有形遺產, 當數富厚堂四座藏書樓。 藏書浩似煙海, 曾家敬畏有加, 視若“精神操練中心”。 官宦餘蔭週期律, 大多“三世而斬”。 荷塘邊曾氏“清芬世守”, 耕讀傳家“接天蓮葉無窮碧”, 延綿五代不衰。 湘軍“書生領兵”, 除“紮硬寨、打死仗”外, 戰地常讀《弟子規》《三字經》, 軍營儼然學府。 攜軍功與財富, 湘軍將領衣錦歸鄉後, 興書院、辦學堂, 湘中一時“子曰詩雲”、書聲琅琅。 雙峰晴耕雨讀, 文心燦爛、人才輩出。

荷葉鎮還是女傑之鄉。 秋瑾、唐群英、葛健豪三位女傑,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三個女人一台戲”, 鬧翻歷史舞臺。

三位女傑, 都與曾家沾親帶故。 “鑒湖女俠”秋瑾, 師從曾國藩長孫曾廣鈞, 且由曾廣鈞牽紅線, 嫁至荷葉王家;“北伐雙槍女將”、同盟會第一位女會員唐群英, 是曾國藩堂侄媳;“革命的母親”葛健豪, 系曾國藩侄外孫女。 天下興亡, “匹婦”也有責。 受“耕讀文化”薰陶, 三位閨蜜皆留洋“開眼看世界”。 秋瑾、唐群英東渡日本;葛健豪55歲時, 伴隨兒女蔡和森、蔡暢及日後兒媳向警予、女婿李富春, 踏上留法勤工儉學旅程, 抒寫最勵志故事, 培育出四位中共中央委員叱吒風雲。 湖湘多壯士, 湘女有英雄。 “中華百年八大女傑”中, 雙峰獨領半壁: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暢。 2007年, 全國婦聯命名雙峰縣“中華女傑之鄉”。

古樸、厚道荷葉鎮, 名列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雙峰縣委書記禹敏說:“荷葉鎮能名列中國特色小鎮, 最有魅力、最具張力的是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蘊。 ”

傳承“耕讀文化”, 雙峰構建曾國藩耕讀文化園。 千畝耕讀園辟體驗館、陳列館、耕種基地, 鄉村風格融合現代風情, 揚國藩故里歷史文化魅力。 傳承“耕讀文化”, 香港“閱讀·夢飛翔”基金會, 在雙峰縣捐建96所學校圖書館, 加上雙峰自籌自建, 全縣近八成中小學擁有閱讀項目。 最是書香能致遠, 閱讀教育芬芳飄蕩校園, 孩子們書海中拎舉夢想, 翱翔人生廣闊天際。

耕讀傳家久, 詩書濟世長。 一代代讀書人耕讀傳家, 維繫著民族精神紐帶。 雙峰崇耕尚讀, 獨具地域特色。 “耕”謀生存基礎, 耕作農業、耕耘事業;“讀”謀發展本領, 讀出華麗氣質、剛勁內力。 “自然人口”群體性轉身“讀書人口”,一列“書香雙峰”快車,隆隆面向未來前馳。

梔子花漫山如雪,產業扶貧結碩果。

梔子花開,脫貧摘帽今年決勝

雙峰崇耕尚讀,大興務實勤耕、謀事創業風氣,終極目標鎖定“強縣富民”,興一方“富厚地”,承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傳統農業大縣雙峰,亦是國家級財政困難縣。2016年全省脫貧攻堅考核評估,雙峰縣排名幾近“見底”。知恥而後勇,雙峰縣委、縣政府背水一戰,“紮硬寨”勇征貧困山頭。

漫山梔子花,結出產業精准扶貧碩果。“梔子花開呀開,像晶瑩浪花盛開在我心海。”初夏時節,沙塘鄉忠實村山嶺,300畝連片梔子花競相怒放,望如積雪、香聞十裡。傳統中藥材梔子花,花朵可賞可食,果實黃梔是數十種中成藥原料,且能提取出染色、化妝品天然色素。梔子花“飄香經濟”,延伸至藥用深加工,畝產值達3000元。沙塘、青樹坪等鄉鎮,已佈局1.2萬畝黃梔子產業扶貧基地,吸引提取企業,提取梔子黃、梔子藍、梔子油……黃梔子如提款機。以“梔子花+精准扶貧+生物提取”,雙峰領貧困戶走一條創新型致富路。

