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名家 ︳閆勇 山青水影秀 詩畫入境來

閆勇 山青水影秀 詩畫入境來

“品味藝術作品時, 只要七秒鐘就能知道喜歡與否。 ” 心理學的“首因效應”, 被閆勇挪放到藝術的辨識度和感染力上, 整體認知決定了近觀的渴望。 而人與人的相處未嘗不如此, 對閆勇的第一印象, 平實熟悉, 仿佛許久不見的舊友, 想要深入瞭解。

為了那七秒鐘, 藝術家往往要窮盡一生。 閆勇有個三十年的論調, 從有他無我, 到有我無他, 期間是一筆一墨的執著經營, 以及同自然交匯的心性灼見。 這樣述說的閆勇, 透出放手揮灑的專注。 他追求兼修式的能力修養, 如果把多年自律性的探索比作鑄劍,

那麼閆勇鍛造的, 必定是柄廣涉博取的多棱劍。

閆勇, 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 天津市政協書畫藝術研究會山水畫研究院院長, 天津市十佳青年美術家, 中央美術學院姚鳴京工作室2013年度青年骨幹教師訪問學者, 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曾任天津理工大學副教授、藝術學院繪畫藝術系主任, 主要從事中國畫教學、創作與理論研究, 擅長山水畫、花鳥畫, 作品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獲天津市第二屆花鳥畫展銀獎、天津市第十二屆美展銅獎。 1975年生於山東陵縣, 自少時喜好書畫, 師蒙孫玉華、田瑞先生, 2000年畢業于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 受業于范曾、杜滋齡、陳玉圃諸先生。 2006年, 作品入選2006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08年, 作品《靜契幽懷》獲天津市第二屆花鳥畫展銀獎。 2013年, 作品《錦羽和鳴》獲天津市第八屆青年美展銅獎, 榮獲“美育中國夢”第六屆全國美育成果展一等獎、優秀指導老師獎。 2014年, 中國畫作品《掛月浮翠》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並獲天津市第十二屆美展銅獎,
被選為天津市第四屆“十佳青年美術家”;2015年參加《無上清涼》系列展、《水墨泰山》國畫邀請展;2016年參加《境像十二家》、《大美大同》邀請展。 曾在天津、山東、廣東、廣西、北京等地舉辦個展聯展。 作品集《觀複集閆勇 卷》、《中國當代名家 閆勇》、《詩畫入境》、《春和景明》並在《國畫家》等學術刊物發表專業論文數篇。

色墨柔腸夢

一襲湛藍, 雲卷雲滅。 虯勁而盤錯的枝幹, 交疊出蔥翠盡染。 閆勇記得, 大學時期到盤山寫生, 奇松、怪石和流泉“三絕”深深入境, 優美的田園趣味醉人心脾, 後來屢次往返尋味, 化為了這鋪陳開的《掛月浮翠》。

“傳統的中國山水講究移步換景, 多視點組合畫面, 其間以雲水霧氣銜接, 畫面才生動豐富。 在構圖時, 我把西方近大遠小的透視感加入進來,

讓它更具衝擊力, 也是一次個人想像和傳統審美觀的融合。 ”畫作一經誕生, 便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 並獲得了天津市銅獎。

對閆勇而言, 造化之美醞釀出可居可游的幽幽韻致, 也被他視為畫家審美水準和綜合能力的一道尺規, 在色與墨的天地縱情馳騁。 唐代以降, 青綠山水成為藝壇主流, 五代時期更是伴隨材料變革獲得長足發展。 隨著宋元對沖淡美學的推崇, 水墨同青綠平分秋色, 直至明代發展至新高峰, 近現代又出現張大千、劉海粟等青綠潑彩大師, 一路走來精彩紛呈。 然而發展至今, 不少畫家圖式化地理解“五色使人盲目”的老莊精神和“隨類賦彩”的六法奧義, 對設色或忽視或回避, 可閆勇偏要知難而進。

“有種觀點認為色彩會妨礙水墨的發揮,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中國畫家在色彩的理解上沒有達到很高的層次。 其實古人講究色墨不相礙, 這是極致的境界, 它涵蓋著畫面的賓主關係, 以顏色和水墨效果不衝突為原則, 我感覺是值得挖掘的。 ”

