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新時期產業工人需要相匹配的行業協會

提案掃描

關鍵字:行業協會職能強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涉及人群:全市產業工人問題概括:部分協會處於無機構管理狀態, 少數協會僅是名義上的存在, 職能已經不復存在。 有些行業協會通過掛靠大型企業(集團)得以生存, 職能弱化。

對策建議:加快行業協會建設, 規範行業協會職能;加快推進重點產業、重點行業的行業協會建設;督促並指導行業協會開展相應工作。

本報訊 上海是中國工業發源地, 也是中國產業工人誕生地。 近年來上海緊跟時代前進步伐, 堅持不懈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基本形成了新型產業體系, 產業工人的分佈進一步拓展。 但是脫胎於計劃經濟時代的行業協會, 目前狀況堪憂。 市總工會在今年兩會期間提交了《關於加快行業協會建設規範行業協會職能助力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建議》的提案, 呼籲大力改善行業協會現狀, 為上海製造夯實基礎。

提案指出, 隨著計畫分配體制走向市場分配體制, 企業的分配行為由政府指令性行為轉為市場行為。 為追求效益最大化, “按勞分配”不再是企業收入分配遵循的唯一原則。 在勞動力市場資源充沛條件下, 產業工人的收入滯漲, 福利水準下降。 最低工資標準成為產業工人, 特別是一線工人的標準工資, 尤其是在小微企業集中的私營企業,

勞動者收入增長主要依靠政府調整最低工資標準來推動。 與此同時, 政府機構改革和部委撤並, 行業協會處於無機構管理狀態, 部分行業協會僅僅是名義上的存在, 職能已經不復存在。 有些行業協會通過掛靠大型企業(集團)得以生存, 職能弱化, 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業協會。

當下, 產業工人隊伍分布面愈加廣泛, 既有傳統產業的勞動標準需要修訂;又有新興產業和行業的勞動標準需要制訂;同時產業工人中的一線工人、製造業工人和農民工群體的收入水準要提高。 這些問題的解決, 僅憑工會一家之力是不夠的, 需要得到行業協會的配合與支援。

為助力上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 市總工會在提案中指出,

行業協會是行業內企業的代表, 是集體協商的一方。 只有經過行業協會與行業工會開展的行業性、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簽訂的合同, 才能建立起反映本行業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工資決定機制和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解決部分行業一線工人收入普遍偏低現象。

與此同時, 提案進一步指出, 在完善產業工人勞動經濟權益保障機制方面, 第二產業的製造業、第三產業的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資訊傳輸等新時期產業工人聚集的行業應成為行業協會重建重點, 政府相關部門應順勢而為, 加快推進重點產業、重點行業的行業協會建設步伐。

針對部分行業協會職能弱化, 存在感弱的實際情況, 提案建議,

政府相關部門對上海現有行業協會進行疏理, 摸清底數和行業分佈, 對其中已不具備行業特性的行業協會進行改制重建, 使其成為名符其實的行業協會, 賦予行業協會應有的職能。 對符合上海產業結構導向, 但目前還沒有建立行業協會的新興產業和行業, 督促並指導其儘快建立行業協會並開展相應工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