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車企加速升級為動力電池業帶來什麼?

此外, S*ST前鋒還擬向不超過十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 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20億元, 投向北京新能源創新科技中心項目、北汽新能源C35DB車型項目、北汽新能源N60AB車型項目、北汽新能源N61AB車型項目。

這意味著北汽新能源將通過重大資產重組的方式登陸A股, “新能源整車第一股”即將誕生。

據瞭解, 北汽新能源是國內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 財務資料顯示, 北汽新能源2016年與2017年1月至10月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3.72億元和73.77億元, 實現淨利潤為1.28億元和5361.77萬元。 自2011年第一款新能源轎車下線以來, 北汽新能源已推出了EV、EU、EX、EC、EH共五個系列十餘款產品, 實現細分領域全覆蓋。 2016年, 該公司推出了ARCFOX高端品牌, 成為國內首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實現雙品牌的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 一直謀求上市的北汽新能源, 已經開始全力提速。 電池中國網認為, 圍繞“新能源”和“汽車”概念運作的各方資本力量正在加快自己的節奏。

2017年12月21日, 寶能確認16.25億元入股觀致。 寶能表態, 觀致汽車此後的戰略重心可能要進一步轉移至新能源領域。 同月26日, 寶能集團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動工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專案總投資300億元, 首期規劃產能50萬輛新能源汽車及相關配套項目, 整車和零部件製造達產產值將超過1000億元。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除了觀致外, 寶能可能還將入股寶沃在內的至少兩家車企。

2017年3月20日, 寶能汽車有限公司註冊成立, 註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 7月成立“聯動雲”租車公司, 12月入股觀致、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開工, 儘管有業內人士對寶能造車的初衷表示懷疑, 但不得不承認寶能已經在不到一年時間內打通了“造車、租車、貿易”的產業鏈各個關節。

除了資本大動作不斷, 車企頻頻爆出小動作。 高管跳槽、股權易主, 汽車資本市場近來“躁動”的反應, 似乎向我們透露著什麼。 所謂“山雨欲來風滿樓”, 新能源汽車新一輪更加激烈的鏖戰即將到來。

日前, 國家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 新能源汽車產業形勢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一是全球市場規模在加速擴張。 二是跨國汽車企業加大電動汽車領域的投入, 加強戰略合作, 加速電動化轉型。

從全球範圍來看, 汽車電動化已成未來發展趨勢。 眾多車企看到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希望通過資本運作, 夯實經濟基礎, 在當前的浪潮中“卡位”, 贏得發展先機。 而這也為動力電池產業格局的變化帶來一定影響。

電池中國網認為, 車企需要動力電池企業緊密配合才能形成真正的產業效應, 就前面所述北汽新能源和寶能汽車來看, 都已經建立或者正在“培植”自己的動力電池配套體系。 車企的“升格”和“變動”, 在給車企建立的供應網路帶來協同發展紅利的同時, 也為其他企業提供加入供應鏈的機會。 另一方面, 車企間競爭的加劇會直接導致動力電池產業結構的調整。 產業資源進一步向行業大中型企業集中, 會導致部分落後產能的淘汰, 長期來看, 對於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是具有良性意義的。

就目前來看, 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仍然存在較多問題, 在全產業中依然存在不盡人意的地方。

而這些“不盡人意”之處正是動力電池企業下一步需要著重注意的發展要點。

電池中國網認為, 在整車設計的協同上, 電池企業還有很大的調整和發展的空間, 未來如果想要取得更加廣闊的市場, 做車企的動力系統方案解決商將是很好的發展定位。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 人們在關注高比能量電芯的同時, 也應當注重輕量化、低阻化、電驅動高效化、制動能量回收和電池成組效率等方面, 這些都關係到車輛最終的能耗問題。 仔細分析可以看出, 歐陽明高院士提出的幾點建議, 其中半數以上和車輛的電池系統有直接關係, 而動力電池企業如何看待、解決這些問題將有可能影響到企業未來的市場地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