百年的流轉歷程,給予他擷取靈感的底氣,而從事色彩教學十餘載,也大大拓展了藝術眼界和思維廣度。對筆墨境界的掌控力,佐以豐富的設色經驗,如同兩條交匯的清流,使閆勇的山水畫既飽含枯木寒林的蕭瑟野逸,又煥發出旺盛蓬勃的生機。他樂此不疲地編織著一網色墨夢鄉,觀者皆隨之墜入那股情誼連綿的柔腸:山道蜿蜒間,清泉潺湲,煙霞飄向遠方,低訴著無法企及的故事。

刻畫盤山時,閆勇取大青綠山水的傳統技法,並借鑒敦煌壁畫的赭石系列結構,形成冷暖色系的映襯搭配。“暖調的實踐和變換難度頗高,需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不要急於求成。像李可染先生畫《萬山紅遍》、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嬌》,都把色彩運用得非常完美,而我想要進一步細化。”在他看來,敦煌學屬於世界,那些飛天的裙裾變換,色彩濃烈、動感自由,沉澱著多脈文明融合的軌跡,能助推中國畫更順暢地與世界溝通。“大部分外國人對水墨還是陌生的,甚至持不可理喻的態度,要讓他們慢慢接受,可以先從色彩這種全球性語言入手,形成一個沖出壁壘的突破口。未來,我會在敦煌的色彩和藝術方面再做更加系統的工作。”沿著內心規劃的方向默默前行,閆勇的硯田愈發凝練出厚重而杳渺的空間,詮釋著返璞歸真的魅力。

多項兼修 敏學好求

“研究一門學問,先要縱深瞭解它的整個發展史,欣賞水準才不會局限於某個門派或時代。只有多維度地汲取營養,再加上個人實踐,在藝術上才能夠有一點點的進步。”恰是秉持著寬泛取法的態度,閆勇的筆觸涉獵廣泛,或崇山峻嶺,或園圃之樂,亦有梅妻鶴子入境。“以兼修而成全才”,是他長久以來追求的理想。

豐盛的水墨塵緣得益于幼年的興趣積澱。五歲起,小閆勇便跟隨祖父練習書法,祖母則用民間最常見的剪紙美術向他傳遞著樸素的審美經驗。大學時期,他一頭紮進傳統的天地臨摹不輟,在花鳥、山水、人物間穿梭,往復推敲思辨。知道自己對人物手型把握欠奉,他就苦下功夫攻克難關;為卓爾不群的孔雀吸引,他便大量錘煉,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意筆孔雀的表現面貌,還總結了細緻入微的提綱。

閆勇坦言,自己傾慕唐寅、任伯年這般通才式大家。曾有一段時間,他受到老師範曾的啟發,試圖創作融山水、人物、花鳥三種題材於一體的系列作品。於是,閑雲野鶴巧妙呼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寄託著畫家對生命的一片赤誠。“傳統山水的筆墨內斂,更講究靜境之境,蘊藏著陰柔之美。而花鳥從徐渭開始,筆調都是外放的,追求大寫意的揮灑磅礴,帶有陽剛之美。我認為,如果能把這兩種筆墨結合並用,肯定會比單一運用更有彈性,因此不斷在山水和寫意花鳥的轉換間錘煉自己。”

若真細論個分明,那麼問道林泉還是他的“心頭摯好”。他從唐宋經典入手,化古出新,以洗練靈動的線條表現大川大河,運筆不疾不徐。“山水有常態無常形,每一幅作品都可能有新的面貌,可以‘隨心所欲’,給人更大的創作空間。”陸儼少的《杜甫詩意百開冊頁》對他影響頗深,這部傾盡藝術家畢生心血、淬幾十載功力的畫集,以杜甫詩作為題,堪稱史無前例的一百開山水巨冊,後人無不仰止。閆勇深諳“冊頁難工”的道理,方寸山水畫出大境界實屬高品,更難得的是,陸翁憑藉一己之筆便包容萬千,“從唐代到近現代,從青綠、淺絳到水墨,百幅畫構圖沒有重複,甚至單靠純粹的草坡和雲水就表現出荒涼之情,這樣高難度的作品都被他完成,非常了不起。目前我正在鑽研《百開冊頁》,爭取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整合,畫出一系列水墨重彩小品。”

