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GDP 80萬億了,任澤平說這裡最好賺錢……

作者 | 貓哥

來源 | 大貓財經

昨天, 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7年宏觀經濟資料, 有兩個資料成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那就是:

一、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827122億元, 比上年增長6.9%。

二、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 比上年名義增長9.0%, 扣除價格因素, 實際增長7.3%, 其中,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 增長8.3%(同比名義增長), 扣除價格因素, 實際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 增長8.6%, 扣除價格因素, 實際增長7.3%。

現在說起GDP, 大家都審美太疲勞了, 不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 可能城市出生的90後這代人都沒意識到GDP有多重要。 它對於一個國家意味著什麼。

貓哥用一張圖來說明下:

1978年, 我國的GDP是3679億元, 連現在的零頭都不到。 僅僅40年時間, 中國GDP增長了216倍。

GDP增長的背後, 是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 在人均收入方面, 1978年中國還是憑糧票油票肉票供給的年代。 當年的城鎮居民人均所得折合成以人民幣計價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過是343元。 現在是36396元, 按現在的美元計價是約5600美元。

剛改革開放那時候有多窮, 很多上歲數的人都知道。 貓哥覺得,

抱怨現在有多艱難的, 都是沒見識過當年的苦日子的;抱怨與世界先進水準還有多大差距的, 都是不知道當初打開國門與發達國家天上地下差距的。

伴隨著中國GDP和人均收入增長陡峭曲線的是, 每隔幾年就會興起的“中國崩潰論”, 這些崩潰論的論據不同, 有中國缺少糧食, 有中國債務危機深重, 有中國經濟增長實際停滯的, 有中國人口紅利不在的, 等等等等。

可就在崩潰論不斷重複的時候, 中國的GDP規模和股市市值規模居然世界第二了, 北上廣深的資產價格也翻番了。

所以, 到可預見的未來, 還是要“戰略看多”中國。

01

“中等收入陷阱”是因為只蓋房子不投科研?

中國經濟好的方面就不多說了, 就說下現在有待提高的方面。

貓哥找來一位牛人朱雲來的講話, 摘錄一部分看看高層人士是怎麼看的:

1

“中等收入陷阱”是因為技術不行

朱雲來:其實我想了很久什麼是中等收入陷阱, 哪有陷阱?不就是說了原來發展中國家沒有參與世界經濟, 收入很低, 一旦參與了, 收入很快就上來了。 但是上到中間的地方就停在那兒了, 為什麼?

過去沒有參與貿易, 現在參與了, 扛大包的扛上船、扛下船, 這比過去不幹活沒錢掙還是有進步了, 但是最後掙的也就是扛包的錢。 沒有科技含量, 他不可能掙的像美國、德國工程師的錢, 連德國技術工人的錢都掙不到。

其實就是你“生產”的產品是不是自己真正設計製造, 然後你自己能夠在市場上打敗其他的產品。 你有銷售就有錢,有錢收入就自然上去了,沒有什麼陷阱。

所謂的陷阱,恐怕還是經濟基本的結構,就是沒有足夠的技術含量,所以掙的就是低技術的錢,你就陷在那兒了。你只要科技不上去,永遠就在陷阱裡面。

2

蓋房子是投科技的10倍

朱雲來:看看我們這些年地產蓋房子花了多少錢?2016年是超過14萬億,這一年的科技投入是多少?1.5萬億。我們對海外的投資差不多也是1.4萬億。如果看這麼多年對科研投資、對地產投資的比例,就是10%多一點。

我有時候感覺很痛心,我們砸了那麼多的錢在地上,房子已經過剩到相當嚴重的程度。我們的科研才是非常可憐的投入。

這麼點的投入還要爭世界第一,怎麼可能?比方說看看我們的飛機投了多少錢?200億、2000億。你去看看空中客車從五十年代到現在投入了萬億、幾十萬億、上百萬億歐元,這個東西不是不投錢靠變戲法變出來了,科技還要有足夠的投入。

