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破大學生創業死亡率高怪圈 倆哈佛MBA孵化項目20個 存活率80%

伯藜創投管理合夥人秦志勇

文| 鉛筆道 記者 邵毛毛

秦志勇和錢瓊煒始終記得伯藜創投的使命:校園創業項目的深度孵化和生態。

這也是伯藜創投唯一出資人陶欣伯先生的心願。

先後成立陶欣伯教育基金會和江蘇陶欣伯助學基金會, 這位現已102歲的老先生又致力於推動校園創業創新事業。 2014年, 伯藜創投因此誕生。

在秦志勇主導的文化娛樂、教育、金融科技和企業SaaS服務等領域的早期投資之外, 團隊專門於2015年上半年成立由錢瓊煒擔任CEO的伯藜創業孵化器, 專注幫扶大學生創業項目。 他們清楚, 創業是件九死一生的事。 “我們不是鼓動大學生都來創業, 而是從大一開始, 用一整套體系挖掘、培養有創業熱情和能力的未來企業家。 ”

如今, 伯藜創業孵化器已投資孵化20個專案, 包括企業灣、貝貝幫、OK幫、十萬夥集、MatchU、新語相聲等。 其中, 專案存活比例約為80%, 並有25%進入下一輪。

注: 秦志勇和錢瓊煒承諾文中資料無誤, 為內容真實性負責。 鉛筆道作客觀真實記錄, 已備份速記錄音。

一位老先生的心願

2014年, 錢瓊煒收到了來自秦志勇的消息:“陶老想做件和大學生創業幫扶相關的事, 你要不要一起?”

他們口中的陶老就是陶欣伯先生。

他既是新加坡華裔企業家, 曾參與國內改革開放建設, 投資興建南京金陵飯店、上海世貿商城等;同時, 他也是一名慈善家, 特別是自1996年退休後, 陶欣伯便開始專注捐資助學事業。

1997年, 他出資在哈佛大學商學院成立陶欣伯教育獎學金, 每年為約10名被該學院錄取攻讀MBA的中國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 “前提是畢業後必須回國工作”。 目前, 已有近百名受資助者, 秦志勇和錢瓊煒也是其中之一, 他們還有個共同的名字“陶學者”。

後來, 陶欣伯在2006年出資建立江蘇陶欣伯助學基金會, 現已同江蘇22所高校達成合作, 每年為近1000餘名符合條件的入學新生——“陶學子”頒發助學金。 但這還不夠, 在這位老先生看來, 幫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後,

他們接下來在進入社會、就業創業時也會遇到諸多問題。

2014年伯藜創投因此成立, 陶欣伯是唯一出資人, 基金創立初衷便是幫扶大學生創業。 擁有超過15年私募股權投資、管理諮詢經驗的秦志勇不但主動請纓擔任管理合夥人, 還專門找來了錢瓊煒。 他們是上海交通大學本科同學, 也是哈佛校友, 同為通用汽車在上海的首批工程師, 甚至還在一家PE機構工作過, 可以說結識28年的兩人對彼此的能力經驗都頗為熟悉。

伯藜創業孵化器CEO錢瓊煒

於是, 想到大學生創業相關的工作, 秦志勇首先想到了錢瓊煒。 當時, 錢瓊煒還在澳大利亞一家上市公司擔任CEO, 並早已用業餘時間扶持大學生創業。 因此, 收到邀請後他爽快地答應了。

兩人分工明確。 秦志勇負責文化娛樂、教育、金融科技和企業SaaS服務等行業的早期投資業務, 運作伯藜創投基金, “我們基金永續存在, 未來有盈利也會返回基金”;錢瓊煒則專注伯藜創投的大學創業幫扶業務, 為此他于2015年成立創業孵化器。

破解大學生創業難題

從2013年起便擔任創業導師與大學生打交道,錢瓊煒十分清楚未走出校園的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無外乎方向、人和錢。

