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偶像練習生》首播話題不斷 國產養成系綜藝終於迎來了春天?

這個冬天, 一款叫《戀與製作人》的戀愛經營手遊刷爆了我們的朋友圈, 但這股全民談“二次元戀愛”的風潮卻沒有流行太久, 當氪金女孩們對四個紙片人的熱情逐漸消退後, 一檔偶像養成系綜藝橫空出世, 於是幾乎一大半的少女把對四個紙片人的熱情全身心地轉投到了這檔大型三次元單向戀愛節目——《偶像練習生》中。

官方對《偶像練習生》的定義非常有水準——作為中國首檔偶像競演類真人秀, 把從各大經紀公司、練習生公司推薦選拔的100名練習生, 在未來4個多月中進行封閉式訓練及錄製, 最終由全民票選出優勝的9人, 組成全新偶像男團出道。

直白點來說, 這就是一檔大型老公養成節目。

上週五播出的第一期中, 我們大概見識了100位“才貌雙絕”的練習生,

雖然在這些塗著厚粉、高光、遮瑕、口紅和眼影的小哥哥之間, 我們連臉都很難認全, 但這檔節目還是有著很高的話題度。

除了各種噱頭之外, 節目組邀請的導師也大有來頭:全民製作人代表張藝興、音樂導師李榮浩、Rap導師歐陽靖、王嘉爾、舞蹈導師程瀟和周潔瓊。

幾位元導師既能在音樂、Rap、舞蹈上壓陣, 還有強大的粉絲基礎保證節目的熱度, 就像前面提到的一小時播放量破億, 無疑證明了幾位導師強大的粉絲號召力。

再加上從2015年開始, 我國偶像養成類綜藝不斷湧現,

雖然其中不乏有《蜜蜂少女隊》、《天生是優我》、《超次元偶像》、《星動亞洲》、《明日之子》這種知名度較高的網綜, 但這些節目選出的優勝者卻都猶如快消品, 並沒有給市場帶來真正繁榮。

所以, 這檔有著強大平臺助力的《偶像練習生》, 從未開播前就讓我們非常期待。

但上週五首期播出後, 大家對它的評價卻褒貶不一。

優點無疑就是小哥哥們的美貌, 張藝興和王嘉爾的反差萌。

缺點卻有不少, 下面詳細來說。

全盤照搬韓版

開頭提到了, 《偶像練習生》號稱“中國首檔偶像競演類真人秀”, 但這個“中國首檔”的title卻有點耐人尋味。

飯韓圈的人應該都知道《produce 101 》, 而號稱“中國首檔”的這部《偶像練習生》, 無論是從前期宣傳、導師設置還是賽制、剪輯、選手定位等都和《produce 101》極其相似。

就連舞臺設置都一模一樣。

圖片從上到下依次是《produce 101》第一、二季和《超能練習生》。

兩個節目如此“神似”,要是買了版權倒還說得過去,但是《produce 101》的版權方CJ E&M表示沒有向中方出售版權,並且對我們的行為感到遺憾。

好吧,又是一個赤裸裸的抄襲。

更可悲的是,就算我們全盤照搬,也依然不及韓版。

在《偶像練習生》裡,唯一進行“本土化”改良的,可能就是開頭的概念片吧。

中國版的畫面主要表現逆光中的練習生,配合的文案要突出練習生的辛苦。

“練習生是無休止的練習、練習、練習”

“練習生是在殘酷的世界裡,做一個很可愛的夢”

“從練習生到偶像,要走多遠的距離,是清楚知道,沒有答案,卻每天都會問自己的問題”

說的非常感性,但就是讓人沒有共鳴。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擁有正規練習生選拔制度的公司少之又少,但對培養網紅和明星卻很有一套。現在有很多年輕人沒念大學就簽了公司或出道或成了小網紅,再不濟也可以當名網路主播,成名沒什麼門檻,也根本不需要你苦練唱歌跳舞這些才藝。

反觀練習生產業最為發達的韓國呢,有30%的年輕人都在準備出道,所以他們的練習生選拔異常激烈,有些人成天沒日沒夜的訓練,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都不能登上真正的舞臺。

因此和韓國相比,我們的《偶像練習生》強行走煽情路線,就顯得水土不服了。

韓版的片頭是練習生們的個人簡歷,第一季《produce 101》是甄選女偶像,每個人都注明了練習時間,有的1年、有的7年,甚至有的10年。

這101位少女練習的時間累計是270年零7個月。

沒有華麗的詞藻,幾個簡單的數字就足夠讓人震撼。

第二季《produce 101》是甄選男偶像,概念片的文案則更加動人一點。

要求每個人寫下自己對“練習生”這三個字的理解。

每一個回答都很戳人:

“練習生像是顛簸的浪濤”;

“像是坐上了一部沒有按鈕、不知道什麼時候該下去的電梯”;

