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歐洲第一美人對性騷擾的態度:彪悍!

年輕時, 凱薩琳·德納芙被譽為歐洲第一美人, 如今, 75歲的她, 氣質依舊高貴、冷豔。

這些天, 這位法國最重要的女演員成為了人們談論的焦點。

她先是寫公開信批判好萊塢的#MeToo女權運動, 接著又對性騷擾風波中的受害者道歉。

這並不是德納芙大媽第一次公開發表對一些人事的見解了, 作為名副其實的影壇“意見領袖”, 她指責過“大鼻子情聖”傑拉爾·德帕迪約為逃稅脫離法國籍、出走俄羅斯的行為, 也懟過蘇菲·瑪索, 認為她對法國總統奧朗德的評價用詞不當。

總之, 上了年紀的德納芙鍾愛懟人, 但縱觀她的職業生涯,

更彪悍的事兒還有一堆, 我們今天的槍手大齒膏, 便為大家回顧了一番。

凱薩琳·德納芙:你大媽永遠是你大媽

文 | 大齒膏

作者簡介:一種刷了牙牙齒就會變大的牙膏。

比起這兩年風光無限、老來少女的伊莎貝爾·於佩爾, 影壇地位相當的凱薩琳·德納芙似乎在家摳腳喝茶的時間比較多, 畢竟她自己也坦言每年只用一半的時間來工作, 剩下的時光變身為gossip 大媽關心影壇大細事。

gossip德大媽(左)和于少女(右)。

可能是關心則亂, 德納芙最近因為聯名簽署了批評好萊塢反性侵活動的公開信, 被推上風口浪尖。

公開信主要抨擊了這場活動的“快速正義”和“道德連坐”, 德納芙們認為“這場自由的演講開始違背了自我, 人們在被恐嚇得用正確的方式說話”。 作為女性, 她們也“不認為自己是這樣的女權主義:在揭發對權力的濫用之外, 達了仇恨男性和性的地步”。

被譽為“歐洲第一美人”的神顏。

不過, 由於一些言論的爭議性——如“強姦是犯罪, 但笨拙的勾引不是犯罪”、“要捍衛人們求歡的自由”, 以及豬隊友的放飛自我——簽署人碧姬·賴爾發言稱“女性可以在強姦中獲得高潮”, 公開信收到了很多很壞的評價。

法國女權主義者卡洛琳·德·哈斯稱她們“利用知名度對性暴力輕描淡寫, 蔑視數萬可能正在遭受這些的女性”;《紐約時報》擔憂她們的做法會讓性騷擾受害者們“成為永遠的受害者”;前法國總統候選人Ségolène Royal更是直接哀歎“我們偉大的德納芙這麼做真是太糟糕了”。

年輕時的德納芙。

面對輿論逼宮, 我們的“法國影壇第一夫人”紋絲不亂, 很快以個人名義發佈公開信, 向“可能冒犯的性騷擾受害者”道歉,

但“不會改變立場”。

德納芙表示原文沒有一處是在美化“性騷擾”, 而某些言論(指碧姬•賴爾)比“比直接朝強姦罪受害者臉上吐口水還要惡劣”。 她堅定宣言有其價值, 提醒大家對團體性的暴力審判保持警惕, 以免造成“對藝術的清洗”。

同時, 面對戰略性支持她的保守黨, 德納芙毫不留情地與之劃清了界限, 她說:“我不會被愚弄, 不會感激他們, 更不會與他們成為夥伴”, “我是, 並且一直會是一名自由的女性”。 ——其邏輯之清晰、立場之堅定, 直教人感歎“gossip 大媽可不是那麼好糊弄的”。

“糊弄我?沒門兒。”

畢竟早在1971年,德納芙就與西蒙娜·波伏娃等人一起簽署了“保衛墮胎權利、呼籲墮胎合法化”的宣言,是最早站出來為女性爭取權利的名人之一。

而她所強調的“自由”,也的的確確貫穿了她的藝術和人生。

德納芙(左)與波伏娃(中),最右邊那個暗搓搓的男人是薩特。

德納芙是履歷最扎實的法國演員之一,參演作品二獲金棕櫚(《瑟堡的雨傘》《黑暗中的舞者》),一擒金獅(《白日美人》),她本人也兩封“法國奧斯卡”愷撒獎影后(《最後一班地鐵》《印度支那》),一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凡多姆廣場》),還憑藉外語片拿下奧斯卡影后提名(《印度支那》)。她出演的作品超過一百四十部,時間跨度五十餘年,是法國影壇寶鼎華蓋的常青樹。

