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奇跡男孩》:成就和毀掉一個孩子,就在一念間

1月19日, 孫儷傾情推薦的電影《奇跡男孩》上映。

劇中的小男孩Auggie天生臉部畸形, 經歷了27次手術後才活下來。

在最初的10年裡, 他一直待在家裡,

被父母保護的很好, 很快樂。

10歲那年, 父母決定讓他去上學, 去接受正常的學校教育, 去面對外面的世界。

Auggie能被老師和同學接納嗎, 能適應學校的生活嗎……面對一連串的未知, 父母有過擔心, 有

過不舍, 但還是選擇讓他勇敢地走出去。

進入學校的Auggie經歷過同學的嘲笑、排擠,

也曾驚慌、害怕、難過, 但最後還是在父母的鼓勵和推動下勇敢地往前走。

他憑藉自己的善良、聰明和勇氣收穫了友誼、尊重和愛, 並獲得學校的畢業勳章, 成為大家心中的「奇跡男孩」。

父母堅定的放手, 讓他體驗到了生命的精彩, 領略到一個溫暖而炫酷的世界,

真正成長為一個普通而又與眾不同的人。

可是,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號, 不捨得放手, 自以為是地幫孩子做各種選擇:

跟哪個小朋友一起玩,

報什麼興趣培訓班,

大學選擇什麼專業,

畢業後做什麼工作。

偏偏忽略了一點, 那就是孩子需要自己成長。

2

英劇《黑鏡》第四季上映, 講述了一個母親為了保護女兒, 在女兒大腦中植入高科技晶片的故事。

故事的緣起是女兒Sara曾經在3歲時不小心走丟過, 母親為了讓女兒在安全的環境中長大, 決定參加一個叫「方舟天使」的專案, 在Sara大腦中植入晶片。

這個晶片有一個奇特的濾鏡功能, 可以將一切讓Sara害怕、緊張的畫面打上馬賽克。

Sara在母親的掌控下, 生活在一個美好卻又單調無趣的世界裡, 每天按部就班的上學, 沒有磕磕碰碰, 沒有危險, 也沒有娛樂, 沒有對世界的探索。

Sara長大後, 母親將晶片系統關掉了。

在「保護層」中長大的Sara突然暴露在真實的世界中, 完全沒有基本的風險評估和風險規避能力。

她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與男友發生了性關係, 甚至還好奇地嘗試毒品。

這一切被偷偷打開晶片的母親看到, 這位母親再次選擇了「保護女兒」。 她去找女兒男友攤牌, 將他從女兒身邊趕走, 並偷偷在女兒的食物裡加入避孕藥。 當Sara得知這一切後, 跟母親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砸傷了母親。

故事的最後,Sara搭上一輛陌生的卡車,前往充滿未知和風險的遠方。而醒來的母親拿著那台壞掉的平板電腦,絕望的哭喊著,卻再也找不到女兒。

Sara媽媽是典型的「直升機父母」,盤旋在孩子上空,時刻監控著孩子的一舉一動,試圖讓孩子的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像對待珍稀花草一樣對待孩子,一見風吹草動,懷疑孩子可能受到打擊,便沖上去保護。

教育學碩士尹建莉老師說:

「一個缺少嘗試、不犯錯誤的童年是恐怖的,它並非意味著這個孩子未來活得更正確、更好。也許恰恰相反,由於沒有童年探索的鋪墊,他的認知基礎反而很薄,在未來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費更多的力氣去辨識世界、適應生活。」

3

心理學家李雪在書籍《當我遇見一個人》中寫道: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面對毫無邊界意識的父母,孩子感受到的不是關愛,而是被侵犯。每一個被父母「掌控」的孩子,都迫切需要獨立和自由的成長環境。

紀錄片《零零後》中,錫坤的媽媽是個不懂得放手的媽媽。

錫坤兩歲的時候進入芭學園學習,媽媽為了更好的照顧他選擇辭職並搬到學校附近。

她對孩子的照顧可謂事無巨細,給孩子撐傘、提書包,不顧孩子的想法幫他報語言訓練班。

錫坤參加夏令營活動,媽媽遠程指導他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錫坤不想表演魔術,媽媽就趕來勸導他「逼」他參加。

無論是幼稚園、小學、中學,錫坤媽媽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媽媽會幫助你」。

採訪中,錫坤被問及:成長意味著什麼?

他說:意味著離開我。

媽媽問:誰離開誰?