“像是能到卻又到不了的海市蜃樓”;

“像是走鋼絲”;

但也有很多人表達了希望:

“練習生是希望的繩子”;

“很快就要從我名字前消失的單詞”;

“在漫長的等待後,將要日出的清晨”。

看見這些有畫面感的描述,再聯想韓國嚴苛的練習生選拔制度,總會直白地擊中我們的內心深處。

對比之下,中國版的《偶像練習生》有些強行賣慘的文案,就有點令人尷尬了。

練習生水準堪憂

在練習生制度較完備的日本和韓國裡,演藝公司更偏重批量生產唱跳型藝人,他們認為在舞臺上,“組合的視覺效果和穩定性,要遠優於個人”。

因此對每個練習生的唱功、颱風、舞蹈都有精准要求。

張藝興一直強調的balance就是對舞蹈的要求。

對比之下我們的練習生,他們之中甚至有些已經是出了道、寫過歌的人了,可水準依舊堪憂。

第一期中,100位練習生依次進行表演,由全民製作人代表張藝興和導師團綜合給出分數,總共有從A到F(沒有D)四個等級。

從麥銳娛樂開始,連續幾位練習生只拿到了D或F等級,就連曾經得過世界級舞蹈大賽亞軍的練習生都只拿了B、甚至還有僅僅練習10天、毫無唱跳基礎的練習生開著原唱給大家唱了首《情非得已》……整期下來,唱歌不對拍、RAP沒印象,舞蹈找不到balance的練習生比比皆是,似乎在他們的眼裡,這不是一場殘酷的選拔,更像是一場小打小鬧的遊戲。

在100位練習生裡,稍微讓人印象深刻的也不過只有妝容油膩、已經出道5年的蔡徐坤、“回爐再造”的Justin、朱正廷、“過於可愛”的陳立農和範冰冰親弟弟范丞丞而已。

蔡徐坤

陳立農

剪輯混亂 重點不突出

《偶像練習生》的第一期,是用競演來劃分等級,按道理講應該把重點放在練習生們的表演上,但節目組卻花了很大篇幅展現練習生們的進場亮相,還有選手之間毫無營養的“商業尬吹”。

“他穿得好高級啊,天呐,像是去巴黎一樣!”

“他的衣服好高檔”

“賊帥,腿賊長”

“我覺得,我都快愛上他了”

同樣是愛奇藝出品的節目,《中國有嘻哈》就能用剪輯給觀眾塑造一個個立體的人物形象,可到了《偶像練習生》中卻只剩滿屏的尷尬。

而且在練習生們展示完才藝之後的導師評級環節,《偶像練習生》也模仿《produce 101》,把選手的成績對比著公佈,但《produce 101 》的每組選手之間必然有著某種聯繫,而《偶像練習生》則不然,這種強行剪輯只讓節目變得支離破碎,網上有不少網友吐槽到:

而且韓版《produce 101》中第一期就點出了練習生們在高壓訓練下的心理狀態,和片頭概念片中遙相呼應,

第一季甄選女偶像

反觀《偶像練習生》,放大的幾乎全是選手間的尬吹和導師之間的各種綜藝梗,比如王嘉爾和歐陽靖好奇蔡徐坤的漁網上衣;

李榮浩的“我不能影響他們”;

還有程瀟和周潔瓊的迷妹臉。

寫在最後

從目前來看,在國內養成類綜藝普遍低迷的情況下,愛奇藝能夠通過這檔節目將“練習生”三個字在觀眾心中具象化,這樣的探索的確顯得勇氣可嘉。

但《偶像練習生》不加創新的“複製粘貼”和良莠不齊的選手品質,也的確昭示著節目組沒有誠意,所以讓我們之前的期待打了折扣。不過節目才剛播了一期,至於後續會不會有什麼驚喜,我們還是一起期待吧。

就連舞臺設置都一模一樣。

圖片從上到下依次是《produce 101》第一、二季和《超能練習生》。

兩個節目如此“神似”,要是買了版權倒還說得過去,但是《produce 101》的版權方CJ E&M表示沒有向中方出售版權,並且對我們的行為感到遺憾。

好吧,又是一個赤裸裸的抄襲。

更可悲的是,就算我們全盤照搬,也依然不及韓版。

在《偶像練習生》裡,唯一進行“本土化”改良的,可能就是開頭的概念片吧。

中國版的畫面主要表現逆光中的練習生,配合的文案要突出練習生的辛苦。

“練習生是無休止的練習、練習、練習”

“練習生是在殘酷的世界裡,做一個很可愛的夢”

“從練習生到偶像,要走多遠的距離,是清楚知道,沒有答案,卻每天都會問自己的問題”

說的非常感性,但就是讓人沒有共鳴。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擁有正規練習生選拔制度的公司少之又少,但對培養網紅和明星卻很有一套。現在有很多年輕人沒念大學就簽了公司或出道或成了小網紅,再不濟也可以當名網路主播,成名沒什麼門檻,也根本不需要你苦練唱歌跳舞這些才藝。

