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光賦:舌尖上的吳山鎮,三合店傳統美食“四大頭”、“四大搶”

隨縣吳山鎮地處隨縣西北部, 版圖面積368平方公里, 全鎮南北長約50公里, 成“長布袋狀”, 南北溫差達1度左右,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幾種方言和民俗片區, 最南端的唐王店片接近隨州方言和民俗, 俗稱“蠻子”;最北端的三合店片由於毗鄰湖北棗陽和河南桐柏而接近和河南方言和民俗, 俗稱“奤子”;位居中部的吳山片則“不蠻不奤”, 南北兼蓄。

三個片區的方言、習俗、習慣都大相庭徑, 尤其是三合片區的土特產三合黃酒、民間美食“四大頭”、“四大搶”更是別具一格 , 讓人垂涎欲滴, 食之久久難以忘懷。

讓我們一起來撩開舌尖上的吳山美食“四大頭”、“四大搶”和三合黃酒的神秘面紗吧!

“四大頭”、“四大搶”美食起源于漢光武帝劉秀, 傳說當年王莽攆劉秀, 從棗陽地界追至吳山鎮三合店桑園(現聯建村)境內的石門地段時, 劉秀早已人困馬乏, 口乾舌燥, 再也跑不動了, 劉秀見此地山高穀狹,

怪石凜咧, 有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之險, 實乃天然的屯兵要塞。 於是下令就地紮營修整, 這時, 一個兵卒發現石門附近有一個天然石洞, 便讓劉秀到洞裡休息, 走到石洞旁邊, 發現一氹子黃水, 饑不擇食、口渴難耐的劉秀伸出雙手捧起來就喝, 誰知劉秀一喝頓覺甘甜爽口, 神清氣爽, 困意頓銷, 一口氣喝了不知多少, 竟然暈暈乎乎的, 原來這不是一般的水, 是農民收稻穀遺落在石坑裡自然發酵, 變成了米酒, 這就是早期的三合黃酒。

喝完“水”, 兵卒把劉秀扶到石門石洞裡休息, 劉秀進石洞就躺地上睡著了, 劉秀剛剛睡下, 成群結隊的蚊蟲便嗡嗡的飛過來, 咬得劉秀翻來覆去的睡不成, 劉秀氣呼呼的說:“蚊蟲別咬我,

讓我好好睡一覺好不好!”

劉秀話音未落, 蚊蟲紛紛飛出石洞, 劉秀一直睡到天黑還沒有醒, 這時候山間的青蛙又叫了起來, 把劉秀又吵醒了, 劉秀又說:“青蛙別叫了, 讓我好好睡一覺!”哪知劉秀話音未落, 青蛙都不叫了, 劉秀在這裡一覺睡到大天亮。 王莽的追兵來到石門, 見這裡山高水惡, 不敢輕易追趕, 撤兵回棗陽。

劉秀見王莽的大部隊撤退, 十分高興, 下令軍卒就地設宴慶賀, 宴席就是請三合店當地廚師做的“四大頭”、“四大搶”, 劉秀的隊伍吃飽喝足後, 從新城經河南程灣, 最後到河南南陽社旗(賒旗店)賒旗起兵, 恢復漢室, 稱漢光武帝, 贏得大漢天下。

何謂“四大頭”、“四大搶”呢?

“四大頭”、“四大搶”宴席在吳山鎮三合店片區一般是在婚嫁、生日壽誕、喬遷、重大節日才會用的最隆重的宴席。

“四大頭”、“四大搶”宴席共有48道菜, 菜品的選材、煎炸燒煮、烹飪燉溜、上菜的順序、菜盤的擺放等等, 都有講究, 廚師絲毫也不馬虎。

上菜的順序是:客人到齊坐定之後, 擺齊餐具, 斟滿黃酒, 廚師首先端上18至28道涼菜, 涼菜有葷有素, 葷素搭配, 客人邊吃邊喝, 有的大吃大喝, 唯有“老司機”們則細嚼慢嚥, 等待大菜“四大頭”上桌, 便開始“四大搶”, “四大搶”就是搶著吃。

