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國家寶藏看不過癮?來看看我們的國寶故事

2018-01-23 13:36

在上周的國家寶藏節目中, 上海博物館為大家介紹了他們的館藏大克鼎。 在介紹中, 主持人提到了大克鼎和大盂鼎並為潘祖蔭及其家族保護傳承的國之重器, 並且在1951年由潘達于先生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珍藏。 大家聽完了大克鼎的故事, 那麼, 大盂鼎又是什麼呢?

大盂鼎銘文拓本(館藏)

杭州名人紀念館藏有這樣一份民國時期的大盂鼎銘文拓本, 為我們研究大盂鼎提供了非常好的材料。 這份銘文拓本是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所收藏的。 大盂鼎, 在清朝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省的郿縣禮村, 這裡是西周王朝建都發展的區域範圍內, 這件文物的出土見證了周王朝建立統治秩序, 總結經驗教訓的重要史實, 因此今天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重要藏品。

大盂鼎銘文

盂鼎的銘文一共291個字, 銘文的大致意思是周康王向一個名叫盂的大臣的訓誡,

前面半部分是敘述周王朝滅商朝統治天下的經驗, 以及商王朝滅亡的教訓, 以此來告誡臣子如何施政愛民, 後面則是周康王給予盂各種賞賜, 並且要求他輔佐王室, 治理疆土, 最後則是盂說明制鼎原因——以此祭祀其先祖南公。 整個銘文體現了周朝的施政綱領、禮法制度等眾多內容, 在多方面具有重大的研究價值。

銘文中特別提到了“我聞殷述令, 隹殷邊侯田與殷正百辟, 率肄于酉, 古喪師, 巳。 "意思是說:“我聽說前代商朝, 上到諸侯, 下到百官, 皆酗酒, 所以他們喪失了天下, 我們必須引以為戒。 "

周朝人對殷商滅亡的教訓有諸多的總結,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能沉湎於酒。 在《詩經·大雅》中有這樣一首詩, 假託周文王的口氣以譏刺王室, 借助殷商滅亡的教訓對周王室提出勸戒, 其中一句就是:

文王曰諮, 諮女殷商。 天不湎爾以酒, 不義從式。 既愆爾止, 靡明靡晦。 式號式呼, 俾晝作夜。

大盂鼎(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大盂鼎的銘文是重要的第一手史料, 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周代統治政策和制度的重要資料。 它在清代出土以後就流入了市場, 幸在其後輾轉為當時的名臣左宗棠所得。 左宗棠為答謝金石收藏名家潘祖蔭對他的幫助, 將此鼎慷慨贈送, 潘家就和這尊鼎結下了不解之緣。 潘祖蔭和弟弟潘祖年在清末戰亂中慘澹經營,

拼命保護這一文物不受損害和外流。 到1937年日軍入侵時, 時在蘇州的潘氏子孫又將此鼎珍藏地下, 建國以後, 此鼎被潘氏後人捐贈給了上海博物館, 1959年轉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也就是今天的中國國家博物館。

最後一個問題, 章太炎先生又是如何獲得這張潘氏珍藏器的銘文拓本呢?章太炎先生的一位弟子潘景鄭先生是潘祖蔭的侄孫, 所以,章太炎先生珍藏的這一份碑拓,很有可能是出自潘景鄭先生所贈。

我們對潘達于先生在建國時候慨然“化私為公",捐贈文物的義舉表示由衷的敬意。也對章太炎先生的後裔捐贈章太炎先生的文物的義舉表示由衷的感謝。賴有他們的的義舉,更多的人能瞭解、研究這些珍貴文物,繼續傳承中國的文化。

所以,章太炎先生珍藏的這一份碑拓,很有可能是出自潘景鄭先生所贈。

我們對潘達于先生在建國時候慨然“化私為公",捐贈文物的義舉表示由衷的敬意。也對章太炎先生的後裔捐贈章太炎先生的文物的義舉表示由衷的感謝。賴有他們的的義舉,更多的人能瞭解、研究這些珍貴文物,繼續傳承中國的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