一鄉(鎮)一業、一村一品,雙峰縣主種青蒿、黃梔子、蛋白桑,主打青、黃、白三張特色牌。印塘、杏子鋪等鄉鎮,旱地改種蛋白桑2000來畝。桑園委託合作社經營,達產以後,貧困戶能人均年增收1200元左右。全國最大青蒿素生產者威嘉生物,於走馬街、梓門橋等地,建青蒿基地2000畝,免費供種、全程技術指導,回收幫扶戶青蒿幹葉,參與產業扶貧大合唱。青蒿幹葉提取青蒿素,出口美國、印度,貧困戶年進賬2100多萬。

攻堅貧困堡壘,雙峰縣築堅強戰鬥堡壘。全縣11個脫貧攻堅專項指揮部,各由一名縣級領導擔任指揮長。脫貧攻堅、扶貧開發合署辦公,由縣委專職副書記“一盤棋”調度。幹部提拔時,扶貧不力“一票否決”;新晉副科級幹部,須到脫貧攻堅一線“墩墩苗”。全縣幹部加壓奮進,心系“第一民生工程”,確保2018年雙峰如期脫貧摘帽。

油葵花朵朵向日,精品農業立標杆。

葵花向上,精品農業挺立標杆

沃土勤耕,一地油葵花、一樹燈籠椒,挺立精品農業標杆,也挺直雙峰“強縣富民”腰杆。

印塘鄉嘉園村,油葵花朵朵向日。招通農業千畝“稻魚葵”綜合種養園,精品農業金光燦爛。種養園田裡種水稻,同時放養甲魚、田螺、青蛙,田埂植油葵。農作物施有機肥,用殺蟲燈、誘捕器物理除害。“香餑餑”原生態稻米、甲魚,熱門搶手、坐地起價。綜合種養園一畝地,綜合效益一路飆至2.4萬多元。村民們特別驚訝,同樣是種地,收益差距咋那麼大呢?不光如此,當稻穀泛黃、油葵淌金、甲魚滿地時,遊人如織。去年國慶日期間,葵花觀光者超過3萬。田間花園嫁接稻田種養、高效農業嫁接鄉村旅遊,嘉園村造出一座精品農業“佳園”。

雙峰辣椒如燈籠,個大肉厚、辣中帶甜。每年六月,燈籠椒大熟,辣椒園“翻滾滾萬球攢動,輕飄飄紅稠盡染”。剁碎燈籠椒,拌小麥、黃豆、糯米,依傳統配方曬制出辣醬,色澤鮮豔、芳香可口。傳說曾國藩將家鄉辣醬進獻給咸豐帝,吃膩了山珍海味,咸豐一嘗這鮮辣鄉野風味,胃口頓開。辣醬奉作皇家貢品,聲名遠揚。蔡和森辣醬店當過三年學徒,求學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時,沒少帶辣醬,與“不吃辣椒不革命”的毛澤東分享。

在“中國辣醬第一縣”雙峰,其名優特產永豐辣醬,有300多年製作歷史,躋身“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雙峰縣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廣種5萬多畝優質辣椒,年產辣醬3000多噸。永豐辣醬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出口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年銷售額近2個億。

農業精耕細作,不辭勞累“汗滴禾下土”,雙峰縣農家日子,點亮一盞盞“燈籠”,紅豔豔、火辣辣,農民笑臉如葵花。

崇耕尚讀,既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精神境界。躬耕隴畝、寒窗苦讀,讀天下書以明天下理,呈現雙峰崇農重教理念、“抱樸懷德”價值觀。這片山水由此人傑地靈,優秀人物層出疊湧。崇耕尚讀別具縣域特徵、個性風采,內涵飽滿、婦孺皆知,盡顯文化魅力、教育張力、傳承毅力。勤勉耕學九峰山下、水府廟邊,雙峰因精神強大而富有。功不唐捐,必興一方物質殷實“富厚地”。蜿蜒湄水清,雙峰物質、精神文明“雙豐”,疊嶂山巒翠。

文/陳乘

逐夢新時代·縣市區掃描

“自然人口”群體性轉身“讀書人口”,一列“書香雙峰”快車,隆隆面向未來前馳。

梔子花漫山如雪,產業扶貧結碩果。

梔子花開,脫貧摘帽今年決勝

雙峰崇耕尚讀,大興務實勤耕、謀事創業風氣,終極目標鎖定“強縣富民”,興一方“富厚地”,承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傳統農業大縣雙峰,亦是國家級財政困難縣。2016年全省脫貧攻堅考核評估,雙峰縣排名幾近“見底”。知恥而後勇,雙峰縣委、縣政府背水一戰,“紮硬寨”勇征貧困山頭。

