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比特幣泡沫:瘋狂投機的最新化身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謝瑋|北京報導

編輯:牛綺思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4期)

在過去一年裡,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 從乏人問津到炙手可熱。

一則廣為流傳的笑話生動地折射出比特幣價格的瞬息萬變。 一個小男孩想向他有投資比特幣的爸爸要一枚比特幣當生日禮物。 爸爸問:“什麼?你想要15554美元?14354美元可不是一小筆錢啊!你到底需要16782美元這麼多錢幹嗎?”就在說話的瞬間, 比特幣正經歷著過山車一樣的漲跌幅。

2017年12月, 比特幣價格曾一度逼近2萬美元。 不過, 隨著多國對虛擬貨幣監管態度趨嚴, 虛擬貨幣呈現出瀑布式暴跌。 到2018年1月17日, 美國比特幣交易平臺Bitfinex顯示, 比特幣盤中一度跌破1萬美元關口, 價格距最高點幾乎腰斬。 急漲急跌, 其風險一覽無遺。 而比特幣體現出的發行和交易“無國界”價格高度波動等現狀,

也考驗著各國金融監管機構的智慧。

多國監管層對虛擬貨幣繃緊神經

毋庸諱言, 許多人可能都曾想過擁有一個比特幣。 確實, 其創始人“中本聰”的身份之謎, 有關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對中央銀行發行貨幣去中心化的解構, 以及所謂“數位黃金”的種種光環, 讓公眾對比特幣充滿了想像。

此前, 也有許多國家對加密數字貨幣態度曖昧。 加拿大很早就承認比特幣是合法的, 還出現世界上第一台比特幣ATM機。 美國不同州對數字貨幣態度大相徑庭, 德克薩斯州直接將比特幣定義成為一種大宗商品。

從2017年開始, 韓國成為比特幣和乙太坊等主要加密貨幣的最大市場之一。 據網站CryptoCompare資料顯示, 2017年韓元成為全球第四大用比特幣交易的國家貨幣,

僅次於美元、日元和歐元。

但各種虛擬貨幣的爆發性增長, 逐漸引起韓國當局的警惕。 2017年12月, 韓國央行總裁李柱烈對虛擬貨幣交易發出警告, 稱近期全球虛擬貨幣狂熱, 擔心存在非理性繁榮成分。 韓國政府有意進一步打擊加密貨幣交易的信號也逐漸明確。 2018年1月11日, 韓國司法部長表示, 政府計畫提出一項法案, 禁止所有加密數位貨幣交易, 這一表態直接導致韓國交易所比特幣價格在兩小時內下跌16%。 隨後, 韓國財長金東兗稱, 關閉數位貨幣交易仍是政府的一個選擇。

與此同時, 還有不少國家的政府對虛擬貨幣也繃緊了神經。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比特幣不能作為貨幣或其他任何方式支付,

但比特幣卻正被用於投機。

比特幣的定價也非常不穩定, 貝利說, “我們對比特幣價格知之甚少, 但必須警告的是, 如果你想投資比特幣, 準備損失你的錢。 ”

另據法新社報導, 法國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稱, “很明顯, 目前比特幣存在投機風險, 我們需要進行研究和考量。 ”他還將向新一屆G20輪值主席國阿根廷提議, 在2018年4月的峰會上將比特幣監管作為討論議題之一。 對於勒梅爾的這一提議, 德國財政部表態稱, 在國際層面討論虛擬貨幣的投機風險, 以及它們對金融體系的影響, 是有意義的。

澳大利亞儲備銀行行長菲力浦·洛威則在一次公開講話中指出, 比特幣這種數字貨幣並沒有普遍用於日常支付,

因為比特幣的價值非常不穩定, 同時比特幣支付的交易成本非常高, 而且在生產硬幣(俗稱“挖礦”)過程中使用的電量估計是驚人的。 “當比特幣被視為一種支付工具時, 它似乎更有可能吸引那些想在黑市交易而非日常交易的人, 因此, 目前對這些貨幣的迷戀更像是一種投機行為, 而非有效而便捷的電子支付形式。 ”他說。

俄羅斯對比特幣的反對態度則更為嚴厲。 去年10月, 俄羅斯高層曾表示, 類似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構成“嚴重風險”, 允許人們洗錢、偷稅漏稅, 甚至資助恐怖主義活動。 俄羅斯央行高層稱, 俄政府將計畫遮罩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交易網站。

中國態度堅決:關閉比特幣交易平臺、叫停ICO

相比而言, 中國較早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實施了監管舉措。

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文《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將ICO(虛擬貨幣發行融資)定性為非法金融活動,暫停國內一切交易。隨後,監管層宣佈取締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比特幣中國、火幣網、Okcin幣三大虛擬交易平臺相繼宣佈停止人民幣交易,轉戰海外。同年11月,監管層從電力供給入手,規範、整頓比特幣礦場。

