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雙林彩塑甲華夏,背後有故事

歎雙林彩塑千姿百態時, 勿忘他

馬元浩(香港著名攝影藝術家)

阮儀三, 1934年11月出生, 蘇州人。 1956年考入同濟大學, 1961年畢業留校。 現任建設部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

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 努力促成平遙、周莊、麗江等眾多古城古鎮的保護, 因而享有“古城衛士”、“古城保護神”等美譽。 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保護委員會頒發的2003年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 主要著作有《護城紀實》《護城蹤錄》《江南古鎮》《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劃》等。

—— 平遙 · 雙林寺 ——

雙林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原名中都寺, 其地本為中都故城所在, 因之得名。 中都寺創建年代很早, 因古文獻記載失詳, 難以確考, 但至少也已歷經一千四百多個春秋了。 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從現存的最早的碑刻看, 雙林寺在宋代已是名聲顯赫, 規模宏大。 現存建築大多為明清時所重建, 彩塑也是隨建築一起完成的。 雙林寺彩塑保存非常完整。 現存彩塑兩千餘尊。

雙林寺正門

被欄杆保護的千手觀音

千手觀音

千手觀音拍攝

渡海觀音(一葉觀音)

渡海觀音拍攝

殿外壁畫

眾菩薩像

千年唐槐

自在觀音拍攝

馬老留影自在觀音像前

鏡頭中的馬老拍攝

阮教授神采奕奕地講述當年的故事

馬老與阮教授于故地回憶過往

千手觀音前相談甚歡

聆聽74歲馬老與83歲阮教授的跨世紀採訪

與當地人員合影留念

攝製組與阮教授等合影留念

由於雙林寺畫冊出版時照片在近30年前拍,色彩比較鮮豔,經過這麼多年朋友們紛紛回來對我講色彩已褪了,今天一看比想像中要好,就是前面都有鐵柵欄著,感覺差一點,但為了保護也必須這樣。灰積了比以前厚了,不能隨意清除,實際上灰也起到保護作用,讓色彩不和空氣直接接觸。

今天阮老師特地從上海趕來,他今年83歲、我74歲,兩個老人將回憶我們幾十年來交情和合作往事,這將是紀錄片的重要內容。

(選自觀音之路)

橋頭村人講述:雙林寺為何能保存至今

侯甜宇

雙林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山西省平遙縣西南六公里的橋頭村,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其地本為中都故城所在,因此得名,北宋時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雙林入滅”之說,更名為雙林寺。

1966年5月,全國掀起了一股“破四舊”風,好多文物毀於一旦。但是,聰明勇敢的橋頭村人民並沒有因此隨波逐浪,為了保護千年前祖宗留下的奇麗瑰寶——雙林寺,橋頭村人民用他們自己的生命保護了這座古老的寺廟,保護著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保護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智慧的結晶,硬是沒被紅衛兵染指。

那時候,村民們捨不得讓靈驗的雙林寺被摧毀。夜黑風高時,以塗抹、巧妝的方法,把雙林寺裝扮成糧庫。因為當時規定了紅衛兵不能破壞糧庫,在那個貧困艱難的年代,糧食問題是第一要事,更是紅衛兵所不能觸及的,所以此時平遙的紅衛兵對雙林寺實在無計可施,於是轉將矛頭對準了村內人民自己建的小寺廟、小雕塑,毀壞雙林寺這件事也逐漸被紅衛兵擱淺。

但事與願違,介休縣張蘭中學的紅衛兵也來到平遙縣開展了大規模的破“四舊”運動。1968年秋天的一個下午,涼風習習,橋頭村的民兵營長侯康寧帶領著民兵營在雙林寺前的操場訓練,幾十個張蘭中學的紅衛兵拿腔作勢地闖來,並砸壞了雙林寺大門外的石獅子,激怒了在操場訓練的本村民兵。在民兵營長的帶領下,一百多個民兵不懼危險,用自己的身軀堵在雙林寺的門外,阻止紅衛兵進入雙林寺,並且大聲呵斥著外地來的紅衛兵,將這幾十個紅衛兵往外擠著、推著,那些紅衛兵寡不敵眾,又被民兵們營造的大陣勢所嚇到,還礙于雙林寺當時是村裡人的糧庫,便一個個灰溜溜跑掉了。橋頭村的民兵們勇敢地保護了雙林寺,使其再次倖免於難。

後來,村裡民兵營的指導員曹長潤和營長侯康寧下令,橋頭村民一定要誓死保衛糧倉,保衛雙林寺這座古建築。一旦有紅衛兵把矛頭指向雙林寺,全村人民便精誠團結,堅決不允許破壞橋頭村人民的雙林寺。

就這樣,橋頭村村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守護著雙林寺度過了動盪飄零的十年,耗盡心血守護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雕塑藝術和古老建築。

今天,我們讚揚橋頭村人民,他們在滄海橫流的年代裡顯示了勇敢頑強的英雄精神;我們欣賞橋頭村人民,他們在人人自危的年代裡挺身而出,保護了國家文物,發揚集體主義精神;我們佩服橋頭村人民,他們在風雨飄搖的年代裡表現出了高度的歷史責任感,保存了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我們感謝橋頭村人民,是他們的守護使我們今天為擁有雙林寺而自豪不已。

當年歷經文革風雨洗禮的雙林寺如今面貌煥然一新,佛教彩塑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第21次會議通過,將平遙古城和雙林寺、鎮國寺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7月平遙將舉辦國際雕塑節,雙林寺必將再添榮光……

當後人欣賞著這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的同時,橋頭村人民默默守護雙林寺的精神也一代代傳承下來。雙林寺是橋頭村的至寶,是平遙縣的至寶,更是中華文化的至寶。作為一名中國人,保護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義不容辭!

