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秭歸臍橙果香四季揭秘 催生三峽庫區億元村

如今, 在湖北秭歸廣泛流傳, 姑娘相女婿, 不是看小夥子長得帥不帥, 而是看他家裡臍橙種的多不多。

秭歸臍橙, 已不僅僅是一種水果的名稱, 而更多地已成為一張地方名片, 並以農耕文化形式融入到這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生活。

長得像葡萄的秭歸臍橙

早在23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 出生於秭歸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就寫下了著名不朽詩篇《橘頌》。 “後皇嘉樹, 橘徠服兮。 受命不遷, 生南國兮……” 。

“詩祖”屈原的這篇詠物言志的詩篇, 用浪漫的筆調, 以橘樹比興, 寄託了詩人的家國情懷、理想抱負。 同時, 詩篇也成為秭歸縣柑橘種植有文字可考的有力證據。

秭歸縣臍橙核心示範區(煙燈堡)

屈原何曾想到, 2300多年後的湖北秭歸, 他所詠頌的橘樹, 已是滿山紅遍, 一年四季有臍橙果, 365天飄果香, 秭歸臍橙早已馳名中外。

如果說古代詩人把詩寫在了竹帛上, 而當今的秭歸農民, 則把田園變成了立體的橘頌詩篇, 變成了年年可隨意支取的山上綠色銀行。

水田壩鄉王家橋村的長紅臍橙

談到中國臍橙,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華中農業大學校長、全國人大常委鄧秀新教授說:“中國臍橙看秭歸”。

已故“中國柑橘之父”章文才教授, 生前肺腑之言:“秭歸是我第二故鄉”。

湖北首個臍橙億元村鄧家坡村的紅肉臍橙

“受命不遷, 生南國兮”。 橘樹的生長, 離不開地理環境。 “受命不遷”是因為離不開“南國”。 即便是在“南國”的橘樹, 要想能生長出好的柑橘, 則更需要好的立地條件和優良品種相匹配。

臍橙園包圍的農家別墅

大自然總是恩賜於有信仰、有追求的屈原故里秭歸:長江三峽的特殊河谷氣候“湖北冬暖中心”, 為秭歸臍橙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 特別是長江三峽水利工程的興建, 地處壩上庫首的秭歸縣, 江河庫汊庫岸總長度達到了408公里, 更是錦上添花, 孕育高峽出平湖, 青山倒水影, 135條小溪小河匯成的8條水系與長江交匯, 這些水系和湖面對氣溫的調節作用更加明顯。 歷來就適合柑橘的生長地方, 更成為中國優質柑橘的養育地。

銷售團隊推介秭歸臍橙

無工業三廢、無重金屬污染,森林覆蓋率高達79.7%,秀美的山川更是成為生產綠色食品的理想之地。

據秭歸縣農業部門退體幹部崔治龍回憶:1958年春,秭歸縣柑橘研究所從中國柑橘研究所(重慶)引了10多株華盛頓臍橙、朋娜臍橙,栽種於老縣城(現歸州鎮)的筲箕窪,從而,開啟種優良臍橙種植的先河。

秭歸臍橙滿山遍野從河谷到山頂

此前,秭歸主要的柑橘是甜橙(廣柑),並已初具規模。

1962年10月底,“中國柑橘之父”章文才教授在湖北省農業廳經作處潘處長的陪同下來到秭歸屈原鎮龍馬溪(原龍江大隊)福根柑橘試驗園,總結柑橘發展經驗。這年,龍江大隊柑橘產量已達到160噸,位列湖北省第一、全國前列,從而引起了湖北省農業廳和柑橘專家章文才教授的高度關注。

東北漢子到秭歸種植臍橙

1962年11月8日,章文才在秭歸提出了秭歸柑橘生產應實現“良種區域化、品質標準化、果實商品化”的建議。

1965年冬,章文才帶領鄧桂森、施曉恒等教授,會同陳昭明、肖彥華等省專家,再次來到秭歸新灘(龍江大隊),首次進行柑橘選種優良單株鑒評,根據樹的豐產性、果面狀況、含糖量等12項指標進行評分,其中變異的8號、18號柑橘樹結的果實獲得95分。因春梢葉片狹長酷似桃葉, 一致同意定名為“桃葉橙”。

