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當心了!銀行還在用這個招數騙你的錢!

如果你想每天學一點金融知識, 請點擊右上方“+關注”按鈕, 立刻關注我們!

下面這張圖, 想必經常去銀行的人應該很熟悉↓

和銀行定期比起來,

上圖這種高利率顯得很吸引人。 但是!你如果真把錢存進去了, 可能就要哭了。

其實, 這絕非普通的定存, 而是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的保險理財。

不信?活生生的例子擺在眼前:

在14年年底, 老馬到某銀行辦理存款業務。 銀行告訴他除了5%以上的高額利息外, 還贈送一份保險。 老馬覺得合算, 就開戶存了10萬。 而過一年去取現時銀行卻稱:這是一份保險, 要兌現只能去保險公司辦理。 老馬簡直一臉懵逼, 這好好的存款咋還變成保險了呢?!

小馬對銀行的說法表示無法理解, 但苦於急著用錢, 就只好去保險公司辦理。 可讓小馬吃驚的是, 保險公司說, 這份保險並不是贈送的, 當初的那筆存款本身就是買了一份保險, 現在兌現只能退保。

目前尚未到期, 要退保的話只能退現金3.5萬左右。

老馬遇到的情況並非個例。 事實上, 這麼多年銀行仍用這招騙儲戶的錢, 尤其多發在老年人辦理存款的過程中。 所謂“存款”實際上是萬能險, 保險理財的一種。

我們該如何區分萬能險和定期存款的區別呢?

所以, 當你看到某些銀行的存款宣傳起存點遠高於50元, 利率遠高於正常定期存款, 那就要小心了。

類似這種存款變保險的案例, 並非個案

2008年, 江蘇省市民顧先生在當地郵政儲蓄辦理存款業務時, 工作人員向其介紹了一款中國人壽的保險產品, 銀行工作人員稱, 此產品比銀行利息高, 每年還有分紅, 5年下來得到的收益遠超定期利息。 結果去取錢時才發現收益比預想承諾的少了近一半。

2009年, 邯鄲市趙先生在工商銀行某營業網點辦理定期存款, 直到一年後才知道, 當時的存款居然是以保險的名義辦理的, 每年都需要交3000, 還必須存夠10年。 若中途退保取錢, 將遭受較大損失, 連本金都保不住!

類似這樣案例的還有很多,

網上一搜一大把。

小編在此提醒大家, 在去銀行存款時以下幾點要認真分辨, 提防偷樑換柱

1.混淆概念:謊稱保險為銀行存款, 保險是免費贈送。

2.期限不准:十年期保險謊稱三年, 六年期限謊稱一年。

3.虛假承諾:大部分銀行保險不能保意外, 但銀行員工可能謊稱能保。

4.誇大收益:銀行保險到期收益並不能預期, 但銀行工作人員可能會按照保險公司人員的授意, 擅自誇大收益, 承諾高回報, 甚至將十年期的保底金額解釋成一年, 混淆客戶視聽。

5.隱藏真相:保單上現金價值應該會列印在保單背後, 粘貼於背面, 以防客戶看清楚內容要求退保。

下面我們再來說說銀行理財。

很多人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印象是:低風險、收益率高於定期存款。

這種印象總的來說沒有錯, 但銀行理財產品絕不是垂手可摘的牡丹。 過去, 多家銀行爆出的銀行理財產品“零收益門”、“負收益門”事件就是最好的警示。

在許多人的眼裡, 銀行很安全, 於是爭搶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殊不知, 買銀行理財產品, 也有很多陷阱。

買銀行理財前要弄清的這些事:

1、銀行理財會虧損

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的市場異常火爆,一是有遠高於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二是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

典型案例:劉女士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銀行理財告知每年將獲得15%或者高於15%的實際收益,劉女士當即簽約,一年後,壓根沒收到承諾的高額收益率,找銀行理論時,銀行聲稱實際收益低於預期收益率也是有可能的。

一般銀行在發行的理財產品時會對產品的最終收益率做出一個估值,這是預期收益率,並不等於銀行理財產品的到期實際收益率。

建議:投資者要明白,理財產品的穩賺只是傳說,在選擇產品時,銀行理財經理可能只會強調較高的預期收益率,但投資者選擇銀行理財產品,不要光盯著收益率,在看產品說明書中的預期收益率的同時,更不能忽視風險提示。

2、風險評測不能馬虎

在銀行買過理財產品的人都知道,首次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前要進行風險評估測試。根據銀監會的規定,投資者只能購買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應或更低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比如你的風險評估結果是穩健型,那麼你就只能購買PR1和PR2兩類產品。

一般銀行將理財產品風險由低到高分為R1-R5這5個等級:

R1(謹慎型或低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保本保收益,風險很低。

R2(穩健型或較低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相對較小。

R3(平衡型或中等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適中。

R4(進取型或較高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較大。

R5(激進型或高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極大。

然而,為了提高銷售業績,很多銀行理財經理會引導客戶,甚至代替客戶填寫風險評估測試,以達到可以購買更高風險級別理財產品的客戶評級,這樣能確保買產品時不受限制。

然而對於客戶來說,買到“風險超標”的產品,本金和收益可能面臨著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風險。因此風險評估測試一定要自己認真做,不能走過場。不要輕信理財經理的一面之詞,以免買到自己風險承受能力之上的產品,從而超出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

3、關注資金去向

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直接與產品的風險掛鉤。投資者在看產品說明書時,必須關注資金投向。

如果資金投向為債券回購、存款、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等,這樣的理財產品風險就低;如果資金投向為二級市場如股票、基金等,這樣的理財產品風險偏高。

