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華姓氏(八)數字中讀姓氏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援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 中國新的“百家姓”順序已經新鮮出爐。

新順序是:李, 王, 張, 劉, 陳, 楊, 黃, 趙, 周,

吳, 徐, 孫, 朱, 馬, 胡, 郭, 林, 何, 高, 梁, 鄭, 羅, 宋, 謝, 唐, 韓, 曹, 許, 鄧, 蕭, 馮, 曾, 程, 蔡, 彭, 潘, 袁, 于, 董, 余, 蘇, 葉, 呂, 魏, 蔣, 田, 杜, 丁, 沈, 姜, 范, 江, 傅, 鐘, 盧, 汪, 戴, 崔, 任, 陸, 廖, 姚, 方, 金, 邱, 夏, 譚, 韋, 賈, 鄒, 石, 熊, 孟, 秦, 閻, 薛, 侯, 雷, 白, 龍, 段, 郝, 孔, 邵, 史, 毛, 常, 萬, 顧, 賴, 武, 康, 賀, 嚴, 尹, 錢, 施, 牛, 洪, 龔。

這項調查和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研究員主持完成的, 歷時兩年。 調查涉及全國1110個縣和市, 得到了2.96億人口的資料, 共獲得姓氏4100個。

在調查的4100個姓氏中, 位列前三位的李、王、張, 分別占全國總人口比例的7.4%、7.2%和6.8%, 三大姓氏總人口均不超過1億人;占中國總人口比例1%以上的姓氏有18個, 占人口比例0.1%以上的姓氏共129個, 而這129個姓氏的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87%。 (李斌、張建松)

王李張領先新"百家姓"

根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全國戶籍人口的統計分析, 王姓目前仍是我國的第一姓, 有9288.1萬人, 占全國人口總數的7.25%。 也就是說每13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姓王, 這相當於四川省的總人口, 比德國的總人口還高1000萬人。

新版百家姓排名

姓氏 排名

王 1

李 2

張 3

劉 4

陳 5

楊 6

黃 7

趙 8

吳 9

周 10

以上姓氏人口總數在2000萬人以上。

姓氏 排名

徐 11

孫 12

馬 13

朱 14

胡 15

郭 16

何 17

高 18

林 19

羅 20

鄭 21

梁 22

以上姓氏人口總數少於2000萬人、多於1000萬人。 據分析, 前100個姓氏總人口占全國人口的84.77%。

姓氏 排名

謝 23

宋 24

唐 25

許 26

韓 27

馮 28

鄧 29

曹 30

姓氏 排名

彭 31

曾 32

肖 33

田 34

董 35

袁 36

潘 37

於 38

蔣 39

蔡 40

姓氏 排名

餘 41

杜 42

葉 43

程 44

蘇 45

魏 46

呂 47

丁 48

任 49

沈 50

姓氏 排名

姚 51

盧 52

薑 53

崔 54

鐘 55

譚 56

陸 57

汪 58

範 59

金 60

姓氏 排名

石 61

廖 62

賈 63

夏 64

韋 65

付 66

方 67

白 68

鄒 69

孟 70

姓氏 排名

熊 71

秦 72

邱 73

江 74

尹 75

薛 76

閆 77

段 78

雷 79

侯 80

姓氏 排名

龍 81

史 82

陶 83

黎 84

賀 85

顧 86

毛 87

郝 88

龔 89

邵 90

姓氏 排名

萬 91

錢 92

嚴 93

覃 94

武 95

戴 96

莫 97

孔 98

向 99

湯 100

常見姓氏133個 嫦娥17吳剛3萬多

人口很少的姓氏稱之為稀有姓氏, 但是其定義一直不是很明確。 公安部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提供的一項統計結果表明, 中國最常見姓氏占總人口的千分之一以上, 有133個, 排在前列的有“王、李、張、劉”, 低於總人口萬分之一的稀有姓氏約有2800個, “接、伯、脫、須”成為最稀有的4個姓氏。

據介紹, 中國科學院遺傳教育所的袁義達先生依據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提供的近13億人口姓名資料庫與中國科學院遺傳教育所調查的近3億人口的姓氏資料庫, 對中國漢族現存姓氏的劃分標準進行了初步探討, 初步認為可劃分為4個等級,

即最常見姓氏、常見姓氏、罕見姓氏和稀有姓氏。

根據中國人姓氏分佈曲線和公式可以估算中國漢族目前正在使用的姓氏大約在3500個。 目前, 中國最常見姓氏是占到總人口的千分之一以上的, 有133個, 占漢族總人口的91%;常見姓氏是人口占總人口萬分之一與千分之一之間的, 有214個;罕見姓氏是人口占總人口的十萬分之一與萬分之一之間的, 共有299個。 另外低於總人口萬分之一的為稀有姓氏, 大約有2800個。