馬不停蹄的創作,廣取博學的涉獵,需索著不倦的付出。在自述中,他以孔子的《論語·述而》開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對於任何邁入中國古典藝術大門的人來說,由最初深入傳統、虛心求教,至最終獨樹一幟,都意味漫長而苦痛的破繭。閆勇把繪畫過程切分成三十年,“頭十年是有他無我,師古人師造化,以繼承為主;第二個十年有他有我,通過傳統和寫生形成自己的感受,但還不能拋卻他人的語言;再接下來的十年就是有我無他了。”當畫作一打眼便被辨識出歸屬,那份心中的喜悅,再多艱辛也是值得。

“不合時宜”的“鐵牛”

君子以自強不息。2013年,中央美院進修學者選拔中,閆勇從二十幾個報名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三個被姚鳴京教授挑選上的幸運兒之一,開始跨出傳統筆墨教育的訓練半徑。

“央美在許多方面更加開放與包容,緊跟時代脈搏,尤其是姚先生把中國山水傳統和現代元素結合,構成、製作、顏色運用都獨具特色,他的創作思路和手法也間接影響了我。”深造以前,閆勇作畫往往先完成構思,爾後一揮而就,但老師的創作更充滿隨機性,拋棄了特意經營,隨時修改塗染,似乎永無完結。開始他並不習慣,但慢慢的,水墨的流蕩錯落帶來啟發,瞬間的靈感流入筆端光陰的長河,美感便也在時間中成立。他由衷感慨,“姚老師說過一句話,為了畫面達到夢想中的某種效果,要‘不擇手段’地去做,這讓我受益匪淺。一年下來,確實實現了不少突破。”

悉心如他,從點滴日常中發現新的可能,“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是他給自己立定的準線。然而相容並包不等同毫無選擇,對待藝術,他始終有著一份守持。“東西方美術史有段重合之處,從近現代開始,以崇高和優美為主的古典美學產生了變異,變得追求個性、荒誕,但一旦過度,失去了靜心,張揚導致的就是反崇高、反理性的快消品,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化和娛樂化。”潮流的變幻迷人眼眸,他嘴上也笑言“發現自己有些不合時宜”,但話音一轉,還要堅定地遵從自我,不乖張不奇詭,“經典與優美,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初識閆勇的人多半感覺他寡言而靦腆,但接觸愈久,愈察覺他的親近幽默。幾盞茶杯,一壺香茗,再普通不過的辦公桌也能被他瞬間打造成三兩朋友聊天的樂土,大概與其白羊座的天性相關。胸中有熱浪,總是奔騰作墨池的波濤洶湧,而畫齋外的天地裡,電影、音樂、舞蹈,凡是同繪畫節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門類,他都興致勃勃地參與。曾經網路博客一度風靡時,閆勇給自己的空間起名“沉默的鐵牛”,究其由來,得自大學時期的綽號。“我畫畫寫字時有個習慣,別人叫我聽不到,再加上白羊座性格有點倔、愛衝動,同學覺得很像剛好播映的《水滸傳》中的‘鐵牛’李逵。開始時我還不太願意,怎麼成了‘黑旋風’,但久而久之也就答應著,索性用起來。”仔細想想,故事裡人物的那份執著,同閆勇竟有幾分相似。他就是要憑著韌勁十足的恪守,追逐在沉默中爆發的一刻。

某種意義上,藝術濃縮著人間大道,給予懂得它的知己以慰藉。當無常的命運報之以痛,閆勇依然對生活和藝術敞開雙臂,報以滿腔熱情,而藝術也回饋了這個年輕人。去年,閆勇調入天津美院任教,算是人生履歷上一次小小的進階。學校的學術氛圍和切磋交流令他如魚得水,他卻不敢懈怠絲毫,“說長遠的目標是成為大師實在有點高,但具體到眼下,還要一步步腳踏實地。”你瞧,“鐵牛”的個性一上來,又是那麼認真的可愛。

