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市分析:格力離美的還差幾個庫卡?美的離GE還差幾個格力?

格力依然是, 可能也僅僅是一家優秀的空調企業, 美的卻在向中國的GE加速前進。

停牌半年的格力沒拿下銀隆, 最後大姐組團買銀隆, 刷爆了朋友圈。 再看隔壁美的, 一年裡斥資300億元買買買, 從東芝白電、義大利Clivet、伊萊克斯Eureka再到德國庫卡, 股價漲了50%, 市值摸到2000億, 悶聲大發財。

2016年12月30日, 美的集團宣佈庫卡並購已獲所有監管部門批准, 美的以37億歐元(合人民幣270億元)持股庫卡94.55%, 交割將在本月上旬完成。 歷時7個月, 這筆驚動了默克爾的並購最終有驚無險, 順利過關。

美的拿到了庫卡的全部技術和品牌, 成為“全球消費電器、暖通工業及未來工業自動化的領先企業”,

而不再只是家電企業。

新年第一天, 美的股價開盤大漲3.3%沖上29元, 市值近1900億。 庫卡2015年營收30億歐元, 東芝白電2016年三季度並表營收38億元, 合併報表後美的營收再加300億, 逼近1900億。

2018年, 成立50周年的美的有望站上2000億營收, 千年老二完美逆襲。

中國的庫卡, 世界的美的

從金額來看, 270億元遠非中國企業海外掃貨的最大手筆, 庫卡的體量也無法和海爾買下的GE家電相比, 為什麼庫卡引起了全球媒體廣泛而持續的關注?

這一次我們買的不再是別人淘汰的, 而是德國人千方百計想留住的優質資產。

作為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 庫卡跳出家電切入了全新市場, 拿下庫卡意味著美的在最短時間內佔據了智慧裝備的戰略高地,

和以往的合併同類項完全不同。

庫卡從德國工業4.0的代表變成了中國製造的國家品牌, 其意義遠非合併報表可比。

供給側改革改的是什麼?不只是去庫存, 更重要的是提升勞動生產率, 把技術優勢轉變為產品競爭力。 在中國製造2025的大背景下, 庫卡不只屬於美的, 而是整個中國製造的助推器。

庫卡選擇美的, 其實就是選擇中國。 機器人產業的規模不算大, 2015年庫卡營收30億歐元, 還沒有美的小家電規模大。 其中46%來自歐洲, 35%來自北美, 只有19%來自亞太和其他地區。

中國是庫卡最重要的增長來源,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資料顯示, 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的滲透率為每萬名工人17台機器人, 遠遠低於韓國的365台和日本的211台。

2016年11月庫卡在昆山的新工廠已經動工, 當地語系化和產能儲備都不是問題。

美的自己就是庫卡的最大客戶。 美的集團從2012年開始推行機器換人, 僅順德空調工廠就已投入超過10億元, 預計未來五年智慧化改造的總投資將達到50億元。

從美的和開利、東芝的合資經驗來看, 銷售和市場推廣正是美的最擅長的。 按照美的的計畫, 未來庫卡在中國的營收將從4.5億歐元增長到10億歐元。 不過在工業機器人市場如何複製家電領域的成功, 對美的仍是一大挑戰。

2016年美的海外營收已占到50%, 庫卡交割後, 2017年美的海外營收將首次超過國內, 全球經營初見成效。

加上庫卡, 美的在全球10個國家擁有13個生產基地。 2016年美的投資1000萬美元在矽谷建立了研發中心。

但自有品牌仍然是美的國際化的短板, 目前這部分營收只占三分之一。 在產品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上, 美的離“世界的美的”還有不小差距。

格力的400億差在哪裡?

今天美的股價33元, 市值2200億, 格力股價29元, 市值1800億, 始終落後美的400億。

400億正好是格力和美的的營收差距。 2015年美的營收1400億, 格力首度跌破千億至977億。 2016年前三季度美的營收775億元, 格力491億元, 依然相差近300億。

市場是最精明的。 不算舉牌行情, 格力複牌後股價一直比美的低4塊錢左右, 原因絕不只是營收。

清晰的戰略方向, 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 國際化的人才儲備, 與時俱進的股權激勵, 業內第一的研發投入, 強大的執(jiu)行(cuo)力, 共同支撐美的在2016年市值摸到2000億,

並將繼續領先格力。

錯了就推倒重來, 美的“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必須承認, 格力空調依然領先美的, 老大的江湖地位無可撼動, 但在其他方面, 格力幾乎完敗。

2016年中報顯示, 空調占格力電器總營收的85%, 多元化成效甚微。 格力小家電2015年真正發力, 而美的小家電已經做到400億規模。 晶弘冰箱一直未能進入市場主流, 其產權關係更是撲朔迷離。

戰術的正確無法掩飾戰略的失誤, 比失誤更糟糕的是沒有戰略。

從專注空調到事實上的多元化, 再到高調切入手機, 並購銀隆進入新能源, 格力多元化從滯後到激進, 跳躍性堪比樂視七大生態。

同樣是溢價收購, 為什麼格力買銀隆被股東否決, 美的買庫卡卻是叫好聲一片?

