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廢鋼回收產業鏈:廢鋼迴圈利用正本清源,加工設備迎新契機

廢鋼回收產業鏈綜述

廢鋼根據來源可以分為“自產廢鋼”、“加工廢鋼”及“折舊廢鋼”。 一般來說, “自產廢鋼”由鋼鐵企業下屬的回收加工部門自行處理後回爐重造;“加工廢鋼”和“折舊廢鋼”則主要由物資回收企業、回收加工企業等通過廢鋼設備處理後返回鋼廠重新造鋼。

由於廢鋼雜質成分較多、品質分佈不一, 往往需要經過設備處理成爐料後才能用於煉鋼。 處理過程主要起到去除雜質、品質分選、控制體積、控制密度等作用, 而處理過程中所用到的設備統稱廢鋼處理設備。 一般而言, 廢鋼加工企業的類型決定了它們處理廢鋼所用的設備。

下載本文完整報告, 請在PC端訪問樂晴智庫網站: www.767stock.com

火焰切割能耗高、金屬燒損嚴重、效率低、加工成本高、勞動強度大、工況惡劣, 並且雜質摻雜多、環境污染大。 這種設備處理出來的鋼材品質較差難以進入主流鋼廠,

全部流向“地條鋼”企業, 但由於該設備初始投資小、操作靈活, 一般小作坊普遍配備。

政策驅動疊加經濟性優勢, 廢鋼迴圈利用迎來新契機長、短流程煉鋼法滲透率持續提升, 廢鋼利用發展空間巨大。

煉鋼方式一般可分為長流程煉鋼法和短流程煉鋼法:

長流程煉鋼法也稱為高爐-轉爐-連鑄煉鋼法, 是以鐵水、廢鋼、鐵合金為主要原料, 在轉爐中完成的煉鋼方法。 轉爐法對生鐵成分有較嚴格的要求, 早期不能使用過多廢鋼。 但隨著技術進步, 廢鋼使用量已提高到 10~30%區間。

短流程煉鋼法也稱電爐煉鋼法, 是利用電弧熱冶煉的一種工藝, 原料 70%~90%使用廢鋼。

相比長流程法, 短流程法具有以下優勢:

1) 投資小。 建設投資僅為長流程法的 1/2;

2) 勞動效率高。 煉鋼效率相比長流程法提高 40%;

3) 環境友好。相比長流程法,生產 1 噸鋼約減少 1.6 噸碳排放、3 噸固體廢渣、可替代 1.6噸鐵精礦,可節約 1 噸原煤和 1.7 噸新水。

國際目前主要以短流程煉鋼為主,而國內仍大量採用長流程煉鋼法。和長流程煉鋼法相比短流程煉鋼法優勢明顯,在發達國家短流程法普及度極高,因此對廢鋼的利用率也遠高於國內。

2015 年全球電爐鋼產量比例為 25.1%,其中美國電爐鋼占粗鋼產量的 63%、德國電爐鋼比例為 30%、韓國電爐鋼比例為 30%,日本電爐鋼比例為 23%。

而我國前幾年一方面由於用電價格較貴,另一方面鐵礦石價格持續走低等因素影響,短流程法經濟性反而不如長流程法,粗鋼產能仍以長流程煉鋼法為主,電爐鋼比例僅為 6%。

另一方面,我國廢鋼煉鋼比也與世界水準存在較大差距,國際回收局資料顯示,2011 年-2015年全球廢鋼煉鋼比呈不斷下降趨勢,其中主要是受中國廢鋼比較低原油影響。

若排除中國影響,全球廢鋼煉鋼比呈現快速攀升態勢。2016 年,我國即使考慮地條鋼,廢鋼煉鋼比也僅為 15.8%,相比全球的 34.2%,以及美國、日本、歐洲分別為 71.7%、54.8%。31.9%,廢鋼比水準差距較大,未來上升空間巨大。