所以,在朱雲來看來,中國經濟要增長,老百姓收入要提高,唯一的途徑就是——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提高中國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競爭力,取得高利潤高收益,才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走上高收入國家。但現在的科研投入有點低。

02

擁抱創造價值的公司和城市

明白了這點。我們就不用再去談論哪些城市更有前景,哪座城市不是依賴當地資源,而是依靠市場經濟、科技研發的,那麼,哪座城市就更前景。

甚至也不用關注GDP和財政收入,這些數字可以變化,但是當地經濟活不活躍,有多少看得見的經營得好的企業卻是一目了然的。

最近,有一些省市的GDP在“擠水分”,其中內蒙古是高度依賴礦產資源的,遼寧是依賴政府轉移支付的,天津濱海新區是依賴政府推動的大專案的。這些省市區過去看上去GDP 資料都挺好,但顯然,並沒有多少年輕人願意過去工作。

現在中國經濟是新舊動能轉換。

什麼是舊動能?

就是傳統行業和企業,高耗能高污染重人工少技術含量的;

什麼是新動能?

就是有技術含量、新模式,依靠人們“腦力輸出”的新行業、新業態、新技術;

中國的新舊動能轉換,從2017年中國GDP的構成就可以看出。

2017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4%,較2016年上升2.6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2017年增加值增長11.3%,較2016年上升1.8個百分點。從投資資料看,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投資增速遠好于製造業整體水準。2017年高技術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長17%,較2016年上升2.8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投資增長8.6%,較上年上升4.2個百分點。

另一邊是,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速放緩,高耗能製造業投資增速降幅擴大,2016年增速為-0.9%,2017年降為-1.8%。

就連零售業也是。

想起1978年之前,中國人要買東西,還是憑票去國營商店、供銷社提貨,一家老小的布票也很難換到最後多的布料,還沒多少花色和材質可選。而今天,2017年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71751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占到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銷售總額的近20%,並且增速要高得多。

移動互聯網APP下單、掃碼支付、新零售等新技術、新業態已經很快改變了零售業的面目。

馬雲與王健林的“一個億的賭局”,誰贏誰輸,可見端倪了。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

❶ 符合新動能的創新公司未來前景遠大,在快速增長的經濟裡,能靠技術、經營賺到錢的公司,從長遠來看,規模會越來越大;

❷ 那些跟不上時代的舊動能企業,業務會逐步萎縮,如果不能改變,面對極速變化的商業大環境,未來前景堪憂,股價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❸ 那些依賴資源、財政轉移支付的城市會喪失吸引力,年輕人口加速流出,惡性循環。

如果要擇業,要買股,要選擇居住的城市,不妨思考下:這裡到底有沒有前途?這裡靠本事能吃飯嗎?

03

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

那麼,已經開始的2018年,經濟將會有什麼樣的走勢?

貓哥想了下,還是再找一位牛人來分析。剛好在1月18日的“財經中國2017年會”上,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做個主旨演講。任澤平曾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2016年6月入職方正證券,任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董事總經理。最近三年,在新財富分析師排名中,他都位居宏觀經濟前三甲。

2017年12月初,他辭去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職務,加盟恒大集團,擔任首席經濟學家(副總裁級別),也就是恒大老闆許家印的經濟智囊,據說年薪1500萬。

那麼,在任澤平眼裡,2018年的經濟將會有什麼樣的走勢呢?

1

對中國經濟轉向樂觀的人在增多

去年年初市場對中國經濟走勢較為悲觀,但到年底中國經濟悲觀轉向樂觀的人在增加,市場在按照“經濟多頭”思維交易。關鍵因素是政策層做對了三件事情:找到了經濟問題癥結、找到了正確解決方案並具備強大的執行力度,標誌性轉折事件是供給側改革佈局的“三去一降一補”的五大任務。

2

五大改革待突破

中國改革前景值得關注,改革任務並未完成,未來還有五大改革待突破。

❶ 通過地方試點的方式調動地方政府在這一輪改革當中的積極性。過去40年,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經驗之一就是通過地方實驗。

