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他山之石」在浪潮衝擊下自求出路、創新升級!這些都肇慶值得學習……

創文明城市, 建愛心四會

創幸福家園, 建平安四會

一直以來, 佛山以傳統製造業立足珠三角, 實體經濟發達。 然而,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方興未艾, 以互聯網、知識經濟、高新技術為代表的新經濟正在崛起。 為了適應這一時代趨勢, 佛山通過工業創新實現整體產業科技創新升級, 在新一波浪潮衝擊下“立足腳跟”。

01

佛山南海天安國際創客中心

今年2月28日, 佛山市南海區宣佈“全球創客新都市”專案正式啟動, 這意味著繼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後, 南海再添一道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該園區自2008年開始運營, 創新創客企業由原來的201家、22億產值, 發展至今已達1300家、1300億產值。 而撬動工業園區成功運營至今的法寶, 是創業園的創客服務中心運用人才、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手段, 為創客的成功創業鋪路搭橋。

佛山天安數碼城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孝東認為:

★ 人才這塊我們有專業機構, 搞定期的招聘會。

★ 資金方面落實, 不是說我免費提供給你, 我有基金公司, 有風控平臺, 然後通過貸款也行、股權投資也行, 只有你的項目足夠優秀都可以。

★ 在技術上給它提供支援, 創業公司對市場的把握, 市場的敏感性、方向可能都會有欠缺, 所以這塊我們的創業導師團會定期去把把脈, 去解決一些它的困惑, 然後幫助它能夠成長。

據瞭解, 南海提出建設“全球創客新都市”, 就是要搶抓創新資源全球流動加速的視窗期, 對接國內一流、全球一流商機, 同時全面融入珠三角灣區城市群, 集聚珠三角、全國乃至全球的資本、技術、人才、市場等創新資源, 努力把南海打造成為全球創新資源與珠三角製造業全方位合作的對接站以及新經濟的典範。

王海飛

肇慶學院經管學院博士、副教授

新經濟、新業態、新動能, 這是我們經濟新常態下發展的一種最佳模式, 這個創客適應了經濟新常態和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 創客為我們的區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對我們肇慶來說, 我們有肇慶高新技術開發區和肇慶新區, 都可以向更高的階段發展, 比如說泛科技產業園、城市產業綜合體還有創新企業生態圈等產業園區的一個新的發展, 南海建設國際眾創客新都市的做法和經驗也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對於肇慶今後的發展方向, 王海飛認為:

我們園區需要轉型升級, 我們園區需要高新技術財力引進, 還有需要其他新業態的培養和發展, 這是我們今後面臨的方向。

02

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

佛山市高明區的溢達紡織有限公司創立於1978年, 經過30多年的發展, 如今已成為一家年生產1.2億件優質襯衫, 年營業額超過14億美元的國際知名紡織及成衣生產企業。

走進溢達的縫衣車間, 一台台大型衣車有節奏地運轉, 工人只需按一下“縫製”鍵, 機器就會按照溢達自己研發的走線工序自動縫製好, 並對每件最終的產品實現跟蹤溯源。

得益於“互聯網+”技術的推廣和自動化生產的普及應用,溢達的生產效率逐年提高。2016年,溢達公司生產超過1.2億件優質襯衫,相當於每秒生產超過9件襯衫,2016年溢達公司的營業額達到55億元。

在2014年,溢達便開始設立600萬美元的“創新基金”,用於支援企業研發人員高風險的創意;同時,公司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並利用縱向一體化供應鏈的優勢,從一粒棉種的種植開始控制產品的品質。溢達每年用於新產品開發的科研資金投入占集團年銷售收入的3%,硬體和人才的投入,為溢達搭建了一個高於同行的科技創新平臺。

我們企業有一支高素質的人才,我們每年投入的研發資金是兩個多億,所以這就是我們的企業轉型升級邁出了比較成功的一步。

溢達在互聯網衝擊傳統產業的浪潮下依然屹立不倒,除了運用“互聯網+”和投入科研創新經費外,還和當地政府提高辦事效能、靈活變通規章制度等辦事的方式方法密不可分。通常來講,政府深入企業以後,去瞭解我們的需求,吸取我們的需求以後去改它的規章制度,它的規章制度更適合我們企業的需求,這是雙方面的。

企業的高速發展有賴於政府的貼心扶持。

據瞭解,早在2011年,高明區便確立了“傳統產業高新化”和“新興產業規模化”兩大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主線,並因應“互聯網+”已深入各行各業的新趨勢,由政府引導于近年成立了高明區電子商務協會;同時,為上規模、大規模的企業出臺各類扶持政策,幫助製造業渡過困境。

去年以來,高明區委區政府在著力出臺一些針對企業的扶持政策,對高新技術企業、大規模、上規模的企業、百億產值的企業給予各自的扶持政策,對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政策保障。

科技是它這個企業發展的一個重大驅動力,通過科技創新在生產工藝、產品研發、品質認證方面獲得了絕對優勢。

溢達的經驗為我們肇慶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寶貴經驗,因為我們肇慶的企業傳統產業如高能耗的比重還是比較大的,我們可以從溢達的做法裡面學習延長產業鏈、通過精細化發展獲得產品附加值,政府的話就是要對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這個環境主要是硬體環境交通設施和軟體環境政策保障。

得益於“互聯網+”技術的推廣和自動化生產的普及應用,溢達的生產效率逐年提高。2016年,溢達公司生產超過1.2億件優質襯衫,相當於每秒生產超過9件襯衫,2016年溢達公司的營業額達到55億元。

在2014年,溢達便開始設立600萬美元的“創新基金”,用於支援企業研發人員高風險的創意;同時,公司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並利用縱向一體化供應鏈的優勢,從一粒棉種的種植開始控制產品的品質。溢達每年用於新產品開發的科研資金投入占集團年銷售收入的3%,硬體和人才的投入,為溢達搭建了一個高於同行的科技創新平臺。

我們企業有一支高素質的人才,我們每年投入的研發資金是兩個多億,所以這就是我們的企業轉型升級邁出了比較成功的一步。

溢達在互聯網衝擊傳統產業的浪潮下依然屹立不倒,除了運用“互聯網+”和投入科研創新經費外,還和當地政府提高辦事效能、靈活變通規章制度等辦事的方式方法密不可分。通常來講,政府深入企業以後,去瞭解我們的需求,吸取我們的需求以後去改它的規章制度,它的規章制度更適合我們企業的需求,這是雙方面的。

企業的高速發展有賴於政府的貼心扶持。

據瞭解,早在2011年,高明區便確立了“傳統產業高新化”和“新興產業規模化”兩大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主線,並因應“互聯網+”已深入各行各業的新趨勢,由政府引導于近年成立了高明區電子商務協會;同時,為上規模、大規模的企業出臺各類扶持政策,幫助製造業渡過困境。

去年以來,高明區委區政府在著力出臺一些針對企業的扶持政策,對高新技術企業、大規模、上規模的企業、百億產值的企業給予各自的扶持政策,對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政策保障。

科技是它這個企業發展的一個重大驅動力,通過科技創新在生產工藝、產品研發、品質認證方面獲得了絕對優勢。

溢達的經驗為我們肇慶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寶貴經驗,因為我們肇慶的企業傳統產業如高能耗的比重還是比較大的,我們可以從溢達的做法裡面學習延長產業鏈、通過精細化發展獲得產品附加值,政府的話就是要對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這個環境主要是硬體環境交通設施和軟體環境政策保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