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貝因美瘋狂擴張致價格體系崩潰,市值蒸發近7億曾三年三換董事長

財經天下(ID:cjtxzk)

文|陳芳

編|祝同

曾頂著“國產嬰幼兒第一品牌”光環的貝因美, 如今隕落得很徹底。 1月22日, 上市8年的貝因美股價跌停, 創歷史新低, 不到最高峰時的兩成, 市值蒸發6.85億元。 貝因美股價大跌主要是因為此前, 其連發了兩個公告, 曝光了貝因美當前的生存窘境。

一個是預計2017年的虧損幅度會加大, 並因此被帶上“ST”的帽子;另一個是出售全資子公司自救的方案被否。

在公告中, 貝因美修正了此前2017年全年虧3.5億元到5億元的預計, 提高了兩倍多, 預計全年虧8億元到10億元。 給出的原因是, 第一由於市場競爭激烈、殺價甩貨現象突出,

貝因美2017年全年銷售收入沒有達到預期, 而同期的市場投入費用門檻卻提高不少;其次, 子公司和 Darnum Dairy Products(該公司為貝因美與恒天然共建)簽署的合同, 由於採購訂單不足, 變為虧損;第三, 產品到期報廢, 致使存貨增多;第四, 壞賬準備較多, 這些因素嚴重影響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 這並不是貝因美第一次修正業績, 在過去的5年時間裡, 貝因美總共修正了9次業績預告。 其中, 有半年的, 有第三季度的, 有全年的;有由虧轉盈的, 有由盈轉虧的, 有虧損加劇的, 有盈利增多的。 2017年半年報業績預告修正甚至還因發佈時間晚、業績預計不准受到監管機構的處罰。

因此, 對於這份業績預告, 不僅投資人不信, 連貝因美董事都不相信。

董事朱曉靜、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和獨立董事劉曉松均表示, 不能保證公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和完整。 此外, 這三人外加董事何曉華, 在貝因美擬出售全資子公司杭州貝因美豆逗兒童營養食品有限公 司(以下簡稱“杭州豆逗”)100%股權時, 還投了反對票, 因此出售子公司自救的方案被否。

朱曉靜、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是貝因美第二大股東紐西蘭最大乳品貿易商恒天然方的代表, 這兩次反對票的投出, 開始將貝因美與恒天然的內部分歧公開化。

知情人士透露, 貝因美害怕在公司帶上“ST”帽子, 股價低迷的背景下, 恒天然會全資收購貝因美, 公司第一大股東因此易主。 對此, 恒天然以及貝因美均沒有正面進行否認或者承認, 但恒天然卻公開發聲明表達了對貝因美管理層的不滿,

這也意味著雙方已經從親密的合作夥伴關係變成劍拔弩張的敵對關係。

資料顯示, 貝因美引入恒天然是在2014年下半年, 2015年上半年完成交易, 彼時付出的代價約為34.6億元, 持股18.82%, 至今未變。 截至第三季度, 貝因美在上市公司中持有34.12%, 較第二季度增加0.06%。 如果恒天然想要控股貝因美, 按照現在的股價算, 只用付出不到10億元。

當時, 貝因美創始人謝宏對於為何會引入外資進行過解讀, 主要是出於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當前中國乳業競爭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引入外資能有利於實現貝因美的國際化;第二, 自從三聚氰胺事件後, 消費者對國產奶粉失去了信任, 對“洋奶粉”更為青睞, 因此貝因美需要主動順應這個趨勢的變化;第三,

恒天然能夠給貝因美長期提供穩定的奶源供應, 幫助貝因美在全球範圍內佈局奶源。

但引入恒天然後, 貝因美的局面並沒有轉好, 反而越變越差, 從奶粉行業的龍頭老大變成虧損大王。 2016年和2017年的虧損合計約15.81億元到17.81億元之間, 這相當於貝因美用兩年的時間,

