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超人探店|中國首家水培蔬菜餐廳,吃完了會不會變螢光?

親愛的吃貨朋友們, 經歷了非一般忙碌的年底, 吃貨超人終於回來了!這次超人要帶你拔草一家已經在探店名單上長草1年之久的餐廳:LeafIN。

之前看到這家宣傳就先小小地種了一下草

“無土栽培和人工光技術強強聯合的植物工廠”

“讓健康從種子到餐桌全程可見。 ”

而真正令我下定決心邁入餐廳的,

卻是許知遠對華大基因,

中國第一家基因測序公司的創始人汪建的訪談。

概括一下,

就是用

1m³滿足1人的食物需求。

300平米的工廠供養6000個人。

看上去效率真是杠杠的!

人們用“植物工廠”來形容這種高科技的農業, 那裡:人工照明, 無囿四季, 營養補液, 精確控制。

但是, 超人在親身體驗之後, 仍然無法贊同這背後的邏輯體系。 為什麼這麼說?不妨跟著超人親身體驗一下。

LeafIN農場餐廳

LeafIN坐落在北京的當代商城6層, 餐廳佈局是介個樣子的:

銷售區很醒目, 超人來的時候正好趕上家住附近的張姐來買菜, 即采即摘的水培生菜售價12元/斤, 張姐買了兩斤, 大概是要做蠔油生菜吧。

菜店後面就是店裡的水培床,

綠油油肥嫩嫩透著螢光感。 有奶油生菜, 豌豆苗、豆芽——綠葉芽苗菜居多。

這樣的佈置讓超人產生了“活在未來”的感覺。 那...“未來”的食物, 好吃嗎?

吃得糾結的健康西餐

落座餐廳區, 吃貨超人一行兩人一共點了這麼4樣:

上菜咯。自製牛肉舞茸漢堡,其實是主打培育的舞茸菇,這種蘑菇之前只在日本生長,它的鮮美可以讓采菇人見到它就手舞足蹈,所以叫舞茸菇。現在則被餐廳方學到了人工培養的技術。咬下去一口,恩,牛肉味真濃,鮮得讓人跳舞的菇的味道是啥?

餐廳還有各種蔬食沙拉,你可以看到廚師在開放廚房中如何料拌沙拉。

大廚沙拉中硬要找亮點的話,大概是這顆mini黃瓜吧!來自精確控制,想要多萌就有多萌!

這裡的甜品也是偏蔬食的,比如有黃瓜布丁、南瓜布丁。隨加入奶油,味道倒不違和。

在這裡吃飯比較奇怪的體驗就在於,你在一邊吃,一邊可以欣賞後廚到前廳來摘菜,前後摘了20分鐘,所以農場餐廳的要義就在於原料不能提前準備,要現摘現賣!

大廚都被蒙上了一圈紫色的光環

綜合評價:口味中等偏上,蔬菜比較,嗯,肥嫩。看得見來源,但味道卻沒有讓人印象深刻。在週五晚餐時間,店內大概有零散的2、3桌客人,都是沖著“健康、無污染”來就餐的。

不用土怎麼種菜

對,這是一直讓超人好奇的事情。水培菜我們在家可以做著玩兒,那如何供給一個餐廳呢?

首先,餐廳的說明解釋了水培蔬菜到底是怎麼種出來的:

無土栽培,植物生長的基質是經過消毒處理的岩棉、水培、陶粒培等。

物理殺蟲,無農藥殘留。

LED人工光讓霧霾中的植物也照常生長,澆灌水經淨化處理。

水肥一體化,輸送植物需要的營養。

因為無土嘛,所以說是很不接地氣了。這套“高科技”是農科院和與其密切合作的現代農業公司多年的研究轉化的商業成果。餐廳裡有的這些水培,還不足以保證餐廳原料的日常供應,LeafIN有更大的食材供應區。

去真正的蔬菜來源地看一看

LeafIN的母公司是中環易達(AgriGarden),這家公司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充滿科技感。在過去的16年裡慢慢發展成為圍繞在現代農業周圍的產業集群。LeafIN餐廳只是它產業的一小部分,它還有科技園、休閒觀光農場、植物工廠等等。

而LeafIN的蔬菜原料,據說就來自北京北三環聯想橋南,這裡有總面積4.2萬㎡的基地。

基地蔬菜的單位面積土地的產量達到露地蔬菜的30-40倍。

植物工廠的生產效率怎麼來理解呢?