而她合作過的名導,包括且不限於路易士·布努埃爾、羅曼·波蘭斯基、特呂弗、雅克·德米、瑪律科·費雷裡、拉烏·魯茲、and菲力浦·加瑞爾——儼然一本作者導演手冊。這幫傢伙不是刺兒頭,就是個性藝術家,劇組都不那麼好進的。

德納芙獲坎城終身成就獎,非常母儀天下。

德納芙憑啥搞掂這幫人?因為她美?當然她確實很美,《瑟堡的雨傘》裡她不到二十歲,觀者無一不感歎她的天人之姿。她的美裡有種雍容的貴氣,這種氣質,讓她年歲漸長也別有一番醇香。

《瑟堡的雨傘》中驚為天人的德納芙。

可僅有美是不夠的。德納芙不止美,而且沒有美女包袱,在那個近乎瘋狂的藝術自由年代,她始終勇於嘗試各種“對美女不利”的角色。

再來一張《瑟堡的雨傘》動圖。

1965年,德納芙不到22歲,在波蘭斯基的《冷血驚魂》中飾演一個精神有問題的少女。鏡頭毫不避諱地懟到她臉上,拍下狀態不那麼好的皮膚,也捕捉精神上的扭曲和崩潰。她冷淡的美貌,和角色內在的癲狂,撕扯出強烈的戲劇張力。

《冷血驚魂》中的瘋狂少女。

美,一直是電影中的重要符號,有時是用來供奉的,有時是用來破壞的。

德納芙24歲出演了布努埃爾的《白日美人》,便被同時賦予了這兩種狀態。

《白日美人》,高貴的受虐狂。

片中,她飾演一位上流社會的貴婦,家境殷實丈夫英俊,但她無法從單調的家庭生活中獲得滿足,每個下午都跑到妓院賣淫,被“譽為”白日美人。

她有著強烈的被虐傾向,但高貴的氣質卻從不弱化分毫。布努埃爾的鏡頭膜拜她的美,她一絲不苟的金髮和希臘神像般的神情,可下一秒,人們卻發現她雙手纏起吊在樹上,被人往清白的臉上扔泥巴,神情倨傲而享受。

感受一下這種矛盾統一。

這還不是德納芙最大膽的嘗試。

跟著瑪律科·費雷裡拍《麗莎》時,德納芙主動對導演說“既然我扮演了妓女的角色,就讓我繼續扮演狗的角色吧”,於是她成了為討男主角歡心,不惜戴上狗項圈跪下舔他手的女人,並且,她也能從中“扮狗”中獲得滿足。

跟著瘋子導演瑪律科·費雷裡拍的《麗莎》。

同是布努埃爾的《特麗絲塔娜》中,她扮演一名被侵蝕被玷污的女人,因病致殘後,她站在高高的窗臺,脫掉上衣,向一名啞巴少年展露自己的身體,嘴角掛著可怖的微笑。

布努埃爾對這一幕的處理甚至讓希區柯克嫉妒不已。

拍安德列·泰西內的《夜夜夜賊》時,德納芙已經五十多歲,她飾演了一位中年女同志,和小自己幾十歲的女學生有著大膽演出。

《夜夜夜賊》,德納芙嘗試了女同角色。

德納芙從不擔心這些話題性角色可能帶來的醜聞,在她看來,醜聞和爭議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德納芙認為,這些角色只是看起來奇怪,本質上和其他角色沒什麼區別,出演這類角色也不是她的怪癖,而是取決於劇本的優異。

德納芙一直都具備這種“瘋狂基因”。

談到自己的表演心得,她說:“(與這些導演合作時)你的表演必須放開、收放自如並且毫無顧慮”,“我和角色關係建構在你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精神狀態上”。她總是不帶目的地去塑造角色,讓自己的表演更為豐富、多義,延展出深邃的空間。

德納芙對待表演的態度相當開放。

正是這種開放性的自由表演理念,讓她成為名副其實的“名導收割機”。

特呂弗說:“凱薩琳不是花。凱薩琳是個花瓶,裡面插滿了觀眾獻上的花。”但她本人對自己的評價是“一張白紙”——所以能夠容下任何的詞與句。

來來,大家一起獻花。

都說藝術家的藝術人格和真實人格是相通的,德納芙也不例外,“自由”同樣是她感情生活的注腳。

她15歲交了個左派男友,推崇社會主義,拒絕服兵役,還是個影迷,他帶著德納芙第一次去了法國電影資料館。

少女德納芙。

與他分手後,17歲的德納芙與“法國情聖”——導演羅傑·瓦蒂姆墜入愛河,並在分手後為他生下了一個孩子,20歲成為單身母親。

22歲,她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踏入婚姻殿堂,男方是英國攝影師大衛·貝裡。這段婚姻持續了七年,兩人和平分手。

