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投資之神——沃倫·巴菲特

財富檔案

20世紀最偉大的投資家。 1999年末, 美國《紐約時報》評出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 巴菲特依然名列榜首。 英國《金融時報》評選的最受尊重的企業家中,

1999年巴菲特名列第六。 2001年《福布斯》雜誌富豪排行榜, 以323億美元資產位居第二, 僅次於比爾·蓋茨。

企業類型

投資

成長記錄

1997年, 海南出版社的一本傳記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而最初, 它在美國的首版也是轟動一時的新聞, 因為作者是《華爾街日報》的資深財經記者羅傑·洛文斯坦, 傳主則是著名的世界富豪——沃倫·巴菲特, 篇首是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一篇短文。 蓋茨是這樣寫的:“他的笑話令人捧腹, 他的飲食——一大堆漢堡和可樂——妙不可言。 簡而言之, 我是個巴菲特迷。 ”事實上, 巴菲特不僅讓蓋茨為之著迷, 他幾乎風靡了整個美國、整個世界。

他被喻為“當代(也許永遠是)最成功的投資者”。 這位喝著百事可樂卻投資可口可樂的奧馬哈鄉下佬,

舉手投足都牽動著華爾街——他的健康狀況甚至都會直接影響到股市行情的漲落。 他就好像希臘神話中的邁達斯神, 有點石成金術。 人們對他的追隨和關注, 形成奇特的“巴菲特現象”。

天生的生意人

1930年8月30日, 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華達州的奧馬哈市,

他出生的時候, 正是美國金融危機爆發最嚴重的時候, 巴菲特剛滿周歲時, 銀行證券銷售商父親就失業了。 貧窮的家境使巴菲特從小就對錢產生了極大的渴望。

還是小孩子時, 巴菲特就對數字特別敏感, 他對數字的喜好超過了一切。 這種與生俱來的天賦, 幫助他在進入投資領域後比別人更能精確計算投資的風險和回報。 當然, 他最感興趣的還是金錢。 5歲時, 巴菲特在自家門前向路人兜售從祖父雜貨店裡批出來的口香糖和檸檬汁。 6歲時, 在與家人去郊外度假時, 他用25美分買了6聽可樂, 然後在湖邊以5美分一聽的價格賣給遊人。 9歲時, 他就知道通過收集瓶蓋來瞭解哪一種品牌的軟飲料生意最紅火。

稍大後, 他帶領小夥伴到球場撿大款用過的高爾夫球, 然後轉手倒賣, 生意頗為紅火。 上中學時, 除利用課餘做報童外, 他還與夥伴合夥將彈子球遊戲機出租給理髮店老闆們, 掙取外快。

1940年, 10歲的巴菲特隨父親去了紐約。 在這個世界金融中心, 他被華爾街股票交易所的景象迷住了。 一年後, 這個少年第一次進行股票投資, 以每股38美元的價格買進了一種公用事業股票, 不久, 這檔股票的價格上升到了40美元, 巴菲特將股票拋出。 首次投資雖然賺得不多, 但卻給他帶來了無比的喜悅。

1943年, 巴菲特的父親當選為國會議員, 全家要遷到華盛頓。 雖然華盛頓是個大都市, 但巴菲特卻異常留戀奧馬哈, 他想以出走的方式抗議, 但最後還是聽從了父親的意見,

因為華盛頓的機會更多。 在這裡, 巴菲特成為《華盛頓郵報》的報童。 這年, 才13歲的巴菲特, 煞有介事地登記了自己的收入, 提交了納稅清單, 並拒絕父母為他代交稅款。

1947年, 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 在巴菲特沒有確定自己的投資體系之前, 他和絕大部分投資者一樣做技術分析、聽內幕消息。 這就是真實的巴菲特, 他不是一生下來就是個投資天才。

如果巴菲特當時繼續像其他人一樣, 研究走勢圖和打聽內幕消息, 現在或許已經破產。 但是巴菲特從來就不是個盲從的人, 他覺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 兩年後便不辭而別, 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 成了著名投資專家、證券分析學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弟子。

格雷厄姆是個不同尋常的人。他告訴巴菲特,投資者的注意力不要老是放在行情顯示幕幕上,而應放到發行股票的公司那裡。投資者應該瞭解的是公司的贏利、資產負債和未來前景,只有這樣,才能發現或計算出一檔股票的“真正價值”或“內在價值”。他告誡巴菲特對華爾街要當心,不要聽信傳聞。

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格雷厄姆“嚴禁損失”的投資哲學,更成為日後巴菲特奉行的最高規則。巴菲特進而將其概括為自己恪守的法則:第一條法則是不許失敗。第二條法則是,永遠記住第一條法則。