以1000㎡為例,

每平米生產蔬菜359棵,

年產量約36萬棵,

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0萬。

全天24小時生產,

植物永不下班。

然而,在一片“科技了不起”“水培特別棒”“食物零里程”的宣傳中,唯一沒提的就是基地的成本和消耗。你知道你買了水培產品是在為什麼買單嗎?

餐廳背後的真實成本

同樣是農場到餐桌,食材來源於植物工廠的農場餐廳是農場餐廳裡異類。此類餐廳多數有著電子產業的背景,比如日本的東芝工廠就投資過日本最大的植物工廠,並供應快餐廳的生菜。

它們的健康安全,與土地無關,與自然無關,與其它生物無關,只與冷冰冰的機器有關。

荷蘭和比利時邊境的小鎮裡的植物工廠,全部用LED照明,雖然身處北極圈周圍,但工廠卻可以24小時運轉。圖片來源: National Geography ©Luca Locatelli

當人們在談論植物工廠時,往往都愛強調無污染、和0里程,和單位效率,但是背後巨大的經濟成本和隱性的環境成本卻被忽略掉了。

01

用電量令人咋舌

植物工廠的核心之一是人工照明。根據臺灣的一家植物工廠的估計,生產成本的30%-40%都是電費。大陸的植物工廠,有報導顯示電力居然占到成本的90%。

王一鳴,《植物工廠,為何萬事俱備,只欠爆發?》,農業產業研究

再舉個例子。中國科學院和福建三安集團合作建立了一個占地300畝的植物工廠。雖然採用各項最新的技術,但是核算下來要10度電才能生產1斤蔬菜。

這是什麼概念呢?生產500g蔬菜就要用掉十台電冰箱同時開兩天的耗電量。而如果植物工廠所用的電選用火電,除了反映在電費中的經濟賬以外,更會帶來空氣污染、開採中的水資源消耗、土壤污染、和土地塌陷環境成本。

那換成太陽能板呢?噗,超人覺得,那還不如直接讓植物去曬太陽。

02

並不合算的買賣

一個植物工廠要投產,至少需要投入:

種植床

照明設備

空調設備

滴灌設備

機器和電腦控制設備

......

中國的植物工廠,單筆投入大至幾個億(占地2000-3000畝),小至幾百萬。可惜的是,目前巨額的資金投入卻沒能帶來可觀的盈利。日本的電子行業東芝也曾在2014年時投入植物工廠,終在2016年關廠,也和巨額的資本卻無法回收有關。

03

營養物質單一

長期來看,植物工廠提供的食物營養卻並沒有廣告宣傳中的那麼神奇。“無農藥”聽起來很誘人對吧,但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卻全來自水溶肥料,即便這種水溶肥料是來自“科學配比”,有十幾種化學成分(如氮磷鉀和微生物等),也無法和土壤中自然生長的植物相比。為什麼呢?

長在土壤裡的作物,不僅從土壤中獲取氮磷鉀等必要的營養物質,還能獲得有芳香類的物質和養分。經過吃貨超人測試,口味上植物工廠的水培植物,可比土地裡的現摘的植物差多啦。

04

讓人遠離土地和心靈愉悅

植物工廠的冷冰冰,讓許多對農業仍然有記憶的人隱隱感覺到不適。離開土地,我們究竟在吃什麼?超人想起《吃的法則》中作者邁克爾波倫說的:如果你的曾祖母不認識這些食物,那麼你最好也不要好奇去嘗試。

荷蘭植物工廠中的養雞廠,終身沒有見過樹根、草地的雞有種莫名的悲涼,圖片來源: National Geography ©Luca Locatelli

吐了這麼多槽,植物工廠發展起來也是有些道理。超人仍然覺得,這樣的嘗試也反應了當務之急:人地矛盾越來越緊張,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影響加劇,我們該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土地資源呢?

作為一個吃貨,可以去嘗試各種各樣的飲食方式,但是不要被表面宣傳迷惑了雙眼,真正瞭解,瞭解成本和代價,再去做一個消費決定吧!