秭歸臍橙精品園品質追蹤系統

1969年,秭歸縣特產局引進華盛頓臍橙;1972年,秭歸縣外貿局、縣特產局從重慶北碚中國柑橘研究所引進羅伯遜臍橙(簡稱羅臍)接穗,嫁接於香溪鎮八字門、郭家壩鎮鄧家坡村等地的實生甜橙樹上,從此,秭歸縣第一輪臍橙種植高潮在全縣興起。

1978年,國家外貿部批准秭歸建設兩萬畝臍橙出口基地後,章文才教授為秭歸縣一次引進了12個美國優良品種,試種大獲成功。其後,“全國名優水果”、“部優產品”、“湖北省優質產品”、“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等一個個榮譽相繼降臨到屈鄉這塊神奇的土地上。

秭歸臍橙漂亮可人

1983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萬里指示,從秭歸龍江、香溪精選桃葉橙1000公斤、臍橙3000公斤,空運北京,並走上人民大會堂國宴。秭歸柑橘從此更是名聲大振,在1989年的全國水果評選會上,桃葉橙和羅伯遜臍橙35號榮獲“農業部優質產品”稱號。農業部於1986年在秭歸建設“內貿臍橙基地” 專案,1990年長江中上游水果開發專案在秭歸縣推進,使秭歸臍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河谷氣候為秭歸發展臍橙提供了得天獨厚條件

1995年江西開始從秭歸大量引進無病毒良種臍橙。秭歸臍橙為南方臍橙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優良品種和人力資源。

上世紀80年代初,秭歸的“桃葉橙、臍橙、錦橙”被譽為“峽橙三秀”。1992年,湖北省農業廳總農藝師李祥瑞鑒定秭歸夏橙優於錦橙,遂將“峽橙三秀”改為“桃葉橙、臍橙、夏橙”。

秭歸臍橙的地理標誌證書

1993年,經章文才教授推薦,歸州農民彭洪國被吸收為中國柑橘協會會員。1994年,向思模在全省首批農民技術員職稱評審中,被評為農民高級技師職稱。在秭歸,章文才教授手把手培養了彭洪才、嚴千明等上百名柑橘“土專家”,為秭歸臍橙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農民走親戚都送臍橙

1995年4月5日,國務院農村政策研究發展中心等5部委聯合命名秭歸縣為“中國臍橙之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在“中國臍橙之鄉”證書上題字,秭歸成為中國第一個,秭歸臍橙享譽全國。

王家橋村臍橙收入過億元

在華中農業大學鄧秀新教授、夏仁學教授等專家團隊的支持下,秭歸縣大踏步進行品種改良,經過科技攻關,秭歸縣成為中國縣域唯一能夠實現全年供應新鮮甜橙的產區:春有紅肉臍橙、倫晚臍橙、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紅臍橙(俗名)、冬有長紅臍橙、圓紅臍橙、桃葉橙。常規品種達到了9個,儲備有柑橘品種多達103個(其中臍橙37個)。

擺在集鎮的秭歸臍橙成為一道風景線

2006年3月縣柑橘協會註冊“秭歸臍橙”地理標誌集體商標;同年國家工商總局核准該商標為“中國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成為湖北省第一個地標產品。隨後的幾年裡,秭歸臍橙、秭歸夏橙、秭歸桃葉橙又被農業部登記保護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地理標誌的認證,為秭歸臍橙騰飛再次插上了翅膀,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獲得“2017年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農民採摘豐收果