渡海觀音拍攝

殿外壁畫

眾菩薩像

千年唐槐

自在觀音拍攝

馬老留影自在觀音像前

鏡頭中的馬老拍攝

阮教授神采奕奕地講述當年的故事

馬老與阮教授于故地回憶過往

千手觀音前相談甚歡

聆聽74歲馬老與83歲阮教授的跨世紀採訪

與當地人員合影留念

攝製組與阮教授等合影留念

由於雙林寺畫冊出版時照片在近30年前拍,色彩比較鮮豔,經過這麼多年朋友們紛紛回來對我講色彩已褪了,今天一看比想像中要好,就是前面都有鐵柵欄著,感覺差一點,但為了保護也必須這樣。灰積了比以前厚了,不能隨意清除,實際上灰也起到保護作用,讓色彩不和空氣直接接觸。

今天阮老師特地從上海趕來,他今年83歲、我74歲,兩個老人將回憶我們幾十年來交情和合作往事,這將是紀錄片的重要內容。

(選自觀音之路)

橋頭村人講述:雙林寺為何能保存至今

侯甜宇

雙林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山西省平遙縣西南六公里的橋頭村,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其地本為中都故城所在,因此得名,北宋時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雙林入滅”之說,更名為雙林寺。

1966年5月,全國掀起了一股“破四舊”風,好多文物毀於一旦。但是,聰明勇敢的橋頭村人民並沒有因此隨波逐浪,為了保護千年前祖宗留下的奇麗瑰寶——雙林寺,橋頭村人民用他們自己的生命保護了這座古老的寺廟,保護著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保護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智慧的結晶,硬是沒被紅衛兵染指。

那時候,村民們捨不得讓靈驗的雙林寺被摧毀。夜黑風高時,以塗抹、巧妝的方法,把雙林寺裝扮成糧庫。因為當時規定了紅衛兵不能破壞糧庫,在那個貧困艱難的年代,糧食問題是第一要事,更是紅衛兵所不能觸及的,所以此時平遙的紅衛兵對雙林寺實在無計可施,於是轉將矛頭對準了村內人民自己建的小寺廟、小雕塑,毀壞雙林寺這件事也逐漸被紅衛兵擱淺。

但事與願違,介休縣張蘭中學的紅衛兵也來到平遙縣開展了大規模的破“四舊”運動。1968年秋天的一個下午,涼風習習,橋頭村的民兵營長侯康寧帶領著民兵營在雙林寺前的操場訓練,幾十個張蘭中學的紅衛兵拿腔作勢地闖來,並砸壞了雙林寺大門外的石獅子,激怒了在操場訓練的本村民兵。在民兵營長的帶領下,一百多個民兵不懼危險,用自己的身軀堵在雙林寺的門外,阻止紅衛兵進入雙林寺,並且大聲呵斥著外地來的紅衛兵,將這幾十個紅衛兵往外擠著、推著,那些紅衛兵寡不敵眾,又被民兵們營造的大陣勢所嚇到,還礙于雙林寺當時是村裡人的糧庫,便一個個灰溜溜跑掉了。橋頭村的民兵們勇敢地保護了雙林寺,使其再次倖免於難。

後來,村裡民兵營的指導員曹長潤和營長侯康寧下令,橋頭村民一定要誓死保衛糧倉,保衛雙林寺這座古建築。一旦有紅衛兵把矛頭指向雙林寺,全村人民便精誠團結,堅決不允許破壞橋頭村人民的雙林寺。

就這樣,橋頭村村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守護著雙林寺度過了動盪飄零的十年,耗盡心血守護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雕塑藝術和古老建築。

今天,我們讚揚橋頭村人民,他們在滄海橫流的年代裡顯示了勇敢頑強的英雄精神;我們欣賞橋頭村人民,他們在人人自危的年代裡挺身而出,保護了國家文物,發揚集體主義精神;我們佩服橋頭村人民,他們在風雨飄搖的年代裡表現出了高度的歷史責任感,保存了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我們感謝橋頭村人民,是他們的守護使我們今天為擁有雙林寺而自豪不已。

當年歷經文革風雨洗禮的雙林寺如今面貌煥然一新,佛教彩塑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第21次會議通過,將平遙古城和雙林寺、鎮國寺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7月平遙將舉辦國際雕塑節,雙林寺必將再添榮光……

當後人欣賞著這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的同時,橋頭村人民默默守護雙林寺的精神也一代代傳承下來。雙林寺是橋頭村的至寶,是平遙縣的至寶,更是中華文化的至寶。作為一名中國人,保護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義不容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