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風暴電音節Eric Zho:“海外電音節入華的最大挑戰是落地”

現在風暴電音節對公司來講其實是比較重要的存在, 以風暴電音節這個IP打造一條多元的生活化的電音產業鏈, 這是公司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

作者 | 齊朋利

這是三聲報導的第328家創業公司

作為國內知名度最高運作最成熟的頭部電音節品牌, 風暴電音節在2017年仍然遇到不小的挑戰。 這種挑戰不在於風暴本身的業務方向而是來自外部的不可抗力。

在2017年5月的戰略發佈會上, 風暴電音節創始人、A2LiVE CEO Eric Zho宣佈風暴電音節在2017年的目標是落地到11座城市。 這是自2013年進軍電音領域以來, 風暴電音節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擴張。

2013年, 風暴電音節在上海首次舉辦就吸引了2.4萬觀眾, 次年風暴電音節兩天的到場人數上升到3.5萬。

在上海經營三年之後, 風暴電音節從2016年開始向全國其他城市拓展。 在2016年, 風暴電音節成功落地北京、成都、廣州、深圳五座城市。 正是在這一年, 風暴電音節賣出了17萬張門票占到了整個電音市場的八成份額, 風暴電音節也因此成為國內知名度最高並且首個規模化運營的本土電音節品牌。

風暴電音節創始人、A2LiVE CEO Eric Zho

在進軍電子音樂節之前, Eric Zho曾加入過MTV美國公司總部。 2003年, Eric Zho與環球音樂亞太區總裁許智偉來到中國並參與了真人秀節目《我型我秀》。 創業之後, Eric Zho最早做了一家歐美演唱會的公司, 這讓他積累了豐富的品牌合作資源。 風暴電音節與百威啤酒達成長期合作正是得益於之前積累的結果。

但風暴電音節在2017年5月制定的計畫並未得到完全施行。 2017年, A2LiVE最終只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南京以及長沙做了7場風暴電音節演出。 因為相關會議的原因, 除了A2LiVE, 很多音樂節主辦方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2017年, 7場風暴電音節累計觀看人次達到十九萬, 相比2016年, 演出場次增加了兩場, 總的人次卻只增加了一萬多人, 這正是因為受到上文提到的政策影響。 Eric Zho告訴《三聲》(ID:tosansheng), 相比上海風暴電音節日均兩到三萬的人次, 很多其他城市因為規模受限往往只有一兩萬人, 甚至更小的只有八千人。

觀眾減少會直接導致票務、餐飲收入都減少。 “我們也在看, 一些對電音比較開放的城市, 我們還會繼續做下去。 有些城市對電音接受度比較低, 我們會再去考慮是不是還要在這個城市繼續做。 對活動主辦方來說, 如果觀眾多, 你在執行預算上肯定會加分。 如果人數有限制, 那你就要做一些改變, 不然音樂節很難持平。

同時對於風暴這樣的戶外電音節, 不良天氣也是潛在威脅。 今年風暴電音節廣州場第二天演出就因為颱風不得不取消。 對此, A2LiVE也事先做好了應對, “在戶外除了需要和政府有良好的關係以外, 你還需要一些保險動作。 真的遇到颱風等不可抗力的問題要停止活動, 想把損失降到最低, 很早就要和保險公司坐下來談。 ”

在風暴電音節深圳場, 安保與觀眾的衝突事件也引發了眾多關注。 Eric談到, 從主辦方的角度來說, 安保與觀眾會發生什麼事情很難預測, “而且我們肯定不希望看到任何影響消費者體驗的事情。 可能安保有指令必須要遵守, 觀眾也可能比較衝動。 事情發生後, 我們肯定要把為此負責的人找出來, 也會向安保公司提議做培訓,

我們自己員工也會組織培訓, 不讓這種事發生第二次, 這是最重要的。 ”

最大的挑戰是與政府溝通

作為國內首個規模化運營的大型電音節, 風暴電音節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執行而是落地。 “我們已經做了二十多場電音節, 從經驗來說我們是中國經驗最豐富的電音節主辦方。 從資金到團隊再到品牌, 風暴電音節已經用了好幾年時間證明。 最大的挑戰還是怎麼跟當地政府溝通, 每個政府的法規或者習慣都不一樣。 ”

在去年5月的戰略發佈會上, Eric Zho曾談到並不打算將風暴電音節的品牌授權給別人, 所有場次都由風暴自己的團隊來執行。 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 風暴電音節最終在部分場次採用了授權的方式。