如今的秭歸臍橙主要以倫晚、紅肉、紐荷爾、長紅、林娜、早紅等品種為主,果皮橙黃至橙紅色,果皮較薄;果形多樣;單果重170~250g,可固含量11.5~14.5%,酸含量0.69~1.00mg/100ml,Vc含量38.9~61.06mg/100ml,果汁率43~55.3%,可食率70.5~78%。秭歸臍橙具有“皮薄光滑、橙紅靚麗、肉脆汁多、風味濃郁、酸甜可口”的特殊品質。耐貯運,品質優。

農民背送臍橙

良好的品質,紅豔的果色,多姿的外形,迷人的口感,誘人的芳香,益壽的營養價值,贏得了消費者的交口稱讚。

秭歸臍橙已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常年出口到俄羅斯、新加坡、哈薩克、中東等國家和地區,新鮮橙皮大量出口日本,還搭上了“一帶一路”動車。

鄧家坡臍橙種植大戶何明強

臍橙是世界公認的柑橘鮮食王牌,被稱為“柑橘皇后”。 秭歸臍橙已經形成“春有倫晚臍橙、夏有蜜奈(夏橙)、秋有早紅、冬有紐荷爾臍橙,一年四季均有鮮橙”的產品格局,是全國縣域唯一實現全年有鮮橙供應的柑橘產區。

長紅臍橙形如鵝蛋

秭歸縣現有國土面積2274.15平方公里 。臍橙主產於秭歸縣的水田壩、歸州、郭家壩、屈原、沙鎮溪、梅家河、兩河口、九畹溪、茅坪、楊林橋等10個鄉鎮;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東經110°18′—111°00′,北緯30°38′一31°11′;

秭歸臍橙禮品裝

截止2017年底,秭歸臍橙總生產面積已達30萬畝,總產量41.5萬噸,年綜合產值達到40億元以上,當地17.9萬人依靠臍橙走上了富裕之路。人均收入0.8萬元,人均增收0.3萬元。其中,建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柑橘)標準化示範基地15.2萬畝,實現綠色食品認證9.47萬畝,綠色食品產量達到13萬多噸,占到總量的31%。

無人飛機綠色防控

地理標誌秭歸臍橙產業的發展,實實在在已成為庫區農民脫貧增收致富的法寶產業。郭家坪鎮鄧家坡村,水田壩鄉王家橋村,臍橙鮮果收入先後突破億元,臍橙種植戶年平現金收入超過10萬元。實現了家家有小洋房,戶戶有機動車,人人有手機的新氣象,並誕生了一批年收入過百萬元臍橙種植大戶。

用秭歸臍橙生產的橘酒

地理標誌秭歸臍橙產業的發展,不僅催生了屈姑食品公司等深加工企業的興起,還創新多項臍橙美食佳餚。以湖北屈姑國際農業集團為主的深加工企業,以秭歸臍橙為原料,開發了橙酒、橙醋、橙醬、橙飲料、橙糖、辛弗林等38個品種,實現了“從花到果、從皮到渣、零廢棄綜合加工利用”,產品銷往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消化臍橙4萬噸,形成產值3億多元。

臍橙深加工產品銷往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秭歸臍橙地理標誌的品牌裂變效應更是催生了3000家、近萬人從業、年銷售額過10億元的電商產業大軍。目前已秭歸臍橙全產業鏈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已經形成,必將成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典範。

秭歸臍橙成為真正的金山銀山

劉洪進、余文暢、鄭軍/圖文

銷售團隊推介秭歸臍橙

無工業三廢、無重金屬污染,森林覆蓋率高達79.7%,秀美的山川更是成為生產綠色食品的理想之地。

據秭歸縣農業部門退體幹部崔治龍回憶:1958年春,秭歸縣柑橘研究所從中國柑橘研究所(重慶)引了10多株華盛頓臍橙、朋娜臍橙,栽種於老縣城(現歸州鎮)的筲箕窪,從而,開啟種優良臍橙種植的先河。

