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美國政府關門背後暗藏重大隱患

歷時短短3天, 美國政府便重新開門大吉。 可見, 不管兩黨的矛盾有多深厚, 特朗普有多不靠譜, 哪怕連自由女神像都關停了, 也依然敵不過民眾(民怨)和市場(股市)的巨大壓力。

白宮

但政府開張便一切都萬事大吉了嗎?事實上真正的麻煩可能才剛剛開始, 此次重新開張的背後是共和黨向民主黨對於80萬年輕非法移民問題做出了短暫的妥協, 而且僅僅是通過了一項可持續到2月8日的短期政府融資議案。 而更需要警惕的其實是在整個事件背後, 是美國政府一直面臨的“債務上限”問題。

“債務上限”問題始于一戰期間, 美國國會在1917年9月通過的《第二次自由債券法案》(Second Liberty Bond Act)。 在1917年之前, 美國政府的每一筆錢都需要經過國會授權, 到了1917年之後, 國會授予政府一個有數量限制的借款額度,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債務上限, 這個期間其實是政府最舒服的階段, 因為上限之下的錢政府基本上說是可以隨便花,

國會不干預。 但到了1974年, 政府逍遙自在的好日子到頭了, 國會搞出來一個《聯邦政府財政預算案》, 在新財年(美國的財年為每年10月1日到次年的9月30日)到來之前由參議院發起, 然後國會的參眾兩院批准, 然後經過總統批准(若總統否決, 但參眾兩院各有大於三分之二的議員反對否決, 則依然同意預算案)。 但如果參眾兩院不批准, 則政府面臨關門。 也就是說, 按照目前這個機制, 解決“債務上限”問題, 或者說解決美國政府關門問題的鑰匙其實完全把控在國會兩院手裡。 既然這樣為什麼當初要設定一個“債務上限”?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美國前財政部張雅各·盧(Jacob Lew)在2017年1月4日發佈的一篇有關債務上限的文章《負責地管理我們的國家債務: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中找到答案:“債務限額在100年前設立之初的目標是為了簡化我們的借款過程以滿足我們國家的財政債務,

並減少國會授權每次發行債務的負擔”。 其實美國政府花錢這個事本來就是分內的事, 誰也約束不了, 誰也管不著, 更不是錢不夠花, 這個自己“製造”出來的約束, 其實是為了簡化借款過程方便政府花錢同時減少國會的授權負擔。 顯然, 美國的債務上限問題發展至今已經越發偏離其初心, 政府這邊不僅借款過程沒有方便, 反而成了國會限制政府的權柄。 近些年更是直接發展成為兩黨之間政治的籌碼, 而且違約意願帶來的非確定性風險正在不斷放大。

從小的方面說主要是影響國內, 比如1995年克林頓任期內, 美國政府關門長達22天, 直接導致了當年整個美國的GDP增速放緩0.5%。 而且由於當時政府關門期間大部分非核心政府工作都由實習生代替, 當時被分配到幕僚長萊昂·帕內塔辦公室的實習生萊溫斯基, 距離克林頓的辦公室僅一廊之隔, 也間接導致了美國總統被彈劾, 當然這個是題外話。 但畢竟政府關門還是給美國帶來了很多的不確定性風險。 而從大的方面說, 政府關門就意味著可能會發生債務違約, 債務違約就會遭到國際評級機構的降級, 國際評級機構降級就會引發整個美國信用體系的受損甚至崩潰。 其中最嚴重的一次就是2011年, 因調高舉債上限問題國會兩黨陷入嚴重僵局,

直接導致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AA級降至AA+, 以致於直到現在標普對美國政府的主權信用評級依然是AA+。 而且去年下半年另外兩大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和惠譽也就美國債務上限問題發表過言論或警告, 可見其重要性。 尤其對於一家靠國家主權信用支撐國本的國家來說, 你說這樣的影響大不大?

從當前的事態發展情況來看, 解決“債務上限”的最好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取消“債務上限”, 因為兩黨在諸多問題上很難形成共識, “債務上限”問題是兩黨對付彼此最好的制約工具和政治籌碼, 100多年來這一問題至今沒能得到有效解決。 但長遠來看, 取消“上限”依舊不是一個好的辦法, 因為“債務上限”的最根源問題並非“上限”,而是“債務”。美國政府靠借錢過日子的方式一天不改變,就必然會“受制於人”。目前是受制於國會兩院,但一旦所謂的限制放開,沒有人對政府的花錢進行有效平衡管控,由於美國國債是面向全世界發行的,那就要受到全世界的債權人“監管”了。事情真到了那個地步,可能會對整個美國的信用體系帶來非常多不確定性的影響,而最敏感的金融領域又每每都是最先受到衝擊的重災區。因此,這一重大隱患就像一顆“定時炸彈”時刻有被引爆的可能,這一點希望每位投資人心裡面也多一份“牽掛”,時刻警惕美國“債務上限”問題可能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作者:CCTV證券資訊頻道 郭嘉]

因為“債務上限”的最根源問題並非“上限”,而是“債務”。美國政府靠借錢過日子的方式一天不改變,就必然會“受制於人”。目前是受制於國會兩院,但一旦所謂的限制放開,沒有人對政府的花錢進行有效平衡管控,由於美國國債是面向全世界發行的,那就要受到全世界的債權人“監管”了。事情真到了那個地步,可能會對整個美國的信用體系帶來非常多不確定性的影響,而最敏感的金融領域又每每都是最先受到衝擊的重災區。因此,這一重大隱患就像一顆“定時炸彈”時刻有被引爆的可能,這一點希望每位投資人心裡面也多一份“牽掛”,時刻警惕美國“債務上限”問題可能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作者:CCTV證券資訊頻道 郭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