反觀練習生產業最為發達的韓國呢,有30%的年輕人都在準備出道,所以他們的練習生選拔異常激烈,有些人成天沒日沒夜的訓練,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都不能登上真正的舞臺。

因此和韓國相比,我們的《偶像練習生》強行走煽情路線,就顯得水土不服了。

韓版的片頭是練習生們的個人簡歷,第一季《produce 101》是甄選女偶像,每個人都注明了練習時間,有的1年、有的7年,甚至有的10年。

這101位少女練習的時間累計是270年零7個月。

沒有華麗的詞藻,幾個簡單的數字就足夠讓人震撼。

第二季《produce 101》是甄選男偶像,概念片的文案則更加動人一點。

要求每個人寫下自己對“練習生”這三個字的理解。

每一個回答都很戳人:

“練習生像是顛簸的浪濤”;

“像是坐上了一部沒有按鈕、不知道什麼時候該下去的電梯”;

“像是能到卻又到不了的海市蜃樓”;

“像是走鋼絲”;

但也有很多人表達了希望:

“練習生是希望的繩子”;

“很快就要從我名字前消失的單詞”;

“在漫長的等待後,將要日出的清晨”。

看見這些有畫面感的描述,再聯想韓國嚴苛的練習生選拔制度,總會直白地擊中我們的內心深處。

對比之下,中國版的《偶像練習生》有些強行賣慘的文案,就有點令人尷尬了。

練習生水準堪憂

在練習生制度較完備的日本和韓國裡,演藝公司更偏重批量生產唱跳型藝人,他們認為在舞臺上,“組合的視覺效果和穩定性,要遠優於個人”。

因此對每個練習生的唱功、颱風、舞蹈都有精准要求。

張藝興一直強調的balance就是對舞蹈的要求。

對比之下我們的練習生,他們之中甚至有些已經是出了道、寫過歌的人了,可水準依舊堪憂。

第一期中,100位練習生依次進行表演,由全民製作人代表張藝興和導師團綜合給出分數,總共有從A到F(沒有D)四個等級。

從麥銳娛樂開始,連續幾位練習生只拿到了D或F等級,就連曾經得過世界級舞蹈大賽亞軍的練習生都只拿了B、甚至還有僅僅練習10天、毫無唱跳基礎的練習生開著原唱給大家唱了首《情非得已》……整期下來,唱歌不對拍、RAP沒印象,舞蹈找不到balance的練習生比比皆是,似乎在他們的眼裡,這不是一場殘酷的選拔,更像是一場小打小鬧的遊戲。

在100位練習生裡,稍微讓人印象深刻的也不過只有妝容油膩、已經出道5年的蔡徐坤、“回爐再造”的Justin、朱正廷、“過於可愛”的陳立農和範冰冰親弟弟范丞丞而已。

蔡徐坤

陳立農

剪輯混亂 重點不突出

《偶像練習生》的第一期,是用競演來劃分等級,按道理講應該把重點放在練習生們的表演上,但節目組卻花了很大篇幅展現練習生們的進場亮相,還有選手之間毫無營養的“商業尬吹”。

“他穿得好高級啊,天呐,像是去巴黎一樣!”

“他的衣服好高檔”

“賊帥,腿賊長”

“我覺得,我都快愛上他了”

同樣是愛奇藝出品的節目,《中國有嘻哈》就能用剪輯給觀眾塑造一個個立體的人物形象,可到了《偶像練習生》中卻只剩滿屏的尷尬。

而且在練習生們展示完才藝之後的導師評級環節,《偶像練習生》也模仿《produce 101》,把選手的成績對比著公佈,但《produce 101 》的每組選手之間必然有著某種聯繫,而《偶像練習生》則不然,這種強行剪輯只讓節目變得支離破碎,網上有不少網友吐槽到:

而且韓版《produce 101》中第一期就點出了練習生們在高壓訓練下的心理狀態,和片頭概念片中遙相呼應,

第一季甄選女偶像

反觀《偶像練習生》,放大的幾乎全是選手間的尬吹和導師之間的各種綜藝梗,比如王嘉爾和歐陽靖好奇蔡徐坤的漁網上衣;

李榮浩的“我不能影響他們”;

還有程瀟和周潔瓊的迷妹臉。

寫在最後

從目前來看,在國內養成類綜藝普遍低迷的情況下,愛奇藝能夠通過這檔節目將“練習生”三個字在觀眾心中具象化,這樣的探索的確顯得勇氣可嘉。

但《偶像練習生》不加創新的“複製粘貼”和良莠不齊的選手品質,也的確昭示著節目組沒有誠意,所以讓我們之前的期待打了折扣。不過節目才剛播了一期,至於後續會不會有什麼驚喜,我們還是一起期待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