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只有懂得取捨,人生才能平衡

-1-

常言道, “只要知道自己內心想要的人生, 就會明白自己究竟適合走那一條道路。 ”每一個人, 幾乎都有每一個人來到這世上獨有的天賦和該走的路。 芸芸眾生之所以一生平淡平凡, 不是不具備改變的潛力, 而是不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 或是被恐懼遮蔽了前進的道路。

回首過往, 小時候的“夢想”完成了嗎?我猜多數人都沒完成。 後來活明白了才知道原因, 原來那些“夢想”都是別人和社會的期許。 不知道該怎麼辦、該做出什麼樣的改變, 或許你首先要充分認識自我。 “懂你自己, 才能做你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的路。

你怎麼看周遭?怎麼看自己?人際關係關係如何?怎麼過生活?怎麼建立自信?……做做看, 體會看看, 你才會找到自己的天命道途。 誰能真正完全地接納自己生命中發生的一切, 誰才真正開始站在創造未來的起跑點。

大多數人都想在自己的人生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但現實生活中卻往往很難如人願。 既然沒法取得平衡, 就要想辦法取捨, 把選擇的東西展現到極致。 我們要知道自己要什麼, 也要知道自己不要什麼。 只有懂得取捨之道, 才能讓自己在幾個專注的領域上開花結果。

-2-

莊子有一句話:“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 殆已。 ”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是:人的生命有限, 知識卻是浩瀚無涯的, 以有限的人生追尋無限的知識, 只會徒然無功。 面對經營管理與人生的各種課題, 我們常常覺得, 有些道理如果能早點悟透會更好。 但人生卻沒有那麼多“如果”, 我們非得歷練過些什麼, 才能懂得經典名言的深刻道理。

每個人都想在自己的人生中有許多精神上、物質上的追求。

我們追求學問、名聲、金錢、成就、情感、友誼等, 可惜人生苦短, 沒有誰真可以樣樣精通、樣樣皆有, 畢竟每個人每天只有24小時。

因此, 人的一生會有許多面臨選擇的關鍵時間點, 該不該放棄熟悉的行業轉行?該不該辭職自行創業?要不要爭取海外派遣或出國深造......每一個當下都會有自己該盡的責任、義務, 以及該做的事情, 也有現在能力所及、立即能做的事。 但人會有所渴望, 期待未來達成更多的目標, 完成更多的理想, 擁有更多美好的事物。

因為什麼都想要的結果, 是什麼都得不到, 最終只會徒勞無功。 人生要進取, 希望能夠有所得, 不過也別忘記一點, 有得也必有失, 失去的東西有時是無形的, 往往一時之間難以察覺。

無論是家庭、工作、夫妻、親子、人際關係等, 我們都不可能樣樣皆得。

唯有學會取捨, 適當地割捨與退讓, 懂得選擇什麼才是必須緊握手中不可放棄的核心, 我們才能不會在人生的“得失損益表”上嚴重失衡。 當你真正明白, 我們的人生是一連串“取捨”與“選擇”之中造就你是誰時, 你就更懂得珍惜你的每一次“抉擇”。

-3-

我們很多人, 在學生時代還沒出社會之前, 關注的焦點多在課業與升學。 那樣的生活雖然有許多苦悶, 但對大部分人來說, 目標似乎很明確, 反正周遭的大人都會跟我們說不要想太多, 往那個目標沖就對了。 於是, 許多人就很“安心”地乖乖念書不想其他的事。

直到有一天, 我們從學校畢業了、開始工作了, 面對一個許多人都汲汲營營的世界, 我們就開始焦慮了。 因為, 在我們的面前, 有那麼多的路可以走, 有那麼多的選擇要做。 該選這個薪水高但比較無趣的工作, 還是該選那個薪水低但感覺很有挑戰性的工作?該全心全意地在一家公司默默耕耘, 抑或應該趁年輕多去幾家公司歷練增加經驗?

人生突然之間有好多選擇要做,但我們從來沒有被好好教育過該怎麼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從小到大,選擇什麼學校、報讀什麼專業、參加什麼比賽,我們常常都是由父母、師長幫我們做選擇。而且,我們信任他們會幫自己做“最好的選擇”,所以我們就這樣一路走過來了。如今離開學校、步入職場,面對這麼多的選擇要做,怎麼辦呢?