然而,以“A+”成績畢業的巴菲特在找工作時,卻多次碰壁。1956年,他心灰意冷地回到家鄉,決心自己一試身手。當時,他身無分文,但是巴菲特堅信,老師教的那些原則是他發財的鑰匙。在一次聚會裡,他宣佈自己要在30歲以前成為百萬富翁,“如果實現不了這個目標,就從奧馬哈最高的建築物上跳下去。”

投資之神

1956年巴菲特建立了一個合夥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親朋好友湊了10.5萬美元,其中有他的100美元。他正式開始了自己的職業投資生涯。

巴菲特並不跑出去,聽最新的消息,他只是呆在奧馬哈的家中,埋頭在資料堆裡。他每天只做一項工作,就是尋找低於其內在價值的廉價小股票,然後將其買進,等待價格攀升。這正是格雷厄姆教給他的秘訣。這些遠遠低於其營運資本的股票果然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格雷厄姆的“點金術”百試百驗。

他的巴菲特公司第一年就集資50萬美元。合作者們分享3/4的利潤,巴菲特自己保留餘下的25%。第二年的時候,巴菲特已經管理著5間小規模的公司,總資產有50萬美元,但投資收益率高達10%。1958年回報率更高達41%,到1959年末,由巴菲特管理的資產已經比原來的合夥人的投資翻了一倍。

在1962年~1966年的5年中,他公司的業績高出了道·鐘斯工業指數20~4

7個百分點,巴菲特合夥體投資回報較高的消息不脛而走,許多人找上門來,要求巴菲特管理他們的資產投資。到1966年,巴菲特管理的合夥資產已經超過了4400萬美元。而巴菲特本人也在當年的《奧馬哈先驅報》上獲得“成功的投資業經營人”的名頭。他實現了他的“百萬富翁”狂言。

在別人的眼裡,股市是個風險之地,但在巴菲特看來,股市沒有風險。“我很重視確定性,如果你這樣做了,風險因素對你就沒有任何意義了。股市並不是不可捉摸的,人人都可以做一個理性的投資者。”他還說:“投資的決定可用六個字來概括,即‘簡單、傳統、容易’。”

這位華爾街的股神也曾有過“遲疑”的時候。那是在1969年,當時美國登月成功,整個美國都在沸騰之中,經濟增長率出奇的高,股市極其繁榮。巴菲特合夥公司1968年獲得了成立以來的最佳業績:效益比前一年上升了59%。在一些大公司的推動下,市場出現了一波又一波的兼併浪潮。股價在不斷提高。雖然,巴菲特聲明不會預測市場的走勢,但是,他在自己辦公室的牆上貼滿了1929年危機的剪報,來時時提醒自己。他預感到,太過看好的情勢下面也許就是陷阱,股市狂升時,要學會冷靜思考、避而遠之。當時他已有2500萬美元,但卻選擇隱退江湖,靜觀股市回落。

事實證明巴菲特的直覺多麼準確!到1970年年初,美國股市開始踉踉蹌蹌,接著,華爾街的著名股票一個接一個猛跌。此時,巴菲特那種天生的獵人本能再次復蘇,他投資生涯中更加耀眼的第二幕開始了。他建立起一種新的基金,取名為“伯克希爾·哈撒韋”,這是新英格蘭一家老紡織公司的名字。當時,老公司早已蕩然無存,沒有一座工廠,沒有一個工人,只留下一塊招牌。後來,這家小企業在巴菲特手中成了最負盛名的控股公司,它是美國好幾家大跨國公司的主要股東:可口可樂的8%,吉列的8.5%,美國運通的11%,迪士尼的3%,《華盛頓郵報》的17%……到2000年年底,這些股份的總價值為372億美元。

永遠不敗的人

90年代,是伯克希爾公司大舉收購迅速擴張的年代。美國《商業週刊》報導,在1997年至1999年裡,伯克希爾公司出資273億美元,並購了7間企業,涉及行業包括航空、速食和家居裝飾,其中1999年並購通用電器公司屬下的再保險公司,動用資金達220億美元,是巴菲特並購企業以來最大的一筆買賣。

巴菲特對兩類股票不感興趣,一類是公用事業股,理由是利潤固定的行業從來不在他的投資範圍之內。另一類是高科技公司股票。“我自己對這類公司捉摸不透。如果我不懂,我就不投資。”他解釋道。

當眾人都對高科技公司趨之若鶩時,巴菲特近乎偏執狂的理念開始為一部分人所詬病,特別是伯克希爾1999年的投資創最壞紀錄的時候。面對壓力,巴菲特仍然堅持其保守的價值觀。