4、看清產品是銀行自發還是代銷

在銀行管道裡,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都是銀行自發的,但也不排除銀行作為代理銷售其他的理財產品。

如某些銀行理財產品的說明書中,明確寫著“銀行作為投資者的代理人……”這樣的聲明。銀行只承認是代理、委託關係,若出了事,它不負責。

凡是銀行自發的理財產品,在產品說明書中,就會有一個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位元產品登記編碼,只要在中國理財網的搜索框內輸入該登記編碼就會查詢到對應的產品,如果查詢不到,那就不是真正的銀行理財產品。

5、隱形費用要當心

與明面上的手續費相比,銀行理財的“隱形費率”問題更為突出。多家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顯示,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計算公式為“理財計畫預期投資收益率-理財產品銷售手續費、託管費等費用”。

在購買理財產品時,產品經理經常會跟你說,購買我們某款理財產品,會很快讓你資產翻番。

別傻了,下面小編來根據理財投資七十二法則,給大家算算時下主要理財管道實現資產翻番所需時間:

1.儲蓄:現在1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是1.5%,本金翻一番需用時間:72÷1.5=48年。

2.股票:股市風雲變幻大家已經感受過了,不同於固定收益類投資,股市是動態的,長期來看,股民中7賠2平1賺的格局永遠不會變。

3.餘額寶:按餘額寶之前的收益2.5%計算,本金翻番的時間為:72÷2.5≈28年。

記住:投資永遠是收益和風險成正比,風險意識最重要

投資者不管投資銀行理財,還是股票,餘額寶之前先學習,不瞭解,看不懂,不投資。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內容,如果你覺得我們的文章能為你帶來幫助,請點擊文章頂部右上角“+關注”按鈕,立刻關注我們,這樣以後就能第一時間收到我們給大家帶來的精彩文章啦!要先關注哦!不然以後找不到!

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的市場異常火爆,一是有遠高於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二是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

典型案例:劉女士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銀行理財告知每年將獲得15%或者高於15%的實際收益,劉女士當即簽約,一年後,壓根沒收到承諾的高額收益率,找銀行理論時,銀行聲稱實際收益低於預期收益率也是有可能的。

一般銀行在發行的理財產品時會對產品的最終收益率做出一個估值,這是預期收益率,並不等於銀行理財產品的到期實際收益率。

建議:投資者要明白,理財產品的穩賺只是傳說,在選擇產品時,銀行理財經理可能只會強調較高的預期收益率,但投資者選擇銀行理財產品,不要光盯著收益率,在看產品說明書中的預期收益率的同時,更不能忽視風險提示。

2、風險評測不能馬虎

在銀行買過理財產品的人都知道,首次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前要進行風險評估測試。根據銀監會的規定,投資者只能購買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應或更低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比如你的風險評估結果是穩健型,那麼你就只能購買PR1和PR2兩類產品。

一般銀行將理財產品風險由低到高分為R1-R5這5個等級:

R1(謹慎型或低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保本保收益,風險很低。

R2(穩健型或較低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相對較小。

R3(平衡型或中等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適中。

R4(進取型或較高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較大。

R5(激進型或高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極大。

然而,為了提高銷售業績,很多銀行理財經理會引導客戶,甚至代替客戶填寫風險評估測試,以達到可以購買更高風險級別理財產品的客戶評級,這樣能確保買產品時不受限制。

然而對於客戶來說,買到“風險超標”的產品,本金和收益可能面臨著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風險。因此風險評估測試一定要自己認真做,不能走過場。不要輕信理財經理的一面之詞,以免買到自己風險承受能力之上的產品,從而超出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

3、關注資金去向

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直接與產品的風險掛鉤。投資者在看產品說明書時,必須關注資金投向。

如果資金投向為債券回購、存款、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等,這樣的理財產品風險就低;如果資金投向為二級市場如股票、基金等,這樣的理財產品風險偏高。

4、看清產品是銀行自發還是代銷

在銀行管道裡,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都是銀行自發的,但也不排除銀行作為代理銷售其他的理財產品。

如某些銀行理財產品的說明書中,明確寫著“銀行作為投資者的代理人……”這樣的聲明。銀行只承認是代理、委託關係,若出了事,它不負責。

凡是銀行自發的理財產品,在產品說明書中,就會有一個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位元產品登記編碼,只要在中國理財網的搜索框內輸入該登記編碼就會查詢到對應的產品,如果查詢不到,那就不是真正的銀行理財產品。

5、隱形費用要當心

與明面上的手續費相比,銀行理財的“隱形費率”問題更為突出。多家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顯示,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計算公式為“理財計畫預期投資收益率-理財產品銷售手續費、託管費等費用”。

在購買理財產品時,產品經理經常會跟你說,購買我們某款理財產品,會很快讓你資產翻番。

別傻了,下面小編來根據理財投資七十二法則,給大家算算時下主要理財管道實現資產翻番所需時間:

1.儲蓄:現在1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是1.5%,本金翻一番需用時間:72÷1.5=48年。

2.股票:股市風雲變幻大家已經感受過了,不同於固定收益類投資,股市是動態的,長期來看,股民中7賠2平1賺的格局永遠不會變。

3.餘額寶:按餘額寶之前的收益2.5%計算,本金翻番的時間為:72÷2.5≈28年。

記住:投資永遠是收益和風險成正比,風險意識最重要

投資者不管投資銀行理財,還是股票,餘額寶之前先學習,不瞭解,看不懂,不投資。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內容,如果你覺得我們的文章能為你帶來幫助,請點擊文章頂部右上角“+關注”按鈕,立刻關注我們,這樣以後就能第一時間收到我們給大家帶來的精彩文章啦!要先關注哦!不然以後找不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