目前,除了自己主辦,A2LiVE 也會將風暴電音節的品牌授權給當地主辦方。A2LiVE對當地主辦方都會設立一定的門檻,比如資金是否到位,對風暴品牌和電音的理解是否深入,另外一個就是和政府機構的關係到了哪一個層面。

Eric Zho談到,風暴電音節進入每一個新城市都會找當地很強的落地團隊來做執行,但由於每個地方的政府、公安、文化等諸多機構態度都不一樣,仍然會遇到不少限制。“比如限制人數,有一些飲料不能賣,常常需要跟當地機構溝通請他們來看音樂節,瞭解這個活動到底是什麼樣的。”

從2013年舉辦第一屆風暴電音節開始,之後每一屆風暴電音節都沿用了外星人來到風暴電音節的故事線。利用這個主題,如何把更好的舞臺、體驗和環境設計做出來是風暴電音節一直以來的操作思路。在2017年,電音節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很多對電音並不瞭解主辦方只知道砸百大DJ使得電音節面臨同質化問題。

“百大DJ這一百個藝人在全世界參加演出,一個人一年甚至能達到兩百場,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那你藝人的驚喜度就太低了。我認為隨著電音發展,2018年這些藝人的選擇會越來越專業,我們希望看到有一些專門做House或trap 或techno等其他類別的電音節出來,就和歐美現在的發展一樣。”Eric Zho告訴《三聲》(ID:tosansheng)。

在2018年Eric也希望可以重新開發風暴的品牌,從電音節的執行、創意、體驗以及藝人方面做出新突破。2017年5月,A2LiVE宣佈將成立全新電音廠牌STORM Records,該廠牌將與世界著名電音廠牌Spinnin’Records合作培養本土音樂人。憑藉《Faded》等歌曲走紅的電音製作人Alan Walker也已與A2LiVE簽約。

目前STORM Records已經簽約了9位藝人,其中國內藝人有3位。Eric Zho認為,中國電音已經呈現出很明顯的爆發增長,想要這個市場持續爆發增長,中國需要向外輸出全球知名的藝人。此前,風暴電音節促成過王力宏與Avicii合作過歌曲《Lose Myself:忘我》,張靚穎與DJ Tiësto合作單曲《ChangeYourWorld》,蔡依林也與Alesso合作過《I wanna know》。

這種操作來源於Eric Zho對於海外電音發展路徑的考察——海外音樂人將電子音樂上傳到網路形成平臺傳播,之後大明星與電子音樂人合作,電子音樂人也逐漸能以藝人的身份走到前臺得到年輕歌迷的追捧,最終電子音樂成為主流。

但直接促成知名度有限的電子音樂人與國內主流歌手合作在目前難度很高,“和知名度不高的DJ合作,可能主流歌手就會考慮自己為什麼要主動幫他。和歐美的大DJ合作是一個互相幫助比較現實的合作,不過我們在行業內也有一些合作關係,我們可以像滾雪球一樣慢慢做出來,2018年我們也會在全球推一些歌。”

之後風暴電音節還將在悉尼舉辦,這同樣是出於輸出中國IP的考慮。“為什麼要把中國的電子音樂產品放到國外,是要證明我們中國的產品也是可以在國外在歐美發展,至於說國內的藝人往國外發展是同樣的策略。”

在國內風暴電音節舞臺上,之前已經有不少港臺藝人或內地歌手登上過風暴電音節的舞臺。2017年也有嘻哈歌手登上了風暴電音節的舞臺,在風暴電音節北京站風暴請來了之前從未來華演出的澳洲樂隊Empire of The Sun,在表演中融入了搖滾元素,“還是要看怎麼讓其他主流音樂融入風暴,我們會加一些新的元素進來,讓陣容跟其他音樂節有很強烈的不一樣的地方。”

目前,風暴電音節的最大的支出仍是藝人。Eric Zho談到,如果想要呈現一個好演出,藝人非常重要,包括藝人在什麼時間怎麼去做演出都需要考慮。“對我們來說,藝人肯定是我們會花鉅資去請的。另一塊花費其實在舞美設計和環境設計,坦白說,很多音樂節並不太注重環境設計,我們在這方面也有很大進步空間。