以前所依賴的父母、師長,因為我們出社會後專業跟職場環境,已經不是他們所熟悉的,但他們仍習慣要給我們在他們心中“最好的選擇”。明明我們自己也知道那不是好選擇,卻得面對來自他們“善意的壓力”。都已經不知道該怎麼選了,還要面對身邊各種的無形壓力。內心真是無比的焦慮、徬徨。

這種焦慮跟彷徨,都是因為我們從小到大,很少有機會培養“取捨的智慧”。這樣的智慧該如何累積?除了從自己的人生體驗去一點一滴累積外,我們還可以從別人的人生經驗來幫助我們做反思、累積智慧。

-4-

有一位朋友問我,彼此個性完全不同的夫妻,當兩個人都是職場上不可或缺的事業強人,累了一天回家後,究竟要為彼此做出什麼樣的改變,才能有和睦共處的一天?工作與婚姻之間,真有可能得到平衡嗎?

姍姐是我在一個沙龍上認識的企業高管,是一名有著15年經驗的資深品牌經理。工作忙碌、生活節奏快,腦中永遠有著源源不斷的新點子轉著,停不下來的她非常缺乏耐心。有一回,姍姐剛忙完一個大型活動,回家一屁股癱坐在沙發上,累得她一句怨言都不想說。晚間十一點多,大門發出鑰匙插入轉動的聲響,她丈夫背著電腦包回到家。

一開門,姍姐劈頭就對丈夫說:“不要以為十一點才到家就不用洗碗。”他丈夫也很有個性,酷酷地一句話也沒回,直接放下背包,悻悻然走進廚房洗碗。二十分鐘之後,蹦著一張臉,又是一句話也不說地走進浴室,洗完澡上床睡覺。那天晚上,他們兩人一句話也沒多說。

姍姐的丈夫個性溫和,做事深思熟慮,做起事來是慢條斯理,與姍姐的急性子是天差地遠。他們兩個人的生活步調,也是相隔甚遠。姍姐認為家務應該一人一半,責任與義務各司其職,分清楚了才公平。她丈夫覺得家務應該是按彼此時間與能力彼此協調,但他說不過姍姐,也就一直依著她。個性不同,他們相愛卻相處得不是很開心。

-5-

姍姐每天六點準時下班,六點半接孩子,七點進廚房,七點半吃飯,九點半陪孩子睡覺,講睡前故事,十點回到電腦桌前繼續加班到十一點。忙碌的日子周而復始,早已疲憊不堪,她丈夫的工作也忙,職位也很高。照理說,兩個人的生活品質應該不錯,但彼此在一起生活就是不開心。

悶到底的生活,不知道還要過多久。夫妻倆的關係緊蹦如棉繩,雙方各執一端,再多施一分力,都會扯斷這條繩索。兩夫妻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緊繃的壓力源。姍姐是虎媽,她不想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對孩子的管教非常嚴格。而她丈夫卻對孩子的管教非常鬆散,還經常跟孩子一起打電玩。

夫妻倆經常吵架,姍姐因此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就找了一位心理諮詢師幫忙解惑。這位元心理諮詢師瞭解了相關情況後,對她說,“人生是漫長的馬拉松,不要叫你的孩子跑短跑,這樣的話他會沖不過艱苦的人生道路,放手讓你老公也加入吧!你不是說夫妻的責任與義務是一人一半嗎?家事如此,孩子的教育也應該如此。因為有舍才會有得嘛!”

心理諮詢師告訴姍姐,她丈夫擅長給孩子人生方向,帶領孩子觀察人生風景,藉由激發潛能,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賦。而姍姐擅長逼出執行力,但這樣卻對孩子的人生目標根本沒有説明,應該大膽放手讓丈夫帶領。姍姐回去想了很久,發現以前自己跟孩子討論事情總是吵架,孩子跟爸爸討論事情卻非常開心。突然間,她理解到她跟丈夫之間的分歧出在哪裡,當天晚上就決定做出改變。

-6-

一個月後,她丈夫覺得自己的家庭地位提升了,笑容多了起來。孩子覺得媽媽不再緊迫盯人,反而更能放鬆學習,家庭的氛圍也變好了。姍姐也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個改變,三方都受惠。因為愛,姍姐願意改變;更因為愛,姍姐對家庭的過度投入,不再是沉重的枷鎖。

生命本無價值,除非你選擇並賦予它價值;幸福也不存在,除非你去創造。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因為愛,一切都變得可能,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變,都有可能產生大大的漣漪。

只有學會了取捨,才能夠幫助未來的自己,在面對類似的狀況時,可以不再迷惘,選擇更好的人生。

作者:風信子逸軒

人生突然之間有好多選擇要做,但我們從來沒有被好好教育過該怎麼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從小到大,選擇什麼學校、報讀什麼專業、參加什麼比賽,我們常常都是由父母、師長幫我們做選擇。而且,我們信任他們會幫自己做“最好的選擇”,所以我們就這樣一路走過來了。如今離開學校、步入職場,面對這麼多的選擇要做,怎麼辦呢?

