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吳曉波談“新工匠”:不懂80後90後審美的產品可能被淘汰

吳曉波

“今天, 出現了一批新的年輕理性的中產階層, 特別是中國文化崛起、中國本土意識崛起, 使得中國工匠精神的回歸成為了可能性。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4月8日開幕的“匠人養成營”活動現場表示。

4月8日至9日, 由自媒體“吳曉波頻道”和無錫靈山文化旅遊集團主辦的第一期“匠人養成營”在無錫舉行, 有來自全國的100位匠人參加。 無錫靈山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平、財經作家吳曉波、小米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劉德、頭頭是道基金董事姚臻、ARK Design創始人張文新、茶語網創始人張陽、熱電場創始人羅西、貓王之父曾德鈞、巴九靈新媒體CEO厲劍與匠人們分享了關於“新匠人”、投融資、品牌和電商戰略的思考。

自媒體吳曉波頻道今年將持續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新工匠”, 並舉行了匠人養成營活動, 在產品、戰略、行銷、投融資等方面為匠人提供培訓。

“工匠精神”在今年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3月5日, 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 厚植工匠文化, 恪盡職業操守, 崇尚精益求精, 完善激勵機制, 培育眾多“中國工匠”。

對此, 吳曉波提出了“新匠人”的概念, 新匠人有三個標準, 新審美、新技藝和新連接。 吳曉波認為, 在審美上, 如果產品在審美意義上不能夠符合80後、90後的口味, 就可能被淘汰;在技藝上, 新工匠將能夠利用中國大製造環境下形成的社會關係, 完成產品創新;在連接上, 新工匠和消費者將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形成新的連接。

在匠人養成營現場, 有許多匠人的個人經歷非常有趣, 90後獨立設計師党心宇創立的家居用品工作室,

已有作品入選了2017年斯德哥爾摩傢俱展;80後的周君已經設計了超過10萬件首飾, 成立了自己的工藝首飾品牌;兩個倫敦藝術大學畢業的學生因為愛喝酒, 開始自己研究如何釀造啤酒……有的匠人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擁有比較明晰的商業策略, 而有的匠人則在專注於工藝技術打磨產品。

家居設計師党心宇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自己會花很多的精力在設計上, 但遇到的困擾是:當出現一個非常棒的設計, 卻因人少、體量小, 從而沒辦法把設計實現最大的市場化。 從他個人的角度而言, 需要學習行銷並從商業化的角度來重新思考自己的專案。

在吳曉波看來, 新工匠從一個匠人變成一個有商業頭腦的人,

需要很多的培養, 到場的百位匠人在自己領域裡面, 或許都排名在比較靠前, 但是從一個企業經營者的角度來講, 短板還有很多, 而吳曉波頻道策劃的匠人養成營就是希望補全當代匠人的短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