“四大頭”的第一道大菜是“龍頭”,一般用魚代表龍,最後一道菜是“鳳尾”,一般用雞子代表鳳,中間的兩大頭菜是牛肉和紅燒肉。上一個“四大頭”菜,後面就跟著上一道炒菜、緊接著再上一道湯,出下一道大菜的時候就要撤出上一道菜的碗盤,因為一是菜太多吃不完,二是需要的碗盤多,廚具要迴圈使用,三是餐桌放不下那麼多的菜。所以,客人必須搶著吃,要不然就撤走了,吃不到那道菜了,這就是為什麼叫“四大搶”的來歷。

第一道大菜“龍頭”(魚)上桌之後,客人們紛紛站起來搶著吃,緊接著上一道甜湯,再上一道炒菜

第二道大菜是牛肉,緊接著再上一道鮮湯,再上一道炒菜

第三道大菜是紅燒肉,緊接著再上一道酸辣湯,再上一個炒菜。

第四道大菜是“鳳尾”(雞子),緊接著上一個湯,再上一個炒菜。

四道大菜裝菜的器具也有講究,夏天用盤子或湯盆,冬天用火鍋。

四道大菜、四道湯、四道炒菜上完之後,還有4至8個坐碗(4至8道小碗菜,也是葷素搭配)。至此,整個“四大頭”“四大搶”宴席的48道菜全部上齊,廚師已經累的滿頭大汗,只踹粗氣。

親,寶寶還要告訴你,如果你是第一次吃“四大頭”“四大搶”宴席,一定要有心裡準備,這個宴席光是菜就會把你的肚皮撐破的,可別想著吃飯哦。

在吳山三合店吃“四大頭”“四大搶”宴席,再一個就是要有時間上的心裡準備,因為菜多,而且大部分是現做現端,吃宴席的時間就需要的時間長,一般在4個小時左右。

廚師正在上菜

在過去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當地的人們天天都盼望著能吃一頓“四大頭”四大搶”,一位當地老年人笑著跟我們說:“那時候吃一頓可以管幾天不餓!能吃一頓就很不錯了,那時候哪能像現在一樣碗裡盤裡都是肉啊,碗下面都是墊的籮蔔白菜或者其他幹野菜,上面放幾塊塊肉,一搶就搶光了,現在多好的社會啊,吃不完,喝不盡。”

每一道湯口味都不一樣,甜湯、咸湯、酸辣湯讓你喝了爽得不要不要的。

推杯換盞,斛光交錯。情感和友誼在黃酒中逐漸升溫。“四大頭”“四大搶”“三合黃酒”吃出來的是文化、喝出來的是歷史。

吳山鎮,地大物博、人傑地靈。在這片純樸而又古老的土地上,曾經湧現出許多的仁人志士,早在鴉片戰爭後期,“太平軍”、“撚軍”、“白朗軍”’、“大刀會”等眾多的農民起義軍輾轉吳山,留下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大革命時期,中共隨縣第一任縣委書記 吳山人李彩奇、以及革命烈士王蘭如、李紹鴻、杜品越等一批優秀兒女為領導隨縣的農民運動,建立了以吳山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組織了聞名鄂北的吳山武裝暴動。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八路軍和共產黨領導的隨北工作隊長期駐紮在吳山英勇奮戰,桐柏軍區一分區和中共隨陽縣委(隨州棗陽)先後在三合店設立。李先念、陳少敏、趙紫陽、劉鄧大軍曾經在吳山浴血奮戰。

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在欣賞美食和享用美食的時候,一定要珍惜美食,回應光碟行動,不鋪張、不浪費,杜絕餐桌腐敗,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帶頭人。

最後的4個坐碗菜端上來了。

親!豐盛的吳山鎮三合店黃酒,美食“四大頭”“四大搶” 有木有勾起你的食欲?來吳山吧!我們陪你!