百年的流轉歷程,給予他擷取靈感的底氣,而從事色彩教學十餘載,也大大拓展了藝術眼界和思維廣度。對筆墨境界的掌控力,佐以豐富的設色經驗,如同兩條交匯的清流,使閆勇的山水畫既飽含枯木寒林的蕭瑟野逸,又煥發出旺盛蓬勃的生機。他樂此不疲地編織著一網色墨夢鄉,觀者皆隨之墜入那股情誼連綿的柔腸:山道蜿蜒間,清泉潺湲,煙霞飄向遠方,低訴著無法企及的故事。

刻畫盤山時,閆勇取大青綠山水的傳統技法,並借鑒敦煌壁畫的赭石系列結構,形成冷暖色系的映襯搭配。“暖調的實踐和變換難度頗高,需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不要急於求成。像李可染先生畫《萬山紅遍》、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嬌》,都把色彩運用得非常完美,而我想要進一步細化。”在他看來,敦煌學屬於世界,那些飛天的裙裾變換,色彩濃烈、動感自由,沉澱著多脈文明融合的軌跡,能助推中國畫更順暢地與世界溝通。“大部分外國人對水墨還是陌生的,甚至持不可理喻的態度,要讓他們慢慢接受,可以先從色彩這種全球性語言入手,形成一個沖出壁壘的突破口。未來,我會在敦煌的色彩和藝術方面再做更加系統的工作。”沿著內心規劃的方向默默前行,閆勇的硯田愈發凝練出厚重而杳渺的空間,詮釋著返璞歸真的魅力。

多項兼修 敏學好求

“研究一門學問,先要縱深瞭解它的整個發展史,欣賞水準才不會局限於某個門派或時代。只有多維度地汲取營養,再加上個人實踐,在藝術上才能夠有一點點的進步。”恰是秉持著寬泛取法的態度,閆勇的筆觸涉獵廣泛,或崇山峻嶺,或園圃之樂,亦有梅妻鶴子入境。“以兼修而成全才”,是他長久以來追求的理想。

豐盛的水墨塵緣得益于幼年的興趣積澱。五歲起,小閆勇便跟隨祖父練習書法,祖母則用民間最常見的剪紙美術向他傳遞著樸素的審美經驗。大學時期,他一頭紮進傳統的天地臨摹不輟,在花鳥、山水、人物間穿梭,往復推敲思辨。知道自己對人物手型把握欠奉,他就苦下功夫攻克難關;為卓爾不群的孔雀吸引,他便大量錘煉,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意筆孔雀的表現面貌,還總結了細緻入微的提綱。

閆勇坦言,自己傾慕唐寅、任伯年這般通才式大家。曾有一段時間,他受到老師範曾的啟發,試圖創作融山水、人物、花鳥三種題材於一體的系列作品。於是,閑雲野鶴巧妙呼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寄託著畫家對生命的一片赤誠。“傳統山水的筆墨內斂,更講究靜境之境,蘊藏著陰柔之美。而花鳥從徐渭開始,筆調都是外放的,追求大寫意的揮灑磅礴,帶有陽剛之美。我認為,如果能把這兩種筆墨結合並用,肯定會比單一運用更有彈性,因此不斷在山水和寫意花鳥的轉換間錘煉自己。”

若真細論個分明,那麼問道林泉還是他的“心頭摯好”。他從唐宋經典入手,化古出新,以洗練靈動的線條表現大川大河,運筆不疾不徐。“山水有常態無常形,每一幅作品都可能有新的面貌,可以‘隨心所欲’,給人更大的創作空間。”陸儼少的《杜甫詩意百開冊頁》對他影響頗深,這部傾盡藝術家畢生心血、淬幾十載功力的畫集,以杜甫詩作為題,堪稱史無前例的一百開山水巨冊,後人無不仰止。閆勇深諳“冊頁難工”的道理,方寸山水畫出大境界實屬高品,更難得的是,陸翁憑藉一己之筆便包容萬千,“從唐代到近現代,從青綠、淺絳到水墨,百幅畫構圖沒有重複,甚至單靠純粹的草坡和雲水就表現出荒涼之情,這樣高難度的作品都被他完成,非常了不起。目前我正在鑽研《百開冊頁》,爭取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整合,畫出一系列水墨重彩小品。”

