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愛的時差》營造的三組“時差戀”,讓戀愛真人秀有了全新看點

優酷最近上線的《愛的時差》, 算上大先導, 目前已經更新到第四期。 應該說, 無論是節目的模式還是製作, 冷眼君都認為這是一檔品相不錯的網綜內容。

其實在先導片上線時, 冷眼君就有大概分析過這個模式, 尤其還對比介紹了原版的內容設計。 現在隨著劇情的深入, 三位女明星和各自的男嘉賓也都進行了多次的約會, 那本篇就繼續來看看後續內容的製作究竟有哪些亮點。

三組“時差戀”人物關係, 讓節目有天然看點

如果你看到了第四期《愛的時差》, 或者也看過原版《10歲差異》, 應該都不難發現, 它絕不是那種模式感極強的節目,

不管是視覺層面還是規則層面, 都不是很突出, 但卻是需要扎實的故事去做支撐的模式。

簡單回顧下《愛的時差》在講什麼。 節目邀請來三位不同年齡的單身女明星, 分別是28歲的奚夢瑤、36歲的馬蘇和45歲的寧靜。 在節目中,

她們會分別與自己的“年上男”和“年下男”進行三次約會, 看看通過約會相處, 三位單身的女明星會做出怎樣的決定。

可以發現, 節目營造的是年上年下兩位不同年齡段的男嘉賓與女明星分別相處, 這就讓節目又了天然的看點, 這也是之前所有戀愛交友類真人秀節目裡沒有出現過的人物關係設置。 加上分別都有10歲左右的年齡差, 使得戲劇衝突更加極致, 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戀愛體驗。

我們都知道, 在過往的交友類真人秀中, 事先一對一匹配好的男女嘉賓往往是常態設置, 尤其是明星版的戀愛真人秀, 更是cp從始至終不會改變, 看點也都會圍繞在固定的這一對男女嘉賓身上。

而《愛的時差》在人物關係的設置上, 是試圖給戀愛多一種的選擇,

兩個年齡差別巨大的男嘉賓, 兩種完全不同的約會體驗, 讓“時差戀”成為了節目的重要看點。 而且每一組“年上男”和“年下男”的風格差異也非常大, 這樣的人物設置也從側面啟動了該女明星的性格特徵, 跟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相處, 可能呈現出來的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狀態, 這種反差感, 也就讓節目更具看點。

值得一提的是, 節目中出現的6位男嘉賓, 應該說都各具特點, 屬於節目組優中選優的優質男嘉賓。 而用這樣的男嘉賓就很容易直接刺激到有著真實交友困境的女明星們, 形成相對對等的角色關係, 於是, 三位女明星也能夠用真情投入到每一次的約會中去。

除了戶外的約會場景, 這個模式中還有非常重要的演播室點評場景, 由蔡康永和於小彤擔任主持人, 和三位女明星一起進行觀看並交叉點評。 後期的剪輯插入, 形成了人肉彈幕的效果, 同時在演播室的交叉點評, 也讓每一段約會都能衍生出更多的觀點和話題。

如何做到內容扎實

對於這個模式, 創意的核心當然是與“年上男”和“年下男”的約會, 但是能夠支撐起整個節目內容的還是對每一場約會的具體設計。 如何在相對短的時間內, 讓彼此有充分瞭解對方的機會, 同時還得有趣, 從而展現出各自的性格特點, 這才是難點。

我們都知道, 《愛的時差》的製作是遠景影視, 應該說是國內對婚戀交友的節目類型最為熟悉的團隊了。 無論是《非誠勿擾》, 還是當年的衍生節目《不見不散》, 抑或是網綜《美女與極品》, 都在深挖素人的故事上有豐富的經驗。 事實上, 這一點在已上線的幾期《愛的時差》裡, 還是展現得非常充分的。

冷眼君決定拿第一次見面的場景做下對比。

首先是奚夢瑤與“年下男”何猷君的第一次見面, 佈置成了一個看似浪漫的粉紅場景,帶上鋼鐵俠面具的何猷君靜候奚夢瑤的到來。

而奚夢瑤與“年上男”何燕成的第一次見面則是以奚夢瑤在機場接機開始的。

相比之下,何燕成作為前外企高管和旅行家的身份標籤,在機場完成第一次見面,然後自駕去到下一個場地的設計,還算是合情合理的。職業屬性和初次見面的舉止上,也還是能夠比較清楚的展現的。但是何猷君就稍微有一些意外,在上一篇的評論裡,冷眼君也曾提過這一點,也感覺是在可以回避何猷君麻省理工高材生的身份標籤,總之從場景設計來看,並沒能快速凸顯。

再來看寧靜,她與“年下男”陳玉軒的第一次見面是在一個游泳池邊,作為健身教練的陳玉軒,秀好身材當然是必不可少的。

而寧靜與“年上男”張波的第一次見面,則是通過一段戶外播放的影片,隨著寧靜當年的螢幕形象倒放,當定格在1990年那張時,張波也隨之出現。

健身教練的場景相對比較具象,但是沒有在一開始就進入室內的健身房,而好在是選擇在開放的游泳池,用一點點尺度增強“年下男”的職業特點和性格特點。相比之下,“年上男”張波的出場更有趣,也是冷眼君印象最深的一個設計。不僅僅因為有專屬影片送給寧靜,關鍵通過影片能夠快速拉近兩人之前短暫的共同經歷,並成了兩人快速拉近彼此距離的有效話題。