德納芙與羅傑·瓦蒂姆。

28歲,她深陷於一段不被祝福的婚外情,對方是義大利國寶級演員馬塞洛·馬斯楚安尼。

她為他生下第二個孩子,成為兩人愛情的寶藏。這段不倫戀只持續了四年,但馬塞洛1996年去世時,她和女兒始終守護在他身邊。

德納芙與馬斯楚安尼,她一生中最刻骨銘心的愛情。

她總是熱烈地投身於愛情,不在乎外人的眼光,也不寄望婚姻的約束,認為那是“過時的陷阱”。當有人問她“更喜歡主動去愛,還是享受被愛的狀態”時,她毫不猶豫地回答:“去愛。”

如今的德納芙已經年過七十,看上去就是一個慈祥、散漫、又很會打扮的老太太。

她從不為年齡煩惱,認為“誰要是在歲數上遮遮掩掩,一定活得很糟糕”,她也不喜歡為明天打算,“我沒有作長遠計畫的能耐,永遠都活在當下”。

當然,也還是一個很美很有氣質的老太太。

不過,恣意瀟灑不代表她就退休賦閑。

這次的聲明和每年穩定的影片產量都在提醒我們:你大媽永遠是你大媽,哪怕她老了、胖了、看上去只適合當國寶吉祥物了,一出場還是能抖你三抖,震他兩震。

德納芙:老娘就是slay。

©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糊弄我?沒門兒。”

畢竟早在1971年,德納芙就與西蒙娜·波伏娃等人一起簽署了“保衛墮胎權利、呼籲墮胎合法化”的宣言,是最早站出來為女性爭取權利的名人之一。

而她所強調的“自由”,也的的確確貫穿了她的藝術和人生。

德納芙(左)與波伏娃(中),最右邊那個暗搓搓的男人是薩特。

德納芙是履歷最扎實的法國演員之一,參演作品二獲金棕櫚(《瑟堡的雨傘》《黑暗中的舞者》),一擒金獅(《白日美人》),她本人也兩封“法國奧斯卡”愷撒獎影后(《最後一班地鐵》《印度支那》),一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凡多姆廣場》),還憑藉外語片拿下奧斯卡影后提名(《印度支那》)。她出演的作品超過一百四十部,時間跨度五十餘年,是法國影壇寶鼎華蓋的常青樹。

而她合作過的名導,包括且不限於路易士·布努埃爾、羅曼·波蘭斯基、特呂弗、雅克·德米、瑪律科·費雷裡、拉烏·魯茲、and菲力浦·加瑞爾——儼然一本作者導演手冊。這幫傢伙不是刺兒頭,就是個性藝術家,劇組都不那麼好進的。

德納芙獲坎城終身成就獎,非常母儀天下。

德納芙憑啥搞掂這幫人?因為她美?當然她確實很美,《瑟堡的雨傘》裡她不到二十歲,觀者無一不感歎她的天人之姿。她的美裡有種雍容的貴氣,這種氣質,讓她年歲漸長也別有一番醇香。

《瑟堡的雨傘》中驚為天人的德納芙。

可僅有美是不夠的。德納芙不止美,而且沒有美女包袱,在那個近乎瘋狂的藝術自由年代,她始終勇於嘗試各種“對美女不利”的角色。

再來一張《瑟堡的雨傘》動圖。

1965年,德納芙不到22歲,在波蘭斯基的《冷血驚魂》中飾演一個精神有問題的少女。鏡頭毫不避諱地懟到她臉上,拍下狀態不那麼好的皮膚,也捕捉精神上的扭曲和崩潰。她冷淡的美貌,和角色內在的癲狂,撕扯出強烈的戲劇張力。

