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朝元仙仗圖》的遞藏

朝元仙仗圖局部(國畫) 宋 武宗元

由於宋代畫家武宗元所作的《朝元仙仗圖》的題跋及藏印經歷代藏家及畫商割去, 而黃苗子所藏原題跋藍曬本也已散失,

因而對該圖的遞藏無法進行準確考證。 到底《朝元仙仗圖》如何從宋代留存至今, 並輾轉流落在廣東?這大概已不可考究。 但根據所見資料, 對該圖在廣東流傳百年的遞藏情況還是可以進行一番梳理的。

在相關的文獻中, 《朝元仙仗圖》最早出現在《常惺惺齋日記(外四種)》(謝蘭生著、李若晴等整理, 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中, 依次記載為:

一八二五年八月十二日:“英圃著人送到宋武宗元《朝元圖》來, 甚佳。 此圖僅得半截, 有趙文敏跋, 是真筆異物也。 ”

一八二八年九月初五日:“盧英圃以武宗元《朝元圖》來囑題。 ”

同年九月十七日:“為盧英圃題《五帝朝元圖》, 是宋武宗元筆, 內有趙松雪跋。 ”

九月二十日:“盧英圃以大幅石田畫來閱,

不真且不佳, 清湘松竹佳而未必真, 《五帝朝元圖》已送複了。 ”

由此可知, 19世紀初此畫已流落廣州。 為盧英圃所藏。 盧英圃, 順德人, 收藏頗豐。 謝蘭生於1828年在淺紅冷金箋上為其題跋。 此圖及後為陳桐君所得。 陳桐君, 字鳳翁, 室名“補讀廬”, 號“穎川飛鳧人”, 順德人。 陳桐君題於乙卯(1915年)中秋節之跋(紙本), 便記錄了其收藏該畫的緣由及原跋損毀情況:“吳道子五帝朝元圖, 嶺南名跡也, 南海(注:應為順德)盧氏藏之四世滄桑, 後盧氏尚新學, 盡棄前人珍秘, 予於肆購得之, 奇緣也。 乙卯八月朔, 吾粵東西北三江水同時併發, 平地水深逾丈。 翌日大火亦至, 倉卒出險, 僅攜倪高士淡室詩卷、趙文敏夫婦合作蘭竹卷, 獨吳跡倒卷至將柯敬中、趙俞二跋損去。

回憶途中滅頂三次, 水浸六時, 雖有少損, 亦雲厚幸。 ”鑒於趙、柯之跋被損, 陳桐君特回憶補充如下:

趙跋雲, 玉山顧仲瑛贈此卷與道士余彥祥藏之十餘年, 偶以見視, 誠奇寶也。 然非深知漢魏石畫之神理, 鮮能領略其奧妙。 審此人殊其貌服別其制, 繁而不紊, 簡而無遺, 環佩飛揚, 千變萬化, 始知曹衣出水, 吳帶當風, 固非虛譽也。

柯跋謂金人破汴, 餘珠玉帛輦之北行, 古書名畫, 棄之路下道上, 卷首割裂垢甚, 必經浩劫, 他日恐無延津之合, 而卷中聚精會神處, 全在東南二帝與護法。 法謂之全璧, 亦奚不可按武宗元朝元仙仗, 自南渡後已歸賈相悅生堂, 古跡記斑斑可考。 此卷前後並無賈似道悅生堂封字葫芝等印, 其非虞部明矣。

宋人去唐未遠, 吳跡尚多留存, 源流亦易於稽核, 翟張二公, 定為吳筆, 必有可證, 宋之不逮, 唐者筆力古拙矣。 吳生本傳有洛城玄元皇帝廟壁五聖朝元圖, 杜工部詩句亦恰為寫照, 更馳借天王送子圖以校如出一手, 余定為玄元皇帝廟壁之稿本, 可無疑矣神。

據此可知, 陳桐君得此畫應在民國前後, 1915年後易手於畫肆。

據1933年8月19日香港《探海燈週報》刊《百粵賞鑒家中之羅原覺》一文透露:羅原覺“以七千元之資與何麗甫之戚劉開買朝元仙仗圖絹本一卷”。 1925年十二月初一, 羅原覺為之長跋, 屬友人黃喬書於卷後。 羅跋說謝蘭生之跋為陳桐君割去。 不過, 羅氏在重新裝裱時又把陳跋割去, 使之流落坊間。 至於陳氏及羅氏還割去什麼題跋與藏印,

則已不得而知了。

據我的父親黃般若在《三十年來香港古文物展覽概述》文中記述:“一九二六年(民國十五年)十一月, 會場在香港大會堂, 參加展出的有南海黃氏劬學齋、何氏田溪書屋、新會陳海雪氏、司徒衛氏, 木林山人、黃君璧氏、南海黃砥江氏、蓬壺小隱、李務本堂、植劍泉氏、蔡淵若氏、馮氏香漪樓、趙甯李氏、平寧瓷佛庵等十四家。 書法、繪畫、碑帖等四百餘件。 大會堂會場仍不敷陳列, 惟有分日換展。 其中有名跡如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圖》, 元錢選《梨花卷》, 北宋拓《唐雲麾將軍李思訓碑》, 宋釋子濁《葡萄卷》, 宋陳居中《百馬圖卷》, 宋葉念祖《水墨葡萄軸》, 宋崔子西《四羊圖軸》, 元王蒙《一梧軒圖軸》, 他如明之文沈唐仇, 清之四王吳惲、石濤、石溪、八大山人、華新羅等作品, 美不勝收。”這是目前所知《朝元仙仗圖》唯一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

1927年,羅原覺刊印《趙文敏審定宣和禦府著錄北宋武宗元筆朝元仙仗真跡》珂羅版本,僅保留了張子囗、趙孟頫等人的題跋。1928年,又撰《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圖卷》,洋洋數千言,刊發在《文字同盟》第18至20期上。

隨後,羅原覺出售此畫與富商李尚銘。售價 “以八千元之值”,時間應在《百粵賞鑒家中之羅原覺》一文發表之前——1932年。其時我父親與李尚銘的屬員彭湘靈同住香港必烈者士街青年會公寓,是為深交,故得以用蠟紙臨摹勾勒了《朝元仙仗圖》。此蠟紙本在文化大革命中煙消雲散,不知所終。而《朝元仙仗圖》真跡是何時、何故流出海外的,則不敢猜測了。

美不勝收。”這是目前所知《朝元仙仗圖》唯一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

1927年,羅原覺刊印《趙文敏審定宣和禦府著錄北宋武宗元筆朝元仙仗真跡》珂羅版本,僅保留了張子囗、趙孟頫等人的題跋。1928年,又撰《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圖卷》,洋洋數千言,刊發在《文字同盟》第18至20期上。

隨後,羅原覺出售此畫與富商李尚銘。售價 “以八千元之值”,時間應在《百粵賞鑒家中之羅原覺》一文發表之前——1932年。其時我父親與李尚銘的屬員彭湘靈同住香港必烈者士街青年會公寓,是為深交,故得以用蠟紙臨摹勾勒了《朝元仙仗圖》。此蠟紙本在文化大革命中煙消雲散,不知所終。而《朝元仙仗圖》真跡是何時、何故流出海外的,則不敢猜測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