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啟真新論︱浙大教授沈華清:法治時代,青年該學會梳理情緒和公共表達的意識

編者按:資訊爆炸的年代, 我們更加需要傾聽思想的聲音。 浙江大學頭條號特別開闢【啟真新論】 板塊, 收錄浙江大學各領域專家學者獨家觀點。 本期, 我們推出的是浙江大學人文學院藝術學系副教授沈華清的《法治時代:青年該學會梳理情緒和公共表達的意識》一文。 觀點的碰撞, 智慧的交鋒, 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zdxmt@zju.edu.cn。

近20年的快速現代化和城市化的過程中, 伴隨著資訊的全球化和智慧化, 人們的交際和經濟迅速從熟人有限社會過渡到一個無邊無際的互聯空間。 這轉變的時間實在太短,

以至於很多人對自己的行為模式的邊界沒有意識。 尤其是年輕人, 在思想和價值觀還沒有固定下來之前, 面對社會的各種資訊紛雜而多元, 很容易缺乏基本的分析能力和把控力。

互聯網的廣場是虛擬的, 但是人與人的交流卻是真實的, 一旦言語或行為不慎,

即使是面對電腦的自我釋放也可能觸及道德底線, 甚至無形中已經觸犯法律底線。 在互聯時代, 蝴蝶效應很容易使你一夜成名, 成名不等於就是正面的, 也可能使得你陷入囹圄。 這主要取決於你的態度和行為, 是善意、理性的?還是情緒化的無底線發洩?

對於每個終端的使用者來說, 發出文字、圖片、聲音和視頻表面上好像是私密的事情, 但是一旦進入公共平臺就不屬於私密資訊, 因為自身沒有意識到邊界或可能產生嚴重後果。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 不是一句空話。 或許你發了不實言論, 導致他人產生錯誤判斷而引發不良後果。 或因為你不同意他人的觀點而情緒化的謾駡, 損傷了他人的名譽, 甚至導致他人精神上的創傷和生命的消逝,

這些在現實中都有真實的案例。

前幾年, 本人就曾因為一些理性的觀點而遭到莫名其妙的謾駡, 當然也有人在仔細審讀內容和反思後向我道歉。 但是大部分年輕人容易因觀念衝突, 不與人作思辨探討, 就採取極端不理性的態度。

究其原因, 根本不是立場問題, 而是情緒化的宣洩行為。 公共交流不是一個觀念立場的“鬥爭”問題, 而是一個態度和理性質疑的意識問題。 若以為一個貌似政治不正確的觀點, 就採用一種“你死我活”的態度來惡言相向, 只能顯示了自身的無知和無法無天的跋扈表現。 尤其對於年輕人來說, 由於社會閱歷過少, 對於很多事情, 往往只有書本的概念化知識, 因缺少體驗而沒有辨識的能力。 但是, 我們只要回味自己的情緒、意念和語言行為, 就能對自己的起念或行為有個自我反思的過程, 這樣一“走心”, 就能在網路交流上獲得能力上的提升, 甚至能帶來頓悟的感覺。 我們每個人都有個人的獨特人生感悟,
對生活或社會事件或許也存在著多維度的看法和體驗, 不可能人人一致, 要容忍他人善意的理性分析, 即使他人出現一些不妥, 你的情緒化和無禮也不可能幫助他人、打敗他人。 他人或許只是觀念的錯誤, 那麼你的問題就屬於行為的錯誤了。

因此, 一個人要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的後果是否觸及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 在私人的非公共空間, 或許道德律只是自律的要求, 那麼在公共空間, 法律底線卻是不可觸碰的社會底線。 因此, 法律意識絕不是課堂教學考試的課程, 而是自己保護自己不誤入雷區的探測器。

隨著互聯網對於話語權的打破,出現了很多網紅,也成就了很多年輕人的事業夢想,這是當下這個時代的神奇。但是,這種快速的成功很容易使得沒有定型的年輕人忘記了行為的邊界,甚至為了博人眼球、嘩眾取寵,沒有了恥感。當然,誰年輕時沒有一點迷惘和錯誤呢?但是作為成人的家長,更要有意識擔負起教化的責任。

沒有教化和自我教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現在90、00後年輕人的家長成長于六七十年代,是最辛苦和奮鬥的一代人,但是往往對孩子重視物質條件上的保障、學歷上的提升,而缺少對孩子情緒、行為的身教。我常常跟朋友們感歎,中國教育的問題不在孩子,而在於家長。家長自身沒有文化教養的意識,孩子自然容易忽視這些方面的思考和把握。

很多成年人想不通,年輕人為何對這麼好的物質條件不知珍惜,一有不順,要麼跳樓、要麼吸毒。為何有很多這樣不可思議的行為出現?在父母過於忙碌的家庭,往往沒有對孩子的情緒認真關注,即使孩子出現一些心理問題,也不如西方家庭一樣去尋求心理醫生的指導,常常不以心病為病,自欺欺人,諱疾忌醫。

