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蚌埠市固鎮縣有個村子為何叫石門趙

蚌埠市固鎮縣有個村子為何叫石門趙

趙汗青

明朝時, 安徽蚌埠市固鎮縣境澮河南岸住著一戶姓趙的人家, 其子趙天賜在皇宮中專給禦膳房擔水。 到了萬曆年間, 有一次, 孝靖皇后王氏【(1566年—1603年), 明萬全都司左衛(今張家口懷安縣左衛)人。 《明史》有傳。 王氏的父親王天瑞是錦衣衛百戶, 她13歲時被選入宮, 為萬曆皇帝朱翊鈞之母李太后的侍女。 三年後, 被萬曆帝青睞臨幸有孕, 生下了皇長子朱常洛, 這就是後來的明光宗皇帝。 】所居坤甯宮突然起火, 宮人一邊請示皇帝派人救火, 一邊打水撲火, 但火勢太旺,

眼看王皇后要被火燒死。 此時, 趙天賜脫下身上的長衫浸入水中, 往身一披沖入坤甯宮, 找到已淹淹一息的王皇后, 迅速將其背出宮。

趙天賜隻身救出皇后, 被萬曆皇帝封為馱龍侯, 賞銀數千兩, 並在京城賜府地一座。

後來, 趙天賜回家祭祖, 默默算來, 自入皇宮十幾年都沒回來過了, 想來還頗有“少小離家老大回”之感!

從澮河谷陽碼頭到村裡還有十來裡, 走在鄉間的土路上, 沿途的風景依稀還是舊時模樣:澮河岸邊桃花、杏花競放爭春, 田野裡油菜花金黃一片, 路邊麥地裡更是翠綠如翡, 偶爾聞見鳥雀低吟淺唱, 好一派生氣勃勃的鄉村春日圖!唯一感覺變化的大概是這土路了, 看起來似乎變窄小了, 或許它也沒變, 只是因為京城裡見多了寬闊大道,

成長裡眼界在變高吧。

這是連接碼頭到村裡的唯一道路, 十多年前趙天賜無數次走過。 多年時光, 季節更替, 沿途的風光也四時不同:春天桃李紅粉, 麥綠花黃;夏天的綠樹成蔭, 蟬鳴悠然;秋日的蔬果遍野, 黃葉滿山;冬日的暮雪連綿, 層雲萬里。 一路走來一路賞, 最是鄉間好風光!那時正是愛笑愛鬧的年紀, 兒時夥伴, 採花戲蝶, 談笑風生, 一路走來倒也愜意, 半天時光就消磨在一路歡歌裡了。 那時的歲月雖清苦卻簡單美好;如今, 一路風景不改, 然看風景的人呢?

終於回到了久違的村莊, 未變的河水, 破舊的村居, 還有村口那片桃園, 紅粉爭豔, 如霧似霰, 倒是故景依舊了, 只是人煙難見, 人聲不聞, 偶爾一聲鳥鳴,

給村子平添多了幾分落寞。 跨進破落的土牆院子, 老母親已經在門口迎著, 一把拉住趙天賜的手不停問路上可好, 餓不餓冷不冷, 想吃點什麼?母親那一瞬的手足無措還真讓趙天賜有點客居的感覺, 可是這是從小長大的家呀, 是在外最最魂牽夢繞的地方, 說來慚愧, 家徒四壁, 太窮了啊!

趙天賜索性拿出皇帝賞賜的銀兩, 雇上幾輛大車從靈璧的大山運來條石, 又請來數十名工匠, 在其莊子東半裡許的祖墳前砌成高約10丈的石門, 又在兩側各雕一排石碑、石人、石馬、石猴。

後來莊名被稱為石門趙, 現為固鎮縣石湖鄉石門村所在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