為了節約成本、提高廢鋼的利用率,2016 年 11 月,我國《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出臺,明確提出到“十三五”末期,煉鋼廢鋼比需達到 20%以上,其中長流程法廢鋼比達到 15%以上,短流程法廢鋼比達到歷史最高水準。而我國 2016 年廢鋼煉鋼比僅為 11%,如果不考慮中頻爐煉鋼,比率只有 8%。按此計算,到 2020 年我國短流程法普及率需達到8.3%。

廢鋼行業協會近期集中調研 30 家鋼企,發現 26 家企業轉爐廢鋼比已提到 15%以上,其中有幾家已達到 20%,其中天津一家企業達到 35%。我國鋼企廢鋼利用率普遍出現將近翻倍提升。隨著環保成本顯化及政策力度加強,廢鋼利用率有進一步攀升趨勢。

經濟性環保政策雙輪驅動,廢鋼年消費量首次破億

由於我國鋼鐵去產能影響,我國鋼鐵價格從 2016 年初開始上漲。國際鋼價跟漲,帶動鐵礦石價格不斷攀高,鐵水成本持續上漲,廢鋼煉鋼經濟性開始顯現。在 2016 年 11 月份以前鐵水價格較廢鋼低 100-200 元/噸不等,國內鋼材為節省成本大多添加鐵水進行煉鋼。2016 年年底以來,鐵水價格持續走高,廢鋼相對價格維持穩定,廢鋼煉鋼的成本優勢不斷凸顯。

同時,隨著冬季採暖期的到來,我國環保政策不斷施壓、環保督查趨嚴,今年中央環保督查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覆蓋,對煤炭、鋼鐵等環境污染嚴重的產業進行限產、限排。唐山市近期發佈的《2017-2018 年採暖季鋼鐵行業錯峰生產方案》明確指出,截止明年 3 月採暖季期間高爐煉鐵將減少 1821 萬噸產量,原則上全市高爐煉鐵產能限產 50%。

其中按不同的污染排放績效標準,7 家鋼企限產比例 16.50%-78.60%不等,燕山鋼鐵限產總量最高,達到 123.96萬噸。

據我的鋼鐵網預測,本次限產將對產能以及原料需求產生一定影響,預計影響鋼坯外銷量 174萬噸;螺紋 47.2 萬噸;線材 60 萬噸;帶鋼 109 萬噸;熱卷 161.2 萬噸;其中原料需求影響:鐵礦石約 814 萬噸左右,焦炭約 210 萬噸左右。

環保及鋼鐵去產能使得廢鋼使用量不斷攀升,政策要求限制高爐開工導致鐵礦石煉鐵量減少,而廢鋼生產噸鋼比鐵礦石節約 1.3 噸鐵礦石,能耗減少 350 公斤標準煤,減少 1.4 噸二氧化碳排放,減少 3 噸固體廢棄物排放,環保優勢明顯。隨著環保成本顯化,廢鋼優勢將愈加明顯,大量使用大趨勢已經確定。同時,去產能後鋼材價格上漲,鋼企為增加產量,投入更多廢鋼,導致廢鋼使用大量上升。

預計今年全年廢鋼消耗量達到 1.4 億噸,廢鋼回收利用進入規範的新階段。據行業協會資料顯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廢鋼資源保有量已達 80 億噸。2016 年社會產生廢鋼量達到 1.6~1.7億噸,加上鋼廠自產廢鋼,廢鋼總供應量超過 2 億噸。

目前,2017 年前三季度煉鋼廢鋼消耗量達 1.03 億,同比大增 56.5%,預計全年廢鋼消耗量將達到 1.4 億噸,是我國煉鋼廢鋼消耗量首次突破 1 億噸,標誌著我國進入廢鋼大規模使用期,廢鋼供應量已可支撐短流程法煉鋼大規模使用。預計 2020 年廢鋼供應量將達到 2.7 億,廢鋼供應充足。