最後看馬蘇,與“年下男”麥克斯的第一次見面選擇了一個身份隱藏,並沒有直接告知,而是找了一個外國朋友來假扮馬蘇的約會物件。

而與“年上男”薛世恒的第一次見面應該是在一家酒吧,一位會架子鼓的房地產投資人。

麥克斯找來外國朋友假扮約會物件的想法其實是不錯的,也是能夠試探出一些資訊的,但可能是馬蘇太過熟悉節目,使得麥克斯最初的效果沒有完全出來。而薛世恒用一個相對反差的場景完成了第一次亮相,投資人和樂隊架子鼓手的那種差別感,還是會給自己加分不少的吧。

所以看下來,針對每一個人的特點和男嘉賓自己的想法,最終完成了各自的第一次見面。起初,冷眼君對此會有一些固定思維,簡單說就是,第一次的見面,應該要讓網友迅速建立起對男嘉賓的印象,包括職業特性和行為舉止的特點。但實際上,隨著馬蘇的兩位元約會物件的出場,冷眼君認為只要能夠真實的展現出男嘉賓的性格就好,職業特性可以有,但不強求。

據瞭解,在《愛的時差》裡,大多數的設計都出自男嘉賓自己的想法,導演組只是在其想法之上完成具體的設計,讓戀愛這件事盡可能的真實推進,而不是在導演組的強劇本設計下而去進行。

其實由此也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在《愛的時差》這檔節目中所營造出來的那種鮮明的衝突感,這種因為人物設置所引發的衝突感,也是過往的戀愛真人秀裡不曾有過的。

比如奚夢瑤的年上男和年下男,一個是年輕活潑的何猷君,時時主動有主意,總是帶著奚夢瑤進行每一次約會的推進,雖然表面會有些不情願,但內心多少還是會很享受這個過程。而另一個則是沉穩笨拙的何燕成,有經歷又有魅力,但總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甚至會有一些不那麼聰明的套路。比如明知奚夢瑤不願意在約會中討論工作,還繼續邀請她走秀,比如在爬樓梯的遊戲中,最後套路的拋出了一個“能否嫁給自己”的笨拙問題。總之,兩個完全極端的男嘉賓,也讓奚夢瑤的約會變得衝突性極強。

星素最舒服的一次結合

約會內容的具體設計,當然是《愛的時差》節目的最大看點,尤其是在這些約會過程中,三位女明星究竟會產生怎樣的變化,也是整個節目一季的大懸念。

除此之外,一個不得不注意的點,那就是該節目模式其實是對“星素”最舒服的一次結合嘗試。

其實說到“星素結合”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冷眼君也一度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在大多數的真人秀裡,素人都是噱頭,都是不知名的陪襯。

先說同題材的《我們相愛吧》,加入的素人就是存在感極低的設計。《我們來了2》雖然加入了4個素人,並且與另外的6位女明星做同樣的事穿同樣的衣服,但是對於觀眾來說,他們聚焦的依然是明星。再比如去年火熱的慢綜藝,無論是《親愛的客棧》還是《青春旅社》,對於素人的處理也都是一筆帶過,甚至姓名和職業等基本資訊都沒有,所以就只能是明星的輔助。

而在《愛的時差》裡,素人有了非常明確的功能,每一個單體約會段落,素人和明星之間都是平等的關係。加上是交友類節目,素人的諸多資訊也都會被放大,真正做到了星素結合。

簡單說其中的邏輯,如何判斷星素結合是否合理,原則就是看素人是否對推進劇情有直接甚至是關鍵性的作用。如果能讓素人推進劇情,那麼素人的角色勢必就是相對重要的角色,所以無論怎麼剪輯,素人都會有基本的放送保證。就像《親愛的客棧》第二期裡,帶著明確目的來的三位元臥底民宿老闆,效果就會相對好一些。

所以回到《愛的時差》中,素人和明星之間是深度捆綁的關係,甚至是素人在引導每一次約會的進程,這樣的星素結合當然就會舒服很多。

總之作為優酷今年的一檔全新網綜,《愛的時差》的品相還是不錯的。冷眼君也是希望能有更多題材豐富、製作精良、更符合互聯網的受眾的網綜出現。

佈置成了一個看似浪漫的粉紅場景,帶上鋼鐵俠面具的何猷君靜候奚夢瑤的到來。

而奚夢瑤與“年上男”何燕成的第一次見面則是以奚夢瑤在機場接機開始的。

相比之下,何燕成作為前外企高管和旅行家的身份標籤,在機場完成第一次見面,然後自駕去到下一個場地的設計,還算是合情合理的。職業屬性和初次見面的舉止上,也還是能夠比較清楚的展現的。但是何猷君就稍微有一些意外,在上一篇的評論裡,冷眼君也曾提過這一點,也感覺是在可以回避何猷君麻省理工高材生的身份標籤,總之從場景設計來看,並沒能快速凸顯。

