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余杭此處有古人為防盜墓 建18個疑塚 挖了三個全是空的!

余杭晨報 采寫/李雪紅 攝影/唐永春 協作/金昌才

說起仙宅村與陸羽的淵源, 不得不先說一座古橋, 即目前存世的元代石橋苧山橋。 橋西南方有一林木森茂的小山名叫苧山, 橋的坐落處又稱苧山畈。 唐上元年間, 茶聖陸羽曾隱居此地。 南宋《嘉泰吳興縣誌》有相關條目記載:自稱桑苧翁, 撰《茶經》二卷, 常時閉戶著書或獨行野中誦詩, 擊水徘徊, 不得意或慟哭而歸, 時人謂之接輿。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苧山橋和陸羽

苧山橋為步行橋, 據嘉慶《余杭縣誌》載“元代至正年間(1340-1368年)建”, 現在仙宅村苧山畈與施池畈交接處, 西北向橫跨小港, 是古余杭北路驛道重要橋樑, 抗戰時曾被日軍拆除橋面, 事後當即修復。 橋額上刻有“苧山橋”三字。 苧山橋為單孔石橋, 全長14.6米, 橋中石板寬2.35米, 橋腳石寬4.3米, 拱高2.1米, 橋孔路徑4.5米。 現橋保存完好, 是杭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上游大禹谷的水都要經流苧山橋,

再往下游東苕溪、北苕溪一路匯入太湖。

村裡86歲的老書記陸耀強還記得, 原先橋旁有菜店, 還有一個苧山廟, 三間兩廂, 廟裡供有菩薩, 後來苧山廟改建成了學堂, 他爺爺還在那教過書。 “我爸爸在那讀過書。 ”60歲的老村長吳祥達接茬。 不過他們兩人都沒見過就拆了。

苧山因種苧麻得名, 吳祥達介紹, 他們上一輩村民還有人種, 後來開田改造種上了糧食, 再又變成了茶山。 “以前小時候到余杭鎮上去都要經過這座橋, 人來人往的很熱鬧。 從橋到雙溪的路上還有一個涼亭, 供行人歇腳, 涼亭地上都是鵝卵石。 ”這座涼亭後來拆了建成了管理房, 所以已看不出涼亭的痕跡。 解放前修了新路後, 這條老路就很少有人去走了。


陸羽為什麼會來到這裡?

據吳祥達聽老一輩人講, 相傳陸羽原先在湖州, 為避“安史之亂”, 他走了紹興、臨安、徑山等地, 蕩來蕩去, 最終選擇了仙宅村作為落腳地, 並寫出著名的《茶經》。 陸羽曾經居住之地叫陸家倉, 現屬汪塘組, 姓陸的人家很多。

原先那裡都是老房子, 文革後拆除, 因為村裡田少, 那裡地勢低, 拆了造地。 十來年前隨著農村建設發展人口增多, 那裡又造起了房子成為農居點。

在苧山之地, 現在還遺留有一個高約3米, 寬約2米的石頭牌門, 據說那裡面曾經有一養馬基地, 類似於古裝劇裡的茶馬驛站, 讓跑累的馬休養歇息, 吳祥達還在裡面看到過馬槽。 領頭的是一個“放天官”(音), 不知道得罪了誰被暗殺, 頭顱不知所蹤。 當朝皇帝就給他做了個金頭接上身子安葬。 為了避人耳目, 防止盜墓者偷金頭, 打了18口棺材, 故意打亂, 安葬進18口墓, 並鑄了18個牌樓。 在仙宅村有3個, 文革時挖出都是空墳。