在鋼材價格回暖的背景下,廢鋼價格自 2016 年以來也出現一定上漲,一方面是由於打擊地條鋼後廢鋼價格下跌過快,幾乎接近加工配送企業的成本價,價格正常回檔;另一方面是由於今年煤價上升,導致高爐成本上升,疊加政策導向,廢鋼使用量快速上升所致。我們預期隨著環保政策的繼續趨嚴,鋼材價格未來有望進一步上升,鋼企盈利能力將得以提升並繼續提高電爐開工率,廢鋼及其處理設備需求將繼續旺盛。

受益廢鋼消費結構化調整,高端處理設備“變廢為寶”

嚴查“地條鋼”調節消費結構,廢鋼加工處理迫在眉睫

國內除了長、短流程煉鋼法以外,中頻爐煉鋼法由於成本較低前幾年也在普遍採用,其成本較長流程法成本低 400~500 元/噸,較短流程法煉鋼成本低 200~300 元/噸。

中頻爐煉鋼主要原料為低成本、未經處理過的廢鋼,在煉製過程中既不經過原料處理、化驗,也無溫度等品質控制,因此煉出的鋼 90%屬於不合格產品,這種低質鋼即“地條鋼”。

廢鋼流向地條鋼廠。據中鋼協資料,2016 年我國總計利用廢鋼 1.6 億噸,其中 5000~7000萬噸流向地條鋼企業。

為了保護環境、規範鋼材行業市場運行,國家從 2016 年 7 月起嚴查“地條鋼”。在 2016 年10 月工信部發佈的《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 年)》中,明確提出了將全面關停並拆除 400 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30 噸及以下煉鋼轉爐、30 噸及以下電爐等落後生產設備,開始全面取締中頻爐煉鋼產能,清出“地條鋼”。根據《我國明確取締“地條鋼”時間表》,2017 年 6 月 30 日前,必須清除全部“地條鋼”產能。

據新華社報導,從 2016 年 7 月以來全國已關停地條鋼 700 家企業,目前相關企業已全部停產、斷水斷電,並基本按照“四個徹底”的要求完成了爐體、變壓器等設施的徹底拆除。其中涉及地條鋼產能 1.4 億噸。

2016 年廢鋼實際供應量超過 2 億噸,主流鋼廠消耗 9010 萬噸,鑄造行業消耗約 1000 噸,其它廢鋼幾乎均流入地條鋼行業,占總消耗量的一半。地條鋼用廢鋼幾乎全不用大型處理設備處理,導致廢鋼處理設備保有量畸低。地條鋼清退後,廢鋼只能流入主流鋼企。

主流鋼企傾向於收購重型廢料。重型廢料加工需用到處理設備,導致處理設備需求量大增。今年以來,廢鋼處理開工火熱,設備企業均訂單大幅上升,產品供不應求。

嚴查“地條鋼”短期對廢鋼使用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今年 5 月廢鋼均價跌回 1400 元/噸的水準。但由於長流程法廢鋼利用比提高、短流程法逐步普及、廢鋼出口大幅增長等多因素疊加,“地條鋼”對廢鋼使用影響逐步消弭。6 月以來“地條鋼”出清,調整了我國廢鋼使用結構,為廢鋼及其處理設備的持續健康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下游復蘇提振設備需求,廢鋼設備市場空間望超百億

而從需求層面觀察,2014 年之前我國鋼鐵產量逐年增長,而 2015 年受宏觀經濟低迷的影響粗鋼年產量出現一定回落,當年粗鋼產量為 8.04 億噸。

自 2016 年以來國內整體經濟形勢出現回暖,鋼材市場不斷復蘇,截止今年 9 月份我國粗鋼產量回升至 5%的增長率,其中 7 月粗鋼產量達到了 7402 萬噸,同比去年增長 10%,達到歷史高峰點。我們預計受下游鋼材市場持續復蘇的影響,廢鋼處理產業也將快速發展,並進而提振廢鋼處理設備需求。

《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要求,“十三五”期間先進的加工設備(破碎線、門式剪切線、移動加工設備等)能力超過 60%,逐步淘汰火焰切割等落後加工方式和落後加工設備。前幾年由於鋼鐵行業不景氣,大量設備企業倒閉或轉型。華宏科技等優勢企業享受市場利好,訂單飽滿,業績增長空間廣闊。

