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金融助力去產能 京津冀經濟發展將輕裝上陣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 最關鍵的障礙之一就是破解資金缺口難題, 因此, 通過金融服務來支援京津冀協同發展, 無疑意義重大。 ”蘇甯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對京津冀地區的金融行業而言, 後續應該打破三個地區域分割的服務格局, 並建立三地統一的標準和考核評價體系, 以此來更好地為其協同發展提供金融服務。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天津召開的金融支援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表示, 金融機構要嚴格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空間、產業佈局,

立足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創新中長期建設資金供給方式。 同時, 通過金融機制促進區域過剩、落後產能出清和產業優化。

“當前, 去產能工作可以說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的首要任務之一, 特別是河北和天津兩地, 傳統石化、鋼鐵、水泥等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十分突出, 且在全國落後產能中也佔有重要地位。 因此, 淘汰落後、過剩產能, 有利於使京津冀地區的經濟發展能輕裝上陣。 ”黃志龍認為, 諸如鋼鐵、水泥等傳統產能過剩行業, 一方面面臨去產能的壓力, 另一方面則面臨經濟下行過程中需求不足的壓力, 同時還有貨幣政策邊際收緊背景下融資成本上升的壓力。 因此, 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地區傳統產能過剩行業的兼併重組,

既有利於做大做強相關企業, 同時也顯得尤為迫切。

其實,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 京津冀三地在去產能方面均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尤其是河北與天津兩地。 資料顯示, 2016年河北省全年共壓減煉鋼產能1624萬噸、煉鐵1761萬噸、水泥286萬噸、平板玻璃2189萬重量箱, 退出煤礦54處、壓減煤炭產能1400萬噸, 雙雙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去產能任務。 與此同時, 天津也在2016年壓減了370萬噸粗鋼產能, 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任務。

不過, 在黃志龍看來, 今年京津冀地區在去產能方面的難度依然不小, 尤其是如何平衡淘汰過剩產能的速度、規模、節奏同經濟增速、就業以及財政收入間的關係, 挑戰較大。

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 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