就把上市到2015年所掙的錢快虧沒了, 2011年到2015年貝因美的利潤總共為18.4億元。

從貝因美財報中看, 2013年是其頂峰時期, 營收達到了61.17億元, 是中國奶粉市場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 在此之前貝因美保持著三成以上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 但此後4年貝因美營收卻開始不斷下滑。

這也表明2013年是貝因美的分水嶺, 這一年貝因美雖然營收一如既往地保持著高增長, 但危機已經開始顯現, 經營活動產品的現金流量淨額大幅縮水79.23%。 而現金流是保證一個公司健康發展的關鍵指標, 放緩拉開了貝因美危機序幕。

引入恒天然為股東後的2014年, 貝因美淨利潤逐年收縮, 2015年如果沒有政府的補貼已經開始虧損, 2016年最終虧7.8億元, 2017年虧損額進一步擴大,成為奶粉行業的虧損大王。

貝因美是浙江台州人謝宏26年前所創辦,曾是國產奶粉的標杆品牌,因打敗美國嬰幼兒速食米粉品牌亨氏在市場上嶄露頭角,是少數安然度過“三聚氰胺“事件的企業之一,在奶粉最嚴新政中依然拿下52個配方,為何會陷入困局?

對此,乳業專家宋亮分析稱,貝因美沒落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外因是行業環境發生了變化,貝因美沒有及時調整;內因是其過去的發展基礎並不扎實,當行業進入價格混戰時,貝因美依然採用高速擴張的策略發展,壓了很多貨,這些貨最終變為流貨,終端價格體系紊亂崩潰,傷了管道商的心。因此從國產最好奶粉品牌的高位上,迅速跌落。

更為重要的是,2011年貝因美上市僅3個月後,貝因美靈魂人物謝宏就以“個人原因”辭去了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職務。隨後接班人朱德宇,也以相同的原因離職;第三任黃小強待了一年多,也選擇以“個人原因”離開;2014年3月王振泰走馬上任。不到三年換了三個董事長,貝因美的業績如果繼續領先那才是奇跡。

彼時,對於為何會卸任,謝宏解釋稱:“由於身體原因,我不想再出來親自操盤,像過去那樣衝鋒陷陣。”但他並沒有做好貝因美的接班人工作,隨著高層的變動,貝因美人才流失嚴重,外加行業進入調整期,貝因美最終沒有遞交一張優秀學生應該遞交的業績答卷。

如果時間重來,不知謝宏會如何選擇?

2017年虧損額進一步擴大,成為奶粉行業的虧損大王。

貝因美是浙江台州人謝宏26年前所創辦,曾是國產奶粉的標杆品牌,因打敗美國嬰幼兒速食米粉品牌亨氏在市場上嶄露頭角,是少數安然度過“三聚氰胺“事件的企業之一,在奶粉最嚴新政中依然拿下52個配方,為何會陷入困局?

對此,乳業專家宋亮分析稱,貝因美沒落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外因是行業環境發生了變化,貝因美沒有及時調整;內因是其過去的發展基礎並不扎實,當行業進入價格混戰時,貝因美依然採用高速擴張的策略發展,壓了很多貨,這些貨最終變為流貨,終端價格體系紊亂崩潰,傷了管道商的心。因此從國產最好奶粉品牌的高位上,迅速跌落。

更為重要的是,2011年貝因美上市僅3個月後,貝因美靈魂人物謝宏就以“個人原因”辭去了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職務。隨後接班人朱德宇,也以相同的原因離職;第三任黃小強待了一年多,也選擇以“個人原因”離開;2014年3月王振泰走馬上任。不到三年換了三個董事長,貝因美的業績如果繼續領先那才是奇跡。

彼時,對於為何會卸任,謝宏解釋稱:“由於身體原因,我不想再出來親自操盤,像過去那樣衝鋒陷陣。”但他並沒有做好貝因美的接班人工作,隨著高層的變動,貝因美人才流失嚴重,外加行業進入調整期,貝因美最終沒有遞交一張優秀學生應該遞交的業績答卷。

如果時間重來,不知謝宏會如何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