到12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公開表示,監管層在幾個月前關閉比特幣交易平臺、叫停ICO是果斷、正確的決定。

潘功勝同時引述了法國學者埃裡克·皮謝的文章。該文稱,“比特幣泡沫不過是瘋狂投機的一個最新化身。歷史上瘋狂投機時不時地會衝擊金融市場,如1637年的‘鬱金香狂熱’、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等。沒人能預言投機風潮的持續時間長短和頂部在哪裡。正如凱恩斯告訴我們的‘市場非理性的時間可以長到讓你破產’。因此,只有一件事能做了:坐在河邊看,總有一天,比特幣的屍體會從你面前漂過。”

2018年1月16日,據多家媒體報導稱,包括央行、中央網信辦、工信部等多部委將聯合加強對虛擬貨幣市場的整頓清理,特別是對於註冊地在境內的場外交易平臺、境內大額“點對點”的做市交易,甚至是註冊在境內但通過其在境外的網站平臺為國內客戶提供虛擬貨幣集中交易服務等將進行逐步清理。

比特幣價格泡沫引擔憂

比特幣的價格存在泡沫,已是一個無需討論的問題。許多金融名宿也紛紛開始警示比特幣存在的風險。

美聯儲主席耶倫就曾在去年12月的貨幣政策會議上談及比特幣,表示數字貨幣是一種“高度投機性的資產”“不構成法定貨幣”。她還補充道,比特幣在支付系統中起著“非常小的作用,且並不是一個穩定的價值儲藏手段”。而已被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提名為下一任美聯儲主席的傑羅姆·鮑威爾也表示虛擬貨幣是美聯儲正在密切監控的東西。

1月10日,美國“股神”巴菲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了自己對加密數位貨幣的否定態度,並斷言加密貨幣“最終會以悲劇收場”,“如果讓我買長期看跌期權,我會買一種加密數位貨幣的5年看跌期權”。

富國銀行前首席執行官迪克·科瓦切維奇也直言,比特幣堪稱一種傳銷行為,令他感到非常吃驚的是,其價格沒有跌得更低一些。

據彭博社報導,全球近40%數量的比特幣控制在僅約千人手裡,這些人對比特幣行情會有較大影響,他們則通常被稱為“白鯨”(whales)。其中,前100個比特幣位址控制的數量大約占到全部已挖出的比特幣的六分之一。如果這些巨額投資者中的任何一個出售手中的比特幣,都足以改變市場行情。

有分析認為,由於比特幣的價格沒有任何實體可以支撐,所以波動性會很大,任何政府公佈的政策都可能是壓垮比特幣的最後一根稻草。毫無疑問,隨著各國監管態度的進一步明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價格還將進一步變化。

虛擬貨幣“歸西”?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評論員 鈕文新

2018年1月11日,據外媒報導,韓國司法部準備立法為徹底關閉國內比特幣交易所鋪平道路。隨之,比特幣價格從1月11日淩晨的1.5萬美元開始持續下跌,其他加密貨幣市場也同樣一片狼藉。

2017年9月,中國嚴厲叫停ICO——虛擬貨幣發行融資,同時全面關停了國內所有虛擬貨幣交易。

但是,中國境內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開始轉向境外平臺交易,而國內所謂“場外交易”異常活躍,它們採用線上平臺和移動App為虛擬貨幣持有者提供類交易所集中交易服務,而且活動數量大幅攀升。據媒體報導,中國還將有針對性地升級打擊這些場外交易行為。

筆者堅決支持取締此類金融亂象。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背後沒有任何經濟內涵,只是一組“密碼資料”的交易,尤其是其發行——ICO的過程,是典型的“支援技術成長”名義之下的非法集資。

過去,非法集資還要講個“美麗的故事”,現在故事都不用講了,“把技術被冠以貨幣的名頭+升值帶來的羊群效應”就可以把數千萬、上億資金騙到手,這就是所謂市場進行的金融資源有效配置?這符合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本質?騙局披上了技術外衣就不是騙局了?

當然,如果地球真變成了地球村,地球管理者規定以比特幣或某種虛擬貨幣進行支付和結算,那另當別論。但只要國家還存在,貨幣必須體現主權意志和利益,是主權國家政府規定的價值和財富符號,它必須具備全民利益,及其參與和可參與性。然後才是具五大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

那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代表誰的主權意志?又是誰的價值和財富?如果任由虛擬貨幣發展,那主權意志、財富價值將變成極少數公司和個人的利益,這不只是對經濟公平的破壞,而且是對主權利益的剝奪。

據區塊鏈安全公司Hacken and Gladius 在數周前(2017年12月24日)公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77.7%的全球比特幣網路算力仍在中國境內。

據說,一些“挖礦”公司包下地方小電站,使用數百上千台“挖坑機”24小時不停地運轉,這是要幹嗎?僅僅是為了一個秘密對應的電子符號?拿到它就可以在財富分配中佔據絕對優勢,並通過這一優勢獲得暴利?這顯然是在引導整個社會財富分配的扭曲。至少是人類不該提倡的謀利方式。

有人會問:既然比特幣就是一場騙局,那為什麼還有一些國家要支持其發展,並使之在物質交換範疇佔有一席之地?

