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過了臘八就是年 南北方臘八節習俗各有什麼不同

按照中國農曆, 每年十二月被稱為臘月, 而臘月初八日又被稱為“臘八節”。 臘八節最著名的民俗活動就是吃“臘八粥”。 關於臘八習俗, 南北方也是各有差異。

北方臘八節習俗

1、陝西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粥熬好之後, 要先敬神祭祖。 之後要贈送親友, 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 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 吃剩的臘八粥, 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 卻是好兆頭, 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 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 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 人們不吃臘八粥, 而是吃臘八面。 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 把麵條擀好。 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2、甘肅臘八節的習俗

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 煮熟後除家人吃, 還分送給鄰里, 還要用來喂家畜。 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 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 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 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3、西寧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節並不喝粥, 而是吃麥仁飯。 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 與牛羊肉同煮, 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 經一夜文火煮熬, 麥仁飯異香撲鼻, 十分可口。

4、西北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節在陝北高原, 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 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 吃完以後, 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 以驅邪避災, 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 而且, 臘八這天忌吃菜。 如果這天吃菜的話, 莊稼地裡就會雜草多。 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 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5、寧夏臘八節的習俗

做臘八飯一般用各種豆類加大米、土豆煮粥, 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面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

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 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 和陝北一樣, 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 不吃菜。

6、北京臘八節的習俗

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說是最為講究的。 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 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 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 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 直到第二天清晨, 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南方臘八節吃什麼?

江浙

江蘇人吃臘八粥分甜鹹兩種。 臘八粥裡要加入茨菰、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 如果煮的是鹹粥的話, 在裡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臘八粥則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 香甜味美。 據說, 這種煮粥方法還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

廣東

臘八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人們在這一天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 祈求豐收和吉祥, 各地有吃臘八粥的習俗。 佛教盛行後, 佛祖成道日與臘八節融合, 如杭州靈隱寺、蘇州寒山寺等名刹至今仍會在臘月八日施粥。

而在廣東, 臘八節的氣氛卻很淡。

為什麼廣東人不過臘八節?這與地理位置、廣府人自古以來的生活習慣有關。 古代的嶺南水鄉尚未開發, 土著人生活不以耕種為主, 都是靠水上撈蝦撈魚謀生, 而熬制臘八粥所需的豆類、谷類根本沒有人耕種, 所以也不會有吃這些東西的習俗。

廣東也有人過臘八, 不過主要在珠三角一帶, 是客家人從北方帶來的習俗, 但用來做臘八粥的材料已經有所不同, 比如北方多用小米、紅棗, 而南方則多用糯米、百合、蓮子等等。

福建

福州的傳統臘八粥有個有趣的特色:在粥上放個由幾種果子做成的小獅子, 取避邪之義。 過去福州人一般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製作臘八粥, 細細燉上一夜,次日清晨,臘八粥就熬成了。

有的人家會先將果子雕刻成各種形狀,最有意思的是做“果獅”。脆棗剔核烤幹後做獅身,半個核桃仁做獅頭,桃仁做獅腳,杏仁做獅子尾巴,然後用糖漿把各部分黏在一起,放在粥面上。如果碗面大,還可以擺雙獅,取“避邪吉祥”之義。在大寺院裡,還有見到用棗泥、豆沙、山楂等帶顏色的食品捏成八仙、羅漢、壽星公等小造型。

臘八粥熬好後,當天清晨先敬神祭祖,然後贈送親友鄰居,中午前送出。最後全家人分食,要剩下一點兒,取“年年有餘”的兆頭。在數九寒冬,喝一碗熱氣騰騰、香甜可口的臘八粥,驅寒暖胃,對人體健康也有裨益。

江西

臘八節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南昌人視“臘八”為過年的前奏。從臘八開始,家家戶戶就要準備花生、瓜子、醃肉、置辦年貨。民間有“吃罷臘八粥,就把年來盼”的說法。

“臘八日子不用揀,大吉大利福壽錦。”在南昌,臘八也是個傳統的黃道吉日。這一天,南昌人除了要喝“臘八粥”,還常舉行定親、娶媳、嫁女之類的“臘八婚”。

古時臘日的習俗除祀神祭祖之外,還有“儺”。儺是江西特有的文化,是一種驅逐疫鬼的儀式。在南昌,為了傳承和發展儺文化,紅谷灘新區曾斥資興建了儺文化公園。史料中記載,表演者一般頭戴面具裝成金剛、力士、方相等,持刀執鉞,眾人擊鼓呼噪,以逐除厲鬼、疫病,這也叫做臘鼓驅疫,傳說能保小孩平安健康。後來在民間轉換了形式,變成吃炒豆、炒麥等,無論豆、麥,要炒熟炒爆,然後讓小孩吃一些,叫“咬鬼”。

細細燉上一夜,次日清晨,臘八粥就熬成了。

有的人家會先將果子雕刻成各種形狀,最有意思的是做“果獅”。脆棗剔核烤幹後做獅身,半個核桃仁做獅頭,桃仁做獅腳,杏仁做獅子尾巴,然後用糖漿把各部分黏在一起,放在粥面上。如果碗面大,還可以擺雙獅,取“避邪吉祥”之義。在大寺院裡,還有見到用棗泥、豆沙、山楂等帶顏色的食品捏成八仙、羅漢、壽星公等小造型。

臘八粥熬好後,當天清晨先敬神祭祖,然後贈送親友鄰居,中午前送出。最後全家人分食,要剩下一點兒,取“年年有餘”的兆頭。在數九寒冬,喝一碗熱氣騰騰、香甜可口的臘八粥,驅寒暖胃,對人體健康也有裨益。

江西

臘八節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南昌人視“臘八”為過年的前奏。從臘八開始,家家戶戶就要準備花生、瓜子、醃肉、置辦年貨。民間有“吃罷臘八粥,就把年來盼”的說法。

“臘八日子不用揀,大吉大利福壽錦。”在南昌,臘八也是個傳統的黃道吉日。這一天,南昌人除了要喝“臘八粥”,還常舉行定親、娶媳、嫁女之類的“臘八婚”。

古時臘日的習俗除祀神祭祖之外,還有“儺”。儺是江西特有的文化,是一種驅逐疫鬼的儀式。在南昌,為了傳承和發展儺文化,紅谷灘新區曾斥資興建了儺文化公園。史料中記載,表演者一般頭戴面具裝成金剛、力士、方相等,持刀執鉞,眾人擊鼓呼噪,以逐除厲鬼、疫病,這也叫做臘鼓驅疫,傳說能保小孩平安健康。後來在民間轉換了形式,變成吃炒豆、炒麥等,無論豆、麥,要炒熟炒爆,然後讓小孩吃一些,叫“咬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