以前所依賴的父母、師長,因為我們出社會後專業跟職場環境,已經不是他們所熟悉的,但他們仍習慣要給我們在他們心中“最好的選擇”。明明我們自己也知道那不是好選擇,卻得面對來自他們“善意的壓力”。都已經不知道該怎麼選了,還要面對身邊各種的無形壓力。內心真是無比的焦慮、徬徨。

這種焦慮跟彷徨,都是因為我們從小到大,很少有機會培養“取捨的智慧”。這樣的智慧該如何累積?除了從自己的人生體驗去一點一滴累積外,我們還可以從別人的人生經驗來幫助我們做反思、累積智慧。

-4-

有一位朋友問我,彼此個性完全不同的夫妻,當兩個人都是職場上不可或缺的事業強人,累了一天回家後,究竟要為彼此做出什麼樣的改變,才能有和睦共處的一天?工作與婚姻之間,真有可能得到平衡嗎?

姍姐是我在一個沙龍上認識的企業高管,是一名有著15年經驗的資深品牌經理。工作忙碌、生活節奏快,腦中永遠有著源源不斷的新點子轉著,停不下來的她非常缺乏耐心。有一回,姍姐剛忙完一個大型活動,回家一屁股癱坐在沙發上,累得她一句怨言都不想說。晚間十一點多,大門發出鑰匙插入轉動的聲響,她丈夫背著電腦包回到家。

一開門,姍姐劈頭就對丈夫說:“不要以為十一點才到家就不用洗碗。”他丈夫也很有個性,酷酷地一句話也沒回,直接放下背包,悻悻然走進廚房洗碗。二十分鐘之後,蹦著一張臉,又是一句話也不說地走進浴室,洗完澡上床睡覺。那天晚上,他們兩人一句話也沒多說。

姍姐的丈夫個性溫和,做事深思熟慮,做起事來是慢條斯理,與姍姐的急性子是天差地遠。他們兩個人的生活步調,也是相隔甚遠。姍姐認為家務應該一人一半,責任與義務各司其職,分清楚了才公平。她丈夫覺得家務應該是按彼此時間與能力彼此協調,但他說不過姍姐,也就一直依著她。個性不同,他們相愛卻相處得不是很開心。

-5-

姍姐每天六點準時下班,六點半接孩子,七點進廚房,七點半吃飯,九點半陪孩子睡覺,講睡前故事,十點回到電腦桌前繼續加班到十一點。忙碌的日子周而復始,早已疲憊不堪,她丈夫的工作也忙,職位也很高。照理說,兩個人的生活品質應該不錯,但彼此在一起生活就是不開心。

悶到底的生活,不知道還要過多久。夫妻倆的關係緊蹦如棉繩,雙方各執一端,再多施一分力,都會扯斷這條繩索。兩夫妻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緊繃的壓力源。姍姐是虎媽,她不想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對孩子的管教非常嚴格。而她丈夫卻對孩子的管教非常鬆散,還經常跟孩子一起打電玩。

夫妻倆經常吵架,姍姐因此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就找了一位心理諮詢師幫忙解惑。這位元心理諮詢師瞭解了相關情況後,對她說,“人生是漫長的馬拉松,不要叫你的孩子跑短跑,這樣的話他會沖不過艱苦的人生道路,放手讓你老公也加入吧!你不是說夫妻的責任與義務是一人一半嗎?家事如此,孩子的教育也應該如此。因為有舍才會有得嘛!”

心理諮詢師告訴姍姐,她丈夫擅長給孩子人生方向,帶領孩子觀察人生風景,藉由激發潛能,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賦。而姍姐擅長逼出執行力,但這樣卻對孩子的人生目標根本沒有説明,應該大膽放手讓丈夫帶領。姍姐回去想了很久,發現以前自己跟孩子討論事情總是吵架,孩子跟爸爸討論事情卻非常開心。突然間,她理解到她跟丈夫之間的分歧出在哪裡,當天晚上就決定做出改變。

-6-

一個月後,她丈夫覺得自己的家庭地位提升了,笑容多了起來。孩子覺得媽媽不再緊迫盯人,反而更能放鬆學習,家庭的氛圍也變好了。姍姐也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個改變,三方都受惠。因為愛,姍姐願意改變;更因為愛,姍姐對家庭的過度投入,不再是沉重的枷鎖。

生命本無價值,除非你選擇並賦予它價值;幸福也不存在,除非你去創造。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因為愛,一切都變得可能,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變,都有可能產生大大的漣漪。

只有學會了取捨,才能夠幫助未來的自己,在面對類似的狀況時,可以不再迷惘,選擇更好的人生。

作者:風信子逸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