❷ 是國企改革。中國過去40年的經驗已經幫助我們分清了什麼產能更有效,什麼產能無效,改革的目的就是用有效產能替代無效產能。

❸ 是大規模放活中國服務業。中國進入到了一個消費和服務業主導的時代,服務業將醞釀出巨大的能量。

❹ 是大規模降低微觀主體的成本,包括減稅、降低辦事費用等。其中,減稅政策產生的效果是持續的。降低微觀主體成本,有助於提升微觀主體對中國發展的信心。

❺ 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和促進金融回歸本源,讓金融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一定要排除萬難,堅決推進。

3

2019年經濟突破“L”型

中國經濟在新週期的起點,對改革的前景是樂觀的,通過試點調動改革的積極性。還有一個重點是國企改革。2019年我們會突破L型經濟向上。

4

2018年買什麼股?

任澤平:2018年一定要買有基本面的股票,看大的環境,一是監管趨嚴,各種題材炒作是不被允許的;二是企業盈利在改善,監管趨嚴,就不要炒那些騙子公司了。

5

海外資產咋看?要不要買美元?

任澤平:我明確地告訴大家,在我看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中國有14億人口,美國有3.2億人口,韓國5000萬人口,整個歐元區共有3.5億人口,歐元區中最大經濟體德國8000萬人。全球也不過72億人口,其中中國就占了14億人,而且中國擁有最龐大的市場,這個市場還在快速地增長。

你有銷售就有錢,有錢收入就自然上去了,沒有什麼陷阱。

所謂的陷阱,恐怕還是經濟基本的結構,就是沒有足夠的技術含量,所以掙的就是低技術的錢,你就陷在那兒了。你只要科技不上去,永遠就在陷阱裡面。

2

蓋房子是投科技的10倍

朱雲來:看看我們這些年地產蓋房子花了多少錢?2016年是超過14萬億,這一年的科技投入是多少?1.5萬億。我們對海外的投資差不多也是1.4萬億。如果看這麼多年對科研投資、對地產投資的比例,就是10%多一點。

我有時候感覺很痛心,我們砸了那麼多的錢在地上,房子已經過剩到相當嚴重的程度。我們的科研才是非常可憐的投入。

這麼點的投入還要爭世界第一,怎麼可能?比方說看看我們的飛機投了多少錢?200億、2000億。你去看看空中客車從五十年代到現在投入了萬億、幾十萬億、上百萬億歐元,這個東西不是不投錢靠變戲法變出來了,科技還要有足夠的投入。

所以,在朱雲來看來,中國經濟要增長,老百姓收入要提高,唯一的途徑就是——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提高中國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競爭力,取得高利潤高收益,才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走上高收入國家。但現在的科研投入有點低。

02

擁抱創造價值的公司和城市

明白了這點。我們就不用再去談論哪些城市更有前景,哪座城市不是依賴當地資源,而是依靠市場經濟、科技研發的,那麼,哪座城市就更前景。

甚至也不用關注GDP和財政收入,這些數字可以變化,但是當地經濟活不活躍,有多少看得見的經營得好的企業卻是一目了然的。

最近,有一些省市的GDP在“擠水分”,其中內蒙古是高度依賴礦產資源的,遼寧是依賴政府轉移支付的,天津濱海新區是依賴政府推動的大專案的。這些省市區過去看上去GDP 資料都挺好,但顯然,並沒有多少年輕人願意過去工作。

現在中國經濟是新舊動能轉換。

什麼是舊動能?

就是傳統行業和企業,高耗能高污染重人工少技術含量的;

什麼是新動能?