假設我國未來幾年廢鋼消費量年維持 10%增長,則到 2020 年使用加工設備處理的廢鋼將達到 7900 萬噸。我國目前廢鋼處理廠規模萬噸到 50 萬噸不等。

以較大型的 30 萬噸處理廠為例,約需大型破碎機、剪切機、打包機和檢測設備總價值 8000 萬元。按此計算,2020 年前我國設備市場空間將超 100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 52%。可以預見隨著比率的快速提升,設備需求也將持續高速增長。

2017 年也是我國廢鋼破碎線投產旺盛的一年,據富寶廢鋼網統計,目前國內投產、在建的破碎機產線共有 656 條,主要分佈在河北、江蘇、山東、廣東等地,其中今年下的訂單為382 條,占比為 58.2%,超過了之前往年的投產總量。

廢鋼回收產業趨於規模化,設備龍頭率先實現受益

國內設備壟斷市場,龍頭企業競爭優勢明顯

由於廢鋼處理設備運行功率大、工況惡劣,穩定性要求極高,功率和可靠性是區別廢鋼處理設備優劣的關鍵。

進企業通過不斷的研發、升級提升產品的可靠性,逐步積累下客戶美譽度。普通設備廠商如無研發實力,往往很難跟進。國外領先品牌能做到上萬匹馬力的處理設備,而我國品牌主流產品是 1000~3000 匹馬力的設備,與國外技術還存在較大差距。

目前廢鋼設備企業國外知名的有德國林德曼、亨希爾、美國哈裡斯、美卓、日本森田等,這些企業均擁有幾十年的設備研發、生產經驗,產品品質高於國內。

早期國內處理設備均從國外進口,但目前由於國內缺乏大型處理廠,國外企業有優勢的大型設備需求較少,國外企業市占率較低,其中美卓公司自 2011 年以來,由於鋼材市場的震盪運行以及國產設備進口替代等原因,業績開始不斷下滑。目前國內市場由國產廢鋼設備佔據主要市場份額,國內廢鋼設備企業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此前,國內廢鋼設備企業主要有江蘇華宏、湖北力帝、安陽鍛壓、南通鍛壓、臺灣正合興等,基本上都是從仿製國外設備起家。由於 2011 年以後鋼鐵產業陷入低潮期,設備企業生存壓力明顯加大,其中南通鍛壓等企業進行業務轉型,而中金再生等公司均已經倒閉退出市場。

通過不斷探索市場規律、拓展業務管道,目前江蘇華宏、湖北力帝已經度過行業嚴冬,發展成廢鋼設備生產規模最大、產品線最全的企業,且國內僅這兩家公司設臵研發部門,已形成較強的用戶粘性。

而由於廢鋼處理設備規格大、工況惡劣,其工藝、穩定性提高需要研發人員常年累月的積累,其它同行企業再進入市場並佔據一席之地需要時間,目前廢鋼設備產業正趨於集中化。在當前廢鋼回歸主流鋼廠,處理設備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該類龍頭企業率先實現受益。

廢鋼加工產業趨於集中化,設備龍頭受益大型集團佔領市場

由於計劃經濟時期,廢鋼回收分屬各地物資部金屬回收局、供銷社廢舊物資局、冶金部金屬回收處,三個部門各有一套回收網路。

進入市場經濟時期,這些單位逐步演變成企業,互相之間合作少、競爭多,形成了我國現在廢鋼回收產業鏈小而散的狀態競爭格局。

根據今年 5月商務部發佈的《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 2017》,我國現有再生資源回收企業 10萬多家,從業人員 1500 萬人,回收加工企業約 3000 家。小而散行業佈局使得設備企業的議價能力較強。在當前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設備有價格上漲、利潤率上升的趨勢。