秭歸臍橙滿山遍野從河谷到山頂

此前,秭歸主要的柑橘是甜橙(廣柑),並已初具規模。

1962年10月底,“中國柑橘之父”章文才教授在湖北省農業廳經作處潘處長的陪同下來到秭歸屈原鎮龍馬溪(原龍江大隊)福根柑橘試驗園,總結柑橘發展經驗。這年,龍江大隊柑橘產量已達到160噸,位列湖北省第一、全國前列,從而引起了湖北省農業廳和柑橘專家章文才教授的高度關注。

東北漢子到秭歸種植臍橙

1962年11月8日,章文才在秭歸提出了秭歸柑橘生產應實現“良種區域化、品質標準化、果實商品化”的建議。

1965年冬,章文才帶領鄧桂森、施曉恒等教授,會同陳昭明、肖彥華等省專家,再次來到秭歸新灘(龍江大隊),首次進行柑橘選種優良單株鑒評,根據樹的豐產性、果面狀況、含糖量等12項指標進行評分,其中變異的8號、18號柑橘樹結的果實獲得95分。因春梢葉片狹長酷似桃葉, 一致同意定名為“桃葉橙”。

秭歸臍橙精品園品質追蹤系統

1969年,秭歸縣特產局引進華盛頓臍橙;1972年,秭歸縣外貿局、縣特產局從重慶北碚中國柑橘研究所引進羅伯遜臍橙(簡稱羅臍)接穗,嫁接於香溪鎮八字門、郭家壩鎮鄧家坡村等地的實生甜橙樹上,從此,秭歸縣第一輪臍橙種植高潮在全縣興起。

1978年,國家外貿部批准秭歸建設兩萬畝臍橙出口基地後,章文才教授為秭歸縣一次引進了12個美國優良品種,試種大獲成功。其後,“全國名優水果”、“部優產品”、“湖北省優質產品”、“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等一個個榮譽相繼降臨到屈鄉這塊神奇的土地上。

秭歸臍橙漂亮可人

1983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萬里指示,從秭歸龍江、香溪精選桃葉橙1000公斤、臍橙3000公斤,空運北京,並走上人民大會堂國宴。秭歸柑橘從此更是名聲大振,在1989年的全國水果評選會上,桃葉橙和羅伯遜臍橙35號榮獲“農業部優質產品”稱號。農業部於1986年在秭歸建設“內貿臍橙基地” 專案,1990年長江中上游水果開發專案在秭歸縣推進,使秭歸臍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河谷氣候為秭歸發展臍橙提供了得天獨厚條件

1995年江西開始從秭歸大量引進無病毒良種臍橙。秭歸臍橙為南方臍橙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優良品種和人力資源。

上世紀80年代初,秭歸的“桃葉橙、臍橙、錦橙”被譽為“峽橙三秀”。1992年,湖北省農業廳總農藝師李祥瑞鑒定秭歸夏橙優於錦橙,遂將“峽橙三秀”改為“桃葉橙、臍橙、夏橙”。

秭歸臍橙的地理標誌證書

1993年,經章文才教授推薦,歸州農民彭洪國被吸收為中國柑橘協會會員。1994年,向思模在全省首批農民技術員職稱評審中,被評為農民高級技師職稱。在秭歸,章文才教授手把手培養了彭洪才、嚴千明等上百名柑橘“土專家”,為秭歸臍橙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農民走親戚都送臍橙

1995年4月5日,國務院農村政策研究發展中心等5部委聯合命名秭歸縣為“中國臍橙之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在“中國臍橙之鄉”證書上題字,秭歸成為中國第一個,秭歸臍橙享譽全國。

王家橋村臍橙收入過億元

在華中農業大學鄧秀新教授、夏仁學教授等專家團隊的支持下,秭歸縣大踏步進行品種改良,經過科技攻關,秭歸縣成為中國縣域唯一能夠實現全年供應新鮮甜橙的產區:春有紅肉臍橙、倫晚臍橙、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紅臍橙(俗名)、冬有長紅臍橙、圓紅臍橙、桃葉橙。常規品種達到了9個,儲備有柑橘品種多達103個(其中臍橙37個)。