首先,大學生的創業大多是“腦子一熱”,一有想法馬上就做。錢瓊煒說,大學生們往往有著獨特的視角,這是很寶貴的事情,但由於對事物的認知不完整,同時也不能透徹把握商業規律,導致他們的商業方向有誤,“一頭紮進去後發現是個偽需求”。

其次,因身處校園,大學生創業組建團隊也一般以身邊同學、哥們為主。可這樣的團隊配置存在諸多問題:一是身份認同(如聯創身份是否明確)和願景認同(未來發展模式)不一致導致團隊難維持;二是價值觀不一致,無法真正實現能力互補;三是溝通能力欠缺使團隊十分脆弱。

最後,大學生缺少啟動資金,更缺少高效使用資金的能力。正是因為這些因素,大學生創業的失敗率才居高不下。為全方位扶持大學生創業專案,伯藜創投團隊在上海交大“零號灣”成立創業孵化器,以“陶學子”切入,從中選取有創業熱情和能力的群體培養孵化。

實際上,孵化器的業務多樣:沒方向,就幫忙梳理業務模式;沒人,就動用“陶學子”和各高校的人才貯備幫忙對接;沒錢,“陶學者”的資源也能派上用場。那一年,“陶學子”徐鵬的“貝貝幫”就這樣脫穎而出,成為了孵化器投資的第一個大學生創業項目。

沒人知道,這個專注3~12歲孩子放學後“2小時”作業輔導和興趣培養的項目曾在創立初期舉步維艱。最初,徐鵬曾將“貝貝幫”定位為O2O平臺,提供大學生家教和有相關需求的家長匹配撮合服務,並從中抽成。

團隊在南京地推後,發現平臺訂單增長緩慢,後來創始團隊流失近半。轉機來自徐鵬大三那年夏天參加的中新暑期項目。

伯藜生態

該專案由伯藜和新加坡管理大學共同舉辦,參與者在系統學習創業理論之外,還將參觀新加坡互聯網企業。過程中,每位學員將組建團隊開展創業專案,並在畢業時參加路演。

徐鵬的參賽項目還是“貝貝幫”,導師則是錢瓊煒。在徐鵬參加路演的前一周,錢也飛往了新加坡,與團隊成員一同參加閉門討論。他們要重新打磨業務,尋求新的發展方向。

作業輔導的痛點肯定沒有問題,到底是哪裡出了差錯呢?

“看看之前的小範圍MVP資料是不是能發現些什麼,覺得業務哪裡不順可以講出來討論一下。”和“貝貝幫”團隊交流時,錢瓊煒沒有武斷地做判斷和下結論,他選擇在討論中提出開放式問題,以引導成員們思考。

“和年輕人相處,不能把自己放在導師的位置上,不要給他們塞東西,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啟發。“這是錢瓊煒的經驗之談,為了掌握引導的藝術,他專門學習了職業教練課程。

終於,在討論過程中他們得出了結論:“貝貝幫的本質不是O2O,而是一家教育公司”。按照這樣的定位再次梳理業務,團隊將培訓教師、把控平臺課程品質作為重點,“商業模式一下簡化了”。那次路演,該項目獲得冠軍,也成為了伯藜創業孵化器的第一批孵化項目之一。

回到國內,重新出發的徐鵬獲得來自伯藜的啟動資金。2016年,在由伯藜組織、面向50位元哈佛校友的路演活動中,項目獲得伯藜領投、個人投資者(陶學者)跟投的200萬元天使輪投資。

現階段,已實現百萬月流水的“貝貝幫”已完成300萬元戰略融資,投資方為精銳教育,“創始人和部分高管都是陶學者”。

可以說,從前期的教育培養、輔助實踐到後期對接融資,伯藜團隊均一一搭建起相應版塊,也就是錢瓊煒所說的“生態”。

如從大一開始,“伯藜學社”可提供創業啟蒙教育和社群組織;針對二年級的“伯藜講堂”,則是團隊和近百位企業家校友合作的巡迴講座,在此階段,部分符合標準的學生可報名參加“創業計畫大賽”和“創業夏令營”。通過篩選的同學能進一步參加面向三年級的“伯藜創業者學院”,而從中選拔出的60人將前往新加坡,進行“中新暑假項目”。