為了規範廢鋼處理行業的發展,我國近年來出臺了多項政策制度。其中在去年年底發佈的《廢鋼鐵加工行業准入條件》中,在以前的基礎上將廢鋼鐵細化為普碳廢鋼和不鏽廢鋼及特種鋼,要求不鏽廢鋼及特種鋼處理企業年加工能力達到 3 萬噸以上;廠區面積不小於 1 萬平米;作業場地硬化面積不小於 5000 平米;使用土地如為租用,不能少於 15 年;廠區需配套檢測設備等。符合准入條件的企業可享受增值稅退稅補貼,從而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據中國鋼鐵新聞網消息,沙鋼集團正在積極組織電爐鋼生產,加大廢鋼收購利用,並於 10月 17 日與中再生紐維爾簽訂廢鋼破碎線設備採購協定,同時與江蘇成安基金簽訂了 40 萬噸廢鋼採購合同,計畫在全國設立廢鋼收購、破碎、加工基地,未來廢鋼回收加工產業快速發展勢在必行。

我們預計,這些大型企業逐步佔領市場,將對大型高端設備的需求增加,國產設備從技術指標、加工範圍等方面與國外企業如林德曼等有一定差距。但國內龍頭利用產品性價比優勢、服務優勢正加速進口替代,有望充分受益大型集團進軍廢鋼市場。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煉鋼效率相比長流程法提高 40%;

3) 環境友好。相比長流程法,生產 1 噸鋼約減少 1.6 噸碳排放、3 噸固體廢渣、可替代 1.6噸鐵精礦,可節約 1 噸原煤和 1.7 噸新水。

國際目前主要以短流程煉鋼為主,而國內仍大量採用長流程煉鋼法。和長流程煉鋼法相比短流程煉鋼法優勢明顯,在發達國家短流程法普及度極高,因此對廢鋼的利用率也遠高於國內。

2015 年全球電爐鋼產量比例為 25.1%,其中美國電爐鋼占粗鋼產量的 63%、德國電爐鋼比例為 30%、韓國電爐鋼比例為 30%,日本電爐鋼比例為 23%。

而我國前幾年一方面由於用電價格較貴,另一方面鐵礦石價格持續走低等因素影響,短流程法經濟性反而不如長流程法,粗鋼產能仍以長流程煉鋼法為主,電爐鋼比例僅為 6%。

另一方面,我國廢鋼煉鋼比也與世界水準存在較大差距,國際回收局資料顯示,2011 年-2015年全球廢鋼煉鋼比呈不斷下降趨勢,其中主要是受中國廢鋼比較低原油影響。

若排除中國影響,全球廢鋼煉鋼比呈現快速攀升態勢。2016 年,我國即使考慮地條鋼,廢鋼煉鋼比也僅為 15.8%,相比全球的 34.2%,以及美國、日本、歐洲分別為 71.7%、54.8%。31.9%,廢鋼比水準差距較大,未來上升空間巨大。

為了節約成本、提高廢鋼的利用率,2016 年 11 月,我國《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出臺,明確提出到“十三五”末期,煉鋼廢鋼比需達到 20%以上,其中長流程法廢鋼比達到 15%以上,短流程法廢鋼比達到歷史最高水準。而我國 2016 年廢鋼煉鋼比僅為 11%,如果不考慮中頻爐煉鋼,比率只有 8%。按此計算,到 2020 年我國短流程法普及率需達到8.3%。

廢鋼行業協會近期集中調研 30 家鋼企,發現 26 家企業轉爐廢鋼比已提到 15%以上,其中有幾家已達到 20%,其中天津一家企業達到 35%。我國鋼企廢鋼利用率普遍出現將近翻倍提升。隨著環保成本顯化及政策力度加強,廢鋼利用率有進一步攀升趨勢。

經濟性環保政策雙輪驅動,廢鋼年消費量首次破億

由於我國鋼鐵去產能影響,我國鋼鐵價格從 2016 年初開始上漲。國際鋼價跟漲,帶動鐵礦石價格不斷攀高,鐵水成本持續上漲,廢鋼煉鋼經濟性開始顯現。在 2016 年 11 月份以前鐵水價格較廢鋼低 100-200 元/噸不等,國內鋼材為節省成本大多添加鐵水進行煉鋼。2016 年年底以來,鐵水價格持續走高,廢鋼相對價格維持穩定,廢鋼煉鋼的成本優勢不斷凸顯。