錫坤說:你離開我。

錫坤渴望自由的成長的環境,渴望獨立的面對世界,甚至跟媽媽說「想要回到媽媽的肚子裡」,可媽媽總是捨不得放手。

英國心理學博士西爾維婭·克雷爾曾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真正的父愛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4

分離,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卻又是無法改變的生命輪回。

我們無法做孩子一輩子的保護傘,不如儘早放手,讓他自己去經歷風雨,學著獨立成長。

做孩子的「篩檢程式」,一點點放手

心理學著作《孩子:挑戰》中寫道: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父母也開始學著做一個「篩檢程式」。

通過慢慢的觀察和引導,過濾出孩子可以自己面對、應付的情況,然後有意識的退後,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去成長,去體會解決問題後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同時,隨時準備好在他無法解決時給予幫助,直到孩子真正地從你生命中分離出去。

從在懷中須臾不離到蹣跚著掙脫母親的懷抱,從哭鬧著不去幼稚園到獨自去外地求學……父母一點點嘗試著把獨立的權力和責任交還到孩子手上,一步步得體的退出。

最近在綜藝節目《最強大腦》中以21秒獲得「數字華容道」第一名的賭王之子何猷君火了,23歲的他是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金融碩士。

金光閃閃的履歷背後是父母用心的「放手」教育。

父母自小對他的要求是遇到問題自己解決,不要依賴家庭。

讀大學,他按照自己的心意選擇了麻省理工學院。

畢業後,他按照自己的規劃去上海創業,租住在僅僅5平方米的房子裡。

他創業的專案是家族鮮少涉足的科技領域,父親何鴻粲給他的建議是只要不被騙。

何猷君坦言,父母對他最大的幫助就是放手讓自己去做。

培養孩子的挫折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挫折:

考試成績不理想、競選班長失敗、鋼琴考級沒有通過……此時,父母要做的不是每一次都奮不顧身的沖上去保護孩子,而是幫助他面對和處理這些挫折。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保護,是讓他長出自己的鎧甲,擁有保護自己和化解挫折的能力。

美國著名學者保羅·斯托茨提出一個詞叫挫折商,又稱逆商,是一個人化解並超越挫折的能力。

挫折商高的人,抗壓能力強,會在人生路上走的更遠。

而挫折商低的人,即使面對很小的挫折,也會扛不住,很容易放棄前行的勇氣。

只有勇於站出來直面挫折,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

胡歌在演藝事業當紅時發生車禍,面部縫了百餘針,做了十多次修復手術,眼睛上至今依然留有疤痕。

但他沒有被挫折打倒,而是接受現實,休養期間讀書、寫專欄,沉澱自己,在2015年憑藉《偽裝者》和《琅琊榜》中精湛的演技,站上了新的人生高度。

父母可以通過這六種方式培養孩子的挫折商:

盡可能的鼓勵孩子嘗試新鮮事物。

告訴孩子享受過程更重要。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讓他多見世面。

通過有難度的任務,培養孩子正視失敗和分析原因的能力。

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磨練孩子的意志,比如長跑。

做足夠好的父母,擁有自己的生活

兒童心理學大師溫尼科特提到一個概念,叫「足夠好的媽媽(good enough mother)」。

他在著作《父母——嬰兒關係的理論》中提到:

「好的媽媽……起初幾乎完全能適應嬰兒的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逐漸難以適應,嬰兒的能力不斷增長,她開始面對自己的失敗。」

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專家曾奇峰對這句話的解讀是:「一個媽媽越是能夠面對和接納她逐步被拋棄、失敗的命運,就越能做好一個媽媽。」

一個足夠好的媽媽,能愉快地接受孩子的成長,也能坦然接受自己逐漸從孩子的生活中退出。

孩子不是我們的全世界,我們應該擁有自己的生活。

主持人董卿剛剛升級做了媽媽以後,每天都圍著孩子轉,一度十分迷茫。

後來,她選擇重回央視,轉型做《朗讀者》的製片人。她說:「我不希望孩子的世界只有我,我也不希望我的世界只有孩子。」

如今的董卿在事業上有了新的成長,在做媽媽的道路上也越來越遊刃有餘。

詩人紀伯倫在《孩子》中寫道: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相信你的孩子,我們會長大,他們也會。路的遠方,有鮮花,也會荊棘叢生,會跌倒,會摔傷。

告訴他:沒關係,勇敢站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微笑著繼續前行。

作者:杜小艾,一個少女心滿滿的媽媽,自由撰稿人,專注兒童心理學研究,跟孩子一起快樂成長。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處理,郵箱tougao@ksjgs.com。

砸傷了母親。

故事的最後,Sara搭上一輛陌生的卡車,前往充滿未知和風險的遠方。而醒來的母親拿著那台壞掉的平板電腦,絕望的哭喊著,卻再也找不到女兒。

Sara媽媽是典型的「直升機父母」,盤旋在孩子上空,時刻監控著孩子的一舉一動,試圖讓孩子的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像對待珍稀花草一樣對待孩子,一見風吹草動,懷疑孩子可能受到打擊,便沖上去保護。

教育學碩士尹建莉老師說:

「一個缺少嘗試、不犯錯誤的童年是恐怖的,它並非意味著這個孩子未來活得更正確、更好。也許恰恰相反,由於沒有童年探索的鋪墊,他的認知基礎反而很薄,在未來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費更多的力氣去辨識世界、適應生活。」

3

心理學家李雪在書籍《當我遇見一個人》中寫道: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面對毫無邊界意識的父母,孩子感受到的不是關愛,而是被侵犯。每一個被父母「掌控」的孩子,都迫切需要獨立和自由的成長環境。

紀錄片《零零後》中,錫坤的媽媽是個不懂得放手的媽媽。

錫坤兩歲的時候進入芭學園學習,媽媽為了更好的照顧他選擇辭職並搬到學校附近。

她對孩子的照顧可謂事無巨細,給孩子撐傘、提書包,不顧孩子的想法幫他報語言訓練班。

錫坤參加夏令營活動,媽媽遠程指導他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錫坤不想表演魔術,媽媽就趕來勸導他「逼」他參加。

無論是幼稚園、小學、中學,錫坤媽媽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媽媽會幫助你」。

採訪中,錫坤被問及:成長意味著什麼?