漫山梔子花,結出產業精准扶貧碩果。“梔子花開呀開,像晶瑩浪花盛開在我心海。”初夏時節,沙塘鄉忠實村山嶺,300畝連片梔子花競相怒放,望如積雪、香聞十裡。傳統中藥材梔子花,花朵可賞可食,果實黃梔是數十種中成藥原料,且能提取出染色、化妝品天然色素。梔子花“飄香經濟”,延伸至藥用深加工,畝產值達3000元。沙塘、青樹坪等鄉鎮,已佈局1.2萬畝黃梔子產業扶貧基地,吸引提取企業,提取梔子黃、梔子藍、梔子油……黃梔子如提款機。以“梔子花+精准扶貧+生物提取”,雙峰領貧困戶走一條創新型致富路。

一鄉(鎮)一業、一村一品,雙峰縣主種青蒿、黃梔子、蛋白桑,主打青、黃、白三張特色牌。印塘、杏子鋪等鄉鎮,旱地改種蛋白桑2000來畝。桑園委託合作社經營,達產以後,貧困戶能人均年增收1200元左右。全國最大青蒿素生產者威嘉生物,於走馬街、梓門橋等地,建青蒿基地2000畝,免費供種、全程技術指導,回收幫扶戶青蒿幹葉,參與產業扶貧大合唱。青蒿幹葉提取青蒿素,出口美國、印度,貧困戶年進賬2100多萬。

攻堅貧困堡壘,雙峰縣築堅強戰鬥堡壘。全縣11個脫貧攻堅專項指揮部,各由一名縣級領導擔任指揮長。脫貧攻堅、扶貧開發合署辦公,由縣委專職副書記“一盤棋”調度。幹部提拔時,扶貧不力“一票否決”;新晉副科級幹部,須到脫貧攻堅一線“墩墩苗”。全縣幹部加壓奮進,心系“第一民生工程”,確保2018年雙峰如期脫貧摘帽。

油葵花朵朵向日,精品農業立標杆。

葵花向上,精品農業挺立標杆

沃土勤耕,一地油葵花、一樹燈籠椒,挺立精品農業標杆,也挺直雙峰“強縣富民”腰杆。

印塘鄉嘉園村,油葵花朵朵向日。招通農業千畝“稻魚葵”綜合種養園,精品農業金光燦爛。種養園田裡種水稻,同時放養甲魚、田螺、青蛙,田埂植油葵。農作物施有機肥,用殺蟲燈、誘捕器物理除害。“香餑餑”原生態稻米、甲魚,熱門搶手、坐地起價。綜合種養園一畝地,綜合效益一路飆至2.4萬多元。村民們特別驚訝,同樣是種地,收益差距咋那麼大呢?不光如此,當稻穀泛黃、油葵淌金、甲魚滿地時,遊人如織。去年國慶日期間,葵花觀光者超過3萬。田間花園嫁接稻田種養、高效農業嫁接鄉村旅遊,嘉園村造出一座精品農業“佳園”。

雙峰辣椒如燈籠,個大肉厚、辣中帶甜。每年六月,燈籠椒大熟,辣椒園“翻滾滾萬球攢動,輕飄飄紅稠盡染”。剁碎燈籠椒,拌小麥、黃豆、糯米,依傳統配方曬制出辣醬,色澤鮮豔、芳香可口。傳說曾國藩將家鄉辣醬進獻給咸豐帝,吃膩了山珍海味,咸豐一嘗這鮮辣鄉野風味,胃口頓開。辣醬奉作皇家貢品,聲名遠揚。蔡和森辣醬店當過三年學徒,求學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時,沒少帶辣醬,與“不吃辣椒不革命”的毛澤東分享。

在“中國辣醬第一縣”雙峰,其名優特產永豐辣醬,有300多年製作歷史,躋身“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雙峰縣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廣種5萬多畝優質辣椒,年產辣醬3000多噸。永豐辣醬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出口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年銷售額近2個億。

農業精耕細作,不辭勞累“汗滴禾下土”,雙峰縣農家日子,點亮一盞盞“燈籠”,紅豔豔、火辣辣,農民笑臉如葵花。

崇耕尚讀,既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精神境界。躬耕隴畝、寒窗苦讀,讀天下書以明天下理,呈現雙峰崇農重教理念、“抱樸懷德”價值觀。這片山水由此人傑地靈,優秀人物層出疊湧。崇耕尚讀別具縣域特徵、個性風采,內涵飽滿、婦孺皆知,盡顯文化魅力、教育張力、傳承毅力。勤勉耕學九峰山下、水府廟邊,雙峰因精神強大而富有。功不唐捐,必興一方物質殷實“富厚地”。蜿蜒湄水清,雙峰物質、精神文明“雙豐”,疊嶂山巒翠。

文/陳乘

逐夢新時代·縣市區掃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