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A股改革再出大招——“退市”股的《芳華》

“下一步會完善現有退市制度, 將針對僵屍企業進一步明確財務指標要求, 並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增加經營收入、資產規模、員工人數等最低持續經營條件。 ”

農曆春節來臨前夕, 決定資本市場監管全年主基調的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即將召開。 退市制度改革, 發行制度完善, 並購重組趨嚴等市場關心的問題, 都將能在這一會議中找尋到答案。

下一步會完善現有退市制度, 將針對僵屍企業進一步明確財務指標要求, 並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增加經營收入、資產規模、員工人數等最低持續經營條件。

一、IPO常態化後完善退市制度

退市制度的改革正日益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2017年, IPO發審常態化全年穩定運行, 但與此同時 “退市”卻未能有更進一步的進展。

2014年10月17日, 被稱為“史上最嚴退市新規”的《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發佈。

回顧該政策實施三年多以來的成效, 不難發現, 退市股票數量確實較此前略有增加, 但整體退市率依舊不足。

事實上, A股退市問題已不僅僅是上市公司進出資本市場的問題, 其還關乎著市場投資風格引導, 企業治理等多方面的問題。

因此, 無論監管層還是市場都希望在IPO發審常態化的同時, 退市也同樣能夠常態化。

二、推出退市制度的時機

事實上, IPO發審常態化持續穩定運行超過1年時間, 已為退市常態化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退市難是因為企業進入市場也難, 現在對企業上市有嚴格要求, 市場有相當容量。 任何市場, 都不可能只能進不能出, 或者只能出不能進, 進出的市場化要同步才對。

如今, 企業進入市場的問題在IPO發審常態化的推動下逐步解決,

2017年已有將近400家公司補充成為上市公司的新鮮血液。

但A股市場不能只進不出, 按目前IPO發審的速度, 2018年仍將會有數百家企業登陸A股市場, 上市企業數量將日益龐大, 迫切需要優勝劣汰的機制。

IPO發審加速, 退市如果仍沒有進展, A股市場將存有嚴重隱患, 存量的企業中勢必會存在僵屍企業、問題企業, 這些企業不能順利清除, 就會直接影響A股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功能。 目前造血功能已經回復, 新陳代謝的功能需要跟上。

三、退市標準仍需斟酌

不過, 退市常態化仍面臨不少挑戰, 其中之一便是需對現有退市制度進行進一步完善和改革。

監管實施的第一步就是對上市公司年末突擊調節利潤的行為,

加強了監管力度。

每逢年報視窗期, 一些上市公司便會突擊進行重大交易或會計處理調整, 藉以扭虧摘帽、規避連續虧損戴帽、暫停上市以至退市。 今年的年報期, 證監會將重點關注這一現象。

交易所也對此加大了“刨根問底”式的問詢力度。 此外, 派出機構將視情況開展現場檢查, 發現違法違規情況, 依規採取行政監管措施, 達到立案標準的, 堅決啟動立案稽查程式。

一些ST或是*ST企業通過財務報表的包裝來留在A股市場,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在監管過程中, 要正確判斷真正性的財務改善和包裝性的財務改善, 要有一些細緻的指標和標準。

與此同時, 交易所還在研究完善退市財務類指標, 優化退市制度, 促進上市公司聚焦主業。

目前監管層在執行退市標準時有些把握不准, 因為退市制度在設計時標準不夠明確, 需要明確細化這些指標。

近期大熱的電影《芳華》中有這麼一段臺詞:人之所以為人, 就是他有著令人憎恨也令人熱愛, 令人發笑也令人悲憐的人性。 並且人性的不可預期, 不可靠, 以及它的變幻無窮, 不乏罪惡, 葷腥肉欲, 正是人性魅力所在。

細想一下上市公司不也是一樣的道理嗎?

一家公司之所以成為公司, 就是它包含著令人憎恨也令人熱愛, 令人發笑也令人憐憫的人性。 正是由於它的變幻無窮, 才是公司魅力的所在。

一家上市公司不應該是一個肆意融資的金字招牌,也不是應該一個炒家利用的投機工具。

每一家優秀上市公司必須為股東帶來更長期更穩定的投資盈利,這也是價值投資者繼續研究公司價值的動力所在!我們共同去發現那些具備偉大基因的公司——投資魔方

一家上市公司不應該是一個肆意融資的金字招牌,也不是應該一個炒家利用的投機工具。

每一家優秀上市公司必須為股東帶來更長期更穩定的投資盈利,這也是價值投資者繼續研究公司價值的動力所在!我們共同去發現那些具備偉大基因的公司——投資魔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