在Eric Zho看來,好的環境設計需要從入場、販賣點甚至廁所等多個場景下功夫。但從主辦方的角度來說,提升體驗就意味著成本的提高。

“省藝人的話可能就會影響票房,要想用好的藝人不影響票房,唯一的方式是把預算提高。而預算提高後,在二三線城市演出如果有人數限制的話,也會影響到票房收入,如何平衡取捨,這對主辦方來說是一個考驗。”

打造多元的電音產業鏈

在2017年,中國電音市場另一個重要變化便是海外電音節品牌的紮堆進入,在Eric Zho看來,這是市場自然發展的結果。“國外電音節落地中國未來會越來越多,我在世界各地的演講中也提到過好幾次,中國會是世界上最大的電音市場,對於海外電音節以不同方式進入中國,我們應該歡迎。”

但和像A2LiVE這樣的國內電音節主辦方一樣,海外電音節落地也會面臨政策監管等一系列問題。首當其衝的便是規模。在國外,大型戶外電音節規模往往能達到十萬級別,票價也高出國內不少,落地中國之後各項標準都要相應縮水。

對於承接海外電音節IP的國內主辦方來說也面臨挑戰,“砸一個新的品牌可能要三年才能看到成果,三年的費用可能就上億了。而且這個品牌不在你手中,你是否願意用上億費用去做一個不在自己手中的品牌。而品牌一旦做起來,品牌方可能會提高授權費或者轉讓給別人。所以我們不會選擇引進海外電音節,除非有深入戰略型的合作。”

風暴電音節除了品牌,商務合作能力也是其重要優勢。Eric Zho談到,在做風暴電音節之前,自己和團隊做過歐美演唱會和電視音樂節目,這使得風暴團隊在眾多品牌的高層有不少人脈資源。2013年,第一屆風暴電音節是和喜力啤酒合作的,而百威啤酒則是從2014年一直跟隨風暴電音節走到今天。

在Eric Zho看來,音樂節談贊助要比賣廣告難度高很多,“比如在衛視賣廣告不需要創意,但是要拉贊助你必須要瞭解品牌需求,懂自己的產品,而且你要懂怎麼把產品跟品牌融合在一起,你需要說服為什麼贊助你的音樂節而不是其他音樂節。我們在這方面有很多經驗,而且品牌成熟的時候贊助商本來就會跟著你走。”

風暴電音節與百威啤酒的合作除了正常宣傳和現場品牌露出,還合作過主題曲,包括風暴電音節的DJ在一些夜店的演出也通過風暴電音節的號召力使得夜店使用百威啤酒,“我們其實在一起打造風暴電音節的,而不是說只是一個贊助商。我們將百威看做一個深入的多年的合作夥伴,我們在推他們,他們一直在推我們。”

談到風暴電音節在電音市場的優勢,Eric Zho認為最大的優勢是在舞美以及故事線,“我們不只做一個演唱會,很多音樂節並沒有故事,就是一個舞臺一個LED,我們很大的精力在創意上,這是我們優勢的地方,我們會在這個方向更深入。”

早年前,風暴電音節就完成了A輪融資,投資方中有胡海泉的巨匠娛樂。目前,百威風暴電音節也在進行B輪的融資。在2017年5月的戰略發佈會上,A2LiVE公佈了成立電音流媒體服務平臺電音台、藝人經紀管理部門A2ARTIST以及場地運營、建立電音學院等一系列戰略佈局。目前,電音台已經於2017年9月上線。

談到風暴電音節在2018年的計畫,Eric Zho表示,風暴電音節在主要城市的演出仍會由自己來做,在一些其他城市會以不同產品授權的方式去做,“可能是比較小的音樂節或者是一些室內音樂節,不過還是用風暴的品牌授權給一些當地的主辦方。因為風暴電音節這個產品的投資量太大了,最少的投資也是一千萬到一千五百萬,這樣投資下去的話,前幾年甚至於虧損都有可能。我們現在重新設計這個產品,就是說怎麼讓一些其他主辦方有能力參與,我們最大改變可能在這裡。”

在Eric Zho看來,2018年的電音市場會是一個競爭很激烈的市場,更多新的電音節品牌以及一些國外大的電音節品牌都會出現,“在上海這個市場競爭會尤其激烈。”

雖然已經進入電音市場五年,但對於A2LiVE來說目前仍處於成長階段。“我們的唱片公司已經開張了,藝人代理公司、場館運營都已經啟動了。到2018年5月,我們新的活動場次、藝人以及新的業務也會公佈。現在風暴電音節對公司來講其實是比較重要的存在,以風暴電音節這個IP打造一條多元的生活化的電音產業鏈,這是公司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

