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溫哥華的房價在全球處於什麼水準?

vanfun溫房網

美國知名城市規劃研究諮詢公司Demographia今天發佈了第14屆全球大城市房屋可負擔性調查報告。

該調查對全球9個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愛爾蘭、日本、紐西蘭、新加坡、英國和美國)的293個大都市2017年第三季度的房價進行了調查,

包括92個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進榜, 這其中還有5個人口過千萬的超級大都市(東京-橫浜日本首都圈、美國紐約、日本京阪神都市圈、美國洛杉磯和英國倫敦)。 中國的資料則只有香港的。

Demographia評估住房可負擔性的指標仍是國際通用的“房價收入比”(Median Multiple), 即某地區房價中位數除以該地區家庭收入的中位數。 從歷史上來看, 自由調控市場的房價中位數是家庭收入中位數的三倍或更少, 即房價收入比小於等於3.0。 也就是說, 房價收入比在3.0以內是可負擔的, 如果高於5, 則被定義為嚴重不可負擔。

全球概況

在92個人口過百萬的大城市中, 有10個城市的房價為可負擔的, 也就是說房價收入比在3.0以內, 它們全部在美國。

有28個大城市的房價嚴重不可負擔, 包括澳大利亞的5個、紐西蘭的1個、中國的1個(指香港)、美國的13個、英國的6個、加拿大的2個。 毋庸置疑, 加拿大的兩個是大溫哥華和大多倫多。

如果從國家層面來講, 美國的樓市可負擔性全球最好, 房價收入比平均為3.8;其次是日本, 平均為4.2;接著是加拿大和英國, 平均為4.3;英國和愛爾蘭的可負擔性尚可, 平均為4.8。

相比於上述這些國家, 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中國的房屋可負擔性就差多了,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房價收入比分別為6.6和8.8, 中國(香港)則達到驚人的19.4!

香港房價可負擔性全球最差, 溫哥華第三

全球住房可負擔性最差的城市是中國的香港, 房價收入比高達19.4, 比去年的18.1 更嚴重!

排第二的是澳大利亞的悉尼, 房價收入比為12.9;溫哥華排第三, 為12.6;然後是美國矽谷的聖約瑟(10.3)、澳大利亞的墨爾本(9.9)、美國洛杉磯(9.4)、檀香山(9.2)、三藩市(9.1)、紐西蘭的奧克蘭(8.8)以及英國的倫敦(8.5)。 多倫多排第12為, 為7.9。

不過,相比於其他房屋可負擔性最差的城市,溫哥華的城市密度還是有潛力可挖的。

溫哥華城市密度盡可提高

最近,加拿大智庫機構菲沙研究所發佈了一份全球富裕城市人口密度的研究報告。該研究比較了高收入發達國家的30個大城市的人口密度,發現加拿大城市的人口密度是最低的。

即便溫哥華是全加拿大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但在30個城市中也只排第13位。而且,相比於美國同在西海岸、面積啊大小差不多的三藩市,人口密度要小很多。

報告的主要作者菲沙研究所城市研究中心的高級分析員Josef Filipowicz表示,與其他同等國際大都市相比,加拿大城市的密度要低得多,因此有空間增加房屋供應量,以解決住房危機。

Filipowicz還建議,溫哥華提高獨立屋社區住房密度的途徑有好幾條,並不是都要改建為高層公寓。他說,“密度有許多不同的形式,有些高密度城市其實有高度限制。比如巴黎,超過66英尺高的公寓並不多。”

不管怎麼,提高密度就意味著要多建公寓,可以預計未來中低價區段可負擔性好的房屋仍是樓市主流。

轉載聲明

不過,相比於其他房屋可負擔性最差的城市,溫哥華的城市密度還是有潛力可挖的。

溫哥華城市密度盡可提高

最近,加拿大智庫機構菲沙研究所發佈了一份全球富裕城市人口密度的研究報告。該研究比較了高收入發達國家的30個大城市的人口密度,發現加拿大城市的人口密度是最低的。

即便溫哥華是全加拿大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但在30個城市中也只排第13位。而且,相比於美國同在西海岸、面積啊大小差不多的三藩市,人口密度要小很多。

報告的主要作者菲沙研究所城市研究中心的高級分析員Josef Filipowicz表示,與其他同等國際大都市相比,加拿大城市的密度要低得多,因此有空間增加房屋供應量,以解決住房危機。

Filipowicz還建議,溫哥華提高獨立屋社區住房密度的途徑有好幾條,並不是都要改建為高層公寓。他說,“密度有許多不同的形式,有些高密度城市其實有高度限制。比如巴黎,超過66英尺高的公寓並不多。”

不管怎麼,提高密度就意味著要多建公寓,可以預計未來中低價區段可負擔性好的房屋仍是樓市主流。

轉載聲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