根據最終路演排名,優秀專案將進入伯藜孵化名單。通過整套流程,伯藜創業孵化器不僅能影響“陶學子”群體,其輻射範圍已擴展至所合作的各個院校,“後來很多學生都願意帶著BP來找我們”。如今,伯藜創業孵化器共投資20個項目,其中例如MatchU的創始人便並不是“陶學子”。

但無論篩選範圍大小怎樣變化,團隊對創始人的要求都沒有變化,即必須具有企業家精神和素質。換句話說,便是具備一定的認知框架和相應心智慧力。前者包括對外界的認知,對商業規律的認知等,後者則意味著有情商、內驅動力、溝通能力等。實際上,錢瓊煒將其分為四個階段。

具有潛力的大學生創業者要具備第一階段的洞察能力,而起步之後,錢瓊煒將逐步對其進行進階培養,例如通過社群定期組織有效學習和課業練習活動。他說,其實孵化器就是在培養CEO。在他看來,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都將在日後連接其它的節點。

就像陶欣伯先生連接了“陶學子”和“陶學者”,身為“陶學者”的秦志勇和錢瓊煒又連接了更多人,最後“伯藜的生態”就這樣形成了。錢瓊煒說,“我們的理念可以概括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接下來,團隊還將在全國舉辦創業大賽,走出江蘇推廣,“讓更多人瞭解我們已經比較成熟、帶有慈善性質的大學生創業幫扶模式”。

/The End/

編輯 趙芳馨 校對 馮超

優質項目"融資首發綠色通道":創業者請加微信yangmao-71,務必注明項目名稱;或發送BP至xueting@pencilnews.cn。

如需轉載文章請聯繫鉛筆道微信客服號:鉛筆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獲取授權資質,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從2013年起便擔任創業導師與大學生打交道,錢瓊煒十分清楚未走出校園的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無外乎方向、人和錢。

首先,大學生的創業大多是“腦子一熱”,一有想法馬上就做。錢瓊煒說,大學生們往往有著獨特的視角,這是很寶貴的事情,但由於對事物的認知不完整,同時也不能透徹把握商業規律,導致他們的商業方向有誤,“一頭紮進去後發現是個偽需求”。

其次,因身處校園,大學生創業組建團隊也一般以身邊同學、哥們為主。可這樣的團隊配置存在諸多問題:一是身份認同(如聯創身份是否明確)和願景認同(未來發展模式)不一致導致團隊難維持;二是價值觀不一致,無法真正實現能力互補;三是溝通能力欠缺使團隊十分脆弱。

最後,大學生缺少啟動資金,更缺少高效使用資金的能力。正是因為這些因素,大學生創業的失敗率才居高不下。為全方位扶持大學生創業專案,伯藜創投團隊在上海交大“零號灣”成立創業孵化器,以“陶學子”切入,從中選取有創業熱情和能力的群體培養孵化。

實際上,孵化器的業務多樣:沒方向,就幫忙梳理業務模式;沒人,就動用“陶學子”和各高校的人才貯備幫忙對接;沒錢,“陶學者”的資源也能派上用場。那一年,“陶學子”徐鵬的“貝貝幫”就這樣脫穎而出,成為了孵化器投資的第一個大學生創業項目。

沒人知道,這個專注3~12歲孩子放學後“2小時”作業輔導和興趣培養的項目曾在創立初期舉步維艱。最初,徐鵬曾將“貝貝幫”定位為O2O平臺,提供大學生家教和有相關需求的家長匹配撮合服務,並從中抽成。

團隊在南京地推後,發現平臺訂單增長緩慢,後來創始團隊流失近半。轉機來自徐鵬大三那年夏天參加的中新暑期項目。

伯藜生態

該專案由伯藜和新加坡管理大學共同舉辦,參與者在系統學習創業理論之外,還將參觀新加坡互聯網企業。過程中,每位學員將組建團隊開展創業專案,並在畢業時參加路演。

徐鵬的參賽項目還是“貝貝幫”,導師則是錢瓊煒。在徐鵬參加路演的前一周,錢也飛往了新加坡,與團隊成員一同參加閉門討論。他們要重新打磨業務,尋求新的發展方向。

作業輔導的痛點肯定沒有問題,到底是哪裡出了差錯呢?

