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過了臘八就是年,一年一歲一團圓!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初八, 俗稱“臘八”, 是臘月的第一個節日。 你的耳邊是不是也響起了這樣的童謠呢?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鬧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過了臘八就是年

一歲之末為“臘”。 在我國上古時期, 人們把冬季祭祀神靈、祖先稱為“大臘”, 舉行冬祀日子被稱為“臘日”。 慢慢的每年農曆臘月初八作為“臘日”逐漸被確定下來, 成為祈求豐收和吉祥的傳統節日。

如今的臘八節, 就像童謠裡唱的那樣, 更多意味著春節序幕已經拉開, 年味兒一天比一天濃了。

臘八一過, 家家戶戶灑掃庭院、殺豬宰羊。

在外漂泊的遊子歸鄉, 與倚閭而望的親人團聚, 共話家常, 句句都是鄉音。 這是團聚的日子, 是美好的時節。

流傳千年的臘八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 已有一千多年。

在宋代, 每逢臘八這一天, 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到了清朝, 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 在民間, 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 祭祀祖先;同時, 闔家團聚在一起食用, 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 一定會讓你看花了眼。

最為講究的會在白米中摻入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等不下二十種食物。 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 就開始忙碌起來, 洗米、泡果、剝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 再用微火燉, 一直燉到第二天清晨, 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 還會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

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 用剔去棗核烤幹的脆棗作為獅身, 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 桃仁作為獅腳,

甜杏仁用來做獅子尾巴。 然後用糖粘在一起, 放在粥碗裡, 活像一頭小獅子。 如果碗較大, 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 更講究的, 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 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 這種裝飾的臘八粥, 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為什麼臘八要喝“臘八粥”?一起來聽聽下面這些故事吧。

1

“赤豆打鬼”的傳說

傳說上古時期,有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而人們生病、身體不好都是臘八節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所以,在臘八這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

2

紀念修長城的民工

相傳,秦始皇下令修建長城,民工們長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糧全靠家裡人送。家裡糧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餓死在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一些少糧的民工們把各自剩下的五穀雜糧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禦饑寒。為了悼念這些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3

懷念岳飛

當年,嶽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嶽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4

牢記祖先勤儉之美德

傳說,西晉時有個青年人很懶,遊手好閒,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裡沒糧了。饑餓難熬的年輕人,遍搜家裡的罎罎罐罐,將殘餘的五穀顆粒連同可食的殘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從此下定決心痛改前非,勤勞過日。人們借此教育子女,臘八喝粥,牢記祖先勤儉美德。

過臘八,想念家的味道!臘八粥的甜糯,是每個人心中的年味,是無法忘記的家的味道……

《北京的春節》

老舍(節選)

粥裡有各種豆,像農業展覽會。按照北京的老規矩,過農曆的新年,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在臘八那天,人家裡,寺觀裡,都熬臘八粥。

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乾果熬成的——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乾、菱角米……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臘八粥》

沈從文(節選)

聞到香味,就得咽三口以上的唾沫。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

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併攏來糊糊塗塗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歎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歎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裡塞灌呢!

過了臘八就是年,一年一歲一團圓。

收拾心情,準備回家過年咯!

文章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異議請聯繫處理

END

點擊閱讀往期文章

古訓:富貴三更夢,平安兩字金;心安即是家,何處不自在

修道人有“九守”

內丹隱語“壺”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臘八要喝“臘八粥”?一起來聽聽下面這些故事吧。

1

“赤豆打鬼”的傳說

傳說上古時期,有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而人們生病、身體不好都是臘八節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所以,在臘八這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

2

紀念修長城的民工

相傳,秦始皇下令修建長城,民工們長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糧全靠家裡人送。家裡糧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餓死在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一些少糧的民工們把各自剩下的五穀雜糧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禦饑寒。為了悼念這些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3

懷念岳飛

當年,嶽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嶽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4

牢記祖先勤儉之美德

傳說,西晉時有個青年人很懶,遊手好閒,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裡沒糧了。饑餓難熬的年輕人,遍搜家裡的罎罎罐罐,將殘餘的五穀顆粒連同可食的殘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從此下定決心痛改前非,勤勞過日。人們借此教育子女,臘八喝粥,牢記祖先勤儉美德。

過臘八,想念家的味道!臘八粥的甜糯,是每個人心中的年味,是無法忘記的家的味道……

《北京的春節》

老舍(節選)

粥裡有各種豆,像農業展覽會。按照北京的老規矩,過農曆的新年,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在臘八那天,人家裡,寺觀裡,都熬臘八粥。

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乾果熬成的——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乾、菱角米……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臘八粥》

沈從文(節選)

聞到香味,就得咽三口以上的唾沫。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

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併攏來糊糊塗塗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歎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歎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裡塞灌呢!

過了臘八就是年,一年一歲一團圓。

收拾心情,準備回家過年咯!

文章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異議請聯繫處理

END

點擊閱讀往期文章

古訓:富貴三更夢,平安兩字金;心安即是家,何處不自在

修道人有“九守”

內丹隱語“壺”是怎麼來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