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還發佈了有關中秋節的姓氏調查結果。 “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時”中的每一個字都是姓氏, 其中明和時是罕見姓氏, 人數在12萬以上, 其他的都是屬於稀有形式, 人數在12萬以下。

此外, 全國有17人名叫嫦娥, 叫吳剛的有3.2萬人之多。 “後羿”這個姓名已經消失不見。 但是姓氏“後”並沒有消失, 全國共有3.9萬人擁有這個姓氏。

目前, 全國公民身份號碼查詢服務中心, 已經載入了全國主要直轄市、省會市等共312個城市12.8億人口資料, 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人口身份資訊資料庫。


漢族公民最長姓名15字

公安部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今天對外公佈的一項最新姓名統計顯示,我國漢族戶籍人口姓名多集中在2字姓名和3字姓名中,而最長的姓名達到了15個字。該中心負責人呼籲,公民在給孩子取名時不能一味追求姓名的獨特與個性,而忽視了姓名的規範化。

全國公民身份資訊系統顯示,全國漢族戶籍人口中2字姓名的人數有1.6億多,占到全國漢族戶籍總人口的14.22%。2字姓名比較簡潔,受到很多人的青睞,但由於2字姓名重名概率較大,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3個字或者更多的字來表達更多的意義,並避免重名帶來的麻煩。3字姓名的戶籍人口有10億多,占到全國漢族總人口的85.61%,而姓名是4個字及以上的只有197萬多人。

統計表明,漢族人口中最長的姓名達到了15個字。姓名字數在10字以上的有近千人,其中10字姓名者達594人,11字姓名者達272人,12字姓名者有94人,13字姓名者和14字姓名者分別為33人和5人。

另據統計,漢族姓名字數10字以上的近千人中,97%都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由於我國目前有4100個姓,隨著小姓人口越來越少,全國人口重名幾率增大。目前我國每年新生兒有2200萬以上,有些父母為新生兒起名隨意性大,導致重名幾率越來越高,重名引發的後果已經波及戶籍管理、郵電通信、銀行儲蓄、醫療保險等各行各業。

另外,全國公民身份資訊系統顯示,公民姓名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冷僻字。冷僻字是指超出國家二級字形檔的字。使用已簡化的繁體字、冷僻字、自造字、已淘汰的異體字,不僅給戶籍管理和統計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也給孩子在辦理戶口、身份證、出國護照等證件時帶來不方便。在資訊化時代,起名不規範不利於資訊傳遞,無益於溝通交流。

名字頻率排名如下:

男:子、宇、睿、浩、博、天、澤、昊

女:雨、嘉、涵、欣、琪、婷、萱、蕊

如果組聯,可成:

昊天浩宇 嘉雨欣婷

澤子博睿 琪萱涵蕊

一副皇家氣派,一派吉祥和諧。

十六字裡,有三個同音字,浩和昊,宇和雨,蕊和睿,奇怪的是居然沒有韻母為ang的字根,而在以前“昂”的音調是充滿滿在我們的周圍的。“強”、“揚”這些高昂的詞遠離了人們的名字,也遠離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時代變化的一個表徵。

三字名的大量出現,可以說是一種復古思潮在起名上的體現。名字的變化從來都是時代政治文化的產物,建國以後名字興簡單有力,兩字名便成為革新的標誌,而古人起名有名、號、字複雜的內容,到了新中國這些就作為封建文化被蕩滌了,名字也是也向著簡化字的方向發展,簡單好寫,比如我這名字就是六十年代文化的產物,我把它稱之為簡化字的結晶,化繁為簡,化多為少。

在文革期間,我曾有些疑惑,毛澤東在這名字比起王明、博古、林彪等兩字名來似乎有些拖泥帶水,不夠有力,毛潤之則有些舊式文人的味道,疑惑歸疑惑,對領袖的高度信仰並沒有形成質疑。

在我小時候周圍的人基本都是三字名,我是有些孤獨的。大量見到兩字名是在看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以後,我發現那些英雄大俠都是兩字名,尤其《水滸傳》裡,那些好漢像武松、林沖等都是兩字名,而西門慶、蔣門神等都是三字名,《英雄兒女》中的王成也是兩字名,因而知道兩字名是有英氣和俠氣的。三字名,則不免文氣些。

文革期間及文革後期,兩字名最流行,現在只剩了一成,也未免少了些。當然現在重名太多,有家長想出了四字名以免重複,但難免有涉日之嫌。雖然大和民族的文化和中國唐代文化一脈相承,但四字名非我華夏傳統,且念起來彆扭,估計不會流行。倒是起字、號的作法或許會嘗試一下,至少在戶籍登記時可以避免混淆。

還有一點有趣的是,北京上述新生兒中,名字使用率最高的是“子”字,男女都愛用,也就是說“姓﹢子﹢名”或“姓﹢名﹢子”成為最流行的起名公式,一個章子怡成名,會讓那多家長動心嗎?