問得好。筆者可以毫不隱諱告訴你:我沒搞懂。咱們都別裝時髦,該好好問問自己:真搞懂了嗎?

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但現在不能怪我們不懂,全世界到底有多少人真搞懂了?不用說老百姓,就是精英階層有幾人懂得?既然如此,還是等更多人搞懂之後,大家再來討論虛擬貨幣的價值問題吧。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堅持原有的支付、結算體系,畢竟這關乎國家經濟和金融安全問題。

正當各種爭論不絕於耳之際,2018年1月15日傳來消息,美國財政部長努欽對比特幣發表看法,他表示,不該允許“比特幣錢包”變成另一個瑞士銀行帳戶的貨幣,以防止這些帳戶被用於地下非法活動。

美國將與包括20國集團在內的世界主要經濟體合作,監控數字貨幣的大規模投資,並確保“壞人不能用這些數字貨幣做壞事”。實際上,自2017年9月底開始,美國政府已經開始加大虛擬貨幣行業參與者的監管力度,規定虛擬貨幣歸屬美國財政部通貨監理署(OCC)監管。

美國加強監管是否意味著虛擬貨幣合法化?

依筆者看沒那麼簡單。虛擬貨幣屬於區塊鏈技術的派生物,但無論怎樣派生,也無論它如何去中心化,它都離不開互聯網基礎技術,只要是互聯網技術,它都逃不開“根伺服器”這個中心。所以,在區塊鏈技術的運用方面,尤其是中央銀行把此技術當做貨幣發行的基礎,那可不是鬧著玩的事,需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有傳言說,美國財政部已經將其所持有的所有虛擬貨幣全部拋售一空了,這個消息挺令人震驚的,難道虛擬貨幣真的就此“歸西”了?

中國較早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實施了監管舉措。

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文《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將ICO(虛擬貨幣發行融資)定性為非法金融活動,暫停國內一切交易。隨後,監管層宣佈取締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比特幣中國、火幣網、Okcin幣三大虛擬交易平臺相繼宣佈停止人民幣交易,轉戰海外。同年11月,監管層從電力供給入手,規範、整頓比特幣礦場。

到12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公開表示,監管層在幾個月前關閉比特幣交易平臺、叫停ICO是果斷、正確的決定。

潘功勝同時引述了法國學者埃裡克·皮謝的文章。該文稱,“比特幣泡沫不過是瘋狂投機的一個最新化身。歷史上瘋狂投機時不時地會衝擊金融市場,如1637年的‘鬱金香狂熱’、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等。沒人能預言投機風潮的持續時間長短和頂部在哪裡。正如凱恩斯告訴我們的‘市場非理性的時間可以長到讓你破產’。因此,只有一件事能做了:坐在河邊看,總有一天,比特幣的屍體會從你面前漂過。”

2018年1月16日,據多家媒體報導稱,包括央行、中央網信辦、工信部等多部委將聯合加強對虛擬貨幣市場的整頓清理,特別是對於註冊地在境內的場外交易平臺、境內大額“點對點”的做市交易,甚至是註冊在境內但通過其在境外的網站平臺為國內客戶提供虛擬貨幣集中交易服務等將進行逐步清理。

比特幣價格泡沫引擔憂

比特幣的價格存在泡沫,已是一個無需討論的問題。許多金融名宿也紛紛開始警示比特幣存在的風險。

美聯儲主席耶倫就曾在去年12月的貨幣政策會議上談及比特幣,表示數字貨幣是一種“高度投機性的資產”“不構成法定貨幣”。她還補充道,比特幣在支付系統中起著“非常小的作用,且並不是一個穩定的價值儲藏手段”。而已被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提名為下一任美聯儲主席的傑羅姆·鮑威爾也表示虛擬貨幣是美聯儲正在密切監控的東西。

1月10日,美國“股神”巴菲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了自己對加密數位貨幣的否定態度,並斷言加密貨幣“最終會以悲劇收場”,“如果讓我買長期看跌期權,我會買一種加密數位貨幣的5年看跌期權”。