©三聲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目前,除了自己主辦,A2LiVE 也會將風暴電音節的品牌授權給當地主辦方。A2LiVE對當地主辦方都會設立一定的門檻,比如資金是否到位,對風暴品牌和電音的理解是否深入,另外一個就是和政府機構的關係到了哪一個層面。

Eric Zho談到,風暴電音節進入每一個新城市都會找當地很強的落地團隊來做執行,但由於每個地方的政府、公安、文化等諸多機構態度都不一樣,仍然會遇到不少限制。“比如限制人數,有一些飲料不能賣,常常需要跟當地機構溝通請他們來看音樂節,瞭解這個活動到底是什麼樣的。”

從2013年舉辦第一屆風暴電音節開始,之後每一屆風暴電音節都沿用了外星人來到風暴電音節的故事線。利用這個主題,如何把更好的舞臺、體驗和環境設計做出來是風暴電音節一直以來的操作思路。在2017年,電音節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很多對電音並不瞭解主辦方只知道砸百大DJ使得電音節面臨同質化問題。

“百大DJ這一百個藝人在全世界參加演出,一個人一年甚至能達到兩百場,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那你藝人的驚喜度就太低了。我認為隨著電音發展,2018年這些藝人的選擇會越來越專業,我們希望看到有一些專門做House或trap 或techno等其他類別的電音節出來,就和歐美現在的發展一樣。”Eric Zho告訴《三聲》(ID:tosansheng)。

在2018年Eric也希望可以重新開發風暴的品牌,從電音節的執行、創意、體驗以及藝人方面做出新突破。2017年5月,A2LiVE宣佈將成立全新電音廠牌STORM Records,該廠牌將與世界著名電音廠牌Spinnin’Records合作培養本土音樂人。憑藉《Faded》等歌曲走紅的電音製作人Alan Walker也已與A2LiVE簽約。

目前STORM Records已經簽約了9位藝人,其中國內藝人有3位。Eric Zho認為,中國電音已經呈現出很明顯的爆發增長,想要這個市場持續爆發增長,中國需要向外輸出全球知名的藝人。此前,風暴電音節促成過王力宏與Avicii合作過歌曲《Lose Myself:忘我》,張靚穎與DJ Tiësto合作單曲《ChangeYourWorld》,蔡依林也與Alesso合作過《I wanna know》。

這種操作來源於Eric Zho對於海外電音發展路徑的考察——海外音樂人將電子音樂上傳到網路形成平臺傳播,之後大明星與電子音樂人合作,電子音樂人也逐漸能以藝人的身份走到前臺得到年輕歌迷的追捧,最終電子音樂成為主流。

但直接促成知名度有限的電子音樂人與國內主流歌手合作在目前難度很高,“和知名度不高的DJ合作,可能主流歌手就會考慮自己為什麼要主動幫他。和歐美的大DJ合作是一個互相幫助比較現實的合作,不過我們在行業內也有一些合作關係,我們可以像滾雪球一樣慢慢做出來,2018年我們也會在全球推一些歌。”

之後風暴電音節還將在悉尼舉辦,這同樣是出於輸出中國IP的考慮。“為什麼要把中國的電子音樂產品放到國外,是要證明我們中國的產品也是可以在國外在歐美發展,至於說國內的藝人往國外發展是同樣的策略。”

在國內風暴電音節舞臺上,之前已經有不少港臺藝人或內地歌手登上過風暴電音節的舞臺。2017年也有嘻哈歌手登上了風暴電音節的舞臺,在風暴電音節北京站風暴請來了之前從未來華演出的澳洲樂隊Empire of The Sun,在表演中融入了搖滾元素,“還是要看怎麼讓其他主流音樂融入風暴,我們會加一些新的元素進來,讓陣容跟其他音樂節有很強烈的不一樣的地方。”

目前,風暴電音節的最大的支出仍是藝人。Eric Zho談到,如果想要呈現一個好演出,藝人非常重要,包括藝人在什麼時間怎麼去做演出都需要考慮。“對我們來說,藝人肯定是我們會花鉅資去請的。另一塊花費其實在舞美設計和環境設計,坦白說,很多音樂節並不太注重環境設計,我們在這方面也有很大進步空間。

在Eric Zho看來,好的環境設計需要從入場、販賣點甚至廁所等多個場景下功夫。但從主辦方的角度來說,提升體驗就意味著成本的提高。

“省藝人的話可能就會影響票房,要想用好的藝人不影響票房,唯一的方式是把預算提高。而預算提高後,在二三線城市演出如果有人數限制的話,也會影響到票房收入,如何平衡取捨,這對主辦方來說是一個考驗。”