同時,隨著冬季採暖期的到來,我國環保政策不斷施壓、環保督查趨嚴,今年中央環保督查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覆蓋,對煤炭、鋼鐵等環境污染嚴重的產業進行限產、限排。唐山市近期發佈的《2017-2018 年採暖季鋼鐵行業錯峰生產方案》明確指出,截止明年 3 月採暖季期間高爐煉鐵將減少 1821 萬噸產量,原則上全市高爐煉鐵產能限產 50%。

其中按不同的污染排放績效標準,7 家鋼企限產比例 16.50%-78.60%不等,燕山鋼鐵限產總量最高,達到 123.96萬噸。

據我的鋼鐵網預測,本次限產將對產能以及原料需求產生一定影響,預計影響鋼坯外銷量 174萬噸;螺紋 47.2 萬噸;線材 60 萬噸;帶鋼 109 萬噸;熱卷 161.2 萬噸;其中原料需求影響:鐵礦石約 814 萬噸左右,焦炭約 210 萬噸左右。

環保及鋼鐵去產能使得廢鋼使用量不斷攀升,政策要求限制高爐開工導致鐵礦石煉鐵量減少,而廢鋼生產噸鋼比鐵礦石節約 1.3 噸鐵礦石,能耗減少 350 公斤標準煤,減少 1.4 噸二氧化碳排放,減少 3 噸固體廢棄物排放,環保優勢明顯。隨著環保成本顯化,廢鋼優勢將愈加明顯,大量使用大趨勢已經確定。同時,去產能後鋼材價格上漲,鋼企為增加產量,投入更多廢鋼,導致廢鋼使用大量上升。

預計今年全年廢鋼消耗量達到 1.4 億噸,廢鋼回收利用進入規範的新階段。據行業協會資料顯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廢鋼資源保有量已達 80 億噸。2016 年社會產生廢鋼量達到 1.6~1.7億噸,加上鋼廠自產廢鋼,廢鋼總供應量超過 2 億噸。

目前,2017 年前三季度煉鋼廢鋼消耗量達 1.03 億,同比大增 56.5%,預計全年廢鋼消耗量將達到 1.4 億噸,是我國煉鋼廢鋼消耗量首次突破 1 億噸,標誌著我國進入廢鋼大規模使用期,廢鋼供應量已可支撐短流程法煉鋼大規模使用。預計 2020 年廢鋼供應量將達到 2.7 億,廢鋼供應充足。

在鋼材價格回暖的背景下,廢鋼價格自 2016 年以來也出現一定上漲,一方面是由於打擊地條鋼後廢鋼價格下跌過快,幾乎接近加工配送企業的成本價,價格正常回檔;另一方面是由於今年煤價上升,導致高爐成本上升,疊加政策導向,廢鋼使用量快速上升所致。我們預期隨著環保政策的繼續趨嚴,鋼材價格未來有望進一步上升,鋼企盈利能力將得以提升並繼續提高電爐開工率,廢鋼及其處理設備需求將繼續旺盛。

受益廢鋼消費結構化調整,高端處理設備“變廢為寶”

嚴查“地條鋼”調節消費結構,廢鋼加工處理迫在眉睫

國內除了長、短流程煉鋼法以外,中頻爐煉鋼法由於成本較低前幾年也在普遍採用,其成本較長流程法成本低 400~500 元/噸,較短流程法煉鋼成本低 200~300 元/噸。

中頻爐煉鋼主要原料為低成本、未經處理過的廢鋼,在煉製過程中既不經過原料處理、化驗,也無溫度等品質控制,因此煉出的鋼 90%屬於不合格產品,這種低質鋼即“地條鋼”。

