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海南十大姓氏來源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 據專家保守估計, 我國實際使用過和正在使用的姓氏大約有 20000個。 海南島和大陸隔海相離,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獨特的“移民島”文化。 除了最早的少數民族為原住居民外, 海南漢族主要從福建遷移過來, 目前統計到的175個姓氏的352名遷瓊始祖中, 有半數來自福建;此外, 也有從山東、河南、山西、江西和廣東遷瓊者。 在眾多從大陸移民到海南島的人中, 海南十大姓氏又是哪些呢?今天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

王姓源流很複雜, 是涵蓋少數民族最多的姓氏之一。 以各地家譜推算, 源于“姬”姓的王氏占王姓人口的90%以上。

自東漢末期西元220年, 王琳公出仕來瓊後至清代止, 1800多年間有記載的過瓊先祖共有101位。 在這些王氏渡瓊始祖中, 人丁最興旺的是江蘇人王居正, 王居正是聞名天下的三槐王氏中頗有成就的人, 曾任文華閣大學士兼樞密察, 在朝中和岳父李綱與主戰派嶽飛, 力爭抗金護國, 被奸臣秦檜誣告陷害, 在奉旨南下途中客死海南, 其大兒子王鬥魁定居海南, 一共育有九子, 被後人尊稱為“九子王”。 “九子王”及其後代散落居住海南北部、西北部和東部地區, 繁衍至今, 已發展成為擁有近40萬人的海南首望之族。

黃姓是現今中國大陸第七大姓氏、臺灣島第三大姓氏, 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 黃姓人口在廣東省最多,

占全國黃姓人口總數約19%。 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 黃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

自宋至清的950 多年的移民史中, 黃姓大約有42支先後遷瓊, 逐漸繁衍成瓊島一大姓氏。 黃姓渡瓊始祖中最著名的是黃篪, 黃篪生於宋徽宗時期, 28歲時受朝廷宋高宗皇帝派遣海南任路經略按撫使, 兼掌軍事, 旬宣文教。 赴任後, 他勤政為民, 政績顯著, 廣受瓊島民眾愛戴。 31歲死于任上, 其支系分佈較廣, 史稱“岸裔來瓊, 始於篪 公”。

鄭姓, 中文姓氏之一, 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主要源自姬姓、子姓、薑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 周朝的鄭桓公為得姓始祖。

歷史上鄭氏遷瓊始祖約有16人, 他們的後裔已達10萬之眾。

最早落籍瓊州的是南宋時期的鄭志灝, 據《鄭氏族譜》記載, 鄭志灝原籍福建興化府莆田縣坎頭村, 南宋慶元三年(1197年)登進士科, 被授予“文林郎”, 奉旨赴任廣東瓊州府昌化縣, 一連當了三任知縣, 歷時達9年之久, 期間為政清廉, 兩袖清風。 鄭志灝離任時, 昌化百姓揮淚挽留, 結伴遠送。 其愛民若子的政績可見一斑。 他的後代如今已有3萬餘人, 分佈在海口(原瓊山)、澄邁、屯昌、瓊中、文昌、定安、瓊海、萬甯和陵水等市縣。

中國的古老姓氏之一, 最早起源于邢, 邢人為周公後裔, 後來亡國于衛, 子孫以國為氏。

據海南邢氏家譜考證, 五季梁開平年間(907-910), 邢氏先祖武經大夫在汴梁(今開封)任職並居住, 歷經200餘年繁衍, 至北宋靖康之難後, 于宋建炎年間(1127--1130),

升授資政大夫的邢肇周(十二公)、綱使邢肇文(十三公), 隨族人星散遷居異地, 兄弟倆開始南徙, 途經杭州、潮州, 旋即渡海來到海南, 邢肇周居文昌東閣觀霄村, 弟邢肇文居文教水吼村, 由此, 邢肇周、邢肇文兄弟倆落籍海南, 成為海南邢氏始祖。

中國第一大姓氏 , 世界第一大姓氏 , 中國人口有9500萬, 韓國朝鮮人口有900萬, 全球人口總規模超過1.2億人 。

從唐代到清代, 都有李氏先人先後移民海南。 因此, 海南李氏的來源是多源的。 已知的入瓊始祖就有四十八個左右, 大部分都是宋代及其以後遷瓊, 來源於福建省, 且基本上都是隴西郡李氏後裔, 其中以唐高祖李淵第二十子, 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祥的後裔派系占多數。