就是有技術含量、新模式,依靠人們“腦力輸出”的新行業、新業態、新技術;

中國的新舊動能轉換,從2017年中國GDP的構成就可以看出。

2017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4%,較2016年上升2.6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2017年增加值增長11.3%,較2016年上升1.8個百分點。從投資資料看,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投資增速遠好于製造業整體水準。2017年高技術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長17%,較2016年上升2.8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投資增長8.6%,較上年上升4.2個百分點。

另一邊是,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速放緩,高耗能製造業投資增速降幅擴大,2016年增速為-0.9%,2017年降為-1.8%。

就連零售業也是。

想起1978年之前,中國人要買東西,還是憑票去國營商店、供銷社提貨,一家老小的布票也很難換到最後多的布料,還沒多少花色和材質可選。而今天,2017年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71751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占到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銷售總額的近20%,並且增速要高得多。

移動互聯網APP下單、掃碼支付、新零售等新技術、新業態已經很快改變了零售業的面目。

馬雲與王健林的“一個億的賭局”,誰贏誰輸,可見端倪了。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

❶ 符合新動能的創新公司未來前景遠大,在快速增長的經濟裡,能靠技術、經營賺到錢的公司,從長遠來看,規模會越來越大;

❷ 那些跟不上時代的舊動能企業,業務會逐步萎縮,如果不能改變,面對極速變化的商業大環境,未來前景堪憂,股價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❸ 那些依賴資源、財政轉移支付的城市會喪失吸引力,年輕人口加速流出,惡性循環。

如果要擇業,要買股,要選擇居住的城市,不妨思考下:這裡到底有沒有前途?這裡靠本事能吃飯嗎?

03

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

那麼,已經開始的2018年,經濟將會有什麼樣的走勢?

貓哥想了下,還是再找一位牛人來分析。剛好在1月18日的“財經中國2017年會”上,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做個主旨演講。任澤平曾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2016年6月入職方正證券,任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董事總經理。最近三年,在新財富分析師排名中,他都位居宏觀經濟前三甲。

2017年12月初,他辭去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職務,加盟恒大集團,擔任首席經濟學家(副總裁級別),也就是恒大老闆許家印的經濟智囊,據說年薪1500萬。

那麼,在任澤平眼裡,2018年的經濟將會有什麼樣的走勢呢?

1

對中國經濟轉向樂觀的人在增多

去年年初市場對中國經濟走勢較為悲觀,但到年底中國經濟悲觀轉向樂觀的人在增加,市場在按照“經濟多頭”思維交易。關鍵因素是政策層做對了三件事情:找到了經濟問題癥結、找到了正確解決方案並具備強大的執行力度,標誌性轉折事件是供給側改革佈局的“三去一降一補”的五大任務。

2

五大改革待突破

中國改革前景值得關注,改革任務並未完成,未來還有五大改革待突破。

❶ 通過地方試點的方式調動地方政府在這一輪改革當中的積極性。過去40年,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經驗之一就是通過地方實驗。

❷ 是國企改革。中國過去40年的經驗已經幫助我們分清了什麼產能更有效,什麼產能無效,改革的目的就是用有效產能替代無效產能。

❸ 是大規模放活中國服務業。中國進入到了一個消費和服務業主導的時代,服務業將醞釀出巨大的能量。

❹ 是大規模降低微觀主體的成本,包括減稅、降低辦事費用等。其中,減稅政策產生的效果是持續的。降低微觀主體成本,有助於提升微觀主體對中國發展的信心。

❺ 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和促進金融回歸本源,讓金融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一定要排除萬難,堅決推進。

3

2019年經濟突破“L”型

中國經濟在新週期的起點,對改革的前景是樂觀的,通過試點調動改革的積極性。還有一個重點是國企改革。2019年我們會突破L型經濟向上。

4

2018年買什麼股?

任澤平:2018年一定要買有基本面的股票,看大的環境,一是監管趨嚴,各種題材炒作是不被允許的;二是企業盈利在改善,監管趨嚴,就不要炒那些騙子公司了。

5

海外資產咋看?要不要買美元?

任澤平:我明確地告訴大家,在我看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中國有14億人口,美國有3.2億人口,韓國5000萬人口,整個歐元區共有3.5億人口,歐元區中最大經濟體德國8000萬人。全球也不過72億人口,其中中國就占了14億人,而且中國擁有最龐大的市場,這個市場還在快速地增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