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王石67歲生日夜慟哭:失敗並非成功之母 失敗次數多了就徹底失敗了

1月23日, 王石正式步入67歲, 他選擇在這一天以名為“回歸未來·到文明源頭擁抱未來”的主題演講, 首次透露過去兩年一些個人感悟和內心獨白。 今年67歲的王石, 拒絕一勞永逸。 他要重新開始, 重新尋找, 重新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事實上, 王石也從沒想過, 自己要在今年舉辦這場活動。 按照原先的規劃, 活動時間應該在2021年。 因為那一年, 他正好70歲, 準備退休。 2017年6月底, 王石正式辭去萬科董事長職務。 比預期退休時間, 早了三年。 王石將自己的百年人生拆分成3個33年, 此時他正站人生三分之二節點上。 他想籌備一場活動, 梳理自己前大半生, 展望未來。

昨晚, 王石站在了水立方的演講臺上, 用三個半小時, 與在場定向邀請的3500名觀眾分享他與家人的情感故事, 如何面對人生的艱難時刻, 以及下一個33年再創輝煌的生命力等, 再次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面對未來要回歸】王石說, 人這一輩子, 最難的就是認知自我。 對人們來說, 全面地認識自己, 知道自己的天賦, 也能知道自己的弱點, 成功的人大多是靠最大化的發揮自己的天賦。 所以王石始終認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人們在成功中獲得自信和讚美, 失敗並非成功之母,

失敗次數多了就徹底失敗了。 能揚長補短的地方儘量揚長補短, 能克服短板, 並且把短板變成優勢, 那更加難得。 “話說回來, 我為什麼要這樣和自己過意不去, 我為什麼要克服我的短板, 因為我覺得過語言關對我們全球化, 對中國企業家階層非常重要, 尤其在我們這一代出來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王石指出, 很多國內的企業家越往後發展, 很大的局限性就是國際交流, 所以他下定決心就是要過這一關。 “所以我們說回歸未來, 本身面對未來的我們要回歸, 就像我們對親情的理解。 面對未來, 親情什麼時候都是不可或缺的, 他都應該增加它的溫度。 ”用王石的話來說, 現在來講面對未來, 對傳統文化也是一樣的,
去人類文明的源頭去擁抱未來, 這個非常重要。

【“放下”是考驗】我是從32歲開始創業的。 1983年我來到深圳特發創業, 第一筆單子是賣玉米飼料。 1983年, 是一個萬元戶都不得了的時代。 我一個月能賺十幾萬, 正在我風聲水起的時候, 我開始聘請了兩三個民工, 文化程度都沒有上過初中, 我白天帶他們幹活, 晚上我就當教員給他們上課講語文, 講數學。 我記得很清楚, 給他們上完課, 光著膀子在記帳, 生活創業階段過的艱苦, 但還是很愉快。 多年之後回顧我人生的第一桶金意味著什麼?作為一個創業家, 一無所有的時候, 有的是想像力, 敢闖、不拘束, 當然也有賭博心理, 實際上我的成功帶有一部分的運氣和僥倖。 之後你會發現, 你做生意基本是參雜著這樣一個賭博和冒險,

而且類似這樣的情況很多。 創業是需要承擔風險的。 創業初期往往遇到“賭博”的成分, 你要有膽識, 但是企業做大的時候, “賭”就會造成很大的風險。

1998年萬科作為一家房地產公司, 成為中國上市公司當中最大的房地產公司, 但也就是那一年王石決定辭去總經理職務。為什麼這樣講呢?實際上在過去的經營的這麼多年當中,對王石而言,萬科是房地產公司之後第一批的股份公司,他當時已成為全國的知名人士,也可以說是人生進入了一個高峰。

但關於決定辭職,王石主要是考慮到對企業的未來健康發展,自己不應該繼續佔有更多資源。他認為企業更多要建立的是制度,是團隊,是品牌,而不是個人的魅力。“我給萬科帶來什麼?第一選擇了行業多元化,選擇了房地產;第二個建立一個制度,建立企業制度;第三個建立了這樣一個團隊;第四個是品牌。”王石說。

在他看來,這是一個終極問題:對許多企業家來說,不是企業離不開你,而是你離不開企業——因為你沒有了自我,沒有了存在感和價值感。其實,對每個企業家來說,放下都是早晚和必然的事情。人的生命包括職業生命都是有限的,最終你要放下,但這是被動的。主動放下,才是對你的考驗。