超人探店

超人探店是吃貨超人的特色欄目。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些重視食材選擇及環境友好的特色餐廳/菜市場。欄目裡的內容保證都是超人的自費體驗,隔絕廣告。如果你知道哪些有意思的地方,歡迎向我推薦~

參考資料:

1.http://news.sina.com.cn/o/2017-10-17/doc-ifymvuyt2160379.shtml

2.This Tiny Country Feeds the World, National Geographic ,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magazine/2017/09/holland-agriculture-sustainable-farming/

3. 植物工廠:探索農業生產新模式,《光明日報》,2017年5月9日。

4. 探訪全球最大"植物工廠":沒有陽光和土壤 蔬菜怎麼長?,人民網-科技頻道,2917年4月27日。

5. 下一代植物工廠能盈利嗎?,《科技日報》,2016年8月2日,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60802/3839444.shtml

6. 王一鳴:植物工廠,為何萬事俱備,只欠爆發?https://zhuanlan.zhihu.com/p/27294248

上菜咯。自製牛肉舞茸漢堡,其實是主打培育的舞茸菇,這種蘑菇之前只在日本生長,它的鮮美可以讓采菇人見到它就手舞足蹈,所以叫舞茸菇。現在則被餐廳方學到了人工培養的技術。咬下去一口,恩,牛肉味真濃,鮮得讓人跳舞的菇的味道是啥?

餐廳還有各種蔬食沙拉,你可以看到廚師在開放廚房中如何料拌沙拉。

大廚沙拉中硬要找亮點的話,大概是這顆mini黃瓜吧!來自精確控制,想要多萌就有多萌!

這裡的甜品也是偏蔬食的,比如有黃瓜布丁、南瓜布丁。隨加入奶油,味道倒不違和。

在這裡吃飯比較奇怪的體驗就在於,你在一邊吃,一邊可以欣賞後廚到前廳來摘菜,前後摘了20分鐘,所以農場餐廳的要義就在於原料不能提前準備,要現摘現賣!

大廚都被蒙上了一圈紫色的光環

綜合評價:口味中等偏上,蔬菜比較,嗯,肥嫩。看得見來源,但味道卻沒有讓人印象深刻。在週五晚餐時間,店內大概有零散的2、3桌客人,都是沖著“健康、無污染”來就餐的。

不用土怎麼種菜

對,這是一直讓超人好奇的事情。水培菜我們在家可以做著玩兒,那如何供給一個餐廳呢?

首先,餐廳的說明解釋了水培蔬菜到底是怎麼種出來的:

無土栽培,植物生長的基質是經過消毒處理的岩棉、水培、陶粒培等。

物理殺蟲,無農藥殘留。

LED人工光讓霧霾中的植物也照常生長,澆灌水經淨化處理。

水肥一體化,輸送植物需要的營養。

因為無土嘛,所以說是很不接地氣了。這套“高科技”是農科院和與其密切合作的現代農業公司多年的研究轉化的商業成果。餐廳裡有的這些水培,還不足以保證餐廳原料的日常供應,LeafIN有更大的食材供應區。

去真正的蔬菜來源地看一看

LeafIN的母公司是中環易達(AgriGarden),這家公司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充滿科技感。在過去的16年裡慢慢發展成為圍繞在現代農業周圍的產業集群。LeafIN餐廳只是它產業的一小部分,它還有科技園、休閒觀光農場、植物工廠等等。

而LeafIN的蔬菜原料,據說就來自北京北三環聯想橋南,這裡有總面積4.2萬㎡的基地。

基地蔬菜的單位面積土地的產量達到露地蔬菜的30-40倍。

植物工廠的生產效率怎麼來理解呢?

以1000㎡為例,

每平米生產蔬菜359棵,

年產量約36萬棵,

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0萬。

全天24小時生產,

植物永不下班。

然而,在一片“科技了不起”“水培特別棒”“食物零里程”的宣傳中,唯一沒提的就是基地的成本和消耗。你知道你買了水培產品是在為什麼買單嗎?