可能還有一個更深沉的原因,因為獨生子女的原因,這男女都算“子”了!


漢族公民最長姓名15字

公安部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今天對外公佈的一項最新姓名統計顯示,我國漢族戶籍人口姓名多集中在2字姓名和3字姓名中,而最長的姓名達到了15個字。該中心負責人呼籲,公民在給孩子取名時不能一味追求姓名的獨特與個性,而忽視了姓名的規範化。

全國公民身份資訊系統顯示,全國漢族戶籍人口中2字姓名的人數有1.6億多,占到全國漢族戶籍總人口的14.22%。2字姓名比較簡潔,受到很多人的青睞,但由於2字姓名重名概率較大,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3個字或者更多的字來表達更多的意義,並避免重名帶來的麻煩。3字姓名的戶籍人口有10億多,占到全國漢族總人口的85.61%,而姓名是4個字及以上的只有197萬多人。

統計表明,漢族人口中最長的姓名達到了15個字。姓名字數在10字以上的有近千人,其中10字姓名者達594人,11字姓名者達272人,12字姓名者有94人,13字姓名者和14字姓名者分別為33人和5人。

另據統計,漢族姓名字數10字以上的近千人中,97%都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由於我國目前有4100個姓,隨著小姓人口越來越少,全國人口重名幾率增大。目前我國每年新生兒有2200萬以上,有些父母為新生兒起名隨意性大,導致重名幾率越來越高,重名引發的後果已經波及戶籍管理、郵電通信、銀行儲蓄、醫療保險等各行各業。

另外,全國公民身份資訊系統顯示,公民姓名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冷僻字。冷僻字是指超出國家二級字形檔的字。使用已簡化的繁體字、冷僻字、自造字、已淘汰的異體字,不僅給戶籍管理和統計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也給孩子在辦理戶口、身份證、出國護照等證件時帶來不方便。在資訊化時代,起名不規範不利於資訊傳遞,無益於溝通交流。

名字頻率排名如下:

男:子、宇、睿、浩、博、天、澤、昊

女:雨、嘉、涵、欣、琪、婷、萱、蕊

如果組聯,可成:

昊天浩宇 嘉雨欣婷

澤子博睿 琪萱涵蕊

一副皇家氣派,一派吉祥和諧。

十六字裡,有三個同音字,浩和昊,宇和雨,蕊和睿,奇怪的是居然沒有韻母為ang的字根,而在以前“昂”的音調是充滿滿在我們的周圍的。“強”、“揚”這些高昂的詞遠離了人們的名字,也遠離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時代變化的一個表徵。

三字名的大量出現,可以說是一種復古思潮在起名上的體現。名字的變化從來都是時代政治文化的產物,建國以後名字興簡單有力,兩字名便成為革新的標誌,而古人起名有名、號、字複雜的內容,到了新中國這些就作為封建文化被蕩滌了,名字也是也向著簡化字的方向發展,簡單好寫,比如我這名字就是六十年代文化的產物,我把它稱之為簡化字的結晶,化繁為簡,化多為少。

在文革期間,我曾有些疑惑,毛澤東在這名字比起王明、博古、林彪等兩字名來似乎有些拖泥帶水,不夠有力,毛潤之則有些舊式文人的味道,疑惑歸疑惑,對領袖的高度信仰並沒有形成質疑。

在我小時候周圍的人基本都是三字名,我是有些孤獨的。大量見到兩字名是在看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以後,我發現那些英雄大俠都是兩字名,尤其《水滸傳》裡,那些好漢像武松、林沖等都是兩字名,而西門慶、蔣門神等都是三字名,《英雄兒女》中的王成也是兩字名,因而知道兩字名是有英氣和俠氣的。三字名,則不免文氣些。

文革期間及文革後期,兩字名最流行,現在只剩了一成,也未免少了些。當然現在重名太多,有家長想出了四字名以免重複,但難免有涉日之嫌。雖然大和民族的文化和中國唐代文化一脈相承,但四字名非我華夏傳統,且念起來彆扭,估計不會流行。倒是起字、號的作法或許會嘗試一下,至少在戶籍登記時可以避免混淆。

還有一點有趣的是,北京上述新生兒中,名字使用率最高的是“子”字,男女都愛用,也就是說“姓﹢子﹢名”或“姓﹢名﹢子”成為最流行的起名公式,一個章子怡成名,會讓那多家長動心嗎?

可能還有一個更深沉的原因,因為獨生子女的原因,這男女都算“子”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