打造多元的電音產業鏈

在2017年,中國電音市場另一個重要變化便是海外電音節品牌的紮堆進入,在Eric Zho看來,這是市場自然發展的結果。“國外電音節落地中國未來會越來越多,我在世界各地的演講中也提到過好幾次,中國會是世界上最大的電音市場,對於海外電音節以不同方式進入中國,我們應該歡迎。”

但和像A2LiVE這樣的國內電音節主辦方一樣,海外電音節落地也會面臨政策監管等一系列問題。首當其衝的便是規模。在國外,大型戶外電音節規模往往能達到十萬級別,票價也高出國內不少,落地中國之後各項標準都要相應縮水。

對於承接海外電音節IP的國內主辦方來說也面臨挑戰,“砸一個新的品牌可能要三年才能看到成果,三年的費用可能就上億了。而且這個品牌不在你手中,你是否願意用上億費用去做一個不在自己手中的品牌。而品牌一旦做起來,品牌方可能會提高授權費或者轉讓給別人。所以我們不會選擇引進海外電音節,除非有深入戰略型的合作。”

風暴電音節除了品牌,商務合作能力也是其重要優勢。Eric Zho談到,在做風暴電音節之前,自己和團隊做過歐美演唱會和電視音樂節目,這使得風暴團隊在眾多品牌的高層有不少人脈資源。2013年,第一屆風暴電音節是和喜力啤酒合作的,而百威啤酒則是從2014年一直跟隨風暴電音節走到今天。

在Eric Zho看來,音樂節談贊助要比賣廣告難度高很多,“比如在衛視賣廣告不需要創意,但是要拉贊助你必須要瞭解品牌需求,懂自己的產品,而且你要懂怎麼把產品跟品牌融合在一起,你需要說服為什麼贊助你的音樂節而不是其他音樂節。我們在這方面有很多經驗,而且品牌成熟的時候贊助商本來就會跟著你走。”

風暴電音節與百威啤酒的合作除了正常宣傳和現場品牌露出,還合作過主題曲,包括風暴電音節的DJ在一些夜店的演出也通過風暴電音節的號召力使得夜店使用百威啤酒,“我們其實在一起打造風暴電音節的,而不是說只是一個贊助商。我們將百威看做一個深入的多年的合作夥伴,我們在推他們,他們一直在推我們。”

談到風暴電音節在電音市場的優勢,Eric Zho認為最大的優勢是在舞美以及故事線,“我們不只做一個演唱會,很多音樂節並沒有故事,就是一個舞臺一個LED,我們很大的精力在創意上,這是我們優勢的地方,我們會在這個方向更深入。”

早年前,風暴電音節就完成了A輪融資,投資方中有胡海泉的巨匠娛樂。目前,百威風暴電音節也在進行B輪的融資。在2017年5月的戰略發佈會上,A2LiVE公佈了成立電音流媒體服務平臺電音台、藝人經紀管理部門A2ARTIST以及場地運營、建立電音學院等一系列戰略佈局。目前,電音台已經於2017年9月上線。

談到風暴電音節在2018年的計畫,Eric Zho表示,風暴電音節在主要城市的演出仍會由自己來做,在一些其他城市會以不同產品授權的方式去做,“可能是比較小的音樂節或者是一些室內音樂節,不過還是用風暴的品牌授權給一些當地的主辦方。因為風暴電音節這個產品的投資量太大了,最少的投資也是一千萬到一千五百萬,這樣投資下去的話,前幾年甚至於虧損都有可能。我們現在重新設計這個產品,就是說怎麼讓一些其他主辦方有能力參與,我們最大改變可能在這裡。”

在Eric Zho看來,2018年的電音市場會是一個競爭很激烈的市場,更多新的電音節品牌以及一些國外大的電音節品牌都會出現,“在上海這個市場競爭會尤其激烈。”

雖然已經進入電音市場五年,但對於A2LiVE來說目前仍處於成長階段。“我們的唱片公司已經開張了,藝人代理公司、場館運營都已經啟動了。到2018年5月,我們新的活動場次、藝人以及新的業務也會公佈。現在風暴電音節對公司來講其實是比較重要的存在,以風暴電音節這個IP打造一條多元的生活化的電音產業鏈,這是公司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

©三聲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