《冷血驚魂》中的瘋狂少女。

美,一直是電影中的重要符號,有時是用來供奉的,有時是用來破壞的。

德納芙24歲出演了布努埃爾的《白日美人》,便被同時賦予了這兩種狀態。

《白日美人》,高貴的受虐狂。

片中,她飾演一位上流社會的貴婦,家境殷實丈夫英俊,但她無法從單調的家庭生活中獲得滿足,每個下午都跑到妓院賣淫,被“譽為”白日美人。

她有著強烈的被虐傾向,但高貴的氣質卻從不弱化分毫。布努埃爾的鏡頭膜拜她的美,她一絲不苟的金髮和希臘神像般的神情,可下一秒,人們卻發現她雙手纏起吊在樹上,被人往清白的臉上扔泥巴,神情倨傲而享受。

感受一下這種矛盾統一。

這還不是德納芙最大膽的嘗試。

跟著瑪律科·費雷裡拍《麗莎》時,德納芙主動對導演說“既然我扮演了妓女的角色,就讓我繼續扮演狗的角色吧”,於是她成了為討男主角歡心,不惜戴上狗項圈跪下舔他手的女人,並且,她也能從中“扮狗”中獲得滿足。

跟著瘋子導演瑪律科·費雷裡拍的《麗莎》。

同是布努埃爾的《特麗絲塔娜》中,她扮演一名被侵蝕被玷污的女人,因病致殘後,她站在高高的窗臺,脫掉上衣,向一名啞巴少年展露自己的身體,嘴角掛著可怖的微笑。

布努埃爾對這一幕的處理甚至讓希區柯克嫉妒不已。

拍安德列·泰西內的《夜夜夜賊》時,德納芙已經五十多歲,她飾演了一位中年女同志,和小自己幾十歲的女學生有著大膽演出。

《夜夜夜賊》,德納芙嘗試了女同角色。

德納芙從不擔心這些話題性角色可能帶來的醜聞,在她看來,醜聞和爭議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德納芙認為,這些角色只是看起來奇怪,本質上和其他角色沒什麼區別,出演這類角色也不是她的怪癖,而是取決於劇本的優異。

德納芙一直都具備這種“瘋狂基因”。

談到自己的表演心得,她說:“(與這些導演合作時)你的表演必須放開、收放自如並且毫無顧慮”,“我和角色關係建構在你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精神狀態上”。她總是不帶目的地去塑造角色,讓自己的表演更為豐富、多義,延展出深邃的空間。

德納芙對待表演的態度相當開放。

正是這種開放性的自由表演理念,讓她成為名副其實的“名導收割機”。

特呂弗說:“凱薩琳不是花。凱薩琳是個花瓶,裡面插滿了觀眾獻上的花。”但她本人對自己的評價是“一張白紙”——所以能夠容下任何的詞與句。

來來,大家一起獻花。

都說藝術家的藝術人格和真實人格是相通的,德納芙也不例外,“自由”同樣是她感情生活的注腳。

她15歲交了個左派男友,推崇社會主義,拒絕服兵役,還是個影迷,他帶著德納芙第一次去了法國電影資料館。

少女德納芙。

與他分手後,17歲的德納芙與“法國情聖”——導演羅傑·瓦蒂姆墜入愛河,並在分手後為他生下了一個孩子,20歲成為單身母親。

22歲,她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踏入婚姻殿堂,男方是英國攝影師大衛·貝裡。這段婚姻持續了七年,兩人和平分手。

德納芙與羅傑·瓦蒂姆。

28歲,她深陷於一段不被祝福的婚外情,對方是義大利國寶級演員馬塞洛·馬斯楚安尼。

她為他生下第二個孩子,成為兩人愛情的寶藏。這段不倫戀只持續了四年,但馬塞洛1996年去世時,她和女兒始終守護在他身邊。

德納芙與馬斯楚安尼,她一生中最刻骨銘心的愛情。

她總是熱烈地投身於愛情,不在乎外人的眼光,也不寄望婚姻的約束,認為那是“過時的陷阱”。當有人問她“更喜歡主動去愛,還是享受被愛的狀態”時,她毫不猶豫地回答:“去愛。”

如今的德納芙已經年過七十,看上去就是一個慈祥、散漫、又很會打扮的老太太。

她從不為年齡煩惱,認為“誰要是在歲數上遮遮掩掩,一定活得很糟糕”,她也不喜歡為明天打算,“我沒有作長遠計畫的能耐,永遠都活在當下”。

當然,也還是一個很美很有氣質的老太太。

不過,恣意瀟灑不代表她就退休賦閑。

這次的聲明和每年穩定的影片產量都在提醒我們:你大媽永遠是你大媽,哪怕她老了、胖了、看上去只適合當國寶吉祥物了,一出場還是能抖你三抖,震他兩震。

德納芙:老娘就是slay。

©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