娘娘山和大禹穀

仙宅村有座舟枕山, 山高397.9米。 相傳大禹治水時舍舟登陸於此,

並將舟枕覆於山下, 故名“舟枕山”, 現在土話叫娘娘山。 為什麼叫娘娘山?吳祥達給我們講了一個“小康王避難”的傳說故事。

相傳宋時康王因金兵追殺逃難來此, 剛巧碰到一個砍柴的山姑, 山姑用高大的柴火將康王裹在裡面, 機智地躲過了金兵, 救了他一命。為防沒走多遠被金兵發現,康王又在山姑家留宿一夜,並飲用了山姑親手泡的山茶。後來康王登上了皇位,為報救命之恩,他派人來找山姑,結果得知山姑已被金兵所殺,而其所栽的茶樹猶存。為紀念山姑,已是宋高宗的康王賜封此山為“娘娘山”,將娘娘山上所產茶葉列為貢品,並在山腰間建娘娘殿,供奉娘娘菩薩。清《余杭縣誌》有記載:乾隆二十六年重建,其盛時有殿宇樓間數十楹。後名為“碧雲道院”。幾經周折,殿被毀,文革時夷為平地,僅留遺址。

大禹谷就位於娘娘山東南腳下,現在是仙宅村的旅遊景區,依託秀麗的自然環境,四面生長著高聳挺秀的青松水杉,有紅花綠葉的杜鵑、含笑等300多種灌木、喬木和70多種鳥類。上世紀六十年代建成的甘嶺水庫,庫容量可達66萬立方米,湖面碧波蕩漾,水中魚兒嬉戲,湖畔竹苞松茂,林間鳥語花香。大禹谷旅遊景區如同鑲嵌在余杭西部的明珠,大放異彩,有“纜船塢”、仙人洞、娘娘殿等人文景觀。

其中“纜船塢”村民又叫“爛船灣”。“你到哪裡砍柴去?”“到爛船灣。”這是仙宅村民以前經常有的對話。吳祥達說,仙宅村舊時是水澇之地,前面說到大禹治水時舍舟登陸,大水越漲越高,一直沒過大禹穀,一日復一日,等水退去時,大禹的船隻擱淺已爛掉,就有了“爛船灣”的叫法。以前的“爛船灣”指的是現甘嶺水庫的位置,現在村民口中“爛船灣”不在原來位置,而在甘嶺水庫還要往裡面的地方。

救了他一命。為防沒走多遠被金兵發現,康王又在山姑家留宿一夜,並飲用了山姑親手泡的山茶。後來康王登上了皇位,為報救命之恩,他派人來找山姑,結果得知山姑已被金兵所殺,而其所栽的茶樹猶存。為紀念山姑,已是宋高宗的康王賜封此山為“娘娘山”,將娘娘山上所產茶葉列為貢品,並在山腰間建娘娘殿,供奉娘娘菩薩。清《余杭縣誌》有記載:乾隆二十六年重建,其盛時有殿宇樓間數十楹。後名為“碧雲道院”。幾經周折,殿被毀,文革時夷為平地,僅留遺址。

大禹谷就位於娘娘山東南腳下,現在是仙宅村的旅遊景區,依託秀麗的自然環境,四面生長著高聳挺秀的青松水杉,有紅花綠葉的杜鵑、含笑等300多種灌木、喬木和70多種鳥類。上世紀六十年代建成的甘嶺水庫,庫容量可達66萬立方米,湖面碧波蕩漾,水中魚兒嬉戲,湖畔竹苞松茂,林間鳥語花香。大禹谷旅遊景區如同鑲嵌在余杭西部的明珠,大放異彩,有“纜船塢”、仙人洞、娘娘殿等人文景觀。

其中“纜船塢”村民又叫“爛船灣”。“你到哪裡砍柴去?”“到爛船灣。”這是仙宅村民以前經常有的對話。吳祥達說,仙宅村舊時是水澇之地,前面說到大禹治水時舍舟登陸,大水越漲越高,一直沒過大禹穀,一日復一日,等水退去時,大禹的船隻擱淺已爛掉,就有了“爛船灣”的叫法。以前的“爛船灣”指的是現甘嶺水庫的位置,現在村民口中“爛船灣”不在原來位置,而在甘嶺水庫還要往裡面的地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