再來看寧靜,她與“年下男”陳玉軒的第一次見面是在一個游泳池邊,作為健身教練的陳玉軒,秀好身材當然是必不可少的。

而寧靜與“年上男”張波的第一次見面,則是通過一段戶外播放的影片,隨著寧靜當年的螢幕形象倒放,當定格在1990年那張時,張波也隨之出現。

健身教練的場景相對比較具象,但是沒有在一開始就進入室內的健身房,而好在是選擇在開放的游泳池,用一點點尺度增強“年下男”的職業特點和性格特點。相比之下,“年上男”張波的出場更有趣,也是冷眼君印象最深的一個設計。不僅僅因為有專屬影片送給寧靜,關鍵通過影片能夠快速拉近兩人之前短暫的共同經歷,並成了兩人快速拉近彼此距離的有效話題。

最後看馬蘇,與“年下男”麥克斯的第一次見面選擇了一個身份隱藏,並沒有直接告知,而是找了一個外國朋友來假扮馬蘇的約會物件。

而與“年上男”薛世恒的第一次見面應該是在一家酒吧,一位會架子鼓的房地產投資人。

麥克斯找來外國朋友假扮約會物件的想法其實是不錯的,也是能夠試探出一些資訊的,但可能是馬蘇太過熟悉節目,使得麥克斯最初的效果沒有完全出來。而薛世恒用一個相對反差的場景完成了第一次亮相,投資人和樂隊架子鼓手的那種差別感,還是會給自己加分不少的吧。

所以看下來,針對每一個人的特點和男嘉賓自己的想法,最終完成了各自的第一次見面。起初,冷眼君對此會有一些固定思維,簡單說就是,第一次的見面,應該要讓網友迅速建立起對男嘉賓的印象,包括職業特性和行為舉止的特點。但實際上,隨著馬蘇的兩位元約會物件的出場,冷眼君認為只要能夠真實的展現出男嘉賓的性格就好,職業特性可以有,但不強求。

據瞭解,在《愛的時差》裡,大多數的設計都出自男嘉賓自己的想法,導演組只是在其想法之上完成具體的設計,讓戀愛這件事盡可能的真實推進,而不是在導演組的強劇本設計下而去進行。

其實由此也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在《愛的時差》這檔節目中所營造出來的那種鮮明的衝突感,這種因為人物設置所引發的衝突感,也是過往的戀愛真人秀裡不曾有過的。

比如奚夢瑤的年上男和年下男,一個是年輕活潑的何猷君,時時主動有主意,總是帶著奚夢瑤進行每一次約會的推進,雖然表面會有些不情願,但內心多少還是會很享受這個過程。而另一個則是沉穩笨拙的何燕成,有經歷又有魅力,但總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甚至會有一些不那麼聰明的套路。比如明知奚夢瑤不願意在約會中討論工作,還繼續邀請她走秀,比如在爬樓梯的遊戲中,最後套路的拋出了一個“能否嫁給自己”的笨拙問題。總之,兩個完全極端的男嘉賓,也讓奚夢瑤的約會變得衝突性極強。

星素最舒服的一次結合

約會內容的具體設計,當然是《愛的時差》節目的最大看點,尤其是在這些約會過程中,三位女明星究竟會產生怎樣的變化,也是整個節目一季的大懸念。

除此之外,一個不得不注意的點,那就是該節目模式其實是對“星素”最舒服的一次結合嘗試。

其實說到“星素結合”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冷眼君也一度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在大多數的真人秀裡,素人都是噱頭,都是不知名的陪襯。

先說同題材的《我們相愛吧》,加入的素人就是存在感極低的設計。《我們來了2》雖然加入了4個素人,並且與另外的6位女明星做同樣的事穿同樣的衣服,但是對於觀眾來說,他們聚焦的依然是明星。再比如去年火熱的慢綜藝,無論是《親愛的客棧》還是《青春旅社》,對於素人的處理也都是一筆帶過,甚至姓名和職業等基本資訊都沒有,所以就只能是明星的輔助。

而在《愛的時差》裡,素人有了非常明確的功能,每一個單體約會段落,素人和明星之間都是平等的關係。加上是交友類節目,素人的諸多資訊也都會被放大,真正做到了星素結合。

簡單說其中的邏輯,如何判斷星素結合是否合理,原則就是看素人是否對推進劇情有直接甚至是關鍵性的作用。如果能讓素人推進劇情,那麼素人的角色勢必就是相對重要的角色,所以無論怎麼剪輯,素人都會有基本的放送保證。就像《親愛的客棧》第二期裡,帶著明確目的來的三位元臥底民宿老闆,效果就會相對好一些。

所以回到《愛的時差》中,素人和明星之間是深度捆綁的關係,甚至是素人在引導每一次約會的進程,這樣的星素結合當然就會舒服很多。

總之作為優酷今年的一檔全新網綜,《愛的時差》的品相還是不錯的。冷眼君也是希望能有更多題材豐富、製作精良、更符合互聯網的受眾的網綜出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