2004年4月的時候,所有對巴菲特的批評都急忙收場。這個月,美國股市大跌,納斯達克指數下跌了近30%,而巴菲特在這個月中賺了5.7億美元。

40多年來,無論經濟繁榮與否,巴菲特持有的股票總體表現是出色的,它的平均收益率達到28.6%,從未出現過年度虧損。即使是在前幾年亞洲金融風暴波及全球時,巴菲特仍然以其穩健的風格,成為全球投資者競相仿效的楷模。

在美國人眼中,巴菲特成了一個活財神,一個神話。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成就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它的資本的年平均盈利率在近30年來為24%,它的股票是全球最貴的。

這個僅次於世界首富的人擁有這麼多的財富,只把錢看成是社會開給他的巨額支票。但他不揮霍。他曾經坦然地告訴朋友:“從巨額消費中,我不會得到什麼快樂,享受本身並不是我對財富渴求的根本原因。對我而言,金錢只不過是一種證明,是我所喜愛的遊戲的一個記分牌而已。”

他已對他的子女明確表示:“如果能從遺產中得到一個美分,就算走運。”此話並非戲言,他曾在妻子的勸導下給兒子豪伊買了個農場,而豪伊必須按期繳納租金,否則立即收回。巴菲特解釋說:“那種以為只要投對娘胎便可一世衣食無憂的想法,損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觀念。”

80年代,另一位著名的投資基金天才彼得·林奇慕名拜訪了巴菲特,他對巴菲特簡陋的辦公條件而震驚:一台老式的股票行情收錄機,幾幀泛黃的家庭照片,一座上了年數的舊鐘,以及堆放得整整齊齊的案卷、財務報表和商業報刊。就是這些平凡無比的東西,陪伴他走向成功與輝煌。

成功秘訣

10歲起,便擁有的百萬富翁夢想。

股市有風險,所以不允許失敗。

永遠記住上一條。

成了著名投資專家、證券分析學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弟子。

格雷厄姆是個不同尋常的人。他告訴巴菲特,投資者的注意力不要老是放在行情顯示幕幕上,而應放到發行股票的公司那裡。投資者應該瞭解的是公司的贏利、資產負債和未來前景,只有這樣,才能發現或計算出一檔股票的“真正價值”或“內在價值”。他告誡巴菲特對華爾街要當心,不要聽信傳聞。

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格雷厄姆“嚴禁損失”的投資哲學,更成為日後巴菲特奉行的最高規則。巴菲特進而將其概括為自己恪守的法則:第一條法則是不許失敗。第二條法則是,永遠記住第一條法則。

然而,以“A+”成績畢業的巴菲特在找工作時,卻多次碰壁。1956年,他心灰意冷地回到家鄉,決心自己一試身手。當時,他身無分文,但是巴菲特堅信,老師教的那些原則是他發財的鑰匙。在一次聚會裡,他宣佈自己要在30歲以前成為百萬富翁,“如果實現不了這個目標,就從奧馬哈最高的建築物上跳下去。”

投資之神

1956年巴菲特建立了一個合夥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親朋好友湊了10.5萬美元,其中有他的100美元。他正式開始了自己的職業投資生涯。

巴菲特並不跑出去,聽最新的消息,他只是呆在奧馬哈的家中,埋頭在資料堆裡。他每天只做一項工作,就是尋找低於其內在價值的廉價小股票,然後將其買進,等待價格攀升。這正是格雷厄姆教給他的秘訣。這些遠遠低於其營運資本的股票果然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格雷厄姆的“點金術”百試百驗。

他的巴菲特公司第一年就集資50萬美元。合作者們分享3/4的利潤,巴菲特自己保留餘下的25%。第二年的時候,巴菲特已經管理著5間小規模的公司,總資產有50萬美元,但投資收益率高達10%。1958年回報率更高達41%,到1959年末,由巴菲特管理的資產已經比原來的合夥人的投資翻了一倍。

在1962年~1966年的5年中,他公司的業績高出了道·鐘斯工業指數20~4

7個百分點,巴菲特合夥體投資回報較高的消息不脛而走,許多人找上門來,要求巴菲特管理他們的資產投資。到1966年,巴菲特管理的合夥資產已經超過了4400萬美元。而巴菲特本人也在當年的《奧馬哈先驅報》上獲得“成功的投資業經營人”的名頭。他實現了他的“百萬富翁”狂言。