隨著現代城市化節奏的加快,家庭生活的分子化現象加劇,這種現象也使得年輕人在單一性群體中成長,容易缺失家庭引導,對社會化生活缺乏足夠心理準備;另一方面,家長在對於互聯網時代的孩子教育,缺乏有效的經驗,不瞭解網路時代孩子的網路生活形態。年輕人一旦踏入社會,人際關係的複雜化會引發心理或情緒波動,很難保持良好的心境。保羅·艾克曼在《情緒的解析》講道,高密度的情緒經歷會引發某種心境,心境會產生特定的情緒,降低了我們的適應性。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年輕人遇到挫折不知道情緒如何發洩,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控制負面情緒。平靜的外表下,要麼是沒有承受挫折壓力的心理,要麼是缺乏紓解壓力的指導。原來過於平順優渥的生活使得他們一方面如中年一樣的自我焦慮,另一方面卻有自許寶寶的自憐,如今的佛系文化就有點主流性的趨勢,這是物質豐裕後,好奇心缺乏下的無欲感。即使是那些幸運地“成家立業”的年輕人,在滿足物欲後,一旦事業失去了方向,缺乏了理想升級的思考,反而變得有條件尋找刺激來麻痹自己,娛樂圈吸毒現象屢屢見諸報端就是最好的例證。人的負面情緒一旦在生活累積而得不到排解,要麼壓抑、要麼爆發。

因此,如何讓年輕人不要過於急迫追求成功,放鬆心境,培養多元化的個人喜好,才能真正得到文化的內在滋養。一個追逐成功的人,需要超強的專注力和堅持度,這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利益性的成功,也不等於是人生的成功。如何學會與自己的孤獨相處,如何與他人放鬆地交流才能養成享受生活的方式,物質是生存的基礎,但是衡量多少物質條件是基礎,卻是個人的價值觀決定的。人只有在用心感受生活、感受自己的心境中獲得安定的力量,愉悅不只是感官的刺激。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調節和社會表達的關係和意義,那麼,你就慢慢成熟了。正如孔子在《中庸》中說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情緒問題和公共空間的氣氛密不可分,是精神的霧霾治理問題。

本文作者:沈華清,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藝術學系副教授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編輯:陳鑠泓

隨著互聯網對於話語權的打破,出現了很多網紅,也成就了很多年輕人的事業夢想,這是當下這個時代的神奇。但是,這種快速的成功很容易使得沒有定型的年輕人忘記了行為的邊界,甚至為了博人眼球、嘩眾取寵,沒有了恥感。當然,誰年輕時沒有一點迷惘和錯誤呢?但是作為成人的家長,更要有意識擔負起教化的責任。

沒有教化和自我教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現在90、00後年輕人的家長成長于六七十年代,是最辛苦和奮鬥的一代人,但是往往對孩子重視物質條件上的保障、學歷上的提升,而缺少對孩子情緒、行為的身教。我常常跟朋友們感歎,中國教育的問題不在孩子,而在於家長。家長自身沒有文化教養的意識,孩子自然容易忽視這些方面的思考和把握。

很多成年人想不通,年輕人為何對這麼好的物質條件不知珍惜,一有不順,要麼跳樓、要麼吸毒。為何有很多這樣不可思議的行為出現?在父母過於忙碌的家庭,往往沒有對孩子的情緒認真關注,即使孩子出現一些心理問題,也不如西方家庭一樣去尋求心理醫生的指導,常常不以心病為病,自欺欺人,諱疾忌醫。

隨著現代城市化節奏的加快,家庭生活的分子化現象加劇,這種現象也使得年輕人在單一性群體中成長,容易缺失家庭引導,對社會化生活缺乏足夠心理準備;另一方面,家長在對於互聯網時代的孩子教育,缺乏有效的經驗,不瞭解網路時代孩子的網路生活形態。年輕人一旦踏入社會,人際關係的複雜化會引發心理或情緒波動,很難保持良好的心境。保羅·艾克曼在《情緒的解析》講道,高密度的情緒經歷會引發某種心境,心境會產生特定的情緒,降低了我們的適應性。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年輕人遇到挫折不知道情緒如何發洩,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控制負面情緒。平靜的外表下,要麼是沒有承受挫折壓力的心理,要麼是缺乏紓解壓力的指導。原來過於平順優渥的生活使得他們一方面如中年一樣的自我焦慮,另一方面卻有自許寶寶的自憐,如今的佛系文化就有點主流性的趨勢,這是物質豐裕後,好奇心缺乏下的無欲感。即使是那些幸運地“成家立業”的年輕人,在滿足物欲後,一旦事業失去了方向,缺乏了理想升級的思考,反而變得有條件尋找刺激來麻痹自己,娛樂圈吸毒現象屢屢見諸報端就是最好的例證。人的負面情緒一旦在生活累積而得不到排解,要麼壓抑、要麼爆發。

因此,如何讓年輕人不要過於急迫追求成功,放鬆心境,培養多元化的個人喜好,才能真正得到文化的內在滋養。一個追逐成功的人,需要超強的專注力和堅持度,這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利益性的成功,也不等於是人生的成功。如何學會與自己的孤獨相處,如何與他人放鬆地交流才能養成享受生活的方式,物質是生存的基礎,但是衡量多少物質條件是基礎,卻是個人的價值觀決定的。人只有在用心感受生活、感受自己的心境中獲得安定的力量,愉悅不只是感官的刺激。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調節和社會表達的關係和意義,那麼,你就慢慢成熟了。正如孔子在《中庸》中說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情緒問題和公共空間的氣氛密不可分,是精神的霧霾治理問題。

本文作者:沈華清,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藝術學系副教授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編輯:陳鑠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