“恰好我的放手來說,不是對萬科的現狀滿足了,正因為我有一個理想,我想它做到偉大,就是它要創造一種文化,超越你本身公司行業影響,給社會帶來一個正面作用。”這是不容易做到的,但王石相信他做到了。

到2017年萬科經歷了非常不平凡的一個特別的階段,回頭看,1999年王石所說的那番話,如今已經驗證,品牌、團隊、制度所發揮的作用。“所以要放下,首先來講是要有準備,第二,要清楚你放下目標是什麼。我很欣慰在2017年6月後,自己不再參與萬科的活動。”王石如是說。

【人生後三分之一】“現在事後來看,既然我是作為企業家的身份,對股東對萬科的員工,對市場負責的話,顯然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應該道歉,不但道歉,而且要迅速道歉。”在時隔多年之後,王石首次吐露心聲,那樣的經歷非常寶貴,讓他意識到應該怎麼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認識這個社會環境,作為一個企業家,應該怎麼做。步入67歲的王石,已經走過人生的前兩個33年,那麼下一個階段到底要做什麼?他希望,自己的第三個三十年,能把人生後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公益環保事業上。

按照王石的理解,所謂慈善、公益,也不僅僅施與受的關係,不僅僅是給錢給物,更是平等的關注和互相的給予。同樣,戶外探險是對大自然的尊重,與環境保護、生態保護等精神是一致的。他還倡議要做“善食家”,就是在飲食方面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不浪費食物,從容地享受食物,就是善待他人,善待所有參與到整個餐飲供應鏈上的人。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王石並非一個完美之人,卻依舊沒有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亦可無問西東。

【機會提示】點擊下方藍字“瞭解更多”關注頭條號牛股王!學習更多選股技巧,每天提示牛股機會>>

但也就是那一年王石決定辭去總經理職務。為什麼這樣講呢?實際上在過去的經營的這麼多年當中,對王石而言,萬科是房地產公司之後第一批的股份公司,他當時已成為全國的知名人士,也可以說是人生進入了一個高峰。

但關於決定辭職,王石主要是考慮到對企業的未來健康發展,自己不應該繼續佔有更多資源。他認為企業更多要建立的是制度,是團隊,是品牌,而不是個人的魅力。“我給萬科帶來什麼?第一選擇了行業多元化,選擇了房地產;第二個建立一個制度,建立企業制度;第三個建立了這樣一個團隊;第四個是品牌。”王石說。

在他看來,這是一個終極問題:對許多企業家來說,不是企業離不開你,而是你離不開企業——因為你沒有了自我,沒有了存在感和價值感。其實,對每個企業家來說,放下都是早晚和必然的事情。人的生命包括職業生命都是有限的,最終你要放下,但這是被動的。主動放下,才是對你的考驗。

“恰好我的放手來說,不是對萬科的現狀滿足了,正因為我有一個理想,我想它做到偉大,就是它要創造一種文化,超越你本身公司行業影響,給社會帶來一個正面作用。”這是不容易做到的,但王石相信他做到了。

到2017年萬科經歷了非常不平凡的一個特別的階段,回頭看,1999年王石所說的那番話,如今已經驗證,品牌、團隊、制度所發揮的作用。“所以要放下,首先來講是要有準備,第二,要清楚你放下目標是什麼。我很欣慰在2017年6月後,自己不再參與萬科的活動。”王石如是說。

【人生後三分之一】“現在事後來看,既然我是作為企業家的身份,對股東對萬科的員工,對市場負責的話,顯然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應該道歉,不但道歉,而且要迅速道歉。”在時隔多年之後,王石首次吐露心聲,那樣的經歷非常寶貴,讓他意識到應該怎麼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認識這個社會環境,作為一個企業家,應該怎麼做。步入67歲的王石,已經走過人生的前兩個33年,那麼下一個階段到底要做什麼?他希望,自己的第三個三十年,能把人生後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公益環保事業上。

按照王石的理解,所謂慈善、公益,也不僅僅施與受的關係,不僅僅是給錢給物,更是平等的關注和互相的給予。同樣,戶外探險是對大自然的尊重,與環境保護、生態保護等精神是一致的。他還倡議要做“善食家”,就是在飲食方面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不浪費食物,從容地享受食物,就是善待他人,善待所有參與到整個餐飲供應鏈上的人。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王石並非一個完美之人,卻依舊沒有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亦可無問西東。

【機會提示】點擊下方藍字“瞭解更多”關注頭條號牛股王!學習更多選股技巧,每天提示牛股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