“看看之前的小範圍MVP資料是不是能發現些什麼,覺得業務哪裡不順可以講出來討論一下。”和“貝貝幫”團隊交流時,錢瓊煒沒有武斷地做判斷和下結論,他選擇在討論中提出開放式問題,以引導成員們思考。

“和年輕人相處,不能把自己放在導師的位置上,不要給他們塞東西,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啟發。“這是錢瓊煒的經驗之談,為了掌握引導的藝術,他專門學習了職業教練課程。

終於,在討論過程中他們得出了結論:“貝貝幫的本質不是O2O,而是一家教育公司”。按照這樣的定位再次梳理業務,團隊將培訓教師、把控平臺課程品質作為重點,“商業模式一下簡化了”。那次路演,該項目獲得冠軍,也成為了伯藜創業孵化器的第一批孵化項目之一。

回到國內,重新出發的徐鵬獲得來自伯藜的啟動資金。2016年,在由伯藜組織、面向50位元哈佛校友的路演活動中,項目獲得伯藜領投、個人投資者(陶學者)跟投的200萬元天使輪投資。

現階段,已實現百萬月流水的“貝貝幫”已完成300萬元戰略融資,投資方為精銳教育,“創始人和部分高管都是陶學者”。

可以說,從前期的教育培養、輔助實踐到後期對接融資,伯藜團隊均一一搭建起相應版塊,也就是錢瓊煒所說的“生態”。

如從大一開始,“伯藜學社”可提供創業啟蒙教育和社群組織;針對二年級的“伯藜講堂”,則是團隊和近百位企業家校友合作的巡迴講座,在此階段,部分符合標準的學生可報名參加“創業計畫大賽”和“創業夏令營”。通過篩選的同學能進一步參加面向三年級的“伯藜創業者學院”,而從中選拔出的60人將前往新加坡,進行“中新暑假項目”。

根據最終路演排名,優秀專案將進入伯藜孵化名單。通過整套流程,伯藜創業孵化器不僅能影響“陶學子”群體,其輻射範圍已擴展至所合作的各個院校,“後來很多學生都願意帶著BP來找我們”。如今,伯藜創業孵化器共投資20個項目,其中例如MatchU的創始人便並不是“陶學子”。

但無論篩選範圍大小怎樣變化,團隊對創始人的要求都沒有變化,即必須具有企業家精神和素質。換句話說,便是具備一定的認知框架和相應心智慧力。前者包括對外界的認知,對商業規律的認知等,後者則意味著有情商、內驅動力、溝通能力等。實際上,錢瓊煒將其分為四個階段。

具有潛力的大學生創業者要具備第一階段的洞察能力,而起步之後,錢瓊煒將逐步對其進行進階培養,例如通過社群定期組織有效學習和課業練習活動。他說,其實孵化器就是在培養CEO。在他看來,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都將在日後連接其它的節點。

就像陶欣伯先生連接了“陶學子”和“陶學者”,身為“陶學者”的秦志勇和錢瓊煒又連接了更多人,最後“伯藜的生態”就這樣形成了。錢瓊煒說,“我們的理念可以概括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接下來,團隊還將在全國舉辦創業大賽,走出江蘇推廣,“讓更多人瞭解我們已經比較成熟、帶有慈善性質的大學生創業幫扶模式”。

/The End/

編輯 趙芳馨 校對 馮超

優質項目"融資首發綠色通道":創業者請加微信yangmao-71,務必注明項目名稱;或發送BP至xueting@pencilnews.cn。

如需轉載文章請聯繫鉛筆道微信客服號:鉛筆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獲取授權資質,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