餐廳背後的真實成本

同樣是農場到餐桌,食材來源於植物工廠的農場餐廳是農場餐廳裡異類。此類餐廳多數有著電子產業的背景,比如日本的東芝工廠就投資過日本最大的植物工廠,並供應快餐廳的生菜。

它們的健康安全,與土地無關,與自然無關,與其它生物無關,只與冷冰冰的機器有關。

荷蘭和比利時邊境的小鎮裡的植物工廠,全部用LED照明,雖然身處北極圈周圍,但工廠卻可以24小時運轉。圖片來源: National Geography ©Luca Locatelli

當人們在談論植物工廠時,往往都愛強調無污染、和0里程,和單位效率,但是背後巨大的經濟成本和隱性的環境成本卻被忽略掉了。

01

用電量令人咋舌

植物工廠的核心之一是人工照明。根據臺灣的一家植物工廠的估計,生產成本的30%-40%都是電費。大陸的植物工廠,有報導顯示電力居然占到成本的90%。

王一鳴,《植物工廠,為何萬事俱備,只欠爆發?》,農業產業研究

再舉個例子。中國科學院和福建三安集團合作建立了一個占地300畝的植物工廠。雖然採用各項最新的技術,但是核算下來要10度電才能生產1斤蔬菜。

這是什麼概念呢?生產500g蔬菜就要用掉十台電冰箱同時開兩天的耗電量。而如果植物工廠所用的電選用火電,除了反映在電費中的經濟賬以外,更會帶來空氣污染、開採中的水資源消耗、土壤污染、和土地塌陷環境成本。

那換成太陽能板呢?噗,超人覺得,那還不如直接讓植物去曬太陽。

02

並不合算的買賣

一個植物工廠要投產,至少需要投入:

種植床

照明設備

空調設備

滴灌設備

機器和電腦控制設備

......

中國的植物工廠,單筆投入大至幾個億(占地2000-3000畝),小至幾百萬。可惜的是,目前巨額的資金投入卻沒能帶來可觀的盈利。日本的電子行業東芝也曾在2014年時投入植物工廠,終在2016年關廠,也和巨額的資本卻無法回收有關。

03

營養物質單一

長期來看,植物工廠提供的食物營養卻並沒有廣告宣傳中的那麼神奇。“無農藥”聽起來很誘人對吧,但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卻全來自水溶肥料,即便這種水溶肥料是來自“科學配比”,有十幾種化學成分(如氮磷鉀和微生物等),也無法和土壤中自然生長的植物相比。為什麼呢?

長在土壤裡的作物,不僅從土壤中獲取氮磷鉀等必要的營養物質,還能獲得有芳香類的物質和養分。經過吃貨超人測試,口味上植物工廠的水培植物,可比土地裡的現摘的植物差多啦。

04

讓人遠離土地和心靈愉悅

植物工廠的冷冰冰,讓許多對農業仍然有記憶的人隱隱感覺到不適。離開土地,我們究竟在吃什麼?超人想起《吃的法則》中作者邁克爾波倫說的:如果你的曾祖母不認識這些食物,那麼你最好也不要好奇去嘗試。

荷蘭植物工廠中的養雞廠,終身沒有見過樹根、草地的雞有種莫名的悲涼,圖片來源: National Geography ©Luca Locatelli

吐了這麼多槽,植物工廠發展起來也是有些道理。超人仍然覺得,這樣的嘗試也反應了當務之急:人地矛盾越來越緊張,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影響加劇,我們該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土地資源呢?

作為一個吃貨,可以去嘗試各種各樣的飲食方式,但是不要被表面宣傳迷惑了雙眼,真正瞭解,瞭解成本和代價,再去做一個消費決定吧!

超人探店

超人探店是吃貨超人的特色欄目。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些重視食材選擇及環境友好的特色餐廳/菜市場。欄目裡的內容保證都是超人的自費體驗,隔絕廣告。如果你知道哪些有意思的地方,歡迎向我推薦~

參考資料:

1.http://news.sina.com.cn/o/2017-10-17/doc-ifymvuyt2160379.shtml

2.This Tiny Country Feeds the World, National Geographic ,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magazine/2017/09/holland-agriculture-sustainable-farming/

3. 植物工廠:探索農業生產新模式,《光明日報》,2017年5月9日。

4. 探訪全球最大"植物工廠":沒有陽光和土壤 蔬菜怎麼長?,人民網-科技頻道,2917年4月27日。

5. 下一代植物工廠能盈利嗎?,《科技日報》,2016年8月2日,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60802/3839444.shtml

6. 王一鳴:植物工廠,為何萬事俱備,只欠爆發?https://zhuanlan.zhihu.com/p/2729424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