韓姓是黃帝後裔,

出自周王族支系的韓國王室, 是晉國六卿之一。 韓姓在全國分佈極廣, 名人眾多, 如戰國法家集大成者韓非, 漢代軍事家韓信,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 大宋名相韓琦, 抗金名將韓世忠, 開國上將韓先楚等。

韓姓在海南是十大漢族大姓之一, 而在文昌市更是排在各姓氏之首。 海南韓氏遷瓊始祖是韓顯卿, 原籍相州(今河南省安陽市), 是北宋名相韓琦第6世孫。 韓顯卿初任紹興府會稽縣 尉, 後升任廉州太守, 從五品。 金兵南侵, 韓顯卿舉家遷居廣東雷州, 而後定居海南文昌錦山, 成了海南島韓氏開山之祖。 在海南韓氏中, 最著名的當屬宋慶齡的父親韓教准, 韓教准過繼給在美國的堂舅後, 改名為宋耀如, 逐漸發跡成為影響海內外的“宋氏家族”。

林姓,中國姓氏200強排名16 ,南方排名第4。始祖一般被認為是商朝的亞相比干,現在有2000多萬人,南方居多,林姓人口密度最高為福州、莆田、閩南、粵東及臺灣。

林姓在海南也是一大姓氏,早在9世紀末的晚唐時期,就開始有林姓先人來到海南島。依據目前搜羅到的各種《林氏族譜》,可知歷代渡瓊定居的林姓先祖約20多人,其中唐代入瓊的林裕和宋代遷瓊的林暹,他們的後裔最多。林姓全島各地均有分佈,其中以海口和文昌為主要聚居地。

吳姓,戴燕王國國姓,出自周王族吳國王室的支系,吳姓的淵源由四大支組成:姜姓、吳回氏族、姚姓和姬姓。其中姜姓吳氏的歷史至少有5000年。第五支出自外族的改姓。當代吳姓的人口2400多萬。

在海南島,吳姓是望族大姓,也是較早遷入海南的姓氏。吳氏渡瓊始祖吳賢秀原籍福建莆田,是唐肅宗乾元二年進士,為官47年之久,歷經唐玄宗、肅宗、代宗、順宗四朝,官至戶 部尚書。唐順宗永貞元年流放崖州,兩年後在海南去世,葬於今演豐鎮龍窩坡。其墓碑刻“唐進士戶部尚書來瓊始祖吳賢秀公墓”。吳賢秀的次子吳玟進士及第,官至戶部郎中,定居崖州,是遷瓊二世祖,長子和三子在中原為官,其後代一部分人在南宋後期又相繼回遷海南。如今,吳氏子孫已遍佈海南各市縣,另外相當一部分 人已遷往海外,足跡已遍佈東南亞諸國和歐美,出類拔萃者眾多。

陳姓出自姚姓和媯姓,舜帝姚重華的後裔。舜,也稱虞舜,姚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紂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 子孫有以國為姓的,即成為陳姓的由來。

陳姓是以周朝時期的陳國為姓。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南陳後主陳叔寶的五世孫陳旺在江西九江建莊,創立“江州義門”。這一支陳氏由於萃族同炊,八代不分家,被稱為“義門陳 氏”。宋嘉祐七年(1062年),義門陳氏建莊合炊累計歷時332年,聚居15代,一家已達到3978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家庭,被稱為“天下第一家”。陳氏家族曾因過於龐大,甚至給統治者帶來危機感。文彥博、包拯等大臣建議“分析”(分家、分開)居住,將義門陳氏家產分為338份,以義門陳 氏第十五代為莊主,依派拈鬮,遷往全國,故有“天下陳氏出江州”之說。海南陳氏後代大多遷徙自義門陳氏。支系最旺的是明初到海南瓊山就任瓊州府學教授的陳敬忠,陳敬忠不久便帶著次子返鄉,留下長子陳思猷,並落籍瓊山縣的鹽田村,繁衍生息,陳敬忠作為歷史上海南陳氏的功勳先祖。