富國銀行前首席執行官迪克·科瓦切維奇也直言,比特幣堪稱一種傳銷行為,令他感到非常吃驚的是,其價格沒有跌得更低一些。

據彭博社報導,全球近40%數量的比特幣控制在僅約千人手裡,這些人對比特幣行情會有較大影響,他們則通常被稱為“白鯨”(whales)。其中,前100個比特幣位址控制的數量大約占到全部已挖出的比特幣的六分之一。如果這些巨額投資者中的任何一個出售手中的比特幣,都足以改變市場行情。

有分析認為,由於比特幣的價格沒有任何實體可以支撐,所以波動性會很大,任何政府公佈的政策都可能是壓垮比特幣的最後一根稻草。毫無疑問,隨著各國監管態度的進一步明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價格還將進一步變化。

虛擬貨幣“歸西”?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評論員 鈕文新

2018年1月11日,據外媒報導,韓國司法部準備立法為徹底關閉國內比特幣交易所鋪平道路。隨之,比特幣價格從1月11日淩晨的1.5萬美元開始持續下跌,其他加密貨幣市場也同樣一片狼藉。

2017年9月,中國嚴厲叫停ICO——虛擬貨幣發行融資,同時全面關停了國內所有虛擬貨幣交易。

但是,中國境內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開始轉向境外平臺交易,而國內所謂“場外交易”異常活躍,它們採用線上平臺和移動App為虛擬貨幣持有者提供類交易所集中交易服務,而且活動數量大幅攀升。據媒體報導,中國還將有針對性地升級打擊這些場外交易行為。

筆者堅決支持取締此類金融亂象。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背後沒有任何經濟內涵,只是一組“密碼資料”的交易,尤其是其發行——ICO的過程,是典型的“支援技術成長”名義之下的非法集資。

過去,非法集資還要講個“美麗的故事”,現在故事都不用講了,“把技術被冠以貨幣的名頭+升值帶來的羊群效應”就可以把數千萬、上億資金騙到手,這就是所謂市場進行的金融資源有效配置?這符合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本質?騙局披上了技術外衣就不是騙局了?

當然,如果地球真變成了地球村,地球管理者規定以比特幣或某種虛擬貨幣進行支付和結算,那另當別論。但只要國家還存在,貨幣必須體現主權意志和利益,是主權國家政府規定的價值和財富符號,它必須具備全民利益,及其參與和可參與性。然後才是具五大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

那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代表誰的主權意志?又是誰的價值和財富?如果任由虛擬貨幣發展,那主權意志、財富價值將變成極少數公司和個人的利益,這不只是對經濟公平的破壞,而且是對主權利益的剝奪。

據區塊鏈安全公司Hacken and Gladius 在數周前(2017年12月24日)公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77.7%的全球比特幣網路算力仍在中國境內。

據說,一些“挖礦”公司包下地方小電站,使用數百上千台“挖坑機”24小時不停地運轉,這是要幹嗎?僅僅是為了一個秘密對應的電子符號?拿到它就可以在財富分配中佔據絕對優勢,並通過這一優勢獲得暴利?這顯然是在引導整個社會財富分配的扭曲。至少是人類不該提倡的謀利方式。

有人會問:既然比特幣就是一場騙局,那為什麼還有一些國家要支持其發展,並使之在物質交換範疇佔有一席之地?

問得好。筆者可以毫不隱諱告訴你:我沒搞懂。咱們都別裝時髦,該好好問問自己:真搞懂了嗎?

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但現在不能怪我們不懂,全世界到底有多少人真搞懂了?不用說老百姓,就是精英階層有幾人懂得?既然如此,還是等更多人搞懂之後,大家再來討論虛擬貨幣的價值問題吧。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堅持原有的支付、結算體系,畢竟這關乎國家經濟和金融安全問題。

正當各種爭論不絕於耳之際,2018年1月15日傳來消息,美國財政部長努欽對比特幣發表看法,他表示,不該允許“比特幣錢包”變成另一個瑞士銀行帳戶的貨幣,以防止這些帳戶被用於地下非法活動。

美國將與包括20國集團在內的世界主要經濟體合作,監控數字貨幣的大規模投資,並確保“壞人不能用這些數字貨幣做壞事”。實際上,自2017年9月底開始,美國政府已經開始加大虛擬貨幣行業參與者的監管力度,規定虛擬貨幣歸屬美國財政部通貨監理署(OCC)監管。

美國加強監管是否意味著虛擬貨幣合法化?

依筆者看沒那麼簡單。虛擬貨幣屬於區塊鏈技術的派生物,但無論怎樣派生,也無論它如何去中心化,它都離不開互聯網基礎技術,只要是互聯網技術,它都逃不開“根伺服器”這個中心。所以,在區塊鏈技術的運用方面,尤其是中央銀行把此技術當做貨幣發行的基礎,那可不是鬧著玩的事,需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有傳言說,美國財政部已經將其所持有的所有虛擬貨幣全部拋售一空了,這個消息挺令人震驚的,難道虛擬貨幣真的就此“歸西”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