廢鋼流向地條鋼廠。據中鋼協資料,2016 年我國總計利用廢鋼 1.6 億噸,其中 5000~7000萬噸流向地條鋼企業。

為了保護環境、規範鋼材行業市場運行,國家從 2016 年 7 月起嚴查“地條鋼”。在 2016 年10 月工信部發佈的《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 年)》中,明確提出了將全面關停並拆除 400 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30 噸及以下煉鋼轉爐、30 噸及以下電爐等落後生產設備,開始全面取締中頻爐煉鋼產能,清出“地條鋼”。根據《我國明確取締“地條鋼”時間表》,2017 年 6 月 30 日前,必須清除全部“地條鋼”產能。

據新華社報導,從 2016 年 7 月以來全國已關停地條鋼 700 家企業,目前相關企業已全部停產、斷水斷電,並基本按照“四個徹底”的要求完成了爐體、變壓器等設施的徹底拆除。其中涉及地條鋼產能 1.4 億噸。

2016 年廢鋼實際供應量超過 2 億噸,主流鋼廠消耗 9010 萬噸,鑄造行業消耗約 1000 噸,其它廢鋼幾乎均流入地條鋼行業,占總消耗量的一半。地條鋼用廢鋼幾乎全不用大型處理設備處理,導致廢鋼處理設備保有量畸低。地條鋼清退後,廢鋼只能流入主流鋼企。

主流鋼企傾向於收購重型廢料。重型廢料加工需用到處理設備,導致處理設備需求量大增。今年以來,廢鋼處理開工火熱,設備企業均訂單大幅上升,產品供不應求。

嚴查“地條鋼”短期對廢鋼使用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今年 5 月廢鋼均價跌回 1400 元/噸的水準。但由於長流程法廢鋼利用比提高、短流程法逐步普及、廢鋼出口大幅增長等多因素疊加,“地條鋼”對廢鋼使用影響逐步消弭。6 月以來“地條鋼”出清,調整了我國廢鋼使用結構,為廢鋼及其處理設備的持續健康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下游復蘇提振設備需求,廢鋼設備市場空間望超百億

而從需求層面觀察,2014 年之前我國鋼鐵產量逐年增長,而 2015 年受宏觀經濟低迷的影響粗鋼年產量出現一定回落,當年粗鋼產量為 8.04 億噸。

自 2016 年以來國內整體經濟形勢出現回暖,鋼材市場不斷復蘇,截止今年 9 月份我國粗鋼產量回升至 5%的增長率,其中 7 月粗鋼產量達到了 7402 萬噸,同比去年增長 10%,達到歷史高峰點。我們預計受下游鋼材市場持續復蘇的影響,廢鋼處理產業也將快速發展,並進而提振廢鋼處理設備需求。

《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要求,“十三五”期間先進的加工設備(破碎線、門式剪切線、移動加工設備等)能力超過 60%,逐步淘汰火焰切割等落後加工方式和落後加工設備。前幾年由於鋼鐵行業不景氣,大量設備企業倒閉或轉型。華宏科技等優勢企業享受市場利好,訂單飽滿,業績增長空間廣闊。

假設我國未來幾年廢鋼消費量年維持 10%增長,則到 2020 年使用加工設備處理的廢鋼將達到 7900 萬噸。我國目前廢鋼處理廠規模萬噸到 50 萬噸不等。

以較大型的 30 萬噸處理廠為例,約需大型破碎機、剪切機、打包機和檢測設備總價值 8000 萬元。按此計算,2020 年前我國設備市場空間將超 100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 52%。可以預見隨著比率的快速提升,設備需求也將持續高速增長。

2017 年也是我國廢鋼破碎線投產旺盛的一年,據富寶廢鋼網統計,目前國內投產、在建的破碎機產線共有 656 條,主要分佈在河北、江蘇、山東、廣東等地,其中今年下的訂單為382 條,占比為 58.2%,超過了之前往年的投產總量。