符姓,出自姬姓,起源於琅琊,始祖符雅公。符氏,根據《姓纂》所記載的:“魯頃公孫公雅為秦符璽令,因為氏,琅邪”,應該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

符姓在北方是一個不常見的姓氏,但在海南,卻是一個大姓。海南符氏是較早遷瓊的姓氏之一,從唐末到元末,先後有5位渡瓊始祖。唐末入瓊安撫原住民的符元生、北宋渡瓊的符盟、符有辰、符渚和元代渡瓊的符大本,5位渡瓊祖中,除符盟外,其他皆為唐末名將符璘的裔孫。

林姓,中國姓氏200強排名16 ,南方排名第4。始祖一般被認為是商朝的亞相比干,現在有2000多萬人,南方居多,林姓人口密度最高為福州、莆田、閩南、粵東及臺灣。

林姓在海南也是一大姓氏,早在9世紀末的晚唐時期,就開始有林姓先人來到海南島。依據目前搜羅到的各種《林氏族譜》,可知歷代渡瓊定居的林姓先祖約20多人,其中唐代入瓊的林裕和宋代遷瓊的林暹,他們的後裔最多。林姓全島各地均有分佈,其中以海口和文昌為主要聚居地。

吳姓,戴燕王國國姓,出自周王族吳國王室的支系,吳姓的淵源由四大支組成:姜姓、吳回氏族、姚姓和姬姓。其中姜姓吳氏的歷史至少有5000年。第五支出自外族的改姓。當代吳姓的人口2400多萬。

在海南島,吳姓是望族大姓,也是較早遷入海南的姓氏。吳氏渡瓊始祖吳賢秀原籍福建莆田,是唐肅宗乾元二年進士,為官47年之久,歷經唐玄宗、肅宗、代宗、順宗四朝,官至戶 部尚書。唐順宗永貞元年流放崖州,兩年後在海南去世,葬於今演豐鎮龍窩坡。其墓碑刻“唐進士戶部尚書來瓊始祖吳賢秀公墓”。吳賢秀的次子吳玟進士及第,官至戶部郎中,定居崖州,是遷瓊二世祖,長子和三子在中原為官,其後代一部分人在南宋後期又相繼回遷海南。如今,吳氏子孫已遍佈海南各市縣,另外相當一部分 人已遷往海外,足跡已遍佈東南亞諸國和歐美,出類拔萃者眾多。

陳姓出自姚姓和媯姓,舜帝姚重華的後裔。舜,也稱虞舜,姚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紂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 子孫有以國為姓的,即成為陳姓的由來。

陳姓是以周朝時期的陳國為姓。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南陳後主陳叔寶的五世孫陳旺在江西九江建莊,創立“江州義門”。這一支陳氏由於萃族同炊,八代不分家,被稱為“義門陳 氏”。宋嘉祐七年(1062年),義門陳氏建莊合炊累計歷時332年,聚居15代,一家已達到3978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家庭,被稱為“天下第一家”。陳氏家族曾因過於龐大,甚至給統治者帶來危機感。文彥博、包拯等大臣建議“分析”(分家、分開)居住,將義門陳氏家產分為338份,以義門陳 氏第十五代為莊主,依派拈鬮,遷往全國,故有“天下陳氏出江州”之說。海南陳氏後代大多遷徙自義門陳氏。支系最旺的是明初到海南瓊山就任瓊州府學教授的陳敬忠,陳敬忠不久便帶著次子返鄉,留下長子陳思猷,並落籍瓊山縣的鹽田村,繁衍生息,陳敬忠作為歷史上海南陳氏的功勳先祖。

符姓,出自姬姓,起源於琅琊,始祖符雅公。符氏,根據《姓纂》所記載的:“魯頃公孫公雅為秦符璽令,因為氏,琅邪”,應該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

符姓在北方是一個不常見的姓氏,但在海南,卻是一個大姓。海南符氏是較早遷瓊的姓氏之一,從唐末到元末,先後有5位渡瓊始祖。唐末入瓊安撫原住民的符元生、北宋渡瓊的符盟、符有辰、符渚和元代渡瓊的符大本,5位渡瓊祖中,除符盟外,其他皆為唐末名將符璘的裔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