他說:意味著離開我。

媽媽問:誰離開誰?

錫坤說:你離開我。

錫坤渴望自由的成長的環境,渴望獨立的面對世界,甚至跟媽媽說「想要回到媽媽的肚子裡」,可媽媽總是捨不得放手。

英國心理學博士西爾維婭·克雷爾曾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真正的父愛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4

分離,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卻又是無法改變的生命輪回。

我們無法做孩子一輩子的保護傘,不如儘早放手,讓他自己去經歷風雨,學著獨立成長。

做孩子的「篩檢程式」,一點點放手

心理學著作《孩子:挑戰》中寫道: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父母也開始學著做一個「篩檢程式」。

通過慢慢的觀察和引導,過濾出孩子可以自己面對、應付的情況,然後有意識的退後,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去成長,去體會解決問題後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同時,隨時準備好在他無法解決時給予幫助,直到孩子真正地從你生命中分離出去。

從在懷中須臾不離到蹣跚著掙脫母親的懷抱,從哭鬧著不去幼稚園到獨自去外地求學……父母一點點嘗試著把獨立的權力和責任交還到孩子手上,一步步得體的退出。

最近在綜藝節目《最強大腦》中以21秒獲得「數字華容道」第一名的賭王之子何猷君火了,23歲的他是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金融碩士。

金光閃閃的履歷背後是父母用心的「放手」教育。

父母自小對他的要求是遇到問題自己解決,不要依賴家庭。

讀大學,他按照自己的心意選擇了麻省理工學院。

畢業後,他按照自己的規劃去上海創業,租住在僅僅5平方米的房子裡。

他創業的專案是家族鮮少涉足的科技領域,父親何鴻粲給他的建議是只要不被騙。

何猷君坦言,父母對他最大的幫助就是放手讓自己去做。

培養孩子的挫折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挫折:

考試成績不理想、競選班長失敗、鋼琴考級沒有通過……此時,父母要做的不是每一次都奮不顧身的沖上去保護孩子,而是幫助他面對和處理這些挫折。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保護,是讓他長出自己的鎧甲,擁有保護自己和化解挫折的能力。

美國著名學者保羅·斯托茨提出一個詞叫挫折商,又稱逆商,是一個人化解並超越挫折的能力。

挫折商高的人,抗壓能力強,會在人生路上走的更遠。

而挫折商低的人,即使面對很小的挫折,也會扛不住,很容易放棄前行的勇氣。

只有勇於站出來直面挫折,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

胡歌在演藝事業當紅時發生車禍,面部縫了百餘針,做了十多次修復手術,眼睛上至今依然留有疤痕。

但他沒有被挫折打倒,而是接受現實,休養期間讀書、寫專欄,沉澱自己,在2015年憑藉《偽裝者》和《琅琊榜》中精湛的演技,站上了新的人生高度。

父母可以通過這六種方式培養孩子的挫折商:

盡可能的鼓勵孩子嘗試新鮮事物。

告訴孩子享受過程更重要。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讓他多見世面。

通過有難度的任務,培養孩子正視失敗和分析原因的能力。

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磨練孩子的意志,比如長跑。

做足夠好的父母,擁有自己的生活

兒童心理學大師溫尼科特提到一個概念,叫「足夠好的媽媽(good enough mother)」。

他在著作《父母——嬰兒關係的理論》中提到:

「好的媽媽……起初幾乎完全能適應嬰兒的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逐漸難以適應,嬰兒的能力不斷增長,她開始面對自己的失敗。」

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專家曾奇峰對這句話的解讀是:「一個媽媽越是能夠面對和接納她逐步被拋棄、失敗的命運,就越能做好一個媽媽。」

一個足夠好的媽媽,能愉快地接受孩子的成長,也能坦然接受自己逐漸從孩子的生活中退出。

孩子不是我們的全世界,我們應該擁有自己的生活。

主持人董卿剛剛升級做了媽媽以後,每天都圍著孩子轉,一度十分迷茫。

後來,她選擇重回央視,轉型做《朗讀者》的製片人。她說:「我不希望孩子的世界只有我,我也不希望我的世界只有孩子。」

如今的董卿在事業上有了新的成長,在做媽媽的道路上也越來越遊刃有餘。

詩人紀伯倫在《孩子》中寫道: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相信你的孩子,我們會長大,他們也會。路的遠方,有鮮花,也會荊棘叢生,會跌倒,會摔傷。

告訴他:沒關係,勇敢站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微笑著繼續前行。

作者:杜小艾,一個少女心滿滿的媽媽,自由撰稿人,專注兒童心理學研究,跟孩子一起快樂成長。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處理,郵箱tougao@ksjgs.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