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過了臘八,就是年

黑龍江第一門戶網站 本地值得信賴的的公眾號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東北網教育圈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 明天(1月24日)就是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了。 在古代, 臘八是人們慶祝豐收、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 很多地方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除了喝臘八粥, 你還知道哪些關於臘八節的習俗?跟著小編一起來瞭解吧。

起源

臘八節, 俗稱“臘八” ,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 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的傳統, 臘月初八祭八方八神, 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豐收吉祥。

一曰“臘者, 接也”, 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 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 “臘”從“肉”旁, 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 逐疫迎春”, 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 亦名“成道會”, 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自先上古起, 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

祈求豐收和吉祥。 據《禮記·郊特牲》記載, 臘祭是“歲十二月, 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夏代稱臘日為“嘉平”, 商代為“清祀”, 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 故稱該月為臘月, 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習俗

瞭解了臘八節的起源, 讓我們一起再來看看臘八節這天全國各地都會有哪些過節習俗。 我國幅員遼闊, 地方風俗也不盡相同, 所以衍生出許多過臘八節時的特有習俗。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 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 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開始于宋代。 每逢臘八這一天, 家家戶戶都要做臘八粥, 祭祀祖先;同時, 闔家團聚在一起食用, 饋贈親朋好友。

我國民間自古以來便有打臘鼓的習俗。 通常是在臘日或臘日前一天, 村民集會, 擊鼓驅疫。 屆時, 人們戴上假面具, 扮作金剛力士, 敲擊細腰鼓, 歌舞喧天, 以示趕走邪魔, 迎接新春的祈望。

泡臘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於北方,

尤其是華北地區的漢族傳統小吃, 是臘八節節日食俗。 中國北方一到臘月初八, 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 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 叫臘八蒜。

臘八面, 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 漢族傳統麵食, 流行於陝西關中地區, 在陝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 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詩詞

除了作家筆下的“臘八佳作”。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也爭相詠頌臘八節,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臘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顧夢遊

清水塘邊血作磷,正陽門外馬生塵。

只應水月無新恨,且喜雲山來故人。

晴臘無如今日好,閒遊同是再生身。

自傷白髮空流浪,一瓣香消淚滿巾。

《臘節》

【北齊】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臘日》

【唐】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淩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陸游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裡,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唯藥物,差科未動是閒人。

今朝佛粥更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美文

“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一到,離春節就更近了,濃濃的年味蔓延開來。臘八粥的甜糯,是每個人心中的年味,是無法忘記的家的味道……

《臘八粥》(節選)

沈從文

聞到香味,就得咽三口以上的唾沫。

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併攏來糊糊塗塗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歎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歎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裡塞灌呢!

《臘八粥》

(節選)

冰心

母親每年都煮一大鍋,多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

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乾果摻在一起煮成的。乾果裡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乾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闔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乾果象徵著十八羅漢。後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為借此機會,清理櫥櫃,把這些剩餘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

《我愛喝稀粥》

(節選)

王蒙

每年農曆臘月初八北方農村普遍熬制的“臘八粥”,竊以為那是粥中之王,是粥之集大成者。諺曰:“誰家的煙囪先冒煙,誰家的糧食堆成尖”。是故,到了臘八這一天,家家起五更熬臘八粥。

臘八粥兼收並蓄,來者不拒,凡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紫米黍米(又稱黃米,似小米而粒略大、性黏者也)雞頭米薏仁米高糧米赤豆芸豆綠豆江豆花生豆板栗核桃仁小棗大棗葡萄乾瓜果脯杏杜蓮子以及其他等等,均溶匯於一鍋之中,熬制時已是滿室的溫暖芬芳,入口時則生天下糧食乾果盡入吾粥,萬物皆備于我之樂,喝下去舒舒服服、順順當當、飽飽滿滿,真能啟發一點重農愛農思農之心。

商務合作微信:412167988

長按二維碼關注

東北網教育頻道

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詩詞

除了作家筆下的“臘八佳作”。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也爭相詠頌臘八節,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臘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顧夢遊

清水塘邊血作磷,正陽門外馬生塵。

只應水月無新恨,且喜雲山來故人。

晴臘無如今日好,閒遊同是再生身。

自傷白髮空流浪,一瓣香消淚滿巾。

《臘節》

【北齊】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臘日》

【唐】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淩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陸游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裡,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唯藥物,差科未動是閒人。

今朝佛粥更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美文

“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一到,離春節就更近了,濃濃的年味蔓延開來。臘八粥的甜糯,是每個人心中的年味,是無法忘記的家的味道……

《臘八粥》(節選)

沈從文

聞到香味,就得咽三口以上的唾沫。

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併攏來糊糊塗塗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歎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歎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裡塞灌呢!

《臘八粥》

(節選)

冰心

母親每年都煮一大鍋,多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

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乾果摻在一起煮成的。乾果裡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乾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闔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乾果象徵著十八羅漢。後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為借此機會,清理櫥櫃,把這些剩餘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

《我愛喝稀粥》

(節選)

王蒙

每年農曆臘月初八北方農村普遍熬制的“臘八粥”,竊以為那是粥中之王,是粥之集大成者。諺曰:“誰家的煙囪先冒煙,誰家的糧食堆成尖”。是故,到了臘八這一天,家家起五更熬臘八粥。

臘八粥兼收並蓄,來者不拒,凡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紫米黍米(又稱黃米,似小米而粒略大、性黏者也)雞頭米薏仁米高糧米赤豆芸豆綠豆江豆花生豆板栗核桃仁小棗大棗葡萄乾瓜果脯杏杜蓮子以及其他等等,均溶匯於一鍋之中,熬制時已是滿室的溫暖芬芳,入口時則生天下糧食乾果盡入吾粥,萬物皆備于我之樂,喝下去舒舒服服、順順當當、飽飽滿滿,真能啟發一點重農愛農思農之心。

商務合作微信:412167988

長按二維碼關注

東北網教育頻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