在別人的眼裡,股市是個風險之地,但在巴菲特看來,股市沒有風險。“我很重視確定性,如果你這樣做了,風險因素對你就沒有任何意義了。股市並不是不可捉摸的,人人都可以做一個理性的投資者。”他還說:“投資的決定可用六個字來概括,即‘簡單、傳統、容易’。”

這位華爾街的股神也曾有過“遲疑”的時候。那是在1969年,當時美國登月成功,整個美國都在沸騰之中,經濟增長率出奇的高,股市極其繁榮。巴菲特合夥公司1968年獲得了成立以來的最佳業績:效益比前一年上升了59%。在一些大公司的推動下,市場出現了一波又一波的兼併浪潮。股價在不斷提高。雖然,巴菲特聲明不會預測市場的走勢,但是,他在自己辦公室的牆上貼滿了1929年危機的剪報,來時時提醒自己。他預感到,太過看好的情勢下面也許就是陷阱,股市狂升時,要學會冷靜思考、避而遠之。當時他已有2500萬美元,但卻選擇隱退江湖,靜觀股市回落。

事實證明巴菲特的直覺多麼準確!到1970年年初,美國股市開始踉踉蹌蹌,接著,華爾街的著名股票一個接一個猛跌。此時,巴菲特那種天生的獵人本能再次復蘇,他投資生涯中更加耀眼的第二幕開始了。他建立起一種新的基金,取名為“伯克希爾·哈撒韋”,這是新英格蘭一家老紡織公司的名字。當時,老公司早已蕩然無存,沒有一座工廠,沒有一個工人,只留下一塊招牌。後來,這家小企業在巴菲特手中成了最負盛名的控股公司,它是美國好幾家大跨國公司的主要股東:可口可樂的8%,吉列的8.5%,美國運通的11%,迪士尼的3%,《華盛頓郵報》的17%……到2000年年底,這些股份的總價值為372億美元。

永遠不敗的人

90年代,是伯克希爾公司大舉收購迅速擴張的年代。美國《商業週刊》報導,在1997年至1999年裡,伯克希爾公司出資273億美元,並購了7間企業,涉及行業包括航空、速食和家居裝飾,其中1999年並購通用電器公司屬下的再保險公司,動用資金達220億美元,是巴菲特並購企業以來最大的一筆買賣。

巴菲特對兩類股票不感興趣,一類是公用事業股,理由是利潤固定的行業從來不在他的投資範圍之內。另一類是高科技公司股票。“我自己對這類公司捉摸不透。如果我不懂,我就不投資。”他解釋道。

當眾人都對高科技公司趨之若鶩時,巴菲特近乎偏執狂的理念開始為一部分人所詬病,特別是伯克希爾1999年的投資創最壞紀錄的時候。面對壓力,巴菲特仍然堅持其保守的價值觀。

2004年4月的時候,所有對巴菲特的批評都急忙收場。這個月,美國股市大跌,納斯達克指數下跌了近30%,而巴菲特在這個月中賺了5.7億美元。

40多年來,無論經濟繁榮與否,巴菲特持有的股票總體表現是出色的,它的平均收益率達到28.6%,從未出現過年度虧損。即使是在前幾年亞洲金融風暴波及全球時,巴菲特仍然以其穩健的風格,成為全球投資者競相仿效的楷模。

在美國人眼中,巴菲特成了一個活財神,一個神話。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成就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它的資本的年平均盈利率在近30年來為24%,它的股票是全球最貴的。

這個僅次於世界首富的人擁有這麼多的財富,只把錢看成是社會開給他的巨額支票。但他不揮霍。他曾經坦然地告訴朋友:“從巨額消費中,我不會得到什麼快樂,享受本身並不是我對財富渴求的根本原因。對我而言,金錢只不過是一種證明,是我所喜愛的遊戲的一個記分牌而已。”

他已對他的子女明確表示:“如果能從遺產中得到一個美分,就算走運。”此話並非戲言,他曾在妻子的勸導下給兒子豪伊買了個農場,而豪伊必須按期繳納租金,否則立即收回。巴菲特解釋說:“那種以為只要投對娘胎便可一世衣食無憂的想法,損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觀念。”

80年代,另一位著名的投資基金天才彼得·林奇慕名拜訪了巴菲特,他對巴菲特簡陋的辦公條件而震驚:一台老式的股票行情收錄機,幾幀泛黃的家庭照片,一座上了年數的舊鐘,以及堆放得整整齊齊的案卷、財務報表和商業報刊。就是這些平凡無比的東西,陪伴他走向成功與輝煌。

成功秘訣

10歲起,便擁有的百萬富翁夢想。

股市有風險,所以不允許失敗。

永遠記住上一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