馬不停蹄的創作,廣取博學的涉獵,需索著不倦的付出。在自述中,他以孔子的《論語·述而》開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對於任何邁入中國古典藝術大門的人來說,由最初深入傳統、虛心求教,至最終獨樹一幟,都意味漫長而苦痛的破繭。閆勇把繪畫過程切分成三十年,“頭十年是有他無我,師古人師造化,以繼承為主;第二個十年有他有我,通過傳統和寫生形成自己的感受,但還不能拋卻他人的語言;再接下來的十年就是有我無他了。”當畫作一打眼便被辨識出歸屬,那份心中的喜悅,再多艱辛也是值得。

“不合時宜”的“鐵牛”

君子以自強不息。2013年,中央美院進修學者選拔中,閆勇從二十幾個報名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三個被姚鳴京教授挑選上的幸運兒之一,開始跨出傳統筆墨教育的訓練半徑。

“央美在許多方面更加開放與包容,緊跟時代脈搏,尤其是姚先生把中國山水傳統和現代元素結合,構成、製作、顏色運用都獨具特色,他的創作思路和手法也間接影響了我。”深造以前,閆勇作畫往往先完成構思,爾後一揮而就,但老師的創作更充滿隨機性,拋棄了特意經營,隨時修改塗染,似乎永無完結。開始他並不習慣,但慢慢的,水墨的流蕩錯落帶來啟發,瞬間的靈感流入筆端光陰的長河,美感便也在時間中成立。他由衷感慨,“姚老師說過一句話,為了畫面達到夢想中的某種效果,要‘不擇手段’地去做,這讓我受益匪淺。一年下來,確實實現了不少突破。”

悉心如他,從點滴日常中發現新的可能,“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是他給自己立定的準線。然而相容並包不等同毫無選擇,對待藝術,他始終有著一份守持。“東西方美術史有段重合之處,從近現代開始,以崇高和優美為主的古典美學產生了變異,變得追求個性、荒誕,但一旦過度,失去了靜心,張揚導致的就是反崇高、反理性的快消品,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化和娛樂化。”潮流的變幻迷人眼眸,他嘴上也笑言“發現自己有些不合時宜”,但話音一轉,還要堅定地遵從自我,不乖張不奇詭,“經典與優美,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初識閆勇的人多半感覺他寡言而靦腆,但接觸愈久,愈察覺他的親近幽默。幾盞茶杯,一壺香茗,再普通不過的辦公桌也能被他瞬間打造成三兩朋友聊天的樂土,大概與其白羊座的天性相關。胸中有熱浪,總是奔騰作墨池的波濤洶湧,而畫齋外的天地裡,電影、音樂、舞蹈,凡是同繪畫節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門類,他都興致勃勃地參與。曾經網路博客一度風靡時,閆勇給自己的空間起名“沉默的鐵牛”,究其由來,得自大學時期的綽號。“我畫畫寫字時有個習慣,別人叫我聽不到,再加上白羊座性格有點倔、愛衝動,同學覺得很像剛好播映的《水滸傳》中的‘鐵牛’李逵。開始時我還不太願意,怎麼成了‘黑旋風’,但久而久之也就答應著,索性用起來。”仔細想想,故事裡人物的那份執著,同閆勇竟有幾分相似。他就是要憑著韌勁十足的恪守,追逐在沉默中爆發的一刻。

某種意義上,藝術濃縮著人間大道,給予懂得它的知己以慰藉。當無常的命運報之以痛,閆勇依然對生活和藝術敞開雙臂,報以滿腔熱情,而藝術也回饋了這個年輕人。去年,閆勇調入天津美院任教,算是人生履歷上一次小小的進階。學校的學術氛圍和切磋交流令他如魚得水,他卻不敢懈怠絲毫,“說長遠的目標是成為大師實在有點高,但具體到眼下,還要一步步腳踏實地。”你瞧,“鐵牛”的個性一上來,又是那麼認真的可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