“四大頭”的第一道大菜是“龍頭”,一般用魚代表龍,最後一道菜是“鳳尾”,一般用雞子代表鳳,中間的兩大頭菜是牛肉和紅燒肉。上一個“四大頭”菜,後面就跟著上一道炒菜、緊接著再上一道湯,出下一道大菜的時候就要撤出上一道菜的碗盤,因為一是菜太多吃不完,二是需要的碗盤多,廚具要迴圈使用,三是餐桌放不下那麼多的菜。所以,客人必須搶著吃,要不然就撤走了,吃不到那道菜了,這就是為什麼叫“四大搶”的來歷。

第一道大菜“龍頭”(魚)上桌之後,客人們紛紛站起來搶著吃,緊接著上一道甜湯,再上一道炒菜

第二道大菜是牛肉,緊接著再上一道鮮湯,再上一道炒菜

第三道大菜是紅燒肉,緊接著再上一道酸辣湯,再上一個炒菜。

第四道大菜是“鳳尾”(雞子),緊接著上一個湯,再上一個炒菜。

四道大菜裝菜的器具也有講究,夏天用盤子或湯盆,冬天用火鍋。

四道大菜、四道湯、四道炒菜上完之後,還有4至8個坐碗(4至8道小碗菜,也是葷素搭配)。至此,整個“四大頭”“四大搶”宴席的48道菜全部上齊,廚師已經累的滿頭大汗,只踹粗氣。

親,寶寶還要告訴你,如果你是第一次吃“四大頭”“四大搶”宴席,一定要有心裡準備,這個宴席光是菜就會把你的肚皮撐破的,可別想著吃飯哦。

在吳山三合店吃“四大頭”“四大搶”宴席,再一個就是要有時間上的心裡準備,因為菜多,而且大部分是現做現端,吃宴席的時間就需要的時間長,一般在4個小時左右。

廚師正在上菜

在過去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當地的人們天天都盼望著能吃一頓“四大頭”四大搶”,一位當地老年人笑著跟我們說:“那時候吃一頓可以管幾天不餓!能吃一頓就很不錯了,那時候哪能像現在一樣碗裡盤裡都是肉啊,碗下面都是墊的籮蔔白菜或者其他幹野菜,上面放幾塊塊肉,一搶就搶光了,現在多好的社會啊,吃不完,喝不盡。”

每一道湯口味都不一樣,甜湯、咸湯、酸辣湯讓你喝了爽得不要不要的。

推杯換盞,斛光交錯。情感和友誼在黃酒中逐漸升溫。“四大頭”“四大搶”“三合黃酒”吃出來的是文化、喝出來的是歷史。

吳山鎮,地大物博、人傑地靈。在這片純樸而又古老的土地上,曾經湧現出許多的仁人志士,早在鴉片戰爭後期,“太平軍”、“撚軍”、“白朗軍”’、“大刀會”等眾多的農民起義軍輾轉吳山,留下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大革命時期,中共隨縣第一任縣委書記 吳山人李彩奇、以及革命烈士王蘭如、李紹鴻、杜品越等一批優秀兒女為領導隨縣的農民運動,建立了以吳山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組織了聞名鄂北的吳山武裝暴動。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八路軍和共產黨領導的隨北工作隊長期駐紮在吳山英勇奮戰,桐柏軍區一分區和中共隨陽縣委(隨州棗陽)先後在三合店設立。李先念、陳少敏、趙紫陽、劉鄧大軍曾經在吳山浴血奮戰。

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在欣賞美食和享用美食的時候,一定要珍惜美食,回應光碟行動,不鋪張、不浪費,杜絕餐桌腐敗,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帶頭人。

最後的4個坐碗菜端上來了。

親!豐盛的吳山鎮三合店黃酒,美食“四大頭”“四大搶” 有木有勾起你的食欲?來吳山吧!我們陪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