因為看不到清晰的戰略。 格力和銀隆之間相關性不足,缺乏足夠邏輯支撐,而美的佈局機器人已有兩年,雙方具有高協同性。

2015年起美的已經和日本安川成立了兩家合資公司,其中一家生產工業機器人,產品100%供應美的,另一家生產護理和康復機器人,產品已經在中國上市。

在國際化和擁抱互聯網上,美的同樣領先格力。2016年美的海外業務已經占到一半,格力目前海外營收只有20%。

2015年美的電商收入150億元,2016年天貓單管道銷售就有100億,家電圈排名第一,格力電商還在起步中。

2017年,格力和美的的差距還會進一步拉大。庫卡2015年營收30億歐元,東芝白電2016年三季度並表營收38億元,預計2017年合併報表後美的營收再加300億,逼近1900億。

2018年,美的有望站上2000億營收,時隔8年“再造一個美的“終於實現。當年走紅毯的波哥,有沒有想過會有今天?

2018年,董明珠作為格力董事長的第二屆任期即將結束。屆時股東大會將對她作何評價?格力電器未來向何處去?

繼續沿著空調走下去,格力的路很可能越走越窄,甚至成為一個有爭議的細分品牌。

美的會成為中國的GE嗎?

格力和美的之間的差距有多大,美的和GE的差距就有多大。這不是人民幣和美元的數量級問題,而是企業基因的差距。

靠並購擴大規模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打磨產品。現在美的有太多產品稱不上優秀,甚至不能說合格。像IH電飯煲那樣定義一個品類的精品太少。

說到美的,消費者的第一印象多種多樣,但極少有人會想到品質。美的的野蠻生長來自行銷驅動而非技術領先。

品質正是格力起家的根本,格力空調是靠著高於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贏得了市場。這兩年雖然水準退步了,但老底厚得足夠吃幾年。可惜格力在空調上的成功沒能複製到其他品類。

在消費升級的機遇面前,含金量最高的細分品類依然是外資的天下。美的、格力,所有中國家電企業都沒能滿足這部分需求。你做吹風機不賺錢,別人卻把吹飛機賣上了3000元,我們能做的仍然是跟隨。

產品領先,然後才是效率驅動,全球經營。沒有這個前提,2000億不過是又一輪整合的前奏。(作者:mimifu)

格力和銀隆之間相關性不足,缺乏足夠邏輯支撐,而美的佈局機器人已有兩年,雙方具有高協同性。

2015年起美的已經和日本安川成立了兩家合資公司,其中一家生產工業機器人,產品100%供應美的,另一家生產護理和康復機器人,產品已經在中國上市。

在國際化和擁抱互聯網上,美的同樣領先格力。2016年美的海外業務已經占到一半,格力目前海外營收只有20%。

2015年美的電商收入150億元,2016年天貓單管道銷售就有100億,家電圈排名第一,格力電商還在起步中。

2017年,格力和美的的差距還會進一步拉大。庫卡2015年營收30億歐元,東芝白電2016年三季度並表營收38億元,預計2017年合併報表後美的營收再加300億,逼近1900億。

2018年,美的有望站上2000億營收,時隔8年“再造一個美的“終於實現。當年走紅毯的波哥,有沒有想過會有今天?

2018年,董明珠作為格力董事長的第二屆任期即將結束。屆時股東大會將對她作何評價?格力電器未來向何處去?

繼續沿著空調走下去,格力的路很可能越走越窄,甚至成為一個有爭議的細分品牌。

美的會成為中國的GE嗎?

格力和美的之間的差距有多大,美的和GE的差距就有多大。這不是人民幣和美元的數量級問題,而是企業基因的差距。

靠並購擴大規模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打磨產品。現在美的有太多產品稱不上優秀,甚至不能說合格。像IH電飯煲那樣定義一個品類的精品太少。

說到美的,消費者的第一印象多種多樣,但極少有人會想到品質。美的的野蠻生長來自行銷驅動而非技術領先。

品質正是格力起家的根本,格力空調是靠著高於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贏得了市場。這兩年雖然水準退步了,但老底厚得足夠吃幾年。可惜格力在空調上的成功沒能複製到其他品類。

在消費升級的機遇面前,含金量最高的細分品類依然是外資的天下。美的、格力,所有中國家電企業都沒能滿足這部分需求。你做吹風機不賺錢,別人卻把吹飛機賣上了3000元,我們能做的仍然是跟隨。

產品領先,然後才是效率驅動,全球經營。沒有這個前提,2000億不過是又一輪整合的前奏。(作者:mimifu)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