廢鋼回收產業趨於規模化,設備龍頭率先實現受益

國內設備壟斷市場,龍頭企業競爭優勢明顯

由於廢鋼處理設備運行功率大、工況惡劣,穩定性要求極高,功率和可靠性是區別廢鋼處理設備優劣的關鍵。

進企業通過不斷的研發、升級提升產品的可靠性,逐步積累下客戶美譽度。普通設備廠商如無研發實力,往往很難跟進。國外領先品牌能做到上萬匹馬力的處理設備,而我國品牌主流產品是 1000~3000 匹馬力的設備,與國外技術還存在較大差距。

目前廢鋼設備企業國外知名的有德國林德曼、亨希爾、美國哈裡斯、美卓、日本森田等,這些企業均擁有幾十年的設備研發、生產經驗,產品品質高於國內。

早期國內處理設備均從國外進口,但目前由於國內缺乏大型處理廠,國外企業有優勢的大型設備需求較少,國外企業市占率較低,其中美卓公司自 2011 年以來,由於鋼材市場的震盪運行以及國產設備進口替代等原因,業績開始不斷下滑。目前國內市場由國產廢鋼設備佔據主要市場份額,國內廢鋼設備企業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此前,國內廢鋼設備企業主要有江蘇華宏、湖北力帝、安陽鍛壓、南通鍛壓、臺灣正合興等,基本上都是從仿製國外設備起家。由於 2011 年以後鋼鐵產業陷入低潮期,設備企業生存壓力明顯加大,其中南通鍛壓等企業進行業務轉型,而中金再生等公司均已經倒閉退出市場。

通過不斷探索市場規律、拓展業務管道,目前江蘇華宏、湖北力帝已經度過行業嚴冬,發展成廢鋼設備生產規模最大、產品線最全的企業,且國內僅這兩家公司設臵研發部門,已形成較強的用戶粘性。

而由於廢鋼處理設備規格大、工況惡劣,其工藝、穩定性提高需要研發人員常年累月的積累,其它同行企業再進入市場並佔據一席之地需要時間,目前廢鋼設備產業正趨於集中化。在當前廢鋼回歸主流鋼廠,處理設備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該類龍頭企業率先實現受益。

廢鋼加工產業趨於集中化,設備龍頭受益大型集團佔領市場

由於計劃經濟時期,廢鋼回收分屬各地物資部金屬回收局、供銷社廢舊物資局、冶金部金屬回收處,三個部門各有一套回收網路。

進入市場經濟時期,這些單位逐步演變成企業,互相之間合作少、競爭多,形成了我國現在廢鋼回收產業鏈小而散的狀態競爭格局。

根據今年 5月商務部發佈的《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 2017》,我國現有再生資源回收企業 10萬多家,從業人員 1500 萬人,回收加工企業約 3000 家。小而散行業佈局使得設備企業的議價能力較強。在當前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設備有價格上漲、利潤率上升的趨勢。

為了規範廢鋼處理行業的發展,我國近年來出臺了多項政策制度。其中在去年年底發佈的《廢鋼鐵加工行業准入條件》中,在以前的基礎上將廢鋼鐵細化為普碳廢鋼和不鏽廢鋼及特種鋼,要求不鏽廢鋼及特種鋼處理企業年加工能力達到 3 萬噸以上;廠區面積不小於 1 萬平米;作業場地硬化面積不小於 5000 平米;使用土地如為租用,不能少於 15 年;廠區需配套檢測設備等。符合准入條件的企業可享受增值稅退稅補貼,從而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據中國鋼鐵新聞網消息,沙鋼集團正在積極組織電爐鋼生產,加大廢鋼收購利用,並於 10月 17 日與中再生紐維爾簽訂廢鋼破碎線設備採購協定,同時與江蘇成安基金簽訂了 40 萬噸廢鋼採購合同,計畫在全國設立廢鋼收購、破碎、加工基地,未來廢鋼回收加工產業快速發展勢在必行。

我們預計,這些大型企業逐步佔領市場,將對大型高端設備的需求增加,國產設備從技術指標、加工範圍等方面與國外企業如林德曼等有一定差距。但國內龍頭利用產品性價比優勢、服務優勢正加速進口替代,有望充分受益大型集團進軍廢鋼市場。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