擺在集鎮的秭歸臍橙成為一道風景線

2006年3月縣柑橘協會註冊“秭歸臍橙”地理標誌集體商標;同年國家工商總局核准該商標為“中國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成為湖北省第一個地標產品。隨後的幾年裡,秭歸臍橙、秭歸夏橙、秭歸桃葉橙又被農業部登記保護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地理標誌的認證,為秭歸臍橙騰飛再次插上了翅膀,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獲得“2017年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農民採摘豐收果

如今的秭歸臍橙主要以倫晚、紅肉、紐荷爾、長紅、林娜、早紅等品種為主,果皮橙黃至橙紅色,果皮較薄;果形多樣;單果重170~250g,可固含量11.5~14.5%,酸含量0.69~1.00mg/100ml,Vc含量38.9~61.06mg/100ml,果汁率43~55.3%,可食率70.5~78%。秭歸臍橙具有“皮薄光滑、橙紅靚麗、肉脆汁多、風味濃郁、酸甜可口”的特殊品質。耐貯運,品質優。

農民背送臍橙

良好的品質,紅豔的果色,多姿的外形,迷人的口感,誘人的芳香,益壽的營養價值,贏得了消費者的交口稱讚。

秭歸臍橙已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常年出口到俄羅斯、新加坡、哈薩克、中東等國家和地區,新鮮橙皮大量出口日本,還搭上了“一帶一路”動車。

鄧家坡臍橙種植大戶何明強

臍橙是世界公認的柑橘鮮食王牌,被稱為“柑橘皇后”。 秭歸臍橙已經形成“春有倫晚臍橙、夏有蜜奈(夏橙)、秋有早紅、冬有紐荷爾臍橙,一年四季均有鮮橙”的產品格局,是全國縣域唯一實現全年有鮮橙供應的柑橘產區。

長紅臍橙形如鵝蛋

秭歸縣現有國土面積2274.15平方公里 。臍橙主產於秭歸縣的水田壩、歸州、郭家壩、屈原、沙鎮溪、梅家河、兩河口、九畹溪、茅坪、楊林橋等10個鄉鎮;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東經110°18′—111°00′,北緯30°38′一31°11′;

秭歸臍橙禮品裝

截止2017年底,秭歸臍橙總生產面積已達30萬畝,總產量41.5萬噸,年綜合產值達到40億元以上,當地17.9萬人依靠臍橙走上了富裕之路。人均收入0.8萬元,人均增收0.3萬元。其中,建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柑橘)標準化示範基地15.2萬畝,實現綠色食品認證9.47萬畝,綠色食品產量達到13萬多噸,占到總量的31%。

無人飛機綠色防控

地理標誌秭歸臍橙產業的發展,實實在在已成為庫區農民脫貧增收致富的法寶產業。郭家坪鎮鄧家坡村,水田壩鄉王家橋村,臍橙鮮果收入先後突破億元,臍橙種植戶年平現金收入超過10萬元。實現了家家有小洋房,戶戶有機動車,人人有手機的新氣象,並誕生了一批年收入過百萬元臍橙種植大戶。

用秭歸臍橙生產的橘酒

地理標誌秭歸臍橙產業的發展,不僅催生了屈姑食品公司等深加工企業的興起,還創新多項臍橙美食佳餚。以湖北屈姑國際農業集團為主的深加工企業,以秭歸臍橙為原料,開發了橙酒、橙醋、橙醬、橙飲料、橙糖、辛弗林等38個品種,實現了“從花到果、從皮到渣、零廢棄綜合加工利用”,產品銷往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消化臍橙4萬噸,形成產值3億多元。

臍橙深加工產品銷往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秭歸臍橙地理標誌的品牌裂變效應更是催生了3000家、近萬人從業、年銷售額過10億元的電商產業大軍。目前已秭歸臍橙全產業鏈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已經形成,必將成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典範。

秭歸臍橙成為真正的金山銀山

劉洪進、余文暢、鄭軍/圖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